一些關于醫學方面的知識

這個網站應該都有 http://www.orthopedicscn.com/netdoctors/yxwx.htm 世界最古的草藥書-《神農本草經》 要講中國的藥物,40歲左右的人也許還記得,過去藥材店的招牌上常有一位身上長著毛,腰里圍著樹葉做的裙子,頭的兩邊向上突起,象兩個山峰的奇怪人。這位就是中國醫藥的始祖,叫神農氏。他把每味草藥都嘗一嘗,即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一日中毒七十”,但都一一解脫。這個人誰也沒有見過,可是《神農本草經》確有其書,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作,托名神農氏所寫,約成書于秦漢時期(公元1世紀到2世紀之間)。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第一部藥物學專著。據考證歐洲直至16世紀尚無與之比美的藥學著作。 全書收錄藥物365種,分—上、中、下三品,分別記載了各藥的異名、性味、產地和主治等。上、中、下三品藥的分類標准是根據藥物的性能而來。書中說:上品藥120種為君,主要適宜養生;無毒,多服,久服,對人不傷,可以身輕氣壯,延年益壽。中品藥120種為臣(輔助藥),主養人性情;有的有毒,有的無毒,根據不同情況而用,可以除病補虛。下品藥125種為使藥,主治疾病,大多有毒,不可久服,治療寒熱邪氣,腹內積塊。 經過長期實踐證明,書中所說的許多藥物效能是正確的,至今仍有一定購實用價值q所以成書後沿用500余年,至北宋初散快,但其基本內容被保存在曆代的本草書中。現存的《神農本草經》是清代學者孫星衍、顧觀光等人的輯本。 《神農本草經》還概括地論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四氣五味”等藥物學的基本理論,以及藥物的采集時間、炮制、貯藏,乃至劑型、用藥原則、服藥方法等有關藥物知識的問題。如書中寫著“若毒藥治病,先起黍粟,病去即止”。就是說用有毒的藥物治療疾病,初服時劑量要小,好象黍粒粟粒那樣大小。疾病去除則立即停服。書中還提到治病要“依端緒而取之”,即是找出病的變化頭緒來治療,體現了治病必求予本的原則。這些理論一直作為中醫治病的指導思想。因此人們把《神農本草經》列為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成為後世醫師學習之規范。 “東方藥學巨典”-《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是明朝醫學家李時珍30余年心血的結晶。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藥物。繪圖1100多幅,並附有11000多個藥方。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這本藥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這部書中,李時珍指出了許多藥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瘧疾,延胡索能夠止痛。他還舉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錫做盛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會使飲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寫作中遇到難題時還跑到實地進行觀察。如看到舊本草中所說,穿山甲吞食螞蟻是通過鱗甲來誘捕。他覺得奇怪,認為百聞不如一見,他搞到一只活穿山甲,仔細觀察了它的生活規律後,發現它是用舌頭吃螞蟻。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發現里面競有螞蟻一升之多,于是寫下了這段記載。 李時珍就這樣認真刻苦,一絲不苟地寫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由于他在書中批判了水銀“無毒”,久服“成仙”“長生”等說法,當時皇帝大臣都信道士們的水銀煉丹,所以這部著作大書商們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後于公元1596年才與讀者見面。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到處傳播它,並進行翻刻,成為醫生們的必備書籍。從17世紀起《本草綱目》陸續被譯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國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共收集531種現代藥物和制劑;其中采取《本草綱目》中的藥物和制劑就有100種以上。 李時珍的偉大學術成就還受到世界人民的為世界上對人類最有貢獻的科學家之一,《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 我國最大的一部方書-《普濟方》 也許你去看過中醫。醫生經過問診、搭脈、看古苔,作了一番辨證論治之後,開出一張處方,你就拿了這張處方到中藥店去配藥。這方子上也許只有一種藥,那叫單方;如果有幾種或幾十種藥,那叫複方。中醫開方子,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商代就已經有了。2000多年前成書的《內經》中列有13張方子。到了漢代張仲景寫了本《傷寒論》,該書中的方子已達到113張。張仲景的另一本書《金匱要略》中有方子262張。晉代葛洪寫了《肘後備急方》一書,載方101首。唐代孫思邈寫了《備急千金要方》一書,載方有5300首。後來他又寫了《千金翼方》一書,載方2900余首。唐代王燾寫了一本《外台秘要》,載方6000余首。宋代政府編纂了一部方書,叫《太平聖惠方》,全書載方16834首。宋代另一部方書《和劑局方》,載方788首。元代宮廷中藥局的成方配本《禦藥院方》載方1061首。明代的《奇效良方》載方7000余首。清代《醫方集解》載方700余首。清代另一本方書《成方切用》載方1180余首。我們看了我國曆代的主要方書以後,不禁要問,我國最大的方書是哪一本?那是明代的《普濟方》,它載方競達61739首。 據說明太祖將自己第五個兒子朱棣,封為固定王。而朱棣一直很喜歡做詩談學,熱衷醫道,平時很注意收集古今方劑,于是他將自己收集到的方劑加以整理、修訂,編成了《普濟方》一書。為了保證該書的質量,朱棣又請教授滕碩、長史劉醇等人一同討論、修改,最後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定稿出書。 朱棣為了編寫《普濟方》,收集了大量資料。除了收錄明以前各家方書以外,還收集其他方面的材料,如傳記、雜志等,所以內容十分豐富,編得也很詳細。由于出版的數量比較少,而該書又比較實用,所以不少人輾轉傳沙。有道是“物、以稀為貴”,《普濟方》一書在當時是十分珍貴的。後來經過一些年代,《普濟方》原來的刻本已經散失,而一些藏書家,你藏幾頁,他藏幾張,拼也拼不全。只有清朝的《四庫全書》總算將這本書收齊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普濟方》就是在《四庫全書》中所載的。 《普濟方》原作168卷,後來《四庫全書》將它改為426卷,分成217;類,共788法。全書載圖239幅。該書總的方子數為61739首。全書的內容包括總論、髒腑身形、傷寒雜病、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等。書中記載了許多疾病的治法,如湯藥、按摩、針灸等。《四庫全書提要總月》認為:“是書一證之下,各列諸方,使學者依類推求,于異同出入之間,得以窺見古人之用意,因而折衷參伍,不至為成法所拘。”《普濟方》是一本十分實用的方書。它在所列的每一病證之下,列了一些方子,學者或醫生只要依病查方,再在各’個方子之間選擇一下即可。而這本書也是十分寶貴的醫學文獻資料,它為我們保留了許多我們想看又因佚失而看不到的材料。 雖然,《四庫全書》保存了《普濟方》的全部內容,但是也有不少抄錯、記錯的地方。人民衛生出版社在1959年以《四庫全書》中所載《普濟方》為主,並參考以前的一些殘卷殘本,一一進行校勘、重印出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普濟方》共分10冊。第一份為方脈運氣髒腑,第二冊為身形,第三冊到第六冊為諸疾,第七冊為諳瘡腫,第八冊為婦人,第九冊為嬰孩,第十冊為針灸。這樣使原書426卷亢繁的卷跌變得簡明有章。國家花了一定力量重印這部我國最大的方書,使這部古書重放異彩! 世界第一部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一書是漢代名醫張仲景一生心血的結晶,成書于公元204年。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經驗總結性的臨床醫學著作,其它國家最早的相當水平的專著,是阿拉伯學者阿維森納的《醫典》,比它晚70O多年.該書系統地分析了外感熱性病(包括各種流行病)的病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提出了根據不同病情深淺變化而施以不同治療法則,並把不同病症歸為六大類(稱為“六經辨證”)。 書中精選具有代表性的方子113張,列出397法,這些理論和方劑,一直作為後世學者的經典,所以後人稱張仲景的方子為“經方”,公認他為“經方之祖”。 《傷寒雜病論》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的優秀遺產,也是我國醫學發展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古今醫家對這本書評價極高,中醫的許多診治原則,至今仍有不少部分還用《傷寒雜病論》所創始的理論為指導。所以它被列為中醫學院本科學生的必修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