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 基 功

此功適應于十六歲以後己有遺漏者煉習。此時人的性功能已發育成熟,每隔一月左右則遺一次精。如同已破之碗,水已能從裂縫中溢滲出,古代養生家稱之為“破體”。他們認為衣破需補,而體破了,只有通過補法才能回到純陽如十六歲時的乾健之體。這一補法即築基功。 一、修性 此段功夫稱為性功。何為性功?這得強調一下。性功之“性”非男女兩性之“性”,有人把它們混為一談是不對的。由于各人出生時稟氣不同,以及先天遺傳等原因,性格也就有所不同。有人喜歡名利,有人喜歡錢財,而有的喜歡酒色……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者如是謂也。眾生之所以不合道,就是因為他們出生後,感覺到了這個客觀世界中的萬事萬物,並且確信萬事萬物的存在(古時稱此為著),于是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欲望、追求,但往往“事與願違”,一旦所追求的事物得不到,失望懊惱以及許多煩事便會接踵而至,在這些心態下想煉習築基靜功,好比鬧市中尋幽靜。即使勉強打坐,也需經千難萬苦方能摸到入靜門竅,終究難以極深度地人靜。 二、易性 凡煉築基靜功,需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利于人靜的習慣。古人云:“行則借足于坦途,住則凝神于太虛,坐則調丹田之息,臥則守臍下之珠。”如果長期堅持則性情必然變得很溫和,心中便無煩燥之火。這些習慣在道家書籍中很多地方都出現過,它要求人們不爭、無欲、公正無私、無所愛僧,不貪生、不惡死、淡其心、恬其性(古時稱為“道心”),最終與水性相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容汙垢之物而不惡,性牝柔而居下,築堤阻之則不流,能方能曲,活潑圓陀,與大道相差無幾。要達此境界,需在日常為人處事當中磨煉,這一鍛煉過程就是性功修煉過程,古稱之為“易性”。此時,對任何事都漠然冷淡,煩惱從何而生? 但一般人很難做到這一點,此乃立志修煉高功之士必修之功。常人煉功只是為增強體質延長生命,故只需做到古人所云:住、行、坐、臥四點要求,即行走時眼視足前一米左右的路,專心致志走路,盡量不去思想任何事情,使大腦保持一片空白。站立住行時,如不做其他事,則應存想頭上那片蔚蘭無云的碧空。閑坐時,則調整呼吸,使其深、長、勻、柔、緩和。臥床未寐時,意守臍下之睾丸,使其生精。如此常清靜,則上坐人靜易如反掌。 三、聚性 跌趺坐:坐于床上(不宜過軟或過硬,以免長時間打坐引起臀部不適,影響練功),右腳腳背放于左大腿上,左小腿壓右小腿,置腳背于右大腿上,右手掌托左手背,兩拇指輕微抵觸于臍下。 單盤坐:右腳背置左大腿上,小腿壓左小腿。右手握左手四指,虎口相叉。置于腹前或腿上,手心向內。 散盤坐:左小腿壓右腳前掌內側,右小腿壓左腳後跟內側,手式可任選上兩式。最宜初學。 老君坐:右小腿橫平放體前,左腳屈膝豎直小腿于體前,腳掌平放床上,左手握左膝蓋,右手心朝天,置于小腹,舒適為度。 童子坐:兩腳心相對相合,二小腿橫平放體前,兩手四指各握拇指,分別放在同側大腿根上、或合十于胸前。此式適合未遺漏之童真乾體。 以上幾種坐法都要求腰杆正直,但不是強直,強直則不久耐,自然為度。兩肩放松下墜,兩肘稍微向前展出,頭似頂天,但意不可太過,應似頂非頂。呼吸自然、輕柔、深長。 坐定後從頭到腳趾,逐一放松。仔細體會松的感覺,再在此感覺上放松放松再放松,但不可用力或急躁,應以非常柔和的聲音默念:“松……松……”。“…”為顫音,仔細體會每個毛孔都在隨之而顫,隨之而松。想一下自己還是一個嬰兒,全身上下柔軟如綿。然後,靜靜地觀察眼前這寂靜的黑暗。 對于性功修煉較差的初學者,此時就會出現靜坐時的第一難關,即識神的無休止的打擾。何為識神?人在嬰兒時期,混混沌沌,對外界世界毫無認識,大腦幾乎完全處于無知狀態,其功能只是支配嬰兒的生命活動而已,此時的這一精神狀態稱之為“元神”。隨著嬰兒的不斷成長,大腦不斷分工,除支配生命活動外,有了記憶,思維、分析等功能,認識使大腦由無知變為有知。此時,那種無識無知的精神狀態被有知有識的精神狀態代替,這一精神狀態稱之力“識神”。“元神”逐漸退位,“識神”勢力逐漸擴充,最後獨占“王室”(大腦之喻)。從此無為而治的“國家”(人體之喻),變成有為而治之邦,“天下大亂”,煩惱開始伴陪在人之左右。練功就是要廢除暴君“識神”,立仁君“元神”歸位執政。 識神的打擾表現在雜念紛紛。要掃除雜念需用一面“鏡子”,古人云“心如明鏡台”即此意。此“鏡”即自己本心,要讓心象一面鏡子。雜念就好比一個物件,這一物體放在鏡子前面,鏡子就給它呈象,物件要離開,鏡于也不留它。具體地說,如你在靜坐時,大腦里浮現出白天打藍球的場面,這時,你不要喜歡它,也不要因它是雜念而討厭它,應保持冷漠的旁觀態度,如同鏡子呈像一樣。鏡子對自己所呈的像是不會有感情的,不喜歡也不討厭。如打藍球的場面要離去,你也不要挽留,你功夫不到家,則會有另一場面代替它。到家了就是靜靜的一片感覺,應迅速把握這一感覺。如有另一場面代替,則應用同樣的冷漠態度旁觀之,日久自然無雜念產生,這就象有個蹩腳的小丑想逗你發笑,而你對他的笑話毫無興趣,笑不起來。這小丑雖然不斷地講一些新的笑話,但始終不能把你逗笑,最後只好沒趣地走開。“識神”就比做這小丑,不斷的雜念如同小丑的無聊的笑話,你冷漠地對待雜念,最終“識神”也就沒趣地走開。戰勝“識神”,也就闖過了靜功的第一關。從此便算入了“靜”之門。但此時若一味地溺于靜,則易陷入第二道難關“昏睡”。應當觀光聚性。此法稍後再敘。 消除雜念的方法有許多,諸如數息、存想等等,但許多人雖然按照別人所介紹的方法練習,卻依然不能入靜。甚至雜念反而增多,其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富于聯想所造成的。用前面介紹的方法來說,當你坐定後,雜念產生了,你就會想起所講的那方法,而那方法中有個鏡子的概念,于是,聯想可能就會產生。你可能會想到某天某時,你一不小心把衣櫥上的穿衣鏡打爛了,結果如何如何。想到“小丑”一詞,又會聯想到劇院里的小丑、電影中的小丑,這樣雜念不但不減少,反而增多了,所以,古時練功一般都不說明入靜的方法,要做徒弟的自己去悟。悟出了便教下步功法,悟不出教也白搭。古語道:“性要自悟,命要師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吾隨師初學之時也走了不少彎路,摸不到人靜之門。最後采用存想法,才算入了此門。平常走在街上,眼里看著人群、車流,腦子里卻想著一面強烈陽光照耀下的白色牆壁。如此堅持了數日,就形成了一種習慣。晚上靜坐時,眼前也有這牆,只是灰暗了許多。師父卻說這是一種-象-的弊病。于是,把這面有一定面積和形狀的“牆”擴大為漫無邊際的又無形狀的一片虛白,結果幾天後便入了門。這些也就是說,練功者自己本身要悟、要領會。哪種方法利于自己人靜,或者自己覺得怎樣對于自己入靜幫助大,便采取它,不要見異思遷。 初入靜,由于體內陰濁氣多,眼前是一片黑暗,應細心去觀察此片無盡的黑暗,你可能就會看到一些小星點在黑暗中時隱時現,這時應試著把這些小星點合在一塊,變為大星點(其實這些星點並不會隨意而合)。這樣做能集中精力,但合他們時,千萬不可用力、急躁。片刻自然有一些白的光在眼前波動。這是散性聚成的結果,稱為-性光-,接著波動變大,有的微光欲消失,此時應追回,不讓其走失。日久練習,此光由動變為不動,由微白變皓白。未破之童體者,此應把真念寓于此光中,最終達到-光即我也我即光-的忘我境界。已破之人,此時應將微意移于下丹田,轉入命功修煉。 命功次第 一、煉精化氣 ①采藥歸爐 隨著眼前之光由微白變為皓白,人之散性也變更而成定性,性功修練已到一定階段,開始將微意移于下丹田。方法是靜視眼前白光,(此視乃是由先前的闔目觀眼前之黑暗,逐漸因放松入靜眼瞼自然微開一線之狀態,非人為地留一線光練功。人為地睜開一線,會導致眼瞼抖動影響入靜。不如干脆閉了眼觀眼前黑暗中之性光,而不是留一線觀自然之光。一面隨吸氣引白光入下丹田(即氣海穴,與臍相對入臍一寸二分,直徑約四橫指的一個球狀虛空,乃眾水所歸之處。)呼則靜觀導入丹田之白光。如此夜夜行功自然有采精火候。靜坐時,在無思無欲的情況下,生殖器突然勃起,元精生矣。此時勿驚勿慌,心若無此事發生一般;勿愧勿懼,心凝神于丹田之太虛,又如輕輕一意而已。等其亢極欲縮時,輕緩一吸導入丹田,一呼降至會陰,如此數遍外物(生殖器)自然縮盡,下山猛虎,手到擒來。這是因為體內精氣日益充盈之故。此後,外物不僅在練功時會勃起,平時看書、走路亦會勃起,但終與靜極而勃有別,靜坐無欲而起,精源清澈,而平時勃起有清有濁(因色欲而起,為濁)。時用-吸、抵、撮、閉-口訣擒之。即在外物勃起時,急用鼻吸氣降至會陰,撮緊肛門,繼由脊梁上至百會,稍停閉緊口唇,防其由口而漏。再一呼降于丹田,如此數遍或數十遍,自然縮回。 ②煉精成氣 上段功夫采得精歸爐後,須煉之,不然,最終滿而遺漏。煉精用火,火分文武。 武火鍛煉法:外物盡縮後,即吸一氣由鼻根入于口下降至丹田,呼氣時意守丹田,仔細體會其內之溫熱。如此一呼一吸為一息,六六三十六息,息息歸于丹田。 文火鍛煉法:在武火之後,留心于眼前之靜光,仔細聽聞鼻息之聲(此聲乃想象之聲,因通過前面幾段功夫鍛煉後,鼻息已細微到無聲之境界),二十四息後,文火煉畢。 遂移微意于丹田之中溫養生精,候元精生時外物複勃,仍用前法采之煉之。如此夜夜行功,數日後,丹田溫暖舒適,氤氳不散,繼續苦練則有開關之候。 二、氣足開關 通過上面采了煉,煉了采,功夫日益長進。待到息定時,體內之精煉成之氣,已有其形,即腹部看得到的氣丘。息定就是呼吸中斷,不用鼻孔進行,而是皮膚和一些特殊部位。此是自然而然,非人故意所為。此時,氣丘上下波動一升一降,耳內風生,眼簾光閃,丹田發熱發燙,此時應靜觀之,氣動意隨之而到,不催促也不散離之,千萬勿昏睡,不然氣散。待熱極而動時,以一意領至尾閭穴,體內氣足者,只覺一股熱流直沖入頭頂,稍時化為甘露降入口內,應閉緊口唇防其出口而漏。只聽-隆隆-作響降于丹田之內。若氣不足則在沖頂時,會出現走走停停,走時意隨,停時意守,這樣分幾次才能到頭頂。 功夫至此小周天已通,此段功大後,氣在體內複生時,外物再舉,應以神領之運周天,候縮,則寂照之。“寂照”即忘記呼吸輪入杳冥中而入定。以後再生再運,古則稱之為“還精補腦”。 三、法輪常轉 上法久行,在靜定中元氣生,丹田覺溫暖。此時,氣已不行陽關,外物不複勃舉。即不外馳,必上行中宮與神相交配合,氤氳不絕,如如不動,一股熱氣由丹田直入尾閭,上夾脊,過玉枕而達于泥九,複降入丹田,不由自主,自然而然,非人為也,複有氣生而如此。 勤苦修之,遂歸于大定,此時心情恬淡,眼前性光變為圓點,三花聚頂,五氣朝元,謂之“玄關”。此後在定靜中,一道白光亮如水銀運轉三百六十周,滿周天之數自然而停,此後複而如斯,謂之“法轉自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