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

詞語釋義 1.工程夫役。 《三國志·魏志·董卓傳》“悉發掘陵墓,取寶物”裴松之注引《續漢書》:“又隴石取材,功夫不難。杜陵南山下有孝武故陶處,作塼瓦,一朝可辦。” 《三國志·吳志·王肅傳》:“聞曹真發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戰士悉作。是賊偏得以逸而待勞,乃兵家之所憚也。” 2.謂作事所費的精力和時間。 唐元稹《琵琶歌》:“逢人便請送杯盞,著盡功夫人不知。”唐秦韜玉《燕子》詩:“曾與佳人並頭語,幾回拋卻繡功夫。”王潤滋《賣蟹》:“功夫不負有心人。” 3.時間。 唐元稹《琵琶》詩:“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功夫夜夜聽。”《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每日只去查點家財雜物,那有功夫走到父親房里問安。”柳青《銅牆鐵壁》第六章:“銀鳳在門外說沒功夫,兩個就奔出了大門。” 4.本領;造詣。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宋文帝書自謂不減王子敬。時議者云:天然勝羊欣,功夫不及欣。”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下:“而至老杜之地者,亦無事乎‘昆體’功夫。”秦兆陽《蘇醒》:“他原本有一套祖傳的武藝功夫。” 5.[effort;skillofchineseboxingandswordplay]特指武術 《人民日報》1984.7.31:“也有畫中國‘功夫’的,畫面上拳擊格斗,棍棒相迎,飛腳踢刀,好不熱鬧。”《深圳特區報》1986.3.13:“中國功夫和西洋拳擊,究竟誰優誰劣,這是中外人士均感興趣的問題。” 中國功夫簡介 中國功夫(武術),不僅僅是搏擊術,更不是單純的拳腳運動。它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養氣之說,同時又融合了道家的守靜致柔,釋家的禪定參悟,從而構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武學體系。 中國功夫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蘊含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中國功夫的神秘面紗:七大拳系,詭秘的暗器,武學的種種境界,獨特的武林江湖,中國人獨有的武俠情結以及所衍生的武俠文化。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斗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是中國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一宗寶貴文化遺產。 中國功夫的曆史 武術緣起于中國遠古祖先的生產勞動。人們在狩豬的生產活動中,逐漸積累了劈、砍、刺的技能,這些原始形態的攻防技能就是武術技術形成的基礎。 武術萌芽于原始社會時期。氏族公社時代,經常發生部落戰爭,因此在戰場上搏斗的經驗促進了武術的萌芽。 武術成形于奴隸社會時期。夏朝建立後,經過連綿不斷的戰火,武術為了適應實戰的需要進一步向實用化、規范化發展。商周時期,產生了太極學說,從此奠定了中國武術的體系。 武術發展于封建社會時期。秦漢時,盛行角力、擊劍,還有“刀舞”、“力舞”等。唐朝時開始實行武舉制,對武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宋元時期,以民間結社的武藝組織為主體的民間練武活動蓬勃興起。明清時期則是武術的大發展時期,流派林立,拳種紛顯,形成了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種體系。 到了近代,武術逐步成為中國近代體育的有機組成部分。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國術館。1936年中國武術隊赴柏林奧運會參加表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術得到了蓬勃發展。1999年,國際武聯被吸收為國際奧委會的正式國際體育單項聯合會成員,意味著武術即將成為奧運項目,意味著“把武術推向世界”的雄偉目標的進一步實現! 中國功夫的特點 第一,寓技擊于體育之中。武術作為體育運動,在技術上仍不失攻防技擊的特性,但又將技擊寓于搏斗運動與套路運動之中。 第二,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民族風格及廣泛的適應性。既究形體規范,又求精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 中國功夫的作用 第一,提高素質,健體防身。 第二,鍛煉意志,培養品德。 第三,競技觀賞,豐富生活。 第四,交流技藝,增進友誼。 中國功夫古籍 《漢書‧;藝文志》所列199篇在《漢書‧;藝文志》“兵書”類的“兵技巧”部分中介紹了武術﹐共有13家﹑199篇﹐其中除射法外還提到“手搏六篇”﹑“劍道三十八篇”﹑“蒲苴子戈法四篇”等。這些都是中國最古的武術著作﹐雖然都已亡佚﹐但可看出中國早在漢代﹐拳術﹑劍術等武術技巧就已用文字留傳下來。 《馬槊譜》作者不詳﹐是中國隋代的槍法書﹐後來亡佚﹐內容已不可考﹐但其序言在《古今圖書集成》中有收錄。 《角力記》宋代調露子著﹐是中國五代十國到宋初的有關角力和拳術的史料書﹐有述旨﹑名目﹑出處﹑雜說等篇。在《宋史‧;藝文志》﹑宋鄭樵《通志》﹑清《琳琅秘室叢書》等書中均有收錄。 《武經總要》宋代曾公亮撰﹐成書於1044年﹐是北宋王朝用國家力量編輯的一部軍事著作﹐但涉及武術的內容頗多。 《武編》明代唐順之編﹐介紹了明代以前各種武術器械和各派拳術的練法﹐並與明代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一樣﹐也介紹了中國各派武術的情況。 《唐荊川先生文集》明代唐順之的隨筆和文集﹐其中涉及武術的有“游嵩山少林寺”﹑“楊教師槍歌”﹑“峨嵋道人拳歌”等。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號荊川﹐江蘇省武進縣人﹐明代抗倭名將。 《正氣堂集》明代俞大猷著﹐有“余集”﹑“續集”﹐又名《北虜忌諱》。此書“余集”卷4載有《劍經》﹐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轉錄。 《江南經略》明代鄭若曾著﹐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刊行。該書卷8“兵器總論”記述了武術流派﹐其內容與《續文獻通考》幾乎相同﹐僅趙家拳一項記述內容稍異。 《紀效新書》明代戚繼光著﹐有多種刊本﹐目錄內容多不相同。如周世選本分18卷﹐有關武術的篇章有長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經等﹔王象乾本則分14卷﹐有關武術的篇章有手足篇﹐記述了槍﹑牌﹑筅﹑棍﹑鈀﹑射﹑拳等武術﹔《紀效新書》收錄了“楊家六合八母槍法”﹑俞大猷的《劍經》和戚繼光自編的《拳經》32勢圖訣等。此書是曆來研究武術的重要文獻﹐在以後出版的《武備志》以至《三才圖會》等書中均有轉載。朝鮮在此書的基礎上編成《武藝圖譜通志》﹐日本江戶時代兵法家平山行藏也曾翻印刊行。此外﹐日本還以《武術早學》﹑《軍法兵記》﹑《兵法奧義書》等不同書名刊行此書。 《五雜俎》明代謝肇浙著。此書一部分內容記述了當時的武術情況﹐並把少林拳稱為“少林寺拳法”﹐此書有萬曆如葦軒本﹐中華書局曾重印。 《陣紀》明代何良臣著﹐分4卷﹐其中第2卷“技用篇”記述了射﹑拏﹑拳﹑棍﹑槍﹑筅﹑牌﹑刀﹑劍﹑短兵等武術。此書被收入《四庫全書》。 《續文獻通考》明代王圻著﹐此書兵考“總論軍器”篇中記述了槍﹑刀﹑弓﹑弩﹑棍﹑雜器等各派武術。 《三才圖會》明代王圻著﹐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刊行﹐此書“人事部”載有“射法圖器”﹑“馬箭圖”﹑“拳法圖”﹑“槍法圖”﹑“棍法圖”﹑“旁牌勢圖”等﹐多錄自《紀效新書》。此書“器用部”又從《武經總要》轉錄了不少武術器械圖解。 《耕餘剩技》明代程宗猷著﹐有《少林棍法闡宗》﹑《單刀法選》﹑《長槍法選》和《蹶張心法》等4篇﹐主要介紹了少林棍法﹐有理論﹐有動作圖解。本書有千頃堂影印本和周越然影印本﹐近代改名《國術四書》刊行。 《湧幢小品》明代朱國禎著。此書卷12載有武術內容﹐記述了當時的武術家和拳術等。 《武備志》明代茅元儀費時15年﹐參考兵書2000餘種編寫而成﹐共分5部240卷﹐其中第84~92卷載有弓﹑弩﹑劍﹑刀﹑槍﹑鈀﹑牌﹑筅﹑棍﹑拳等武術圖解﹐並收錄有戚繼光﹑程宗猷的部分武術著作。 《武備新書》明代謝三賓對《紀效新書》進行修訂而成﹐內容與《紀效新書》大同小異﹐只增加了“秘傳短打法”一篇。 《手臂錄》清代吳殳著﹐康熙元年(1662)刊行﹐此書以精解槍法而著名﹐在後世出版的《藉月山房彙抄》﹑《指海》等書中均有收錄。此書4卷後附1卷﹐除卷3的“單刀圖說”和卷4的“諸器總說”﹑“叉說”﹑“狼筅說”﹑“藤牌腰刀說”﹑“大棒說”﹑“劍訣”﹑“雙刀歌”﹑“後劍訣”外﹐均講槍法﹐並附有圖解。吳殳(1611~1695)﹐又名喬﹐號倉塵子﹐明遺民﹐江蘇婁江縣人(一說太倉縣人)﹐少年時酷愛武術﹐勤學苦練﹐曾從石敬嚴學槍法﹐從漁陽老人學劍法﹐從鄭華子學馬家槍法﹐從朱熊占學峨嵋槍法等﹐對各種兵器多有心得。明亡後﹐吳殳不求仕進﹐專攻武術﹐年五十還向別人學實戰劍法﹐並著書闡述已經失傳的劍法。 《萬寶全書》清代煙水山人編﹐後由毛煥文修訂刊行。此書記述體育﹑文藝﹑游戲﹑養生法等﹐涉及武術的有“拳棒跌解法”和“要家臨危解法”﹐並介紹了拳術和擒拿護身法等。 《陰符槍譜》作者不詳(據唐豪考證﹐是清代山西王宗岳著)。此書記述了槍法秘訣﹐如高下﹑左右﹑剛柔﹑虛實﹑進退﹑動靜﹑陰陽﹑黏隨諸理﹐與太極拳理論完全吻合。 《拳經》明代少林寺玄機和尚傳授﹐陳松泉﹑張鳴鶚撰﹐清代康熙初張孔昭補充﹐乾隆年間曹煥斗又補充﹐民國時期﹐曾先後被改名為《玄機秘授穴道拳訣》和《拳經拳法備要》印行。此書是記述少林拳術的名著。 《太極拳經》作者不詳(據唐豪考證﹐是清代山西王宗岳著)。此書闡述了太極拳原理﹐又名《太極拳譜》。 《內家拳法》清代浙江黃百家著。黃百家自幼從王徵南學內家拳﹐在王死後7年著成此書﹐記述有“五不能”﹑“打法”﹑“穴法”﹑“禁犯病”﹑“練手者卅五”﹑“練步者十八”等內容。 《萇氏武技書》清代河南人萇乃周著。全書共6卷﹐第6卷記述槍法﹑猿猴棒﹐雙劍等器械練法﹐其餘5卷均記述拳術和拳理﹐民國時期經徐哲東修訂重印。 《兵仗記》清代仁和王丹麓著﹐載於《昭代叢書》甲集卷47。此書記述有關戈﹑矛﹑殳﹑長戟﹑手戟﹑車戟﹑﹑蛇矛﹑劍﹑拏﹑伏拏﹑匕首﹑槍﹑刀﹑鈀﹑叉鏜﹑錘﹑棒﹑斧﹑鞭﹑﹑鏟﹑狼筅﹑藤牌等各種器械的構造和用法。 《清稗類抄》清代徐珂編撰。此書是一部有關清代史實的筆記集﹐全書分92類﹐其中技勇類記述武術較多﹐如“葉鴻駒精內家拳”﹑“蔣志善槍術”﹑“草庵和尚用鐵杖”﹐“德宗十三響槍”﹑“江陰煎海僧所用鐵刀重八十斤”等。 《陳氏太極拳圖說》清代陳鑫著﹐記述陳氏太極拳的動作和理論﹐並附有圖解。陳鑫(1849~1929)﹐字品三﹐除《陳氏太極拳圖說》外﹐還著有《太極拳引蒙入路》﹑《三三拳譜》等書﹐陳鑫寫《陳氏太極拳圖說》費時10餘年﹐1933年出版﹐是太極拳的重要著作之一。 《拳術教范》李存義編﹐是參考《五行拳譜》﹑《連環拳譜》以及彈腿等編成的武術教材﹐李存義(1846~1921)﹐原名存毅﹐字肅堂﹐後改名存義﹐字忠元﹐河北深縣人﹐清末民初著名武術家。李自幼愛好練武﹐各派武術都學﹐長年在保定開鏢局。1912年﹐李被聘為天津中華武士會教務主任﹐後來去上海﹐在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任過武術教師。 各種功夫舉例 形意拳米組拳戳腳翻子拳八卦掌八級拳查拳大悲拳峨嵋鐵臂金剛捶花拳臨清潭腿劈掛拳三皇炮捶太極拳螳螂拳通臂拳意拳詠春拳 少林功夫的曆史淵源 少林功夫是我國著名的武術流派之一,其曆史悠久,影響深廣,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少林拳”、“少林棍”在我國武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少林功夫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並因而得名。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嵩山少室五乳峰下。它創建于南北朝時期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是孝文帝為安置印度僧人跋陀前來嵩山落跡傳教而建。 跋陀禪師主持少林寺後,四方學者聞風皆至,徒眾數百。這樣,大量的民間武術者都充當了少林寺的雜役。在跋陀主持少林寺時,就已經有一些會武術或其它技能的青少年子弟被剃度為少林寺小和尚了。象惠光和尚,十二歲時在洛陽城天街的井欄上反踢毽子,一口氣能連續反踢五百次,跋陀感到很驚奇,就把他剃度為小和尚,作為自己的弟子。跋陀的弟子僧稠當小和尚時,體質羸弱,常受一些會武術的小和尚的戲弄,後來便發奮練武,居然練得拳捷驍武,體健身靈。跋陀禪師為創建少林寺,翻譯佛經,傳授佛法作出了巨大貢獻,少林拳譜中還有跋陀傳授方便鏟和一路大刀的記載。 傳說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印度高僧達摩來到嵩山少林寺傳授佛教的禪宗,面壁九年,靜坐修心,被尊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當年達摩終日靜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獸和嚴寒酷暑的侵襲,在傳經時,他發現好些弟子禪坐時間久了,昏昏欲睡,精神不振。為了驅倦、防獸、健身、護寺,達摩等人仿效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鍛煉身體的各種動作,編成健身活動的“活身法”傳授僧人,此即為“少林拳”的雛形。此外,達摩在空暇時間還練幾手便用鏟、棍、劍、杖等防盜護身的動作,後人稱之為達摩鏟、達摩杖、達摩劍,以後,他又吸取鳥、獸、蟲、魚飛翔、騰躍之姿,發展“活身法”,創造了一套動靜結合的羅漢十八手。後來經過曆代僧徒們長期演練、綜合、充實、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術,達百余種,武術上總稱“少林拳”。其中起過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術大師白玉峰、覺遠上人、李叟等人,他們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傳授,將少林拳中的“羅漢十八手”發展為七十二手,以後又發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統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為了保護廟宇的安全,從寺僧中選出身強力壯、勇敢靈巧或善于拳擊械斗者組織成一支專門隊伍。最初,他們的任務是護寺,以後,寺僧參與了政治活動,寺養僧兵,形成武僧。客觀形勢要求武藝向精湛的技擊方面發展,開始了有組織的、嚴格的僧兵訓練,操練棍棒。每日晨光曦微,武僧們同起而習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長年不斷刻苦練習武藝,對少林武術的發燕尾服、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少林寺的不少文物是少林拳起源的曆史見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白衣殿內的“少林拳譜”壁畫,描繪了當年少林寺和尚練拳習武的真實情景:宏偉的寺院,張燈結彩,三十個身著短裝,精神奕奕的健壯武僧,分成十五對,在演練少林拳,拳打腳踢,栩栩如生。除了行拳圖外,殿內還有寺僧演練器械、揮舞棍棒的壁畫,南北兩壁有少林武術的“錘譜”,畫面突出兩個武僧擺開對打的架勢,沖拳、撥掌對練。千佛殿是當年少林寺的練功房,地堂上還有四十八個寺僧“站柱”的遺跡;只見磚鋪的地面上留下兩行直徑約四、五十厘米的鍋底狀圓坑,一個個間隔約二米半,據說是眾僧苦心學藝,兩腳踏踩而成。反映了古代少林寺僧甘練少林功夫的真實史跡。 少林寺不少武僧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術,不少武藝高強的人士不滿封建制度,看破紅塵,削發為僧,成為僧兵隊伍的骨干。少林寺還經常到各地邀請武林高手到寺傳授拳法、棍法,發展少林功夫。五代十國時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術家到少林寺演練三年,各取所長彙集成少林拳譜,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傳授棍術,所以少林寺實際上成了一個有名的會武場所,群英薈萃,各顯神通。少林寺博采百家,在吸收各武藝之長後,又逐步發展成為包括有馬戰、步戰、輕功、氣功、徒手以及各種器械等許多種套路的武術流派,後代弟子結合中華民族固有之武技精華,融彙貫通,發展充實成為名揚中外的少林功夫。 少林武技名顯于世,始于隋末。武僧曇宗、志操、惠湯等十三人,技藝超群,應秦王李世民邀請,參加討伐王世充戰役。出師大捷,解救李世民,打敗王世充,活捉王仁則。唐太宗登基後,重賞少林寺僧,賜少林寺大量莊田銀兩,擴建少林寺,准許少林寺成立僧兵隊伍。曇宗被封為大將軍,其余的人“時危聊作將,事定複為僧”。少林功夫,經受實際戰斗的考驗,拳藝更有發展,從此,名馳邇,開創了少林功夫的新時期。少林寺極盛時期,占地一萬余畝、大殿十四座、房屋多達五千間、寺僧發展到二千余眾,其中擁有武藝高強的僧兵五百多人。傳說宋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和民族英雄岳飛等人,也得過少林真傳,趙匡胤喜愛拳術,傳下太祖長拳,曾將他的拳書藏于少林寺。古代《少林拳術精義》一書說岳飛神力得自某高僧,高僧所授岳飛的神勇力法在反金衛國中功勳卓著。明朝少林寺小山和尚掛過三次帥印征邊,朝庭為表彰他的功績,在少林寺前建立旗杆和石獅。 少林尚武精神千古流芳。曆代多少英雄傑練就一整套格斗技能,在自衛抗暴、抵敵禦侮中湧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明嘉靖年間,日本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少林寺以月空為首的三十多個和尚應召組織一支僧兵隊伍,開赴松江前線禦倭抗敵,在戰斗中,人人奮勇當先英勇殺敵,手持鐵棒擊殺倭寇甚多,後來因寡不敵眾,月空等三十多位愛國和尚全都壯烈犧牲,以身殉國,用鮮血和生命為少林寺譜寫了光榮的篇章。現在少林寺碑林與塔林中的石刻上,仍有當年愛國僧兵作戰的記載。 除嵩山少林寺外,相傳少林寺先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十幾個分院。明代在福建九蓮山又建立的一座少林寺,也以發展少林拳術著名,滿清滅明後,不少愛國人士,不滿外族統治,削發為僧投入少林寺,達宗和尚結交三山五岳英雄,創立佛教洪門,培育和發展洪門子弟,極力鼓吹反清複明,秉正除奸,南少林寺成為反清複明的大本營,洪門弟子的聚義廳,上上下下閃耀著精武強兵的刀光劍影,苦練殺敵本領。後來由于叛徒告密,遭到清政府派兵鎮壓,寺院被清兵燒毀。 辛亥革命前後,少林寺功夫進一步在民間發展,各地武館林立,不少愛國志士為了推翻清朝統治,積極學習少林功夫。當時武術往往被用來作為革命的實戰手段,許多地主紛紛建立“大刀隊”、“梭標隊”,練武成風,在反清斗爭中屢建奇功。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少林武術的發展,許多省、市成立了武術協會和體校武術訓練班,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少林武術,少林功夫受到人們的景仰和喜愛,深深紮根于民眾之中。十年動亂期間少林武術雖倍受摧殘,但“野為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打倒“四人幫”後,少林功夫又重振聲威,一個個武術訓練班如雨後春筍開辦起來,繼承和發展我國少林武術遺產,並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材,在出國表演交流中,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少林功夫並非一人所創,而是凝結了千百萬人民的心積血。少林武術在漫長的歲月中由中華民族無數武林高手發展流傳下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少林原分五大流派,有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廣東少林、峨嵋少林和武當少林,每派中又分許多小派和門別,派別實繁。從地域上又可分為北少林和南少林兩大流派。 少林功夫的內容概述 少林功夫內容豐富、套路繁多。按性質大致可分為內功、外功、硬功、輕功、氣功等。內功以練精氣為主;外功、硬功多指鍛煉身體某一局部的猛力;輕功專練縱跳和超距;氣功包括練氣和養氣。按技法又分拳術、棍術、槍術、刀術、劍術、技擊散打、器械和器械對練等共一百多種。這些套路和軟硬功夫,由于年代久遠,散失很多,據不完全統計流傳至今的有如下主要套路: 1、拳術 源為武藝之源。少林派拳術有羅漢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戰拳、昭陽拳、連環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圓功拳、內功拳、太祖長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觀潮拳、金剛拳、七星拳、練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長錘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長關東拳、青龍出海拳、翻子拳、鷹爪拳、護身流拳等。 對練拳術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開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橫炮、二十四炮、少林對拳、一百零八對拳、華拳對練、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術剛健有力、剛中有柔、樸實無華、利于實戰,招招勢勢非打即防,沒有花架子。在練習少林拳時,不受場地限制,有“拳打臥牛之地”之說,其風格主要體現一個“硬”字,攻防兼備,以攻擊為主。拳勢不強調外形的美觀,只求技擊的實用。步法進退靈活,敏捷,有沖拳一條線之說。在身段與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進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穩固而靈活,眼法講究以目視目,運氣要氣沉丹田。其動作迅如閃電,轉似輪旋,站如釘立,跳似輕飛。少林拳分南北兩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還分許多小派。 2、棍術 少林派棍術有猿猴棍、風火棍、齊眉棍、大杆子、旗門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云陽棍、劈山棍、陰手棍、陽手棍、五虎擒羊棍等。 對練棍術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杆、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掃一劈全身著力。棍練起來呼呼生風,節奏生動,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克敵制勝,在曆代抗敵禦侮中,少林棍發揮過重要作用。 3、槍術 槍這古代兵器之王。少林派槍術有少林槍、五虎槍、夜戰槍、提爐槍、攔門槍、金花雙舌槍、擔攔槍、十三槍、十八名槍、二十一名槍、二十四名槍、二十七名槍、三十一名暴花槍、三十六槍、四十八名槍、八十四槍、六門槍勢、十槍架、六路花槍、秘授槍譜三十六點、豹花槍等。 對練槍術有槍對槍、對手槍、戰槍、雙刀對槍、六合槍、三十六槍破法對練、二十一名槍對刺等。 少林槍術有一條歌訣是:“身法秀如貓、紮槍如斗虎,槍紮一條線、槍出如射箭,收槍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壓槍如按虎、挑槍如挑龍,兩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攔、拿、亢、點、崩、挑、撥,各種用法奧妙全。” 4、刀術 刀是曆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譽為“百兵之帥”。“刀如猛虎、槍似蛟龍”,刀術的演練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凜烈的氣概。 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單刀、少林雙刀、奮勇刀、縱撲刀、雪片刀、提爐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六合單刀、座山刀、六路雙刀、八路雙刀、太祖臥龍刀、馬門單刀、燕尾單刀、梅花雙發刀、地堂雙刀、滾堂刀、單刀長行刀、五虎少林追風刀等。 對練刀術有刀對刀、二合雙刀、對劈單刀、對劈大刀、單刀進雙刀等。刀的使用特點是纏頭裹腦、翻轉劈掃、撩掛云刺、托架抹挑等,並有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大刀看頂手,劈、撩、斬、刺似猛虎之說。 5、劍術 劍術矯健、優美、豪放,自古至今流傳深遠。 少林派劍術有達摩劍、乾坤劍、連環劍、太乙劍、二堂劍、五堂劍、龍形劍、飛龍劍、白猿劍、綈袍劍、劉玄德雙劍、青鋒劍、行龍劍、武林雙劍等。 對練劍術有二堂劍、五堂劍對刺、少林劍對刺等。劍訣:“劍是青龍劍,走劍要平善,氣要隨劍行,兩眼顧劍尖,氣沉兩足穩,身法須自然,劍行如飛燕,劍落如停風,劍收如花絮,劍刺如鋼釘。” 6、其他兵器械類 少林武術器械有長的、短的、硬的、軟的、帶尖、帶刺、帶鉤、帶刃的,多種多樣,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說,近計不易勝數。除上述刀、槍、劍、棍以外,還有三股叉(南方又稱大鈀)、方便鏟、套三環、峨嵋刺、月牙鏟、和戟鐮、秀圈、方天畫戟、雙錘、大斧、雙斧、三節棍、梢子棍、七節鞭、九節鞭、雙鞭、刀里加鞭、繩標、虎頭雙鉤、草鐮、“五合草鐮、六合戰鏈”、戟頭鉤、梅花單拐、六合雙拐、馬牙刺、烏龜圈、雙锏、日月狼牙乾坤圈、禪杖、大槊、風魔杖以及盾牌、弩等。 7、器械對練及器械拳術對練套路 空手奪刀、空手奪槍、單刀對槍、空手奪匕首、棍穿槍、草鐮合槍、梢子棍合槍、刀對槍、雙刀進槍、眉齊棍合槍、單拐進槍、雙拐破槍、拐子合齊眉棍、虎頭鉤進槍、馬牙刺合槍、烏龜圈合槍、套三環合槍、方便鏟合槍、月牙鏟破雙槍、九節鞭對棍、鋼鞭對九節鞭、月牙合槍、月牙合锏、三節棍進槍、方天畫戟進槍、三英戰呂布、空手奪刀槍、和戟鏈進槍、三股叉進槍、大刀封槍、三節棍破雙槍、峨嵋刺進槍等。 8、技擊散打 少林派技擊散打有:閃戰移身把、心意把、虎撲把、游龍飛步、丹鳳朝陽、十字亂把、老君抱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後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絲纏法、應門鐵扇子、撥步炮、少鬼攥槍等。 9、氣功 氣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類,少林寺流傳的氣功有“易筋經”、“小武功”、“站樁功”、“益壽陰陽法”、“混元一氣功”等。 10、軟硬功夫 軟硬功夫練法有多種,有卸骨法、擒拿法、點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種用藥法、救治法等。 功夫片曆史 功夫電影的專用名詞:武俠。“武”指的是動作,“俠”指俠義精神。最棒的武俠電影充滿了高貴的理想和令人贊歎的功夫動作,這樣的組合再加上愛情和幽默,讓功夫電影在全世界廣受歡迎,不但票房獲得滿堂彩,影評家也贊不絕口。 追宗朔源,功夫電影來源于中國的京劇。京劇作為中國傳統戲劇之一,數世紀來一直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由京劇轉變成功夫電影有一段故事。 1760年中期,滿清政府統治中國,認為少林寺是非法僧院,他們打算毀了少林寺。數百名少林弟子在這場劫難中喪生,只有五名得以逃脫,其中一位就是至善大師(至善大師一位徒弟叫蔡陸雅,就是黃飛鴻的師傅;而黃飛鴻的徒弟林世榮又是現今武術導演劉家良的父親劉湛的師傅,即是劉家良的師公)。從火燒少林寺存活下來的至善大師在1765年前後開始傳授少林武術給全國巡回演出的京劇演員們,一是為了傳承少林武術,二是為了播下起義的種子給當時所有想反抗清庭統治的人。到1850年,中國第一次有京劇演員加入反清革命,直到二十年後清政府才采取寬容態度。這就是為什麼京劇跟武俠跟佛家教誨有很深的關聯——此段曆史參看電影〈少林寺〉1979年、〈少林三十六房〉1978年及〈刀馬旦〉1986年。 1900年代初期,電影工作開始在中國萌芽,至于演員則是求才若渴。當時的電影演員來自當地的京劇演員。京劇沒有女演員,是一個全由男人統治的世界(千萬不要誤會京劇演員都是喜歡男扮女裝的男人,事實上現在許多武打明星,從小都是在劇班里長大,比如洪金寶、成龍、元奎和元彪類,他們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訓練方式,嚴格、累人、力求完美)。在京劇中男人反串女人見容于當時的社會,但是電影初引進中國時被視為低級的藝術形式,所以男演員不肯放下身段在電影中演出,何況那個時候還是默片。于是女人在電影中擔綱,由裝扮成男人的女演員做出高難度的武打動作,現在看起來讓人難以想象。 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第一位功夫女星誕生了,她就是范菊華,後來她靠教功夫維生,大部分徒弟都是女演員。當時的女演員還有自己辦了戲班的譚素珊。但是毫無疑問,在中國影壇上最成功的功夫女星是秦齊安(她的長孫就是現代功夫電影的創新人之一洪金寶)。1928年在上海拍攝的〈火燒紅蓮寺〉讓功夫電影大受歡迎。1930年秦齊安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自制自演了很多功夫電影。當時電影界27部同系列的作品中,有很多片子現在還能找到,堪成經典,很多技巧和橋段雖然粗糙,現在卻還被廣泛參考應用。——參看默片〈紅衣俠客〉1929年、〈女俠白玫瑰〉1929年、〈洪江女劍客〉1930年等。 1930年代早期有聲電影引進中國。當時普通話是中國的官方語言,導致許多粵語工作人員離開中國,來到香港。香港的限制比較少,拍攝的電影相當多。二戰爆發,日本占領香港,電影工作宣告中止。直到戰後,中國民間傳說中一位最受愛戴的大英雄黃飛鴻,慢慢的成為功夫片的救星。黃飛鴻代表著誠實正直,他消滅惡徒幫助受欺負的人,從不向惡勢力低頭,並且用醫術救人,且是愛國英雄。盡管幾十年間關德興(粵劇演員,跟劉家良父親學洪拳)演了將近九十部黃飛鴻,成了影迷們心目中黃飛鴻的化身(黃飛鴻這個形象後來還成就了兩大巨星,在喜劇方面是成龍,在戲劇動作方面是李連傑),但是1950年代,女人仍是真正的明星。當時比較活躍的女演員有鄭佩佩、蕭芳芳、雪妮和陳寶珠。1965年的〈大醉俠〉改變了鄭佩佩的一生,直到2000年她還出演功夫巨片〈臥虎藏龍〉。 1950、1960年代初有兩大公司,一是國泰電影公司,二就是邵氏電影公司。後者在1967年推出了第一部真正由男演員主演的電影〈獨臂刀王〉,導演首次欣賞了男性之美。 1970年代,中國出了一個超級武打巨星,那就是李小龍(李小龍在美國加州舊金山長大,十歲時才開始學武,他父親就是一個京劇演員)。李小龍在美國起先演的是戴面具的〈青蜂俠〉。同時期邵文懷離開了邵氏公司成立了嘉禾電影公司,他把李小龍不滿意的導演換掉,讓李小龍1971年痛快演繹了〈唐山大兄〉。還有1972年的〈猛龍過江〉和1973年的〈龍爭虎斗〉,李小龍所表現出來的種族認同感非常強烈,他打斗時候的精神、他的魔力所呈現出來的全然的吸引力,征服了所有的影迷,並讓中國電影打進了世界電影。他的野心勃勃,他的勇猛干勁,是非常直接的,非常西化的,而不是備受壓抑的中國迂腐含蓄態度。 李小龍篤信的哲學,他所寫來來的話和擁有的思想和他的截拳道都大大超越了當時的時代,他說:對我來說,終極武術,代表誠實的表達自我。他還說:讓你的思緒變成空白,無形無色,就跟水一樣,如果把水放進一個杯子里,它就變成杯子的樣子,把水放進一個瓶子里,它就變成瓶子的樣子,把它放進茶壺里,它會變成茶壺的樣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得像水一樣,我的朋友。 1973年李小龍剛剛受到世人的矚目,不幸英年早逝,年僅32,死于腦水腫。超過2萬的影迷自發的參加了他的葬禮。李小龍的突然過世,讓功夫電影出現了斷層。每個人都認為他是最棒的,沒有人能夠比他更優秀,他是唯一的功夫大師,其他人演的功夫片沒人觀看,功夫電影的未來一片暗淡。成龍感到非常失望,他和他的師兄弟們加緊練功,試圖走出一條路。這期間他們開始做特技演員,先是洪金寶,他早三年離開戲班,是大師兄,接著是成龍,再是元奎、元彪。他們師兄弟早年練功非常刻苦,〈七小福〉即是拍的他們的訓練翻版。洪金寶笑著說,當時鞭子最管用。盡管洪金寶走在前頭,且成績斐然,1981年拍了〈敗家仔〉,並創新了功夫片電影的風格,但是走向世界的只有成龍。 學武不是為了打架,而是為了約束自我,成龍討厭暴力。這並不矛盾,真正的武術是心中的准則和熱情。成龍依靠喜劇的幽默感,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必須承認成龍的轉型和新的嘗試對于他自己來說是非常成功的,他終于找到了機會,他的〈蛇形刁手〉(1978年)大受觀眾歡迎,接下來還是1978年拍的〈醉拳〉讓他一下子成了亞洲頭號紅星,也從此成龍慢慢走上了世界電影的最高峰,成了全世界人民心目中最受歡迎的明星之一。 1970年代末,香港出現了幾個新興導演,有徐克、吳宇森、袁和平(特技體操動作導演)。值得一提的是徐克,出生于越南,在德國學習電影技法,1977年回到香港,第一部作品是大型武俠劇〈新蜀山劍俠〉,他還嘗試所有的角度拍攝,所有的藝術手法如魔幻、科技、鬼神等等,可謂是mTV時代的開創者。 這個時候曾是中國散打武術冠軍的李連傑脫穎而出,成為新一代動作巨星,和成龍兩線並行。李連傑小時是國家武術隊,多次代表國家在全世界巡回表演,有非常豐富的表演經驗和武功底子,1979年的《少林寺》讓他一炮走紅,之後出演的多部大英雄黃飛鴻形象和他的功夫魅力,在中國穩坐巨星交椅。他跟成龍一樣,也不甘于在中國國內發展,九十年代末期以後,先後在美國拍過好多電影,成為繼李小龍、成龍之後第三位進入好萊圬的中國功夫巨星。2003年李連傑無意中得悉全國當年有20多萬人死于自殺,他感到非常震驚。于是籌拍《霍元甲》,他想用東方的文化和東方的哲學,用這部電影告訴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青年如何重新認識人生審視人生。 同名電影 片名:《功夫》監制/導演/編劇:周星馳主演:周星馳、黃聖依、梁小龍元華、田啟文客串:馮小剛類型:喜劇、動作投資:哥倫比亞電影制作(亞洲)上映日期:2004年12月23日全國公映官方網站:www.kungfuhustle.com ◆劇情簡介: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周星馳飾演一個一事無成、小偷小摸的古惑仔,立志加入當時勢力最大、手段殘忍的黑幫“斧頭幫”。星仔試圖在一個叫“豬籠城寨”的地方對居民敲詐,卻不知道他們個個身懷絕技,結果在這里栽了跟頭。星仔與居民的沖突不經意地將“斧頭幫”戲劇性地卷入其中,正反兩派之間的斗爭正式展開。從“豬籠城寨”居民為生存而戰發展到兩派武術高手間的交鋒,星仔漸漸地放棄了從前的思想和志向,開始領悟功夫的真諦。 ◆演員陣容: 元華飾演二叔公 元華是港片中常見的大反派,他從70年代入行以來曾演出超過一百部電影,曾經合作過的導演包括徐克、吳宇森、洪金寶及劉鎮偉,曾經合作過的演員則有李小龍、成龍、周潤發、、李連傑及楊紫瓊等。 他和洪金寶及成龍同是‘七小福‘之一,他曾與70年代當過李小龍的替身,並在《精武門》一片中扮演被李小龍踢倒的日本人。他于1987年的《東方禿鷹》一片中飾演的大反派首次受到矚目。他較知名的的作品有《急凍奇俠》《摩登如來神掌》以及《太極張三豐》等。 他曾和周星馳合作多部作品,包括《逃學威龍》、《情聖》、《龍的傳人》等片。 梁小龍飾演火云邪神 梁小龍是70及80年代功夫紅星,他曾經和李小龍與成龍齊名,並被稱為‘三小龍‘。他從1973年主演電影《生龍活虎》開始,短短十幾年,就拍了《白鶴拳》、《迷魂拳》等70多部電影。後來他進軍電視界,又陸續拍了《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雪山飛狐》、《霍元甲》、《陳真》、《再向虎山行》、《大內群英》、《四大名捕》等1000多集電視劇,成為80年代初香港最負盛名的武打明星之一。 80年代中期梁小龍剛拍完《四大名捕》便被邀請前往中國大陸進行文化交流和訪問,這次訪問卻害他遭到台灣當局封殺,由于台灣是香港影視的主要市場,因此他便被迫息影。 《功夫》是梁小龍自80年代之後第一次重返大銀幕。 黃聖依飾演芳 《功夫》是黃聖依首度參加電影演出。上海出生長大的黃聖依五歲就開始學舞,她于2000年贏得上海主持新秀獎,並開始受到影藝圈注意。于2002年首次參與電視影集演出。目前仍在北京電影學院就讀。 馮小剛飾演鱷魚幫老大 馮小剛是大陸知名編劇和導演,他在一年前擔任大受歡迎的電視影集《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因而一炮而紅。他後來又自編自導姜文主演的電視影集《北京人在紐約》。他並于1994年首次執導電影《永失我愛》一片。 他于1995及1996年重返電視界,並執導電視影集《月亮背面》。 他近年來則以一連串喜劇片打破大陸的票房記錄,包括1997年的《甲方乙方》、1998年的賣座巨片《不見不散》等。他于2000年執導的作品《一聲歎息》改編自知名作家王朔小說,該片在開羅影展勇奪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大獎。他的作品還有《沒完沒了》、《萬事如意》以及超級賣座的《手機》。 ◆幕後精英: 周星馳-監制/導演/編劇/主角 周星馳是亞洲的喜劇天王,也是最受歡迎的藝人之一。他曾演過超過五十部電影,並以2001年的《少林足球》一片成為亞洲少見的國際巨星。《少林足球》一片跟《功夫》一樣,都是由他自編字導自演,這部港片在亞洲各國上映時都打破當地的票房記錄,包括非中文國家日本和南韓。 劉鎮偉-監制 除了擔任電影監制之外,劉鎮偉也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導演,《南華早報》影評人方保羅曾形容他是“香港最有原創性的導演之一”。他擔任編劇和導演的作品包括周潤發主演的《花旗少林》;梁家輝主演的《92黑玫瑰對黑玫瑰》;以及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林青霞和張曼玉主演的《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以及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游》等。 曾瑾昌-編劇 曾瑾昌編寫過十五部港片,第一部作品是張曼玉主演的《聖誕奇遇結良緣》,他的作品還有楊紫瓊主演的《皇家師姐》和《中華戰士》;梁朝偉主演的《殺手蝴蝶夢》及《沙灘仔與周師奶》。他于1996年首次和周星馳合作《食神》之後便和周星馳合作他的每一部作品,包括《喜劇之王》和《少林足球》。 相關專輯 泰國偶像舞曲團體Dragon5是泰國當紅的偶像團體,平均年齡只有十九歲,1999年推出的首張泰語專輯即大賣百萬張,在泰國人氣極盛。在泰國歌壇已經走紅的他們,為了要走出泰國市場,甘願學國語,台灣就是他們征服亞洲的第一站。新專輯《功夫》收錄了十四首國、泰語歌曲,其中主打歌‘功夫’是台灣華視偶像劇‘貧窮貴公子’的主題曲,已經全台大熱。另外還有插曲‘moneyisNothing’、‘melody’。專輯曲風包括節奏強勁的DancePop、抒情R&B、抒情搖滾等,充分表現Dragon5的活力與柔情。 相關游戲 《功夫online》是一款運行于Pc平台上的mmORPG游戲。計劃于2005年第三季度推出。本作依托中華傳統文化,建立起一個架空的玄幻武俠世界。一群熱血少年(女)降臨于神州大地,在武學的基礎上創立道義、秩序、公理、宗派、武德,乃至最終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武俠世界,詮釋了“中國功夫”從發生、發展到完整形成的全過程。闡述了“俠義”的本源。純·武俠游戲 本作是一款真正立足于中國武俠文化的作品。從宏觀到微觀各個方面再現了一個存在于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當中的獨特武俠世界。展現了“武林”從無到有,從誕生到興盛的全過程,玩家能夠參與到整個游戲世界的生成中來。對“俠”、“武德”、“道義”等江湖倫理有著更深層次的闡述。更系統體現中華傳統功夫、江湖技能的方方面面。 傳統文化魅惑 本作根植于中華文化的土壤,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舉凡中國功夫,服飾文化,飲食文化,江湖文化等等都在本作中有不同層次的體現。中國山水園林意境之美,詩詞歌賦音韻之絕,更是作為本作最精華的審美視點呈現。道德回歸基于中國玩家爭勝斗強的的游戲心理成就訴求,以及對道德建設的思考,本作特別設計了以大眾價值標准為判斷依據的道德系統,遵循傳統的“天理、國法、人情”這一基本道德標准,配合江湖規矩和武林道義,以民主政治的形式貫徹于游戲之中,奠定一個基本的玩家行為規范。 生態系·動平衡本作將網游自由度和參與性進行了更深層次的發揮,提出了“生態系動平衡”的理論。玩家不僅僅被動的接受游戲規則,更將成為游戲規則的創造者和游戲世界的維護者。高度擬真的經濟系統和政治系統,將在游戲中形成真正的虛擬社會,引發玩家更深入的投入。動態的平衡更能調整游戲世界的供求關系,建立起波動調整,良性推進的社會法則。 求新求變對比其他網游,本作在保持穩定性和美感的同時,更注重創意于特色。與眾不同的設計,將會給玩家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而簡約傳統的操作,又能實現玩家的“直覺上手”。本作的創意不僅僅體現在系統上,從美術的視覺沖擊力,到界面細節的巧妙處理,無不體現別具一格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