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步功

虎步功是峨嵋宗的六大專修功之一,外面用來專練腰腿,內里用來專練腎肝,綜合它的功用,是專練治“下元虛損”的一種動功。所謂下元虛損的症候,例如陰虛火逆的高血壓症,腎虛的腰痛症,因肝虛而導致的血不營經的腿疼症,因陰虛而導致的上重下輕症,都有很好治療和保健的功效。因為一般人的病,大多數皆因下元虛損,而引起各種病變,所以特立這種練功方法,以補助其餘動功的不足,而尋取專門的療效。這是針對著人體病變之源而制訂的一種練功方法,從病理學和生理學方面講,有它獨到的見解。又從多年的經驗累積看,證明它是正確的。 虎步功的操作方法,分條敍述,詳介如下: 第一式,全身正立,氣定神閑,雙手垂直,微微貼著大腿的外側。用兩服平視前方的辦法,使氣自然調平,神意安閑,因為跟上視則氣升,眼下視則氣降。又用微抬雙肩的尖端約二三分高的辦法,使脊校象塔一般地筆直,使脊椎骨一個重疊一個地豎立起來,自然地不松不緊。兩腳跟看齊,中間的間隔,相當于兩肩的寬度。 第二式:兩手緩緩上提,叉在腰間,大拇指在後,貼著“腰眼穴”(在背部腰標的凹陷中),四指在前,輕輕並攏,把食指尖貼著“章門穴”(在季肋端),把腰部微檄束緊。 第三式:將左腿的股關節提起,膝關節微屈向前,把足大趾尖點在地上,變成虛腳,這時自覺足小肚發脹,最脹的地方叫做“承山穴”。同時把右腿微微下蹲,支援全身的體重,變成“實腳”,這叫做“虛實相應”的練法。眼睛必須平視前方。 第四式:將左腿關節全部伸得筆直,足尖向下,足腸繃直,腳背與脛骨成為直線,向著正前方慢慢地、輕輕地朝前踢去,足掌離地約五寸,這名字叫“搜襠腿”的練法。同時右腿仍然微屈著,支援全身。 第五式:左腿搜襠式踢出去之後,隨即把足尖向上翹起,後踵微微帶點意思朝原來方向一蹬,這個方法名叫“翹剪刀”。再把足尖朝一點,後踵收縮,恢複原來足背與脛骨成直線的姿勢,這方法名叫“鳳點頭”。再把腳掌向內一轉,劃個圓圈,再向外一轉,反劃個圓圈,配合足脛腕部運動,叫做“反順太極圈”。再用翹剪刀的方法,翹腳伸踵准備第六式。 第六式:利用“翹剪刀”後踵繃直的姿勢,順勢自然下落,先用後踵著地,慢慢把膝關節彎曲,大腿順推向前,同時腳掌配合這種動低也慢慢放平,變成“弓步”。在這動作的同時,右腿順勢伸直,變成箭步。又在這動作的開始時候,呼吸方面配合著“嘿”字訣,使用“逆呼吸”的方法,把氣降到丹田。吐納運氣的時候,必須配合變弓箭步的動化,起止一致,不得參前落後。從此保持著氣降丹田,一直操作下去。不用升氣的方法,因為要使全身氣脈集中在下丹田,充實下元的虛損。這一點非常重要,是練虎步功的重點所在,不可輕率忽視了。 第七式:前弓後箭的步法,不可跨得太長,只能跨半步。這時微微把前弓後箭前引後伸二三次,腰部隨著兩腿的動作,也微微相應著,同時把大拇指貼著腰眼穴,腰部向前微送的時候,即貼緊它,腰部向後微退的時候,則放松它。意識集中在大拇指與腰眼穴的—張一弛,一送一退的相應動作上。細細體會腎髒開合,啟閉的滋味,功夫深厚的人,從這種“內視”方法,可以體會出腎髒在內里活動和氣機在內里回圈的真實景象。 第八式:將右腿的箭步,輕輕朝前一蹬,向前一送,身體借著這股彈力向前微微一探,隨即把右腿收回,與左腿看齊,用腳尖點地,如第三式的架子,變成右胸“虛勢”,左腳“實勢”’而左腳原來的弓步,與這同時也變成第三式右腳的架子,支援體重。 第九式:把右腿照第四式伸直,起搜檔腿,再繼續參照五六七式的架子運動。如此左右交互地運動著,一步一步往前,如走路一般,朝前走去,走到盡頭,可以向後轉再照樣練下去。次數的多少,不必拘執,隨自己的意思去練,如果自覺兩腿有些酸脹,即可停止。 第十式:停步停功的時候,即就弓箭步的姿勢,先將後腿箭步收攏,還原站立的架子,隨即把兩手放下,同時把丹田氣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