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門八卦拳

孫門鼻祖孫祿堂 孫先生祿堂,諱福全晚號涵齋。河北完縣東任家疃人(今屬望都縣),生于咸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時,逝于民國二十二年夏曆十月二十九日卯時。先生天秉異質,氣質豪邁、聰慧絕人。十二歲從李奎元始學形意拳,十五歲從郭云深深造形意拳,後從程庭華研修八卦拳,民國元年遇郝維楨,得太極拳之傳。 先生于各門武術潛心研修,勇于實踐,並摻合《易》學、丹經使之不斷升華完善。先生生遨游南北諸省,曾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與人切磋交藝未嘗負,亦未遇可相匹者。曾屢勝日、俄等武士,在武林中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博采眾長,故藝、理卓絕,融會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三家拳學,建立了三拳合一之理論與技術體系,一以貫之、純以神行,創立孫氏太極拳。先生深研《易》學、丹經及黃老之術,于儒釋道並諸子百家、以及奇門、遁甲、算數、物理、天文、地理無不研究,提出文武一理互補相承之思想,自1915至1925年先後完成了《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五部拳著,創立了拳與道合之武學思想及理論、技術體系,為傳統武術升華為一門學科與文化建立了統一之理論與技術系統。時先生之拳論令海內精技藝者無不望風傾倒。 先生曾先後供職于前清府選用知縣、知州.郵傳部與警察總署武術總教習,民國後曆任法政學校武術教授,國務院衛隊武術總教習,總統府武承宣官,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門長,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先後主持了“浙江省國術游藝大會”和“上海國術大賽”,分別任“浙江省國術游藝大會”評判委員會副委員長和“上海國術大賽”評判委員會主任。兩賽之名列前矛多為先生之弟子、學生,如曹晏海、馬承智、胡鳳山等。先生為人重然諾,有古風粹然之氣見于面背,其忠義之心肝膽相照,非常人可比。清室肅王意公慕先生武藝絕倫,折節下交。 先生除與之論拳外,從無一事相托,故縉紳先生益重焉。民初,完縣大旱,先生傾其家資散錢于鄉農,不取本息。而周濟武林同道之事更不勝枚舉,任得如此。民國十九年,江南水災,先生參加賑災義演,表演形意名勁雜式捶,其氣足神完,時人歎為觀止。評曰:孫祿堂先生獨步武林五十年,如今年逾古稀,風采依然。 先生晚年返鄉,不食者兩旬,而練拳習字無間,于民國二十二年夏曆十月二十九日六時五分,端坐戶外,面朝東南,背朝西北,謂仙佛來接引矣,囑家人勿哀哭,曰:吾視生死如游戲耳。無疾而逝。 先生一生施教南北,著名弟子甚多,其中最傑出者為:子存周、女劍云、以及張玉蜂、裘德元、齊公博、孫振川、孫振岱、陳微明、李玉琳、曹晏海、胡鳳山、馬承智、朱國楨、鄭懷賢等。 孫門八卦拳--五行暗勁 修持者全身各關節在鍛煉的全過程中,如同上滿的發條,對外來作用的反應為不沾不應,即沾即應。一受外力,立生反應。沉肩使肩關節端處略向下沉,並一直保持這一體式。墮肘使肘關節處略向下引,如有物栓墮。並一直保持這一體式。 指鑽、臂炮、掌劈、肱崩、兩膀橫勁,合稱五行暗勁。 指鑽:是指在正常的體式擺定之後,內里發一暗旋,一般暗旋的方向,依循腕關節處的回旋方向。比如雙按掌,腕關節處向內回旋,則指尖部亦發一向內暗旋之力,並一直保持此一暗旋。 掌劈:是指在指鑽勁設定之後,掌緣部位發一如斧劈木之暗切之勁。勁力方向,依循掌緣方向。比如旋雙按掌,掌緣朝向前方,略偏前上。則此暗切之勁亦向前上。並一直保持此一暗切之力。 肱崩:是指在掌劈勁設定之後,肱骨之內發一如彎木反崩反彈之勁。勁力方向,依循肱骨彎回方向的反方向。比如旋陰乘鳳式,肱骨內彎,略向上,則此反崩反彈勁,略向外下,並一直保持此一暗崩之力。 臂炮:是指肱崩之勁設定之後,臂部發一如子彈出膛後,槍身反座之暗勁。此勁力之方向,一般均向臂部之後下方。並一直保持此一暗座之力。 兩膀橫勁:是臂部暗座之力設定之後,兩膀舒一外展之暗勁。需待別注意不能因此改變了沉肩之意。亦需一直保持此一外展之暗勁。 上述屬初始時的鍛煉方式,煉功者若果能按上述要領認真鍛煉,則不但每日行圈時必能見汗,且幾天之後,即能覺得自己的體力似恢複年青身時狀態。總象有渾身用不完的勁。更重要的是,如此經過一、二個月,應可發現面部漸有潮紅之色。人也會變得更加年輕。 其它 走為先實為身法,練到忘記步法、手法,欲進則身已進,身即進則手足自然進。走打打走,閃走走閃,閃打打閃,片刻不停留,步法在奪位、換位至關重要。講究動中打,一動就打,一打就走,不給對手以固定的點,功、技及打法同時訓練,八卦之技求走中變。不管掌勢之變或是架勢之變,還是風格之變,甚至是傳承之變,一個變字盡可說明。 八卦是先練直勁,然後在此基礎上加個垂直的力,這樣就把八卦的向心的力練出來了,以後再學習打法,就可以掌握八卦。走圈不但可以練好腿上的功夫,還可以練出來腰力,走好圈以後加上穿掌,把兩個胳膊貫通,這樣八卦已經有小乘了,學習一下打法,運用于實戰就可以快別人半拍了。真正的肩頂骨沉下去,肌肉不緊而筋骨有力,腰如軸立,再到肩胛骨松,再到肩胛骨緊,再到肩胛骨能動,再到肩胛骨與其它完全脫離,再到肩胛骨能接到下部勁氣並送至肘至手且全身勻整。如果感覺一伸手全身之勁都能到手,而通身勻整、放松,氣力平緩,則是八卦掌的感覺了。 孫門八卦拳--練法 八卦拳與道家功夫相表里,取象于物,心在內,而理周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奇正變化,運用不窮,而又剛柔相濟,虛實兼到,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須知內中起點,進退伸縮,變化諸法。凡全體之式,萬物之形,莫不由于數式數形而時習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貫通焉,則萬物之中目有所思,心有所感,皆能效法彼之性能,而為我用矣。 轉掌為高級動樁,內含最上乘內功氣功,為道門無上奧秘。小成三年,以苦練轉掌為主,體悟三十六歌訣。大成七年以精研四十八法訣為主。初級以練身法為主,中級以研究用法為主,高級以煉神意內功為主。高級階段還是要不停地走轉,但意念要求完全不同。初、中階段以練外為主,在三十六歌訣、四十八法訣的指導下實踐、體悟怎樣走圈、如何應用。以內外三合練有形(功力、速度、技巧、手法、身法)為主,是守規矩的階段。高級階段是練無形為主,內外兼修,以意念變化為主,是脫規矩的階段。分上盤,即天盤;下盤,即地盤,中盤,又名人盤。三盤之要道中盤也。上盤練凌空之術,下盤練遁甲之道。其理至深,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八卦掌之練法,處處需連貫,無勢不合靜動之理。一陰一陽,一動一靜,左右練法以及換式均系一樣。腳要平落,里腳直邁,外腳內扣。初習者邁步距離要小要勻,以免身體有忽起忽落之弊。扣擺步要分清,不得擰步。身腰跨膝,各步需舒展而隨和。首練要慢,久之丹田氣足,自然而快。內功首重在氣,氣已調順,則身體百脈舒泰,手足輕靈。調氣之法,一言以蔽之,曰輕出緩入,呼吸以鼻,切記用口。初練上盤要轉大圈,純熟後在練中盤,年久再練下盤之功,秉之走穿擰翻,旋轉變化擰裹盤旋要有親近大地的味道。 兩樁(虎踞、龍盤)、兩步(趟泥、擺扣)是功力、整勁的動力來源。樁功有幾關:一是體力關(40分鍾)。二是體會空氣阻力關,即肢體間的相互吸引排斥力。三是體會體內氣血流動關內部混圓。從樁功養氣學起,如“八卦無極樁”、“八卦聚氣樁”、“八大定勢樁”。通過一段時間的定功修煉,逐漸過渡到行樁,這即是修煉八卦掌的基本功法,同時也是高層功法。一般是三到六個月,很快就會使自己內力大增,元氣充盈,內五行之氣互補,體質發生變化。然後可習“柔球八法”和“八大定式掌法”。初步掌握八卦掌的運動規律及內勁變化規律,自然疏通脈絡。真正的作到內外相合,在運動之中步法、身法、手法、精、氣、神,不用之時混混元元不分內外,若用時,瞬間聚一點而激發,而無左歪右斜前俯後仰之病。然後步入“游身掌”的高級階段,即是順其自然,意在若有若無之間,行如龍騰云霧之間,內外無棱無角氣機圓滑,外形從規矩到無規矩之規矩,如能真正作到練時自己不知所練,別人觀之,具合拳道,八卦掌真意已得于身。可步入靜功、意念功的修煉階段。 八卦掌的入門功夫有兩樣,走轉和打坐。走轉的步驟,首先是擰身而不走(定勢),煉好周身,即頂,抱,掰,扣,坐,裹幾個要領,第二步是,直趟行步,第三步是走轉。八卦趟泥,磨膝磨脛,擰腰抱跨。還有鶴行步的煉法。第四部,負重走轉,有鐵衣,綁腿,泥手套,鐵鞋,鐵帽等煉法,但一定要在一年以上的走轉練習後,要求是,輕身快走,負重慢行,即負重時走得越慢越好,才會出功夫。 要注視拳端,全神貫注,在走架和對練中不可把式子走滑,要覺著眼前真有對手。從用手法步法領拳,至手力腿力去掉,整體力就出。即力往身體回縮,內勁開始上身。練八卦是有換勁的階段,如沒明師指點,一生用手法步法領拳的花架子,功力長不出來。腰有力而靈活,才能身形靈活和發勁有力。腰部松、活、靈,腰變出虛實,虛實出產生勢變,方能達到以腰帶步,身隨步翻,掌隨身變,步隨掌轉,上下相連,周身一家。掌動身先動,身動腰先動,用腰帶動一切。若練至胯向前方不動,腰如磨盤轉向圓心運動自如,甚至超過圓心,雙手轉至身後還能轉圈,說明腰胯已徹底松開,腰力已練出來了。腰如軸立,一推就轉一轉便我順人背,達到手似輪行,走圈是有效的練腰方法之一。 首先要著重注意身形規范、手法變化和步法轉換,端正架勢,周身放松,不要急于發勁和技擊。第二步要做到動作沉穩,勁力綿、長、沉。勁要慢慢往里找,做到勁不外露。第三步要做到勢勢相承,全身動作協調,勁力沉穩連貫,神、氣、意、力一氣貫通,做到四形俱備:形如游龍,回轉若猴,樁若虎踞,換式若鷹。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謂之外三合;靜中氣勢騰挪,動中心靜神甯,謂之內三合。手之門肩,腿之門胯,身之門腎。肩、胯、腎(命門)拳之根,肩不松氣不入手,胯不開氣不下足,命門不通氣不達頂。開門掌者松肩、開胯、通命門。習此拳時須感覺手、足欲離我身,而脊將其系之,此方謂小成。 在走轉時摩擦陰囊,如無過硬的內練功夫,必致欲火難耐,因而打坐調養尤為重要。擰身走轉極易氣機上浮,所以調養內氣就必須和走轉結合起來。不要著急學掌勢,也不要盲目走轉,否則一事無成,這在以前要三年築基。現在的習武者,多不如從前有很多的機會實地操手,與人切磋,故而更應多多的練習基本功,以彌補實戰經驗不足的短處。想當初“煤馬”僅以單換掌打遍天下,不正是仰仗其橫心苦練出的基礎。單換掌後增以雙換一二年後慢慢再增添它掌。八卦門中輕功所利用的就是身體旋轉時,切割磁力線,從而使人產生一股自然向上的離心力。輕功非為逃而練而是動步擊人之術,刹那越快紙成刀劍。 八卦練法處處需連貫,無勢不合靜動之理。先求一個形正,解決力的動力傳遞,形正必然氣順,周身上下一氣貫通,走轉其實已經在內在里解決勁力的蓄發了。內功來源于丹田內轉。八卦上乘靠走轉,走樁是練內功,練的是活氣,在變化走動中把氣調均勻才是上乘,走轉是周身的配合及勁力的掌握。腳要平落,裹腳直邁,外腳內扣,初習邁步距離要小要勻,以免身體有忽起忽落之弊,扣擺步要分清,不得擰步,身腰胯膝需舒展而隨和。首練要慢。久之丹田氣足。自然而快。 一般人練八卦,都容易把八卦練賊了。其實八卦掌是雄赳赳的,關鍵要從“雙換掌”這一招里練出來,因為這一招容易體會出“勁力周全”四字。程廷華打八卦,勁力渾身鼓蕩,感覺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動,大蟒蛇從頭到尾都蹭著勁,才能爬動得起來,這種威勢,怎是打一拳踹一腳所能比。“只動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練功口訣,尚云祥還有“練拳要學瞎子走路”的竅門,說瞎子走路身子前後都提著小心,從頭到腳都有反應,練拳是練全身敏感。明白了要勁力周全,功夫用雙換掌能練出來,用蛇形也能練出來。 定勢八掌鍛煉行步、轉圈方式和方法,經過幾種掌勢的行步轉圈可修煉軀體的各部位的適應性、兩腿的支撐力和靈活性、腰身的柔韌性、協調相互的配合等,常規習練每勢一個方向走轉八圈、反向再走轉八圈為好。每次最好八勢一氣練完,習練時可根據本人體質依上盤、中盤和下盤勢架運動,不可強求。定勢八掌圍圓走轉,掌勢不變,其步法里腳直、外腳扣、曲腿趟泥、慢慢習練,全憑膝下兩小腿相交,是一種活樁步。每一掌架實是突出了某一方面的勁路的鍛煉。如推磨掌主要是推領勁的鍛煉,每一個掌架掌握好後,八個掌架又可相互自由銜接轉換,包含了人體高、中、低、前、後、左、右立體全方位的鍛煉。共同的要求是上節走轉的掌勢不動,神光注于掌指,達到鎖心猿、拴意馬的目的。下節走轉時雞腿趟泥步,動轉不停。中節走轉時龍腰松沉,坐于胯、旋轉自如。上節靜而不動,逆180度,下節動而不停,中節松沉圓活,整體掌架,圍圓走轉,前後互反,上下相爭,逐節擰轉,節節貫通,圍圓走轉中自身又形成一立體螺旋形,其絕妙地濃縮了宇宙場之星體運行的規跡于一身。定勢八掌要根據季節不同,分開習練的。比如春季萬物複蘇,天地之氣正清,萬物之氣正靈,主要習下按掌和上托掌,下接地氣,上接天氣,萬物之靈氣上下皆可收,對于內氣的培養很重要。變換方向時打式子,能練出八卦掌專門功夫,長時間單一走圈再穿插練式子、基礎八掌,練習八卦勁力,功夫上身快,套路、轉圈兩者配合訓練更能相輔相成。 指天掌應再內裹從耳側出,目仰視食指尖而不是看左前方,縮身踏腰而不是坐下臀,身掌要有鑽天之意,腿不可有死彎,要注意以頭領意,拔背暢胸。此式有抻筋拔骨之能。無論姿勢如何,只要符合八卦掌的基本要領就行,虛提的腳的腳尖是鉤著的,也就是腳掌與地面平行,兩膀一上一下盡力拉開,肘要微屈(不可為了伸展兩臂而拉直),全身擰成一股勁象擰麻繩一樣。操手的時候的要領是縮身踏腰而不是坐下臀,手也不是那麼直的。 開馬對牆,腳蹬將力傳到胯,胯及脊椎底腰的部分做左右循環的左右切換來產生身勁,勁上傳到肩手運動要是肘不可外開做開合運動,將力量作用到牆壁,推所產生的結果,自己本身被反作用力量推開,而撐的合格定型上身標准達標表現是:自己本身不失去平衡,又可以產生強大的撐寸攻擊力攻擊牆壁。 背對牆自然站立,單臂上舉,向後翻轉,指尖頂住牆面。以腰胯帶動身體翻轉,直到面向牆壁為止。雙腳五指抓地,不可移動。如此反複,雙手互換進行。翻轉時手指必須盡量頂住牆面,以腰胯發力。長練可彌補腰胯僵死之病,增長擰翻走轉的能力。這個動作鍛煉腰胯的柔韌性和翻身時發力比較有好處。當腰翻到極處時,身體處于背勢,要用力頂住牆壁。 雙手各持一個30斤重的銅球轉掌。尤其練塌掌時,用內氣將銅球吸住,掌心向下能使銅球不落地。此為以收練放、以吞寓吐的內家練法。八卦門石球,常規重30斤,兩個重60斤,傅振嵩所練石球每個重40斤兩個80斤,練時用指抓住石球,掌心要空,再走八八六十四個大圈。傅振嵩平時常倒立行走八卦圈,一走便是六十四個大圈。 龍行三掌,兩掌似爪,里穿外掛;一身若龍,左旋右轉,三盤起伏,若隱若現,四方有跡,云里霧中。神至氣隨,掌法簡單,久練能熟,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神融彙,變幻無窮。 孫門八卦拳--用法 八卦是悟性拳,講究以少悟多,參透造化,須知內中起點,進退伸縮,變化諸法。客觀看待敵我,同時將敵我內形外勢、相對位置、周邊環境都算在內,以變應變。但又需具備形意攻堅、太極陷敵的能力,練就中和一氣,氣至中和,就能感應確切,因敵而應。神氣貫一,身手步法隨氣而旋轉,如繞一球周圓,目視球心,鼻孔呼吸細微,愈細愈長,其勁之運用須周身之勁均融活潑,有若無,實若虛,粘連不斷,此八卦變中之妙。客觀看待敵我,同時將敵我內形外勢、相對位置、周邊環境都算在內,以變應變。必先使手和臂的動作如車輪那樣圓,形成圈子一般,圓形轉動靈活,敏捷,又符合連環不斷的作用。轉換時急如閃電,步法輕靈,進退合宜,動靜歸根,雙掌上下翻飛,如蛟龍戲水,飄忽不定。後掌伏于前肘之下,行步旋轉,每一步踏出,方向全變,轉起圈來,如走風車一般,令對手無從捉摸,迅速旋轉,能一次面對多位敵人。接招換勢中即將對手來力改變方向,或又圓活地轉還給對手,練至渾身處處皆可轉,何處來力即刻又轉還給對手。 八卦掌的精髓不是讓你圍著敵人轉而是讓敵人圍著你轉,其中身法,步法,方位,都是很關鍵的,當你運用得當時敵人會有你總在他身後的感覺,並不是非要走旁門或刻意轉到敵人身後去,不是我要去,而是他要來,不是追著敵人打而是等著敵人來挨打。八卦掌是練斜用正,練功時擰腰轉掌,實戰時大體功架和三體式相似。八卦掌的核心是後發制人,從對方進攻的一側進步至對方身側或身後回擊對方,但此法不可專用。凡主動進攻必取最短距離,必須要有突然性。要想側後擊敵,必須要具備正面進逼或封閉的能力。 八卦總的要求出手不講先後,要求剛柔相濟不偏一面。在用法上可接手可不接手,掩己之中擊他之中為首要,這要在基本身法上去求。八卦不提倡守中,而是以對手的中軸為自己之中,在走的過程,隱藏自身的中軸,要求避正走斜,目的是為了擊中對手的中軸。在每一式來說練時求形整、求內勁,用時含有打法、發法、拿法、擒法,須時時揣摸。而更應知招招相連、身形多變的妙處。八卦避正打斜,也應知避正打斜再打正的訣竅。招式若有內家手法配合,便如虎添翼,真正能以弱勝強。沒有學好內家手法,但有先天的條件,例如手粗體壯,配合半內家,半外家的手法,也是八卦掌。 八卦掌之力為擰旋力,就是手擰可以打、拿,腿擰可以踢,身擰可以摔,整個動作就像地球的公轉和自轉一樣,地球繞太陽轉的同時也在自轉,八卦對敵時也是一樣的,敵人就像太陽一樣,所以用八卦搏斗時,一定不要忘記了這一點,公轉和自轉要抓住一個轉動的東西是非常難的。無論曲線還是直線運動,無論橫勁還是直勁,無論斜面進擊還是正面進擊,無論翻轉還是盤旋,都要以腰為主宰,用腰來帶動,形與力都不可散。轉動即可以化力也可以攻擊。抽擊和纏繞的動作很多,行步既輕靈又沉實,只走不打,而一旦使用即皮沾皮攻、守中用中、避正打斜、指上打下、指東擊西。練到高深處,手、肘、肩等全身各部位均能打人。身如巨蟒手如鋼鞭,丹田內轉氣行百孔。注重走中發力,但任何掌式的相互連接必須是基本掌式的弧形變化。並強調無論身體在任何一個角度都必須保持軀干的中正,雙掌的弧線內外擰轉滾動全由身體高低反側的運動帶動而得,充分利用了關節為動力樞紐的這一特點。掌式的變化和步法的運動均由四大關節雙肩雙胯的360度的旋轉而得。配合手臂的螺旋擰轉,保證勁力直達指梢,碰哪哪有的均整狀態。與人交手,身形掌式不動,只轉動步法即可將敵擊倒于掌下。八卦的打法含在八卦的走掌換勢之中,其勁力主要是在走轉中生成運用,其打法全在其身法的左旋右轉之中,人言程廷華先生動起來如大蟒一般,全身是力。 在打法上講究以斜取正,或以正取斜。用力上是剛柔相濟,運用的是變直的勁力。臨陣時,全憑潛意識發招,不用再講究什麼招式、用哪里制敵。不過,平時練功還是要將全身力量集中于手掌之上,于一點上發出力量。初學使胸部無一絲緊張,氣順意專,斂神閉耳,逐步過渡致氣沉丹田。而後致身無不穩,心無緊張,行如靜水漂物、輕靈而不失沉穩。且該擰的擰緊,該松的松透。而後混身上下有電流一樣的東西川流不息、振動不已,仍然旋轉不停,繼續在輕靈中有沉穩、沉穩中有輕靈,若忽而用則一螺旋、一顫間從觸點送出,此觸點應是針意,針意者一紮即收也。 單換以推掌為主,變化于無形,其余掌式有形變化,雖其形像不同,其理則一。單換和雙換,是兩種手法,都是在搭手後,不同方位交換所搭的手,使對方被動。單換在換手後走到對方的外門,一只手控制對方半邊身體,空出一只手進攻,雙換使雙手都交換搭手,並在換手中得式得手進行進攻。雙換掌來源于心意六合的蛇行。青龍轉身時用身把對手領開,懂得用身勁,如果身上沒有掤勁,對方仍可順勢用肩靠。 先天掌徐徐輪舞以求養內氣,是以自己為中心點,以靜待動,假想敵自不同八方攻擊自己,面南背北,兩足不動,只需左旋右轉擰身演練掌法,腳步前後左右八方自由移動。後天掌即轉掌講求實戰,以走為本以動制靜,以敵為中心點,通過單換掌左右轉掌,斯機出手攻擊對方,只有一個單換掌和踏掌,以走為本以動制靜。定勢八掌主要是培元練氣,龍形掌主要是練身法,八面掌主要是對多人作戰的練習,老八掌是打人的動力定型,64式散手是技擊用的。單換掌聚力如炮膛,鍛練氣與力(內取象);雙換掌近身有橫豎,鍛煉氣與技(外取象);蛇形掌如刀錐,伸縮之用(取其形式);扣掌中流在分截,平托之用(力貫十指);合掌上身掌法下按有炸勁,後按加翻身,講得是尖鑽,重直弧兼用,多為陽陽;抱掌近身掌法上托兼雙叉跡近陽陰;回身掌翻身之用跡近陽陰;順勢掌甩手掌法遠身似穿針,跡近陰陰。 八掌都由單換起勢,單換收尾,八掌歸一以一化萬,是練擰與結構,拉張陰陽面肌群,開發未曾使用潛力。每一掌練習熟透後,運用時要練到散得不能再散。起點為穿掌、接則為可拿法、可擒法、可摔法;遇顧則變順勢掌,回身掌回身而走,脫身換影走而又回,磨身掌接塌掌,又叫三盤落地、白蛇伏草。八卦擰肩吊臂雙手可得通背之力,如熊之劈掌可碎獅頭,是熊膀之秘。八卦之胸前掛印是在走轉中突然回身提膝,利用胯的催動把腳蹬出去,同時身體相應地後仰與前蹬踹之腿形成互爭,以維持一足支撐的平穩能力。獅子回頭看似打的手法其實打的腳法,腳一動手一抹則即仰跌。返身順勢掌擊後頸大椎穴。回身掌向體側一滑步,前手向外擼去,還有塌勁,胳膊撐起來,手掌是橫的。然後後手隨著點過去,手雖有前後,但兩臂要有合力,猶如弓弩,兩頭繃上勁,才能射出東西,松了哪頭都不靈。白蛇吐信左右參差化圓,並且出手可打上中下,拳掌皆可用,還是以打點為主,練熟後出手就是要害。八卦立掌推山入海,為豎勁之守,攻守都在一個勁勢內。單腳獨立轉旋風可以用很快的速度轉到對手的後面,這招不但可以攻,而且在不夠打的時候也可以走。 孫門八卦拳--八卦樁 定步樁功和八卦轉樁,是都必須練的。八卦的靈巧身法是走出來的,練出八卦所要的腰腿功夫。八卦定步樁功為八卦轉樁打基礎,走轉的第一步是是定樁(身居中宮),其次是行步(步步中宮),再次垂手掌行樁(身向中宮),再次單換雙換(步履九宮),再次九宮行樁(飛九宮)。站樁時體認根節勁必須放松肩部,掖下含空。 八卦樁,靜則為樁功,動則為轉掌。開始學練先站樁,就是八卦掌的轉掌式,站住不動,左右換練,每天早晨一個多小時就是站樁,不教別的。晚上回到住處也還是練站樁。開始站樁,腰酸腿痛,心浮氣燥難以堅持。站樁是八卦掌的基礎和精髓,堅持下來會覺得身體特別舒服有勁,兩腳如植地生根,站著站著覺得有一種頂天立地的氣勢和萬夫不擋的勇氣,越站越愛站。等待對方發球前的那一刻的身體狀態,蓄而待發,肌肉的松緊狀態,不軟也不僵,富含撐裹勁又彈性十足,這種狀態就是站八卦樁所要具備的東西,就是要有蠢蠢欲動的意識,要有欲將對方撕碎的意識,這樣練一段時間啟動速度會非常快。轉掌走小步,下中盤,出掌如牛舌,走轉時立掌,用時直掌前穿。穿掌時前手先壓、後手再穿;練時穿掌在肘下穿,用時在小臂上面向前穿。理論上是順其自然,因情設式。 八卦樁是一根木柱,盤練一到四樁,再多則無必要,全練諸種功法,則三樁已足,諸樁的間距應各有差,才能充分鍛練出功力。可將八掌,一掌掌上樁習練。先單練校正動作,再在樁上試練,強固筋肉與內氣,養成全臂一掌,進而全身一掌之習慣。所有的八卦套路全在這個樹上進行,包括行拳,招式,內功,打法,身法,就在這棵樹上全盤進行。 孫門八卦拳--體勢要點 青龍探爪要點 意要靜、氣要平、頭要頂、舌要抵、項要橫、眼要隨、田要飽、肛要提、肩要沉、肘要墜、胸要含、腰要擰、胯要坐、膝要抱、臂要伸、腿要曲、腕要塌、指要乍、指對肘、肘掩心、足要繃、趾要摳、步要趟、行要穩、臀要斂、腰要塌、背要拔。 意要靜練功之前和練功當中應保持心情平靜,避免練功中走神。初練注意力難以集中,一旦意識到應馬上收攬心猿,日久自能收斂心神,進入定境。 氣要平鼻吸鼻呼,自然順暢,氣入丹田,勿忘勿助。胸腔不要緊張,腰腹放松。初練只保持扣齒閉口,呼吸順其自然。動作勿刻意努力、加速,造成氣息上湧。 頭要頂百會如繩系,收下顎,百會穴向上承真氣,如有一線輕輕懸吊頭頂中心;但此頂是意頂而非力頂,意念不要過重,以免頸項緊張,千萬不要用蠻力將頭往天上探。 舌要抵舌抵上顎,連通任督二脈,有抵的意思即可。 項要橫頭部左右擰轉即為項橫,但並非單純的平移,而是以百會為中心螺旋向上的擰轉。頸項豎直,使百會穴正對脊柱;以下頦回收來要求豎頸,使真氣能上下通暢。 眼要隨眼為心之苗,專注于手的動作有助于神不外馳。開始走轉可能會感到暈眩,一周左右即可過關。如此練習會很容易察覺到自己動作哪里不合不整。眼隨手的另一層意思是手即敵人的方向,自當關注。須注意的是眼隨手的意念不可太過,應放在整體的動作上。 田要飽保持平穩的腹式呼吸,使丹田充實,時時飽滿,小腹實沉,丹田氣足而湧,全身脈暢氣足而內勁自生。 肛要提尾椎內卷,勿翹臀,會陰與百會在一條垂線上。翹臀則有失中正,且腰腹無法放松,力無法上下傳輸而滯于腰。 肩要沉沉肩首先應松肩,切忌僵緊,肩僵則力至肩而止,無法達于梢節。勿使雙肩上聳或左右歪斜,以使雙臂之氣能暢入軀干,亦可使發于丹田、根于足、聚于脊的內勁順利通過兩肩,暢達雙掌。人多聳肩而不自覺,先聳肩至最高,然後松肩下落,再稍向下用力即沉肩。 肘要墜手臂微曲,肘尖朝下,與沉肩配合為發力和抻筋拔骨的重要一環,更有護肋之意。 胸要含過則窩胸,不及則挺胸,肩必有後拉之意,于發力有礙,且氣不能沉于丹田。不挺不窩自然即可。盡量使胸腔松空而使氣順不滯,胸部放松並且以意念放松輕微向內縮,讓感覺放松的胸部好像虛空無物一樣,以使脊柱聚力,反之氣行不順,勁力難以聚集。 腰要擰腰脊伸直,後腰部向後挺直,使脊柱拉直,則督脈暢通,同時丹田因腰直而不受壓,以利聚氣。擰腰一為練腰,腰為腎府;二為八卦掌步走偏門,故斜身對敵;三是在整體的抻筋拔骨中由于擰腰的加入增大了幅度和強度,獲得普通拳式達不到的鍛煉效果。 胯要坐松腰收臀,會陰與百會在一條垂線上,身體重心自然下沉,即為坐胯。 膝要抱雙膝有內夾意識,互相聯系,行步時兩膝相磨而過,有護襠之意,即抱膝掩襠。 臂要伸沉肩墜肘使腋下大筋拔長,肩關節在下沉基礎上要有向手掌方向的位移,松、送。 腿要曲雙腿保持一定的彎曲度,這樣才能增長腿力和腰力。曲腿而行對膝蓋有壓力,故在練功前後應充分活動膝關節,不要貪功而使功架過低,傷及膝蓋,欲速不達。 腕要塌但不能塌腕太過,是為折腕,掌與地面垂直即可。 指要乍手指要挺拔,自然乍開,勿僵勿懈。掌心要空,虎口撐開,食指上指,對應打來入虎口。此時配合含胸頭頂、沉肩墜肘、塌腕擰腰,才算完成上肢的抻筋拔骨。 指對肘後手中指斜對前手肘下,相距一拳,增加雙臂筋絡對爭,似靈蛇一樣將身纏裹。 肘掩心後手肘窩斜對心窩,相距一拳左右。大臂與身體45度。過小則癟,大則掀肘。 足要繃行樁時踝部不要松懈,後腳通過重心的轉移拿起來,前伸時繃腳尖,使前腳掌先落地,而不是腳跟,才會形成“趟泥步”。 趾要摳足下有松緊,離地時趾伸,落地時先試探,後抓緊地面,落地生根。 步要趟後足似從泥中拔足,高不過踝,越過前足時因角度變化而成繃足前趟。 行要穩初習宜緩步而行,重心過渡緩慢而清晰,如履薄冰,配合抱膝掩襠、屈膝坐胯、步趟趾摳等前述諸要,使全身神經充分興奮,達到八卦掌特有的鍛煉效果。 臀要斂肛門上提勿翹臀,與直腰配合,同時兩髖內夾,以利包裹住小腹丹田之聚氣,勿使之從海底瀉漏。 腰要塌松松柔柔地沉塌,不可用蠻力沉塌,是利用塌腰落胯的動作,將整個身體的重力松沉至腳底湧泉穴,讓腰部上上的各個部位完全徹底放松。下塌腰又稱為坐胯,坐胯是輕輕坐,不用力的坐,好像坐在椅子上,別人把椅子拿走,你卻不會跌倒這麼輕的坐。 背要拔以使脊柱從頸椎到尾椎伸拉成一條直線,一則氣脈通暢,二則有利直腰含胸。 掌形 撐即手指要頂撐,有各指節間盡力拉開之意;虎口用力撐圓,拇指與食指撐成八字,其余各指間自然分開。虎口撐開,五指撐圓,食指略微上挑,就可勁貫指端。開始時會很累,堅持下去,就會感到手心發熱。後手食指挺勁,中指、無名指、小指微曲有扣含之意;掌心向前,不可腆,也微含,虎口撐開。掌心要凹陷,有掌心含空之意,大指根節略向掌心扣,小指與無名指微向掌心裹,從大指尖到大指根、掌心、小指、小指尖成一圓弧。腕根向下塌,掌背盡力向小臂靠攏,保持掌面垂直于地面,但不可用僵力,而要用柔力。肘尖向下松墜,手臂力撐之時,肘尖永不伸直,始終保持一定的彎曲,以使手臂氣脈保持通暢。手臂盡力向前伸展,以使肘尖內側正對心窩,但此伸是在松墜的基礎上,切勿用力伸直,而是用意拔筋之伸。另外,意想手臂下沿從指尖經指腹、掌根、肘尖至腋下的整個面都有向外鼓脹之勢。立掌伸臂時擰臂,使兩肘相合,以使所墜之肘尖正對地面,從而使勁力順湧至掌。雙臂要合肩合胸,具體到右肩合左肘、左肩合右肘、雙肘合胸。合者,盡力靠攏也。于手臂而言,使手上沿從指尖經指背、腕、肘彎至肩整個面都有向內抱攏之意,意念將手臂縮回,與伸成一對矛盾力。 孫門八卦拳--順逆和化 一、手足自然往前伸——順 手足順其自然往前伸,肩肘腕胯膝關節自然放松,使氣血暢通。伸絕不是用力的擊或打,左旋右轉中,身體、手足不可有絲毫別勁之處,而要練出舒服、自然、順的感覺。不是求絕對的快,而是要達到快慢有機的統一,以求練到內外三合、連環縱橫的程度。自始至終不使拙力、笨勁,日久四梢就會隨著意念的指揮而動。意境上要無限遠,手扣至天門,形體上要肩肘腕指節節抻開,意念送出時讓兩臂之奪力出來。此時兩臂筋脈必有一個往回拽的勁兒,不讓膀子出去,要想返回先天之和諧,就得通過練功把筋脈一點一點地全松開。 二、氣、力合—極力往回縮——逆 手足要出力,但力不但不外露,而且要極力往回縮。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形散亂便無形體。氣、力極力回縮可使身體協調一致,從雙肩雙胯往回縮,使氣、力合一縮到丹田,達到蓄神目的。注意調氣灌于丹田,然手足的自然伸展,看似松散,神和內勁就是在這種似松似散中逐漸練出來的。還可幫助于定心氣,心定則神凝,神凝則心安,心安則氣升。久之則達到筋順、骨速、勁連,氣之循環不斷。 三、氣、力要保持中正——和 運動中的呼吸不是急促和猛然的,而是氣似云行,出入綿綿,若存若無,在自然呼吸中養成勻、細、深、長的習慣,達到周身之氣圓滿無虧。日久氣到用時可斂入脊骨,與力合到一處。拙力的存在會妨礙內力的產生,必須把拙力除淨,內力才會逐漸產生,而氣、力中正便是除淨拙力的有效方法。必須掌握每一個動作用力的瞬間和不需要用力的分界,該用力的時候堅持縮力,保持力的不頂、不丟、不過。形體上體現舒適、自然,身形穩健。這個階段就是內勁內涵階段。但這時也最難堅持和最容易產生灰心喪氣情緒,會感到周身無力,與人較技往往伸手便被擊出。會認為把功夫練丟了,練功方法不對,以至產生不願繼續練下去的思想情緒。這時千萬挺住,這是練功高層次的換勁階段,必須堅持練下去。 四、後天之氣、力歸于丹田——化 人的氣、力均屬後天,是濁氣、拙力,若使其轉化為真氣、內力,就是將後天之濁氣、拙力合一縮到丹田,形成轉化。運動中的伸縮應該配合呼吸來進行,發拙力與呼氣的時候使氣、力合一,一起極力往丹田里縮去。這個轉化過程時間較長,習者一定堅持長久地練下去。不要怕練得渾身無力,更不必擔心將多年的功夫練沒了。不通過化的過程,真氣就永遠化不上身,內力永遠練不出來。練功日久,對外來的侵襲,不但能用視覺來觀察,而且能用身的觸覺來體驗,因為觸覺能觸到對方意念的真實性。不但與人較技時如此,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形成新的運動素質,形成新的條件反射。日久,身體氣、力化之似覺有若無,每逢靜中動時,身體移出而不知己之動,則不知有己,每與他人動手時,伸縮往來變化,閃展騰挪,如入無人之境,而身體氣力自覺無動,這是不知自己之動而靜,則不知有彼也。形成了掌無掌,意無意,形無形,象無象,無我無他的境界。 孫門八卦拳--走圈 轉圈將基本功和最高層功夫統一成極簡單、內涵又極豐富的練功方法,是八卦特有的勁力與身法相結合的方法。是在不斷的盤旋繞轉中,仍然能夠身體放松,腦子精神安靜舒適,然後再靜中求動達到專一而不亂。能產生一種旋渦讓習者能將其放大、混合、控制,自然能量透過自身與天地往來,這種擰轉的作用根據練者心意產生螺旋能波,同時這種能也可帶反過來帶動其形氣,在高級階段,此旋渦可同時飛騰于天及沉降于地,並產生威力驚人的殺傷破壞效果。旋轉是發揮力量最佳方法,不論堅如鋼鐵或柔弱如水,一經旋轉,即產生無窮威力,鋼鐵旋轉固然令人不敢逼近,空氣旋轉造成的旋風也威力無比,水旋轉產生的漩渦則更加恐怖。身體就象流動似地旋圓圈,在擋避的同時反擊。球狀或弧狀能承受更強的壓力,也可通過螺旋積極的轉換或偏轉能量,要精通這種技巧,應用意而不是用力來完成。 轉圈把“意、氣、力”三方面有機地揉合在一起,在連貫圓活的肢體運動中達到外動內靜,意氣相隨的境地,氣沉而不浮,歸于丹田,久久加功,精神與肢體都可獲得最高的呼應。臨敵格斗,一觸即發,其產生的強大內勁猛不可擋,有如電力,頃刻之間,可置敵于尋丈之外。因虛浮之氣己被練下去歇盡了心中火性,眼光即可漸漸明亮,心胸開朗,目透金光,眼可不瞬,此後只一動手,目即圓起,炯炯有神。 轉圈是架式使然,如果架式沒有擰轉的動力而勉強走圈,是未得要領。當深入八卦高層後,會發覺不得不轉,在于全身各部位的擰轉,當八卦拳的架勢出來之後,會帶動出一個行動力來,形成了前進的勢和擰轉的勢,實際上是勁在走。最初是身體產生勢,後來是整個勢在帶動身體,單換掌要掌握那個勢,身體要隨勢而走。八卦是求變的,要產生變,就要把自己的中心縮小,極端的擰轉,要把中心縮的越小越好,中心越小,變動就越快,可變的范圍就越大,氣勢一擺開,就好像一張網。轉掌不是走的,而是身形逼出來的,所有的招式都兼帶反彈力,身法步法全都是在別勁中進行,要將腰的柔韌性練習到象一條龍一樣,幾乎盤在樹上。八卦的進退是藉身形架構的輕微改變而改變架式的勢,比方塌腰向前,坐臀向後,加上擰轉就是回旋,所以是身隨勢,步隨身。不是用腿去邁,而是用整個身形催動腿走出。 走圈最好轉樹,正是通過以樹為圓心的不斷走轉,才練就出腰如軸立的橫勁。轉樹功法的根本目的是練腿和腰,腰如軸立不是孤立的,其基礎還在腿,而且是運動著的腿,走起來要穩如坐轎,才能發揮腰部擰轉的勁力,才能將這股螺旋勁上達掌臂,所以走是根本的根本。練走圈並不是一上來就要轉樹,先學會步法並標准化,然後走直趟並垂臂,等腿上有勁了穩定了自然了再走圈,這時先走大圈,腳微微內扣,慢慢的再收縮,等腿完全變穩,如坐轎了,然後才擰腰轉樹,走八式。 初走圈以穩順入手,入手即求輕靈則會流于輕浮而根基不穩,氣血上浮,從而犯三害之弊。穩就是定架子的要求,一步一趨找四德的要求,按照九要去逐個對照,再逐漸理解八能。順就是首不犯三害,手足順其自然而出,注意頭頂塌腰、肩與胯之氣力縮勁、腳之踏勁、腳後跟之扭勁、谷道之上提則初步可。抽胯為了上下相通相合,同時小腹微提而腹內盡量松空。移左步抽住左胯根,右步抽住右胯根。不僅虛步能進退,實步也要能起落進退。首先身架要合規矩。手與腳的勁力從腰而來,腰圓活力就發放出來了。若要腰活,就須塌腰坐胯。若要塌腰坐胯,就須沉肩墜肘、順項溜臀。若溜臀,就須吸胯裹襠。若裹襠,就須曲膝。若曲膝,就須舒趾而重心達足。只有節節協調貫通,力才能通達四肢。腰要向下沉坐于胯。兩腋襠胯周身處處呈現一圓球狀,既圓活又有撐力。兩肩、兩肘、兩腎、兩胯要向內裹。兩膝要相抱,兩肩兩胯要向內扣。四墜即肩要往腰上沉墜,腰要往胯上沉墜,胯要往膝上沉墜,膝要往足上沉墜。要求兩足要平起平落,不揭蹄、不亮掌,有趟泥行走之意。裹襠、兩足內側脛骨要相磨。要求做到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三合(心與氣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天地人三合(頭要融天,腳要融地,胸要融空)。上身要向圓心轉,兩肩連線與徑向成30度或45度。出腳要平,不要抬腳尖,不要壓腳尖,出腳要松。腿上用勁,憑身勢帶動,腳腕不要用勁,出腳要圓,不要直出,要有一定的弧度,以樹(樁)為中心的圓。身要正,不要往里偏。身要輕靈,不要有起伏。邁步在胯動,要胯換胯,不要腿換腿。光是腿換腿,容易兩腿叫勁,不能順勁。足平出地面,但是不要推著地。轉圈不是趟泥。胯以上姿勢保持不變,步伐大小按個人小腿長短定,走轉之時兩腳基本與地面平行。腰要塌住,胯與大腿有夾角。下坐,氣下沉。放胯時,利用身體的慣性,把胯扔出去就行。前腳和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在走的過程中是松的,碰到東西才會緊。就靠慣性往前一送就行了,而不是邁出去的,是靠腰腿勁把它送出去的。不要光轉身,要掉胯轉胯。走時要把身子扭過來,向著圓心。腰以上部分扭,胯以下還保持向前的方向。一能拉抻各大肌肉群,二把身體絞起來,便于發出螺旋力。 轉圈有快慢之分,快轉鍛煉身法、步法、眼法、久轉之使腳底下有活兒,身法非常靈活。練的是腿腳身法。慢練也叫細練,功效是出內功,練的是內氣,著重練氣,逐步體會陰陽虛實的轉換(胯),應該越慢越不嫌慢,配合呼吸,應比打太極還慢,始終是用一只腳在支撐體重,找橫勁,要用丹田領著走。所有動力都由腳底發動,因此每移一步,都是實腳,兩腿單輕單重,身體又極度放松,加上落跨的旋轉,兩腿變成打氣機,氣的產生非常快。轉圈核心是身轉步走的擰旋度要達到要領要求,身步合一地擰旋到位。身架自轉擰旋度要達到要求。走圈過程中不能休息中斷,如換式也應如太極般一手接一手其勢連綿不斷,一氣練下去,不可中斷。斷則散。每次練習的時候保證一百圈的運動量或者確保半小時,這樣就比較容易有氣沉丹田的充實感,而且全身的勁、氣流動也會讓人感到運動後的舒暢,雙手會感到充滿勁力,似乎手掌都變得厚實有力。 行步如趟泥,全身不滯不散,不遲不斷,腰似車軸,氣如行云。換式如高山流水,連綿不斷;兩腳要虛實分明,左右互移。抽身換形,翻若驚鴻;隨機應變,奧妙無窮。初練時先走大圈,上身擰轉不要過大,否則腰不活,硬往里擰,走轉不穩,心火上升,內氣不調,五髒受損。初練時走轉要慢,由慢到快,可早練慢,晚練快,不可操之過急。要想功力增長快,慢練是最好的途徑,在功力訓練一定時間以後,還要同時練習身法,快練主要以步法配合身法,以身法找步法,以步法身法帶動掌法變化。呼吸任其自然,氣自然往下沉,意念上有松沉的意境,日久氣沉湧泉,乃至地心。待丹田氣足,催動全身,則走轉日快一日,時快一時。初練時走的圈要大一些,會走大圈的人也會走小圈,一般以尋常人走路的步距12步一圈為宜。有功夫後,可以走大圈也可以走小圈。大圈練習力氣,小圈練習功夫,初練圈要不大不小,方便找勁,入門後圈要小方便長勁,再練又要大,圈越大就越近似直線,同時這全身擰成一股繩的感覺似乎也越難找,功深入骨後,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隨便怎麼走都有擰的感覺。 孫門八卦拳--飛九宮 用竿九根布之四正四根,四隅四根,當中一根。竿不拘粗細。初練地方要寬大,竿相離要遠,大約或一丈之方形,或一丈有余,或兩丈,不拘尺寸,練之已熟,漸漸而縮小,縮至兩竿相離之遠近,僅能容身穿行往來,形如流水,旋轉自如,而不礙所立之竿。走練之時,舌頂上顎。會拳術者,按自己所會之法則運用可也。無論如何運動,左旋右轉,兩手身體不能動著所立之竿為要。此不只運動身體已也,而劍術之法,亦含藏于其中矣。竿之高矮總要比人略高。可以九個泥塾,或木塾,將竿插在內,可移動練。用時可分布九宮,不練時可收在一處。若地基方便,不動亦可;若實在無有竿之時,磚石分布九宮亦可;若無磚石,畫九個小圈走之亦無不可。總是有竿練之為最妙,此法走練,起初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路,反之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外四正四隅八根竿,比喻八卦。當中一根,又共比喻九個門。要練純熟,無論何門,亦可以起點,要之歸原,不能離開中門,即中五宮也。走練之意,九竿如同九人,如一人敵九,左右旋轉,曲伸往來,飛躍變化,閃展騰挪,其中之法則,按著規矩;其中妙用,亦得要自己悟會耳。人以所善諸藝往來穿梭數月,步法由拙漸活。 盤根功旋轉飛騰勁不斷。定樁是在不動之式中養真氣、固底盤、定格式,而行樁則是在進退變幻之中練內氣、固底盤,是基本功的高級階段。練之日久,在走架與技擊中,雖進退迅速輕便而不失其沉著穩健,內氣不散;著法變換敏捷而常能內勁吞吐自如,力貫四梢。具體練法是所走之圈直徑僅為一米;步則是一擺一扣,腳根先著地,然後全腳掌著地;走雙線,且身法較低。將氣歸于丹田,口虛含,舌抵上顎,以鼻中呼吸,細緩深長而均勻,全不用意,純任自然,以神懾心,意靜神安。行走時則步履與呼吸相隨,無論快慢,一般地一息七步為宜,練之日久,或走或跑或與人較勇,皆可以保持中氣平和而不喘息。 道本自然一氣游,空空靜靜最難求,得來萬法皆無用,身形應當似水流。 孫門八卦拳--足形 十趾用力抓地,但不是將腳趾卷屈而抓,而是抓而不屈,是為增加附著力而抓,而非抓拿之抓。抓地牢是指小腿、腳背、腳底、和腳指都完全放松不用力,而把重心完全落在湧泉穴上,以保持身體平衡腳部牢固,沒有絲毫傾動。把腳指用力扣地,只會造成腳部僵硬,對維持身體的平衡以及步法的變動反而不利。腳向前邁步落地時要探落,以前腳掌先落地,點探落實後,胯部前送,使腳掌向前搓地落實。每一步皆如此,如地下有陷坑狀,須探出踏實方能落腳。雙腳邁進時須摩足擦踵,每一上步,都須使雙腳之內弓及踝部內側相摩擦,以保證雙腿整而不散,並使雙腳內緣都在圓弧之切線上。腳離地時要力勾,使腳離地後不向後翻蹄亮掌,以保證腳掌能平起平落。雙膝內扣,使兩膝始終保持內合之勢,每一動步,須使兩膝相擦而行。兩胯向內扣合,亦即兩大腿向內扣合,使兩腿有內夾之勢,從而使勁整而不散,合而不亂。保持雙膝始終處于彎屈狀態,初練時可微屈,隨著功夫日深而蹲之亦低。 八卦掌內氣運行要明九節,透四梢。九節:臂之三節為腕、肘、膝,腿之三節為胯、膝、足,體之三節為頭、軀、腿。具體到練和用則要求頭頂項豎、腰如立軸、屈膝隨胯(身之三節),松肩、墜肘、坐腕(臂之三節),合胯、提膝、旋踝(腿之三節)。所謂氣通分三節,是在意念上對三節之處要著意,比如松肩氣到肘,松肘氣到手。 孫門八卦拳--單換掌 八卦奧密在轉掌(單換掌),一式通,百式通,千變萬化在心中。不必將八掌練全,只將單換掌習熟,則變換之理油然而生。只在單換掌或轉掌上下功夫足矣,開始時一定要把要求吃透,每一個字都要琢磨,有一處做不到就白練了,且氣易上浮,應平心靜氣,放慢速度一招一式的練。八卦是慢功,走三五年的單換掌,而且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的要求都要做到,自然會有內勁產生,身體會有整勁的感覺,再練其它套路會很容易。單換掌形簡意深,實戰性強,八卦功夫盡在其中。基本功在單換掌中,其它七掌多是變化而已,只要步法、單換掌對,八卦掌就已經掌握了一半以上,以後多練增加功力,否則掌握的掌法再多,可能也只是空有其形,所以要多練走轉和單換掌。八卦全部變法都以單、雙換掌為本。各派不同的單換掌本質東西對了,外形很隨意,所以單換掌的用法就很多。單雙順為基本掌法,式子簡單,但身法難練,練好單雙順就得到八卦真諦。 單換掌從動作外形看,兩掌掌心一向里一向外,兩腳一擺一扣,從外表看它是一個面對圓心、左臂屈肘外旋向右則掩肘,于頭右側上方,右掌于左肘外側下方,兩手指向上,兩腳對弧線的推掌動作;要求周身上下完整不懈,頭頂氣沉、沉肩墜肘、兩臂圓撐、空胸拔背、肩肘松垂、收臀裹胯、兩膝相抱、腳趾扣地,無一處不在頂勁,無一處不在用力。一掌前伸,一掌護後下方,沉肩墜肘、含胸拔背、裹胯合膝、虎口圓撐、五指微扣,雙手感覺是在抓抱籃球一般,勁力達到五指,既是外頂內按。通過“舌抵齒扣、提肛溜臀,氣沉丹田”的心法,結合里直外扣、平起平落的趟泥步,加上合膝、擰腰、裹胯的方法練習。只要架正、氣通、意合就可以加強掌力和產生螺旋力,積累在走轉換式之中逐漸打通全身筋脈,平衡陰陽,也具備了擊技的基礎。換勢的時候是穿掌,腰轉掌穿,易做成類云手的開掌而不是穿。 初習單換掌,掌對前方;繼續努力,掌對圓心;繼續苦練,掌過圓心,胸對圓心,此時雖有了一定功夫,但身架仍沒有擰旋到位,沒有越過這一層面,功夫不能產生根本性突破。在此基礎上,至胸腰過圓心、頭扭向里圈肩的肩窩處,下額放在肩井穴,後掌的掌指在前掌的肘尖下,後掌的肘尖下對肚臍,前掌下對後腳跟,也就是前掌的掌根與後腳的腳根在一條垂直線上。這樣才是身架擰旋到位。如此身架,走轉自如,似行云流水,運掌轉換,突變灑脫,說明四肢、腰胯及周身骨節已解開貫通,力自然達四梢,周身勁力必飽滿無疑。遵照下順上逆中圓的身架而練至渾身擰成一股繩,從而所獲得的整勁,也叫渾元勁、螺旋勁。 走八卦單換掌可用劈拳的架子,一手前撲一手後兜,將這個架子維持住,兩手不要再動。在圈子上的內腳直走,外腳內拐,這樣就走成了圓圈。劈拳一手前撲一手後兜時,隱含著向左右的撐起之力,既然走了圈,就要將這隱含的勁撐圓了。走八卦練的是渾身的完整,手勢不動,要以身動手。內腳直走,身子前進,架子就有了向前撲的勁,外腳內拐,身子側轉,手臂就有了向外擼的勁。一撲一擼地走圈,勁力就鼓蕩上了。練單換掌看似兩手不動,其實勁力在不斷地翻騰,一比武就有了招。走圈就是蹬身子,雞翹腳般隨時能獨立,但不能露了形,要看似腳不離地的走。 前掌虛實牛舌樣,轉掌時一手在前,松肩、墜肘、舒指、坐腕,五指上豎回裹,虎口撐圓,掌根向前頂,其外形酷似耕牛口中伸出上舔的舌頭,虛是五指,實是掌根,其勁力也和牛舌一樣,舌根處是硬的,舌體是柔軟的。另一只手藏于前肘下,隨時出擊,後手變前手,出手不見手,暗藏殺機,使敵難防。左手推右手拉時用單換掌就能換成右手推左手拉。 單換掌里面包含了八卦掌的主要的勁法,如雙手爭勁,身體擰勁,雙肘和雙腿的裹,掌根的翻塌等等。單換掌勢包含了八卦之勁,拳架工整,勁技完整,內含推、托、帶、領、搬、扣、劈、進八法。知開合、了收放、明吞吐、曉翻轉,八卦真理了悟大半,與順勢掌同參事半功倍。對于八卦掌之十六字勁法都會有所體會,八卦走轉身形之基礎;陰陽、虛實、剛柔、動靜之變化;包含了八卦掌的基本打法。練好後八卦掌的基本要求及勁法可以說基本掌握。雖然其它七掌各有特點,但是總的原則、勁法是不會改變的,單換掌不能作為一個套路訓練,手、眼、身、法、步;精、氣、意、力、神缺一不可。再訓練時注重伸縮、周身鼓蕩,丹田擠壓、身體開合,轉換時要求擰、纏、包、裹等方面。 單換掌的用法,應加上暗腿的要求,起步擺,跟步扣,擺到位置,扣到地方,方能打的脆;以斜取正是八卦掌的特長,馬上能形成以兩手對一手,兩腳對一腳的優勢局面。應注意暗腿的使用,不要讓對方起腿膝。單換掌不在乎是否真的力大或快,只要讓你的對手覺得你快和力大就行,也許你並不快和力大,這才是真正修煉出來的力大和快,其中大部分來自于巧。第一個接手主要是分內門及外門,如我右手接對方右手為內門接手法,反之我右手接對方左手為外門接手法,無論內門及外門接手,目標都是穿開正面,在左右兩門擊打,步法會在穿掌時自動走位,一接一穿一打是手法打人,或一接一穿拔對方根是鑚翻勁打人,又或一接而拔對方根是胯步打人。第二手可穿可上架可欄亦可捋。第三手打上打下可用拳用掌。 傅式八卦最大區別是換掌不同,左式轉圈換掌時,扣左足擺右足,右轉身換掌。別派是扣右足擺左足,然後程派是撐左掌,下接一個葉底藏花,換掌。尹派是仆步下插掌,下接一個弓步撩掌,虛步穿掌,換掌。二是走轉擰翻,傅式講究磨轉臍不轉,要求換式三步、五步擰轉,這樣就便于背後擊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