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五行拳

簡介 武當太乙五行拳是近年最先發現的一套正宗武當拳術,原名“五行擒撲二十三式”。此拳以五行生克之理為依據,以養氣健身、制敵自衛為旨歸,講究尚意不尚力,貴化勁而不硬抗,辨位于分寸毫厘,制敵于擒撲封閉,動靜自如,心息相依,水流云繞,莫測端倪。其特點是:拳勢柔和綿軟,多纏繞動作,樁式穩沉,腰隨胯轉,兩手環抱,腳走弧線,演練如蛇之行,運行似蠶作螢,架勢緊湊,方丈之地即可演練,以練架式為主,結合站樁,纏繞等基本功鍛煉。“抓筋拿脈”說的就是此拳。 來源 武當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稱為武當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或五行擒撲手),系武當武術的主要拳種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間(1488—1504),由武當山道教龍門第八代宗師張守性,根據武當丹士張三豐“太極十三式”,並上溯漢末名醫華佗“五禽戲”,及道門流派中吐納、導引、技擊等融煉而成。 1929年,時年24歲的愛新覺羅·溥寰(漢名金子弢),居紫霄宮七月余,無意間窺道李合林道長演練太乙五行拳,並欲學之。由于道規戒律,李道長斷然不允。但金子弢先生心誠意真,焚香拜師,並跪于玄武真帝塑像前發誓學成後永不傳人,終于感動了紫霄道長李合林,學得此拳,並練拳一生,悟得真諦。 1980年和1981年,全國武術觀摩大會上,浙江代表隊金子弢先生兩度演練此拳術于太原和沈陽,始公諸于眾,引起武術界廣泛注意,深得好評。為了挖掘整理、研究和普及此項套路,武漢市體委成立了整理小組,並邀請金子弢先生到漢講學。在此期間,由丹江口市體委特邀金老幾度上武當山,拜訪王教化道長,闊論武當拳並辦班傳授,由趙劍英等人學得此拳。金老興奮之余感慨萬千,並賦詩一首“重登玄岳紫霄宮,回憶往事如朦朧,五十二年滄桑淚,今日已成殘朽翁,太乙五行歸貢獻,後繼有人繼前宗,重振武當健身術,勝似黃山不老松”。 健身功效 武當太乙五行拳以整體柔韌之勁,制人之動,克人之剛!! 從武當太乙五行拳架勢和理論上分析。 武當太乙五行拳(亦稱武當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是武當武術的主要拳種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間(1488-1504)),由武當山道教龍門第八代宗師張守性,根據武當張三豐《太極十三式》,並吸納了漢末名醫華陀《五禽戲》、道門流派中吐納、導引、技擊等融煉而成。在理論上太乙五行拳更偏重于陰陽五行理論,因而其套路方位、路線,講究分陰陽五行、踩八卦、穿九宮的格局。在鍛煉過程中尚意不尚力,貴化不貴抗,要求心意相依,處處走圓化柔,腰隨胯轉,身法中正不偏,步帶弧形運行勻緩,動靜自如,動如蛇之行,勁似蠶吐絲,以整體柔韌之勁,制人之動,克人之剛,這充分說明了太乙五行拳在養生保健和技擊鍛煉中有重要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中國古代先哲們從物質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種性能不同的物質,作為構成萬物的元素,稱為“五行”。進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來說明事物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規律。相生意味著相互資生、助長,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意味著相互制約、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太乙者,元氣也,人之性命全憑其真氣聚集體內。 從太乙五行拳養生健身的角度來看。 太乙五行拳具有調理身、心的養生功效: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心靜意專,神態精神﹔內外三合,節節貫通﹔任憑陰陽,身法中正﹔意到氣到,氣隨意行﹔內外合一,神形兼備﹔奇經八脈,暢流全身﹔太乙五行,旨在養生。人分陰陽,成于五行,五行相生則陰陽和順,五行相克則陰陽不調,和順者免疾病,不調者積痼成病。然而,五行拳依其五形相克之數,調節陰陽平衡,講內調溫養,至陰至陽,驅邪扶正,順其自然,練功不輟,陰陽平和,益壽延年。此拳還吸納了華佗五禽戲中的象形動作:虎形壯肺、猿形壯腎、鹿形壯脾、熊形壯肝、鶴形壯心,使防衰老祛疾病的鍛煉功效更佳。尤其是在拳術中一開一合,運動全身各部的方式和舌抵上顎、接通任督兩脈的真氣運行于人體,對健康大有裨益。另外,在進行太乙五行拳的鍛煉時,除全身各個肌肉群、關節需要活動外,還需要配合均勻的深呼吸與橫膈運動,盡量做到心靜意長,精神貫注,整體合一,內外合一,這樣,就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到良好的影響,從而平衡心血管系統機能、呼吸機能、骨骼系統機能、代謝功能、消化功能,以及消除老年人肥胖帶來的威脅等,使人體系統與器官機能得到改善和保健,起到養身健身、祛病延年、抗老防衰的作用。 武當太乙五行拳充分調動人的精神能動性 武當太乙五行拳講究松靜安舒,周身協調,通暢氣血,陰陽平衡,以意領行,導引經絡,氣貫全身,神形合一;它從整體上把握人體狀態的鍛煉調整,對神經系統和內髒器官狀態的調整具有特效。武當太乙五行拳講究柔化,以柔克剛,利于人們的心態,心理的調整,發揮正面性格,減少內向性格影響,增進人們身心的健康。 武當太乙五行拳對于解除精神狀態,提高精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具有特殊的功效。武當太乙五行拳講究保持舒暢的腹式深呼吸,促進內髒的蠕動,起到調整內髒、提高功能的作用。武當太乙五行拳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緒、睡眠、性格、記憶力與動作穩定性,促進心髒功能、代謝功能的提高,有顯著的抗衰老效果。對人群的微循環測試結果顯示,武當太乙五行拳鍛煉能使人體微循環狀態得到改善。 發揮多學科的優勢更加深入的對武當太乙五行拳進行研究 發揮多學科的優勢,深入進行武當太乙五行拳練習人群的科學測試。積極運用現代自然科學系統地、針對性地進行人群樣本的生理、生化、病理、心理指標測試。研究其規律,揭示其內在機制。研究中,要注重武當太乙五行拳對大腦功能、腦電、內分泌(如胸腺)、微循環,以及中醫的經絡、脈象、心理參數的測試和分析,把人體作為高度統一的微循環調控的整體系統,從發揮精神能動性的觀點出發,探索經絡、氣血、呼吸方法的特殊作用,由此加強其強身、祛病功效的特有機制。 研究武當太乙五行拳抗衰老、防治老年病的效果及其機制。針對老年人的特點,研究其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松、防止摔跌、延緩大腦退化的防治效果和相應機理。 研究武當太乙五行拳對解除精神緊張的作用。針對成年人特點,研究其在減緩和解除精神緊張狀態,提高健康水平,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方面的特殊功效和相應機理。增強免疫功能、平衡內分泌、內髒功能協調、能量代謝平衡、腦功能興奮平衡、精神安詳、心理平衡、反應靈敏、動作協調等。 綜上所述,通過對武當太乙五行拳的健身功效、拳術特點以及鍛煉的主要方法進行了闡述,充分體現了武當太乙五行拳是武當武術的主要拳種之一,繼承和發揚武當太乙五行拳要運用現代科技,更系統、更科學地為人類健康服務。 中國古代先哲們從物質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種性能不同的物質,作為構成萬物的元素,稱為“五行”。進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來說明事物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規律。 太乙者,元氣也。人之性命全憑其真氣聚體。武當武術前輩們,正是以傳統文化理論為基礎。以陰陽、五行、八卦、九宮之類的理念,以五行結合拳式、結合人體以解說其拳理和鍛煉法則。 其一,以五行的形態、性能、方位為基准,將基本拳式組成五行系統,作為拳種各拳式的基本元素:如人體的前、後、左、右、中五個方位,將“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為五行。太乙五行拳從動作編排和動作路線上,緊扣五行之理,井井有序的穿行于九宮中。 其二,以五行結合人體。常用的有以五行配五髒,內外五行相互聯系,又與技擊聯系。“內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順”。“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依其五行相生相克之數,調節陰陽平衡。正是人有陰陽,成于五行,以道理為指導,以養身為宗旨,以技擊為末學。體現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觀點,意在追求自然,返樸歸真。“以靜為基,以柔為形”,養生與技擊的有機結合就是太乙五行拳的基本指導思想。 其三,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規范拳術。太乙五行拳碾轉繞環,環顧八方,分陰陽定五行,踩八卦,穿九宮,“使氣力之所到,架勢即隨之;架勢之所至,而氣力即注之”。一招一勢陰陽相滲,在八卦陣中千變萬化,在太極圈和四方四隅變化,形成九宮穿游的格局;手是環抱式,腳走括弧式,腰隨胯轉,肩胯相對,旋胯擰膀,在方丈之地行云流水,勁勢無窮,暢流不息,而元氣按人體五行(循環)遍布之意,使內氣流暢和聚集,有助于內功的形成。這種內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提煉和升華。此乃一曰養身健體,二曰禦敵防身,是修煉之宗旨。 特點 基本技法 以靜為基,以柔為形,神足而意遠 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尚意不尚力 動中求靜,靜中求動,重意不重形 意氣勁形,心息相隨,化勁不硬抗 辯位于尺寸毫厘,制動于擒撲封閉 基本特點 樁式沉穩,架勢緊湊 腰隨胯轉,肩胯相對 兩手環抱,腳走弧線 綿軟纏繞,走圓化柔 動如蛇之行,柔似蠶作繭。 養身特點 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心靜意專,神態精神; 內外三合,節節貫通;任憑陰陽,身法中正; 意到氣到,氣隨意行;內外合一,神形兼備; 奇經八脈,暢流全身;太乙五行,旨在養身。 符合人與自然運行規律 武當太乙五行拳編排創造既符合人體生理規律,又符合大自然運行規律,有獨特的三大特點。一是它講求拳氣合一,以意引氣,以內氣隨拳勢之變化而運轉周身,變化無窮,身心均受益;二是要求剛柔相濟,剛藏于內,柔現于表,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以柔韌之勁,連貫于整體之中;三是在內氣運行時有動有靜,靜中有動,動中含靜,以靜制動,動靜結合,心意相依,集養生與拳術為一體。 強身健體方面的巨大潛能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命科學、醫學科學的進步,武當太乙五行拳顯示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並展示出在強身健體方面的巨大潛能。人體科學是多學科的交叉,人體又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必須以系統工程的方法來處理。要探討武當太乙五行拳的健身效果還必需研究正確傳授和科學習練的作用。因此必須進一步科學地繼承、理解、把握武當太乙五行拳的內涵。 功法 以引為主,是武當丹法以形引氣的重要典范,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形體動作來加強五髒的功能,使五髒堅實,精氣充盈。為武當丹法內煉成丹提供必要的幫助,是修牆補屋階段較好的功法,望習者重視。 一、總歌 玉虛宮內導引功,內煉五髒引五行。 太虛羽化虛空立,周身放松妙無窮。 真元內固生癸水,萬法歸宗第一功。 手托明月引金風,肺宮安甯天地明。 托天翹剪撐天地,內閉三陽脾胃行。 霸王舉鼎神力大,三焦貫通肝膽甯。 河車妙法誰人曉,陰陽既濟離火平。 五氣朝元溶五行,百脈齊收切莫輕。 五行導引功行畢,內精外華化長生。 總歌注解 歌訣:玉虛宮內導引功,內煉五髒引五行。 解:這兩句歌訣的含義是:武當太乙五行功是一種以導引的方法來鍛煉五髒的功法。練形導引的方法起源很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武當太乙五行功總歌開始就敘述了該功法的源流和功法的基本功能。即源于道家正統玉虛門中,是一種以導引為主要手段的修煉功法。該功法的主要功能就是鍛煉人的五髒,及五行之氣。道家和傳統醫學一樣把人體五髒分為五行;腎髒屬于水,肺髒屬于金,肝髒屬于木,心髒屬于火,脾髒屬于土。此乃五髒與五行屬性。 歌訣:太虛羽化虛空立,周身放松妙無窮。 解:此言預備式太虛羽化的內涵,及功效。太虛羽化是武當太乙五行功的預備式,顧名思義:就是正是練功前的准備,其主要的目的是使練功者通過預備式的鍛煉,讓身體進入體態舒適,周身放松,氣血流暢。心曠神怡的境界。其內在的體感奧妙無窮。 歌訣:真元內固生癸水,萬法歸宗第一功。 解:此言是該功法第一式的內涵。道家修煉的理論中,把先天祖氣稱之為真元,先天祖氣藏于腎和命門之中,與元精、元神、俗稱上藥三品。可見把真元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傳統理論認為:人的真元後天補充來源于人的腎髒里。後天的五谷之精也存在于腎髒之中。在中醫理論中又被稱為腎水、又叫癸水。腎髒在五形之中屬于水,而腎水則是修煉者內練成丹的最基本的保證。腎髒的強健程度直接的影響腎水的生成,也就直接的影響金丹內功中的“玉液還丹”功夫的進展。因此,只有真元內固,才能保證癸水的生成。這種方法是眾多法門所修的第一功夫。因此武當太乙五行功的第一式就加強修煉者腎髒的鍛煉是有道理的。 附:關于腎髒功能的論述:腎主骨生髓,通于腦腎主藏精,而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依賴髓以充養。所以《素問?宣明五氣篇》說:“腎主骨”,《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腎精充足,則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足滋養而堅固有力。 歌訣:手托明月引金風,肺宮安甯天地明。 解:此言五行功第二式的動作內涵,金者:五行歸屬中的金,在人身之中肺髒屬金,風者:呼吸唏噓,往來之氣也。中醫的理論中認為:肺髒在五行之中屬金;在五行相生相克之中:金生水,水則養木,則五行相生,人體康健也。 手托是指動作的內涵。明月則是太陰的涵義。此句話的含義,通過手的動作來引動太陰肺經中真氣的運行,,使其流暢、充盈來達到鍛煉肺髒的目的。肺宮安甯天地明。此句話含義是人的肺髒功能強健,就會給人帶來健康。以下是關于肺髒的論述。 附:肺髒在人身體中位于胸膈內,膈膜之上,在五髒中之位置高,故有「華蓋」之稱。肺系上連喉嚨,開竅于鼻,司呼吸而外合皮毛,與自然界息息相通,五行屬金,色白,在液為涕,在志為憂,藏魄,為相輔之官,有手太陰經屬肺髒而絡大腸腑,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里。肺之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中醫有“肺朝百脈”之說,意思是說人體所有血脈都會集于肺髒,血液在流經肺髒時,將其中殘存的廢物通過肺的呼吸而排出體外,又通過肺的作用將新鮮空氣吸入體內,彙入血中。新鮮的血液在宗氣的推動下,再循行于血脈,溫養著五髒六腑、四肢百骸。 歌訣:托天翹剪撐天地,內閉三陽脾胃行。 解:天地者:在人身體中天為上焦、地為下焦。人則為中焦,托天、撐地的含義,通過練功者的雙手上下動作來帶動身體內上下焦的抻拉。當上下焦對拉分離的時,中焦舒展流暢,因此淤滯疏導而散。傳統修真理論認為:人之元氣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先天之元氣藏于腎,後天的元氣被稱為谷氣。它主要來源于五谷雜糧,人食五谷雜糧而納入體內。經食道而入胃。經脾的運化而成。此句的含義是通過托天撐地的動作,使人內閉手三陽經。抻拉足太陰脾經、足陽明經,讓其得以充分的舒展。從而達到鍛煉脾胃目的 附:關于脾髒的功能有如下的論述: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能納谷受氣,取水谷之精微化生為血液。血的生成與脾髒的關系最為密切。脾的統血功能是指脾有統攝血液在脈管中正常運行的功能。我國早期的醫學著作《難經》指出:“脾裹血,溫五髒”,裹就是統攝的意思。清代沈目南說:“五髒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攝。”“營血者,水谷之精氣也。脾胃有傷,營衛虛弱,故血失常道而妄行”,由于脾髒的運化,是水谷的精微轉化為精氣而通于血脈。可見鍛煉脾髒的重要。 歌訣:霸王舉鼎神力大,三焦貫通肝膽甯。 解:舉鼎是動作的含義。也包含著意識思維活動的內涵。當人的雙手向上舉起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就是真氣上提,經過上中下三焦而氣達雙手,同時也就把足蹶陰肝經的真氣提上來,從而達到了三焦暢通,補充肝髒,讓肝膽功能更健康目的。肝膽乃強筋骨之髒腑,筋骨乃人體力量發出主要的器官,因此,進行中焦的鍛煉,對于增加人體的力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關于肝髒的論述 附:傳統中醫理論認為,肝藏血。唐代王冰解釋說:“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何者?肝主血海故也。”意思是說,肝髒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當人體在運動的時候,身體各部的器官則需血量增加,循環血量也勢必相應增加,這時肝髒就把貯藏的血液釋放出來,以供身體活動的需要;當人在休息安靜的時候,全身活動量減少,部分血液便貯存在肝髒。如果藏血的功能出了問題,就會導致人身體不能正常的運行。就會出現諸如:兩目昏花、干澀、夜盲;筋肉拘急,屈伸不利;若是肝疏泄功能失常就會出現:肝氣逆亂,藏血不固,而引起出血病變,如吐血、嘔血、衄血,婦女月經過多或崩漏等。肝的功能主疏導排泄,肝髒疏泄功能正常的時候,則氣機條達舒暢,血隨氣行亦通暢無阻。若疏泄不及,肝郁氣滯,可導致血瘀,出現胸脅刺痛等證。可見對肝髒的鍛煉是何等的重要! 歌訣:河車妙法誰人曉,陰陽既濟離火平。 解:倒轉河車的做法有幾個人知道呢?他地目的是什麼呢?傳統的五行屬性理論認為:心髒屬火,腎髒屬水。傳統的中醫理論中認為:陰陽二氣的平衡與否,將直接的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腎水上升,離火下降其身乃安。傳統練養理論同樣認為: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最基本的保證。尤其是離火,離火降則腎水升,則陰陽平衡而入修真之門。 附:關于心髒的論述:《內經》云:“心主身之血脈”,“諸血者皆屬于心”。心髒是主導周身血液的重要器官。《內經》又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意思是說:心髒是人生存的根本,決定人的神采的變化,當它正常時,心脈充盛,面色就會紅潤光澤。反之,則心脈虛弱。由此可見,心在人身體中的生理上的重要程度。 歌訣:五氣朝元溶五行,百脈齊收切莫輕。 五行導引功行畢,內精外華化長生。 解:五氣朝元原指人體內五行之氣歸于氣海丹元,氣海丹元是人身真氣所藏之所。經過身體周流後的真氣,在融合了五髒祖氣之後,流回氣海丹元。此乃收功之勢,目的是把全身的真氣全部的收到氣海之中。此勢隨是收功之勢,但是更應該認真地做好。經過武當太乙五行功的練習,就會使你內壯精神,外顯光華而身體健康。 二、行功圖譜 預備式:太虛羽化 歌訣:太虛羽化自新生忘掉吾相道自明。 自然妙法演大道融彙虛空顯真形 解:預備式,顧名思義,就是練習五行功的准備式。“太虛羽化自新生,忘掉吾相道自明。”此二句的含義講述了無中生有,陰極必陽的太極之理。忘掉我相,進入無為,使知“道”之何物。“自然妙法演大道,融彙虛空顯真形。”此二句的含義講述了:“道”法自然的道理。真種子產于虛空無形的靜態之中。 在做預備式的時候,應首先著重做好放松,讓身體全面的放松下來。周身無一掛礙之處。繼而,須發聚松,毛孔齊張,達到練功者的身體與宇宙虛空融彙在一起。進入無為、無形、無相的境界。 行功姿勢:身體自然站立,兩腳橫開與肩同寬,成11字形。頭正身直,二目垂簾向前下方斜視,從頭到腳,進行周身放松。兩手自然下垂,貼于大腿兩側。 心法:身體放松後,觀想自身與茫茫宇宙混然和為一體,進入忘我境界。 行功要領:在練功時要慢慢的放松,體現慢而融之的特點。當身體松弛之後,方可行功。在練時,要重點體會身體的松弛感覺。 第一式:真元內固 歌訣:跨虎登山目瞪圓真元鼓蕩壯先天 築基煉氣是根本內煉真陽此為先 解:真元內固,顧名思義,就是讓真元內在穩固的意思。“跨虎登山目瞪圓,真元鼓蕩壯先天。”此二句的含義講述了真元內固式的動作要領及目的。跨虎登山講的是本式以騎跨動作為主,目瞪圓,是指開目行功,目的是用力瞪圓雙目,使腎中的真氣上提,已達到陰升陽降的目的。 “築基煉氣是根本,內煉真陽此為先。”此二句的含義是講述所有內練之法的根本是築基練氣。練氣的主要方法就是練真陽之氣。因此,太乙五行功的第一式就是鍛煉腎髒。當真元內壯達到鼓蕩開合的時候,就達到本式的鍛練目的。 行功姿勢:接太虛羽化,兩腿彎曲,身體逐漸下蹲成中馬步樁,開目行功平視前方,兩手握固上提,兩臂向後背彎曲,外勞宮穴貼于後腰眼處(即腎髒外部)。 內功心法:行功時,觀想太陽照射在腰間,以命門為中心,包括兩腎在內,形成一個如太陽熱的圓形物體,其熱度直透體內。使腰腎發熱,身體舒適,頭正身直,法度自然圓潤,無任何僵硬痕跡。 行功要領:在行功時,要注意動作的精准。應當注意的內容有二: 1、開目,此動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腎水上提。 2、在行功時,一定要觀想到兩腎發熱的程度才可以連下一式。 目的:河圖曰:“天一生水”,在人身體中五行屬水者,腎也。人的身體體質的好壞,內髒功能的強弱,與腎髒功能有直接的關系。腎主藏精,精是人體生命的能量來源,更是內煉成丹的基本物質。 在內丹功中,常有兩腎如湯煎得說法,就是兩腎在內功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發熱。進行練精化氣的行功。此式讓兩腎人為的發熱的目的,也是為了鍛煉腎髒的功能。人為的創造兩腎如湯煎得功態。 第二式:手托明月 歌訣:五行密錄法為先太陰真氣內外連 金風引動潤肺腑精華無形入丹元 解:此式名:手托明月,明月是太陰的別稱。說明此式是練手太陰經的。“五行密錄法為先,太陰真氣內外連”此二句的含義是指:在五行之中,金是五行之首,在人體五髒中,肺髒也是在最高的位子。肺是主宰人體的表里的髒腑,有人體內外相連的功能。“金風引動潤肺腑,精華無形入丹元。”此二句的含義是太陰經得真氣流動以後,所帶來的效益,就是肺腑的滋潤。金能生水,水則是腎精的必備物質。故說精華無形入丹元。 行功姿勢:原式;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前慢慢抬起,手指向前,手心向下,與肩同高。略停片刻,然後向外翻手,手心向上,由手大拇指向外引動,慢慢地向有左右橫開二臂,與身體成一線,略高于肩,手心向上,如托明月,略靜片刻。然後翻手手心向下,由身體兩側慢慢下壓,至于小腹同高後,兩手合向小腹前作抱球狀,兩手指相距一寸許,手心向上。慢慢上抱,與臍同高,翻手下壓,慢慢歸原式。反複4-8次。 心法:兩手外展時,要以大拇指引動手臂像身體的兩側展開,要順其臂自動而動,雙手展開後要有托物之感,觀想雙手各托一輪明月,翻手下壓,抱球式要有內氣歸于丹田的感覺。 行功要領:在做此式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兩手上抬時,要注意吊球之式,兩手外展的時候,要注意引動和自動相間。 2、在兩手下落的時候,要注意兩手的輕靈性,輕靈柔軟方有鶴形之勢。 3、在兩手上抱時,要注意兩手要有抱腹的感覺。 4、反手下壓時要有引氣歸元的感覺,所謂氣壯丹田即是此意。 目的:開太陰肺經,以壯肺經之氣,肺經之氣又稱為金氣。在丹功中的五行理論中,金生水,金氣的旺盛有利于腎水的生成。肺髒的強盛,則人的吐故納新能力旺盛,以利于周身毛孔的自然張開,與天地宇宙相呼吸,用歸元法,引內氣歸入丹田。 第三式托天翹剪 歌訣:五谷納精法最全,一粒黍米產黃田。 托天翹剪回首式,脾胃安甯可擎天 解:托天之勢,顧名思義。手向上托舉,翹剪乃是手向上翹起之意。“五谷納精法最全,一粒黍米產黃田。”此二句的內涵講的是此式是運化五谷精微的最好方法。人的後天精氣來源于五谷,有脾胃來消化、吸收。因此,脾胃功能的強于弱,將直接的影響人體吸收五谷精微的效果。“托天翹剪回首式,脾胃安甯可擎天。”此二句的內涵之意,是講該式的練功動作特點。以及,該式的鍛煉的髒腑和效果。這兩句話重點的強調了在做該式的時候。要注意的動作如回頭等。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雙手由身體兩側向身體前抱起,指尖相對,相距一寸,手心向上,到與臍同高後,左手翻手向下壓至身體側面原位,右手繼續上提至胸前,手心向上,指尖向前旋轉,托至頭頂,至極點。頭慢慢左轉,開目左看。左右各6次。 心法:1、雙手上抱時,體會抱腹的感覺。 2、雙手上下相撐時,要有托天撐地的感覺 3、轉頭時盡量向後看。 行功要領:在做此式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抱腹時,要切實報到有大腹便便,沉沉欲墜的感覺後。方可做兩手上下齊分托天、翹剪之勢。 2、在做托天、翹剪的時候,應當注意感受兩手上有托天的感覺,下有按地的感覺。 3、要盡力的回頭後看。 目的:脾胃是人體五髒中,攝取五谷精微的重要髒腑,人食五谷經食道而入胃,經脾胃的運化吸收,才能補充人體的需要。是人體度外吸收能量的主要髒腑。脾胃功能的強弱將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 第四式 歌訣:東海青龍將名揚內藏三魂升瑞祥 霸王舉鼎千斤力三焦通暢萬壽疆 解:此式之名霸王舉鼎,乃說此式之功效可以增長力量。“東海青龍將名揚,內藏三魂升瑞祥。”東海青龍為隱喻:東者:甲乙木也;青龍:肝也,修真圖中喻此處藏魂。此二句的含義是肝髒的功能上升了,三魂則安詳甯和。面先瑞祥。“霸王舉鼎千斤力,三焦通暢萬壽疆。”肝膽脾胃乃位于中焦,上連心肺,下系腎大小腸。其功能住人體的排泄。此二句內涵之意是:肝膽髒腑的功能正常,則人體三焦通暢。肝膽的功能增強,人體的筋腱的力量就強大。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雙手由身體兩側向身體前抱起,指尖相對,相距一寸,手心向上,經腹部繼續上提,至前胸,手心向上,指尖向前旋轉,托至頭上,至極點手心向上,指尖向後,兩手相距8寸許。然後兩手合十,指尖向上,兩掌相距2寸,由胸前降入丹田,歸元。共做6次。 心法:1、雙手上抱時,要有抱腹的感覺。 2、托天時要極力托起重物的感覺。 行功要領:在練此式時,應當注意如下幾點: 1、平心靜氣, 2、在做抱腹時,重點體會兩手的手托重物感覺, 3、在做兩手上托時,要重點體會兩手上舉重物的感覺。如果練習者的中焦不適,在練習時應采用閉 氣法。即上舉時,閉住呼吸,默數6個呼吸。切忌:不可過多! 目的:肝膽位居中焦,在人身體中,主排泄疏導之能。肝膽的功能越強,則排泄疏導的功亦強。則三焦通暢人體康泰。另外,肝髒是人體藏血、排毒的重要器官,肝髒的功能強盛,則人體藏血、行血的功能就強。霸王舉鼎的目的就是要加強肝髒的功能。 第五式倒轉河車 歌訣:河車依法倒行拳內升真水降心元 陰陽交替並行用,抽坎添離法延年 解:顧名思義,倒轉河車的功能就是把腎水提升上來,用以平和體內的心火。“河車依法倒行拳,內升真水降心元。”倒行拳:即是倒轉拳。內升真水指的是腎水,降心元之的是降心火。此二句的內涵之意是:形容該式的動作要領,以及行功的作用。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雙手由身體兩側向外轉動,手心向前,握固。然後向前慢慢抬起小臂,雙肘同時彎曲成90度,拳心向上,拳眼向外,放于身體兩側。然後開始做立體太極式圓周運動,先轉動左拳,即左拳向前下———前——-前上,與乳同高。然後收回腰間。右手同時動作,向後收回,將拳收到腰間。然後慢慢的向前運動(同左拳一樣)。左右手同時運動,各做6——-36次。 心法:速度要求緩慢,不宜過快。要細細體會雙手及兩拳的感覺。 行功要領:在行功中,要注意兩拳所轉得遠的大小。不可過小,尤其是兩個拳向後的時候,一定要盡處。這是要重點體會肘部的感覺。兩拳向前的時候,要重點的體會小臂到肘的感覺。 目的:此式是以調節心髒功能為目的。心髒的強盛,人的經曆就旺盛。因此,打開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使真氣不斷的充盈兩經,達到陰平陽秘地目的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收式五氣朝元 歌訣:意氣相抱法易精氣遍周身法常行 練就五行精華後五氣朝元歸丹庭 解:顧名思義;就是周身所有的真氣,都流回丹元。“意氣相抱法易精,氣遍周身法常行。”此二句的含義是練功的具體要領,就是意氣相抱,用來行功。“練就五行精華後五氣朝元歸丹庭”此二句的含義是指行功後,要注意的是五氣朝元收功。收功地目的是把練功所的真氣,收到氣海丹田之中。收功在整個練功的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練功是為了使人的精氣神更加充足,收功則是把所練之氣全部的收淨。如果收功時沒有把所練之氣收淨,真氣就會在平時不由自主地在全身流動。習練者就會感到周身不適。因此,習練者切忌。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小腹丹田處抱合,雙手重疊一處左手內勞宮扣與右手外勞宮,扣于丹田處,頭正體直,目視前方。 心法:意想周身真氣通過肢體經脈回歸丹田,直到收淨為止。 鍛煉武當太乙五行拳的主要措施 根據練習太乙五行拳的實踐出發,此拳的修煉不能一蹴而就,必須講究方法,需要時間,循序漸進,不打好紮實的基本功,就難以達到健身祛病的效果,所以主要措施有以下幾點。 3.1明拳理勤習練 練習此拳要先知道其理論,探尋研練之規律,進行科學的鍛煉。現代科學證明,內氣是一種特制質流,是人體潛在的客觀存在,但內氣的出現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掌握內在的規律。內家云:拳起于易,理成于醫。欲習練太乙五行拳,首先必須學習太乙五行門的基礎理論體系,從中探尋修煉之規律。大家都知道人體奇經八脈十二經絡與五髒六腑相生相通,所以三節松柔,九竅相通,太乙真元即能循五行流注,最後養氣歸丹,達到內以養身,外以祛病,抗老防衰,延年益壽之效果。 3.2首先練好基本功 武當太乙五行拳的基本功是九宮旋轉十二樁法。打松胯關節是入門關鍵,紮紮實實地練習基本動功。重視架勢方位與手型,把握每招每式的方向,不能隨心所欲,任意變換,錯走一步,就會影響整套拳術的路線。只有外形的准確,內功的理順,才能得到“完整一氣、渾然天成”的意境,達到通三關九竅,有利于整體合一,內外合一,方可進入內氣的導引,混元氣的培養,內丹的形成。 3.3養浩然之氣,達到身心雙修,水到渠成 把住整體和內外合一,注意循序漸進,做到持之以恒。對初學者來說必須力求放松、均緩,消除拙力。不僅要求外形姿勢正確,而且要做到纏韌、柔中有剛,從松柔入手,化剛為柔,繼而積柔成剛,最後達到剛複歸柔的練功步驟。在複雜、連貫的動作中處處保持整體合一。把基礎打牢固,才能有利于拳架成型、技術提高。力爭做到整體放松,心靜意專、柔韌圓活、綿綿不絕、神形兼備、內外相合、身法中正、任憑陰陽,使內外合一,但絕不能好高騖遠、急于求成。要求不急躁、不厭煩、心平氣和,循規蹈矩,在行功走架上怡養浩然之氣,達到身心雙修,自然水到渠成。 3.4實事求是,務真進取。 武當太乙五行拳雖然是重要的健身與預防疾病的手段,可以調劑、改善生理功能,增進身心健康,延緩衰老,但不是長生不老藥,不能治百病。練習者還是要相信科學,破除迷信,有病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醫務治療,再結合自身實際病情進行練拳,只有雙方有機的結合,因人因病而宜地鍛煉,才會有較好的效果。 央視武林大會太乙五行拳大賽 中華傳統武術博大精深,《武林大會》獨具創意地通過央視公眾媒體將中華傳統武術十大不同風格特點流派以同門第子較技打擂形式向世人展示出來。武林大會的口號是“還原真實武林”,突出的是一個“打”字,決不用花拳秀腿做節目,與武術散打不同,武林大會選手不分體重級別,不帶拳套,比賽時每場打3局,每局比賽兩分多鍾,兩局之間休息半分鍾,以計算點數決出勝負。“無拳套、無級別、無演繹”的擂台比武形式將是《武林大會》最鮮明的標志。 這次央視武林大會中尤以武當太乙五行拳獨具特色。太乙五行拳乃武當派不傳之密,以五行生克之理為依據,以養氣健身、制敵自衛為旨歸,講究尚意不尚力,貴化勁而不硬抗,辨位于分寸毫厘,制敵于擒撲封閉,動靜自如,心息相依,水流云繞,莫測端倪。在實戰應用中以武當派內家心法為底蘊,講求抓筋拿脈,一招制敵。在養生健身中講求拳氣合一,剛柔相濟,動靜結合,心意相依,集養生與拳術一體,達到以神為歸,怡然自得。 太乙五行拳拳勢柔和綿軟,多纏繞動作,樁式穩沉,腰隨胯轉,兩手環抱,腳走弧線,演練如蛇之行,運行似蠶作螢,架勢緊湊,方丈之地即可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