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情場男女 走近單身男女

單身是一種風景,當你不再單身的時候,你會懷念它;單身是一座橋梁,通過它抵達愛情的終點。單身人群日益增多人一年一年的晃到了30。30歲單身的苦惱並不是周末和節日里若有若無的孤獨,難堪的是日久天長之下親朋好友或與你了無干系的人們,同情和驚異總是不自覺地噴薄而出,“啊?還沒結婚呢?!別再挑了……”那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是這樣的:再不嫁就嫁不出去了,眼光那麼高干嘛,不會是有什麼毛病吧……本文要關照的正是都市里這樣一個人群,他們條件優越,工作努力,甚至生活態度都還積極,卻被動單身,遲遲走不進婚姻之門。

其實單身人群正日漸龐大。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1982年我國的單身戶是1745752戶,到了1990年有800萬以上的人沒有婚配;1990年前後,北京的單身男女在20萬以上,現在僅南京市這個數字就達到了40萬,京滬兩地更在百萬之眾。社會學家們很早就提出過4級理論,即按素質將男女分為從A到D四個等級,A男找B女,B男找C女,C男找D女,最後只落得A女和D男無法婚配。如果以1990年單身人群中男女10:1的比例來看,女性擇偶應有余地,但殘酷的是,占據單身人口總數90%的是處于社會底層或偏遠山區的D男。

大齡單身女的尷尬境地四處可見。北京紅楓周末單身俱樂部會員以大專學曆為起點,最高人數達到1000多人,其中40%的未婚者會員中女性占到了70%。

上海人口情報研究中心關于滬市婚姻的演化有一組數據:1980年結婚人數為18萬對;1990年是12萬對;1997年是10萬對。遞減趨勢從某個側面說明,無論男女,晚婚和單身都成為一個普遍現象。事業有成的代價北京芍海公司1998年12月份對796位北京市民做了一份調查,其中講到女性的理想丈夫是“事業有成”,男性的夢中情人要“溫柔漂亮”。

“事業有成”到底讓男人付出了什麼呢?就業風險自擔,醫療養老保險自擔,住宅、教育自擔,使得婚姻對于一個男人的重負顯而易見起來,據調查,先立業再成家已是當今男人的首要選擇。

在IT公司就職的馮建31歲,來北京3年,無數個包括周末在內的夜晚都是11點才離開辦公室,而像他這麼拼命的比比皆是。家里妹妹的孩子都2歲了,奶奶卻盼不來個曾孫子,馮建為此內疚不已,但是他說:“現在一個男人不掙下10萬、20萬的有什麼資本娶妻生子?再說,事業做不好,馬上就是生存問題,可是事業要想做好了,又哪有時間和精力去陪女朋友?我們這圈子,多少老板離婚,不是有外遇,就是忙,老婆受不了!”失去平衡的兩性,都在為他們所要爭取的過度的獨立或依賴付出代價。單身處境兩不同問題是,同為單身,男女的處境和心態卻決然不同。在被稱之為女人《聖經》的《第二性》中,西蒙.波伏娃曾尖銳地指出,社會傳統賦予女人的意義就是婚姻,“如果沒有人想娶她們,從社會角度來看,她們簡直就成了廢品”。這些寫于20世紀40年代的話在今天讀來仍是有意味的。

男人幾乎不存在女人從“暢銷”到“貶值”的壓力。已近36歲的張仿至今仍因沒空戀愛保持單身,如日中天的生意不僅讓他有了4套房子,還買了輛桑塔納2000。張仿說,他這個層面交往的人,男男女女單身一大堆,女的都是年薪20萬的大款,大家雖總在一起玩可是無論如何都沒有感覺,“我們不會選擇她們,兩人都忙,家還不成了旅館了”。張仿的女性目標很明確:年輕、漂亮,以他為中心。盡管他的故事分明是個金錢與愛情不可兼得的例證,但事業的成功,使他的價碼節節攀升。


相反,對于女人來說,事業越是成功,享受的快樂和焦慮就越多、越複雜,“干得好不如嫁的好”已成為社會懶于爭辯的流行觀念。供職于外企的劉眉是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月薪1萬元,但那種為了對得起職位的付出和高處不勝寒的寂寞讓她身心俱疲,“想不干的時候,連退路都沒有”。一邊是根植于社會的傳統觀念???男強女弱、男大女小、男高女低,一邊是對生活品質的期望。劉眉說:“靠不上男人,靠自己吧,可是越獨立,你就越發現男人不能容忍你。女人怎麼會不期待有人愛呢,可是你看得越清楚,你就越知道什麼樣的男人不能嫁。”怪圈專為女人設社會學家對大齡女給出的忠告是:對男方外表多些寬容,求愛方式上多點主動,擇偶條件上多點靈活。社會學家測算過,一個30歲的女研究生,如果按傳統標准擇偶,她的選擇面只有0.2%,而按三不計較(年齡大小不計較,學曆高低不計較,婚喪離異不計較)擇偶,選擇面能有20%。

再三說服自己單方面不計較,但現實也讓女人屢屢碰壁。王行娟女士在談到俱樂部內“有花無果”的普遍現實時,不勝感歎,她認為現代男人過于急功近利,“來周末俱樂部的人目的性都很強,恨不得抓一個馬上就結婚,可是往往有些人都7年會員了,還什麼都沒找到。為什麼?感情是需要培養的。

去單身俱樂部參加過兩次活動的劉眉對此也深有體會,“那麼多女的,男的都跟寶貝似的,可大多數根本就是抱著玩一玩的態度,跟你認識第一天,就恨不得要上你家過夜,你拒絕他,以後理都不再理你,反正有的是女的……”類似的失望和難堪會強化女人對婚姻的要求。很多單身女性都抱著“甯可讓父母擔心一陣子,也別擔心一輩子”的想法,”既然已經挑了這麼久,所以才要好好挑”。然而,越想好好挑,就越喪失了挑選的余地,怪圈仿佛是專門為女人設立的。單身與婚姻的兩難女人們甯缺勿濫的謹慎也許與到處都是。

80年代以來,中國的離婚率直線上升,1980年離婚率為0.7%;1995年離婚率為1.8%;而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中,離婚占據首位,1990年81萬多件,1991年86萬多件,1994年103萬多件,1997年達124萬多件……

地球另一側的情況更加不妙。歐洲理事會最新年度人口報告說,歐洲國家居民的結婚率已普遍下降到有史以來的最低點,離婚率則上升,私生子女的比例也顯著增加,尤以北歐國家為最,它們的離婚率幾乎為同年結婚率的一半。新時代家庭新功能“婚姻對于雙方都既是一種負擔又是一種利益”,這是一種共識。社會學家們也給出過好的信息:家庭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生活中,具備心理調節功能,譬如一個快樂完滿的婚姻會讓人感覺像每年多了6萬英磅的存款,而男人會因婚姻而長壽、心態更平和,受雇率、升職率更高……這是這個新時代給家庭和婚姻賦予的最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