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將星錄

愛德華·戴森霍弗爾博士 edyardDeisenhofer 1909年6月27日,愛德華•;戴森霍弗爾在上巴伐利亞的弗賴津(Freising)降生。1928年中學畢業後,他先後到慕尼黑大學、羅斯托克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攻讀化學及政治經濟學專業。1930年5月25日,他加入了納粹黨。同年6月1日,他又在維爾茨堡參加了沖鋒隊。10月1日,他轉投黨衛隊並被分配至第57旗隊第8中隊。1932年7月8日,他晉升為黨衛隊三級小隊長。1933年1月底,戴森霍弗爾轉調到黨衛隊第56旗隊第1大隊。5月17日,他晉升為黨衛隊二級小隊長。8月21日,他晉升為黨衛隊一級小隊長。11月9日,他被任命為第56旗隊第1大隊第2中隊的中隊長,同時晉升為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1934年2月,戴森霍弗爾大學畢業。4月20日,他被提升為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4月24日,他以特別勤務軍官的名義調往“南方”大區。6月15日,他被調職到特別機動部隊(SSVT)的第1旗隊任中隊長。此後他被調往第2旗隊第2大隊擔任一個排級單位的指揮官。 照片:戴森霍弗爾在骷髏隊中任職時的留影(其領章中骷髏徽下方是黨衛隊的SS標志) 1935年2月27日,戴森霍弗爾被調至骷髏隊(SSTV),在“上巴伐利亞”看守隊中擔任一支連級部隊的指揮官。9月15日,他晉升為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1936年4月,他被調往“薩克森”骷髏大隊第3中隊(III./SSSturmbannSachsen)擔任法律顧問。1937年7月初,“薩克森”骷髏大隊被分拆並成立了“上巴伐利亞”、“勃蘭登堡”和“圖林根”三個骷髏旗隊後,戴森霍弗爾被分配到“圖林根”骷髏旗隊第3大隊(III./SS-Totenkopf-Standarte3Thüringen)任法律顧問。7月10日,他被任命為“上巴伐利亞”骷髏旗隊第2大隊(II./SS-Totenkopf-Standarten1Oberbayern)大隊長。1938年10月2日,他晉升為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上巴伐利亞”骷髏旗隊大部編入骷髏師後改稱黨衛軍第1骷髏步兵團,戴森霍弗爾依然擔任該團第2營的營長。1940年5月他在戰場上負傷後,剛好接到格庭根(Gottingen)大學發來的科學獎。6月26日,他同時獲頒兩級鐵十字勳章。傷愈後,他被任命為黨衛軍“西北”自願旗隊第3大隊(III./SS-Freiwilligen-Standarte“Nordwest”)大隊長。1941年4月22日,他調任“東方”步兵補充營(Infanterie-ersatz-Battaillon“Ost”)營長。 照片:獲頒騎士十字勳章後的紀念照 1941年8月中旬,戴森霍弗爾調任黨衛軍第9步兵團第1營營長。11月3日,他在戰斗中被炮彈炸成重傷。戴森霍弗爾傷愈後于1942年2月18日被任命為黨衛軍第1骷髏步兵團第1營營長。4月20日,他晉升為黨衛軍中校。4月29日,他因在傑米揚斯克包圍圈之戰中的突出表現而榮獲金質德意志十字勳章。4月30日,他再一次受傷。5月8日,戴森霍弗爾獲頒騎士十字勳章。康複後,他于7月1日被任命為黨衛軍摩托步兵補充營(SS-Kradschützen-ersatz-Battillon)營長。由于實戰經驗豐富,戴森霍弗爾在9月25日被調往巴特特爾茨黨衛軍軍官學校(SS-JunkerschuleBadTōlz)任教。在執教的同時,他也在陸軍溫斯多夫軍官學校深造。1943年2月期間,他還擔任過黨衛隊富爾達-韋拉大區(OberabschnittFulda-Werra)的後備軍官。 1943年9月初,戴森霍弗爾調往黨衛軍指揮總局(SS-Führungshauptamt)擔任步兵總監。11月,他調任第11(軍官訓練)局局長。1944年3月20日,他重返戰斗部隊,前往黨衛軍第10裝甲師接替馬丁•;科爾羅澤爾(martinKohlrose)擔任第21裝甲擲彈兵團團長。4月20日,他晉升為黨衛軍上校。7月20日至8月11日,戴森霍弗爾接替赫爾伯特•;奧托•;吉勒(HerbertOttoGille)擔任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師長,但他並未實際到任。在此期間,“維京”師由漢斯•;米倫坎普(Hansmühlenkamp)暫掌指揮權。其後,米倫坎普被正式任命為“維京”師師長。而在8月期間,戴森霍弗爾實際處于後備軍官狀態,正等待新的任命。借此空閑,他完成了博士論文並通過了答辯。 1944年8月30日,戴森霍弗爾接替奧托•;賓格(OttoBinge)任黨衛軍第17“格茨•;馮•;伯利欣根”裝甲擲彈兵師師長。一個月後,戴森霍弗爾前往羅馬尼亞協助黨衛軍的征兵工作,其師長職務由托馬斯•;米勒(Thomasmüller)接任。1945年年初以前,他再次轉為黨衛軍後備軍官。 1945年1月1日,戴森霍弗爾晉升為黨衛軍大校。在1月的頭三個星期中,他曾擔任一支由“巴特薩羅”部隊訓練場(Truppenübungsplatz“BadSaarow”)的教員和學員組成的戰斗群的指揮官。1月26日,黨衛軍第15武裝擲彈兵師(拉脫維亞第一)師長赫爾伯特•;馮•;奧伯烏爾澤(HerbertvonObwurzer)失蹤,戴森霍弗爾奉命接管該師。1月31日,戴森霍弗爾在去上任的途中于阿恩施瓦爾德(arnswalde)陣亡。在其陣亡後,原第15師代師長阿圖爾•;阿克斯(arthurax)被正式任命為該師師長。 戴森霍弗爾天資聰穎,有抱負,精力充沛,為人正直誠實,是黨衛軍年輕師指揮官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他在軍中與同事們相處融洽,其好友海因茨•;哈梅爾和戈特弗里德•;克林格曼更是對他評價甚高。 納粹黨黨籍編號:250226 黨衛隊隊籍編號:3642 任職: 黨衛軍第15武裝擲彈兵師師長(1945年1月26日-1月31日) “巴特薩羅”戰斗群指揮官(1945年1月1日-?) 在羅馬尼亞從事征兵工作/黨衛軍後備軍官(1944年9月-1945年1月1日) 黨衛軍第17“格茨•;馮•;伯利欣根”裝甲擲彈兵師師長(1944年8月30日-9月?日) 轉為黨衛軍後備軍官(1944年8月期間) 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師長(1944年7月20日-8月11日) 黨衛軍第10裝甲師第21裝甲擲彈兵團團長(1944年3月20日-7月19日) 黨衛軍指揮總局第11局局長(1943年11月-1944年3月19日) 黨衛軍指揮總局步兵總監(1943年9月初-11月) 黨衛隊富爾達-韋拉大區後備軍官(1943年2月期間) 巴特特爾茨黨衛軍軍官學校教官(1942年9月25日-1943年9月初) 黨衛軍摩托步兵補充營營長(1942年7月1日-9月24日) 黨衛軍“骷髏”師第1骷髏步兵團第1營營長(1942年2月18日-6月30日) 黨衛軍第9步兵團第1營營長(1941年8月中旬-1942年2月17日) 黨衛軍“東方”步兵補充營營長(1941年4月22日-8月中旬) 黨衛軍“西北”自願旗隊第3大隊大隊長(1940年?-1941年4月21日) 黨衛軍“骷髏”師第1骷髏步兵團第2營營長(1939年10月-1940年?) 骷髏隊“上巴伐利亞”骷髏旗隊第2大隊大隊長(1937年7月10日-1939年10月) 骷髏隊“圖林根”骷髏旗隊第3大隊法律顧問(1937年7月初-7月9日) 骷髏隊“薩克森”骷髏大隊第3中隊法律顧問(1936年4月-1937年7月初) 骷髏隊“上巴伐利亞”看守隊連級指揮官(1935年2月27日-1936年4月) 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第2旗隊第2大隊排級指揮官(1934年6月15日-1935年2月26日) 黨衛隊“南方”大區特別勤務軍官(1934年4月24日-6月14日) 黨衛隊第56旗隊第1大隊第2中隊中隊長(1933年11月9日-1934年4月23日) 加入黨衛隊(1930年10月1日) 加入沖鋒隊(1930年6月1日) 加入納粹黨(1930年5月25日) 晉升: 黨衛軍大校:1945年1月1日 黨衛軍上校:1944年4月20日 黨衛軍中校:1942年4月20日 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1938年10月2日 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1935年9月15日 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1934年4月20日 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1933年11月9日 黨衛隊一級小隊長:1933年8月21日 黨衛隊二級小隊長:1933年5月17日 黨衛隊三級小隊長:1932年7月8日 勳章及獎勵: 騎士鐵十字勳章(1942年5月8日) 金質德意志十字勳章(1942年4月29日) 一級鐵十字勳章(1940年6月26日) 二級鐵十字勳章(1940年6月26日) 銀質戰傷章 銅質戰傷章(1940年6月20日) 東線冬季從軍章(1942年7月21日) 蘇台德回歸紀念章 德奧合並紀念章 步兵突擊章 骷髏戒 黨衛隊全國領袖榮譽劍 萊昂•;德格雷勒 (LeonDegrelle) 萊昂•;德格雷勒,二戰前歐洲最年輕的政治領袖,比利時“雷克斯”黨的創始人,黨衛軍中最著名的外籍自願者。希特勒對這位出色的年輕人也是欣賞有加,曾說過:“我如果有了兒子,希望他能像萊昂一樣”這樣的贊語。 德格雷勒于1906年6月15日出生在阿登地區的布永(Bouillon)鎮。其父親是1901年由法國來到比利時的移民,在布永開了一家規模頗大的啤酒廠。富裕的家境使德格雷勒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從小就聰穎過人,在家鄉有“天才”和“神童”之稱。1920年,德格雷勒考入比利時天主教魯汶(Louvain)大學攻讀法律。在大學里,他不僅學習法律專業,還選修了政治、藝術、考古和哲學等課程。在學生時期,德格雷勒就已經開始展現出非凡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鬽力。到二十歲時,他撰寫的書籍已有五部獲得出版。1930年,德格雷勒完成學業並獲得法律博士學位。此後,他辦了一家出版社,開始發行自己的周報。 由于受父親的影響,德格雷勒從小就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後來他加入了“天主教運動”並很快脫穎而出,成為該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德格雷勒熱衷于群眾運動並獲得了各階層的廣泛支持。他夢想能在比利時建立一個高效負責並為民謀利的政府,提高國民素質。他經常宣揚:“你要麼和人民站在一起,要麼就只能孑然一身”。至1931年,德格雷勒已成為一顆耀眼的政治明星,發表的演講超過2000場,深受大眾的喜愛。雖然此時的德格雷勒已是比利時執政三黨之一的天主教黨(另外兩黨為自由黨和社會黨)的主要領導人,但他對執政聯盟中的營私舞弊和黨同伐異深惡痛絕,覺得與他的政治初衷背道而馳。1935年,德格雷勒毅然脫離天主教黨而發起組織了“雷克斯運動”(Rexists),鼓吹發動激進的改革,建立類似意大利法西斯國家體制,公正團結的“總體國家”。此後,德格雷勒對執政黨聯盟發起了他稱之為“清除腐敗”的宣傳戰。1936年5月24日,德格雷勒領導的“雷克斯”黨在大選中異軍突起,在議會上院和下院中總共贏得了34個席位。然而,執政的三黨迅速地結成同盟,一起對德格雷勒進行打壓。很快,雷克斯運動陷入低潮,黨也發生了分裂,但德格雷勒仍獲得了大多數青年選民的支持並在接下來的選舉中當選為國會議員。當戰爭的腳步臨近時,德格雷勒在國內力主中立,以使比利時能成為敵對的德法之間的緩沖。作為有遠大抱赴的政治家,德格雷勒的眼光並不僅僅局限于歐洲大陸。他以學者的身份先後訪問了拉丁美洲、美國、加拿大、北非、中東和所有歐洲國家。他認為,歐洲的唯一出路是以共同的文化傳統為紐帶實現統一。在訪問中,德格雷勒分別得到了墨索里尼、邱吉爾和希特勒等各國首腦的接見。在與各國領袖的會晤中,盡管他極力游說想阻止歐洲再次陷入大戰中,然而新老帝國之間的利益矛盾卻並非是他能夠化解得了的。隨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0年德軍入侵比利時,德格雷勒的政敵借此機會發難。5月10日,德格雷勒被比利時政府以“通敵”罪逮捕。在獄中,德格雷勒遭到嚴刑拷打。在親屬的努力下,德格雷勒逃脫了被處死的危險,最後被送到法國南部的一個集中營關押。隨著德軍的勝利,德國人開始尋找戰前對其持友好態度的德格雷勒。很快,德格雷勒被德國人釋放並返回了比利時。然而,獲釋後的德格雷勒一開始並沒有與德國占領軍合作。諷刺的是,在“通敵”這一點上,那些前政府官員中的機會主義者倒是走到了他的前面。 當希特勒發動征俄之戰後,反共的德格雷勒提出組建一個由瓦隆人自願者組成的營,希望借此為瓦隆人在今後希特勒的新歐洲中謀得一個顯赫地位。1941年8月8日,德格雷勒自願加入德國陸軍成第477步兵團一名普通士兵。對于德格雷勒的這種行為,他的瓦隆人戰友都戲稱他為“謙虛第一的勃艮第公爵”。在第477步兵團服役3個月後,他被提升為軍官並調職到由比利時自願者組成的第373步兵營。1942年5月1日,他晉升為少尉。1943年5月15日,他被提升為中尉。6月1日,他以黨衛軍預備役中尉的身份轉調到黨衛軍維京師任後備軍官。當月,他調往由原陸軍第373步兵營擴編而成的黨衛軍“瓦隆人”突擊旅(SS-SturmbrigadeWallonien)任軍械官。1944年1月30日,他晉升為黨衛軍上尉。2月13日,“瓦隆人”突擊旅旅長盧希恩•;利珀特(LucienLippert)陣亡,德格雷勒接管指揮權繼續率部作戰。6月21日,卡爾•;布爾克被任命為“瓦隆人”突擊旅的新旅長,但實際上是和德格雷勒合作指揮部隊,布爾克負責組織和訓練,德格雷勒則負責作戰,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該旅擴編為黨衛軍第28師為止。1944年2月20日,德格雷勒獲頒騎士十字勳章。其推薦人奧托•;吉勒在推薦書中寫到: 在切爾卡瑟西部持續一周的戰斗中,“瓦隆人”突擊旅與其他陸軍和黨衛軍部隊一起依靠自身的力量擊退了敵軍的進攻。當英勇的盧希恩•;利珀特旅長于2月13日被一顆子彈擊中胸部而壯烈犧牲後,德格雷勒接管了全旅的指揮權。在此前的無數次戰斗和最後的突圍行動中,德格雷勒以勇敢的行動向我們展示了其優秀的作戰指揮能力。在同志般的戰斗友情凝聚下,他和勇敢的瓦隆人一起,與陸軍和黨衛軍的日耳曼官兵並肩作戰,使突圍得以順利實現。我建議向這些勇敢官兵的領導者頒發騎士十字勳章。 1944年4月20日,德格雷勒晉升為黨衛軍少校。8月8日,他到達愛沙尼亞,開始擔任“瓦隆人”戰斗群的指揮官並參加了納爾瓦戰役。8月27日,他獲頒騎士十字勳章橡葉飾,其推薦書內容如下: 1944年8月23日,敵軍以愛沙尼亞部隊為主要進攻對象並一舉突破了他們的防線。整個多爾帕特(Dorpats)的西和西南方側翼都已直接暴露在蘇軍的打擊之下,僅有一些沒什麼戰斗力的警衛部隊防守。 與此同時,德格雷勒少校正趕往在西南面阻擊蘇軍進攻的重步兵連。在那天早晨的旅程中,德格雷勒確認了戰場形勢並將正向多爾帕特潰逃的愛沙尼亞部隊收攏起來。他將愛沙尼亞和德軍部隊組織成一個戰斗群並部署在戰略要點萊瑪茨(Lemmatsi)山,建立起一條防線以阻擋蘇軍的進攻。而這支由殘兵敗將組成的戰斗群竟然堅守萊瑪茨山防線達一整天之久。 德格雷勒在戰斗中的勇敢表現,激勵了愛沙尼亞部隊殘部繼續奮戰到底。當官兵貓著腰在戰壕中作戰時,德格雷勒則站在高處下達命令。敵軍向多爾帕特市進攻的企圖被挫敗,應完全歸功于德格雷勒少校在關鍵時刻的個人決斷,否則我方仍在更南面作戰的部隊將有被合圍的危險。 1944年10月9日,德格雷勒因在1942年8月-9月的普魯斯卡婭(Pruskaja)、切爾雅克夫(Tcherjakov)、庫班諾-阿爾米安斯基(Kubano-armianski)地區和1943年12月在切爾卡瑟地區的戰斗中的突出表現而獲頒金質德意志十字勳章。從前線下來以後,德格雷勒被希特勒親自授予騎士十字勳章橡葉飾。 此後,他作為宣傳部的特邀嘉賓四處發表演講直至1945年1月底。當德格雷勒自蘇聯回到布魯塞爾時,比利時人為他舉行了曆史上最盛大的歡迎儀式。一萬多名布魯塞爾市民在街道兩旁夾道歡迎。而就在兩個月前,盟軍部隊已經攻入了比利時境內。1945年1月1日,德格雷勒晉升為黨衛軍中校。1月30日,他被任命為黨衛軍第28“瓦隆人”自願裝甲擲彈兵師(28.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Wallonien)師長。4月20日,他被提升為黨衛軍上校。 在首批赴東線的800名瓦隆人自願者中最後只有三個人得以幸存,其中之一就是德格雷勒。在整個二戰期間,黨衛軍中先後有約2500名瓦隆人自願者在與蘇軍作戰中陣亡。德格雷勒曾說過,“如果沒有黨衛軍,整個歐洲可能在1944年就已落入蘇聯的魔掌。他們會比美國人早得多達到巴黎。黨衛軍曾在莫斯科、哈爾科夫、切爾卡瑟和塔爾諾波爾英勇地擋住了蘇軍。黨衛軍的抵抗使蘇軍失去了超過12個月的時間,否則他們將在愛森豪威爾之前抵達諾曼第。人們應該感謝這些作出犧牲的年輕人”。 當德國投降後,德格雷勒自知,作為最反共的斗士之一,他在戰後將會成為蘇聯除掉的重點人物,同時他也不願意向勝利者屈服。于是他首先逃到當時仍處于德軍控制之下的挪威。在那兒,他和追隨者搭乘一架飛機出逃,沿途曾多次遭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打擊,最後因燃料耗盡迫降在西班牙境內。在迫降時,德格雷勒有多處骨折,後來在醫院住了一年才完全康複。住院期間,德格雷勒一俟他的右臂能夠活動後就開始埋頭撰寫他最著名的一部書《campaigninRussia》。 二戰徹底結束後,盟軍開始威脅西班牙政府,如果不交出德格雷勒和維希法國首相皮埃爾•;拉瓦勒,將對其采取軍事行動。佛朗哥采取了折中的辦法,交出了拉瓦勒,而以身體有傷不宜移動為由留下了德格雷勒。德格雷勒傷愈出院後,即被安排到一所修道院躲藏起來。然而,他的家人、朋友和支持者在被遣返回比利時國內後即被逮捕,有些甚至被拷打至死。他的七個女兒一個兒子被強制分送到歐洲各地的拘留中心看管,連名字都被全部更改,以避免他們以後恢複聯系。同時,比利時政府下令禁止他們互相聯系,也不許他們與其父有任何形式的往來。比利時新政府不僅以缺席審判的形式宣判德格雷勒死刑,而且還頒布了一項名為《德格雷勒法》的法案,該法案禁止任何人運輸、擁有、收受有關德格雷勒的書籍。其中《campaigninRussia》就被宣布為禁書。 1954年,改名為萊昂•;何塞•;德•;拉米雷斯•;雷納(LeonJoseDeRamirezReina)的德格雷勒正式加入西班牙國籍。在西班牙舉目無親的德格雷勒並未被困難壓倒,他以新的熱忱投入到建築行業中。就像在戰場上他能夠從士兵成長為上校一樣,德格雷勒憑著自己的奮斗白手起家,逐漸建立起一家大型建築公司。此後,德格雷勒的公司以優質和高效而蜚聲海內外,甚至連美國政府都曾委托他的公司承建一些在西班牙境內的諸如軍用機場等大型軍事工程。在此期間,德格雷勒的忠實追隨者在歐洲各地找到了他失散的所有子女並送至西班牙與他團聚。 在戰後約四十年里,德格雷勒曾12次在公開場合向比利時政府發出信息,只要比利時政府在有陪審團的情況下公開進行審判,他願意回國受審。然而心存顧忌的比利時政府沒有作出正面回應。在德格雷勒流亡西班牙期間,曾發生過數起試圖清算他的事件。1961年7月5日,西班牙警方逮捕了兩名自法國比利牛斯山一個小村子非法進入西班牙國境的“旅行者”。這兩人,一個是名叫ZuisalduideIdelon的以色列人,另一個叫SuisonJakeDemon的人持法國護照。警方在他們的行李中搜出了武器、彈藥、大約相當于50萬美元的各國貨幣、一套麻醉工具、一張某西班牙別墅的詳細平面圖和一個像棺材一樣的盒子。最後,那兩人供認自己是為以色列情報部門服務的特工,奉命潛入西班牙綁架德格雷勒。 1983年,西班牙社會黨在國際猶太人組織的壓力下,鼓噪要驅逐德格雷勒,但最終沒能實現。後來,猶太人追捕納粹逃亡者的組織懸賞10萬美元抓捕德格雷勒,這一舉動也沒有產生任何效果。德格雷勒仍舊在西班牙生活地無憂無慮,經常出現在公眾聚會上,招待朋友聚餐,接見來自各國的前軍界和政界的仰慕者。 1994年4月1日,88歲高齡的德格雷勒在西班牙的馬拉加(malaga)去世。在德格雷勒的回憶錄中,他仍然堅持其法西斯信仰,而且至死不悔。在臨終前,德格雷勒留下最後遺願希望其骨灰能送回比利時安葬。由于比利時政府的反對,這一遺願最終沒能實現。 洛塔爾·德貝斯 LotharDebes 1890年6月21日,洛塔爾•;德貝斯出生在巴伐利亞中法蘭克尼亞區的埃希施泰特(eichstätt),其父是一名法官。中學畢業後,他在慕尼黑加入了皇家巴伐利亞青年軍,並被分配到巴伐利亞第18“路德維希•;費迪南德親王”步兵團。1911年1月10日,他轉調至普魯士陸軍的第88拿騷步兵團。1911年-1912年期間,他進入但澤的戰爭學校學習,畢業後于1912年1月27日獲少尉軍銜。1913年春,他離開拿騷步兵團轉赴齊根(Sigen)軍區司令部任職。1914年初,他調職到哈瑙(Hanau)軍區司令部。1914年夏,他轉調至第25拿騷工兵營。8月,他回到最初的老部隊巴伐利亞第18步兵團任連職軍官。1915年9月18日,他被任命為該團第5連連長並晉升為中尉。1916年6月24日,德貝斯在戰場上被炮彈擊傷。傷愈後,他先後擔任過第18軍的代理副官和代理作戰科長。9月27日,他調任第223步兵師的助理副官。10月初,他改任該師的軍械官。1918年年初至5月期間,他調任布魯塞爾至柏林的軍事運輸官。10月18日,他晉升為上尉。一戰中,德貝斯因作戰勇敢而獲得了一級和二級鐵十字勳章。另外,他曾四次負傷,其中有兩次是在同一天。在他擔任軍事運輸官期間,總參謀部對他的能力和表現予以高度評價。德貝斯于1920年11月25日結婚,有兩個女兒。1930年5月1日,德貝斯加入納粹黨。1937年3月1日,他加入黨衛隊並獲二級突擊隊大隊長銜。此後他被派往黨衛隊不倫瑞克軍官學校擔任教官。1938年9月11日,他晉升為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1940年1月1日,他接替阿爾諾•;阿爾特瓦特-馬肯森(arnoaltvater-mackensen)任不倫瑞克軍官學校校長並被提升為黨衛隊旗隊長。1941年11月9日,他晉升為黨衛軍大校。1942年1月1日,他調往黨衛軍第2步兵旅擔任一支獨立分隊的指揮官。2月22日,他接替恩斯特•;多伊奇(ernstDeutsch)擔任黨衛軍第9步兵團團長。6月21日,他晉升為黨衛軍少將。8月1日,黨衛軍第9步兵團劃歸骷髏師並改編為黨衛軍骷髏摩托化步兵團“圖勒”(SS-Totenkopf-Kradschützen-Regiment“Thule”)。而德貝斯于7月20日接到了任命他為黨衛軍巴特特爾茨軍官學校校長的調令,但由于他此時仍在蘇聯,因此直到8月10日他才正式上任。1943年1月期間,德貝斯前往溫斯多夫的陸軍裝甲兵學校進修裝甲兵指揮官課程,為他的下一個任職作准備。2月15日,他被任命為黨衛軍第10“卡爾大帝”裝甲擲彈兵師首任師長(注:該師後更名為“弗倫茨貝格”)。11月12日,德貝斯接替馬蒂亞斯•;克萊因海斯特坎普(matthiasKleinheisterkamp)任黨衛軍第6“北方”山地師師長。12月15日,他正式到任。1944年1月30日,他晉升為黨衛軍中將。 1944年5月,弗雷德里希-威廉•;克呂格爾接替德貝斯任黨衛軍第6山地師師長。6月15日,德貝斯被任命為新組建的黨衛軍“東部”司令部(BefehlshaberderWaffen-SS“Ost”)司令官。6月21日,德貝斯轉赴意大利擔任黨衛軍“意大利”司令部(BefehlshaberderWaffen-SS“Italien”)的司令官,受意大利黨衛隊和警察最高總指揮(HöchsteSSundPolizeiführerItalien)卡爾•;沃爾夫的節制。德貝斯擔任黨衛軍“意大利”司令部司令官直至戰爭結束。 作為行政和野戰指揮方面的專家,德貝斯深受其上級贊賞。在陸軍第215步兵師寫于1942年5月的一份報告中,對德貝斯的評價是:正直、開朗、頭腦清楚,對自己的判斷充滿自信,是一位勇敢、軍事知識豐富的指揮官。德貝斯受過良好的教育,能說英語和法語,說話和氣。他還是唯一一位曾擔任過黨衛軍兩個最富盛名的軍官學校校長的人。1960年7月14日,德貝斯在奧斯納布呂克(Osnabrück)逝世,享年70歲。 納粹黨黨籍編號:240110 黨衛隊隊籍編號:278953 晉升: 黨衛軍中將:1944年1月30日 黨衛軍少將:1942年6月21日 黨衛軍大校:1941年11月9日 黨衛軍上校:1940年1月1日 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1938年9月11日 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1937年3月1日 任職: 黨衛軍“意大利”司令部司令官(1944年6月21日-1945年5月) 黨衛軍“東部”司令部司令官(1944年6月15日-6月21日) 黨衛軍第6“北方”山地師師長(1943年11月12日-1944年5月) 黨衛軍第10“卡爾大帝”裝甲擲彈兵師師長(1943年2月15日-11月12日) 在溫斯多夫陸軍裝甲兵學校進修(1943年1月) 黨衛軍“巴特特爾茨”軍官學校校長(1942年8月10日-1943年2月15日) 黨衛軍第9步兵團團長(1942年2月22日-8月1日) 黨衛軍第2步兵旅獨立分隊指揮官(1942年1月1日-2月22日) 黨衛軍“不倫瑞克”軍官學校校長(1940年1月1日-1942年1月1日) 黨衛軍“不倫瑞克”軍官學校教官(1937年-1940年1月1日) 勳章及獎勵: 銀質德意志十字勳章:1945年2月7日 一戰一級鐵十字勳章1939年飾版 一戰二級鐵十字勳章1939年飾版 二級戰功十字勳章 前線戰斗員榮譽十字勳章 東線冬季 黨衛隊全國領袖賜劍 黨衛隊骷髏戒 一戰一級鐵十字勳章 一戰二級鐵十字勳章 1918年銅質戰傷章 卡爾·布爾克 KarlBurk 卡爾•;布爾克于1898年3月14日出生在布赫瑙(Buchenau),其父是一位農民。中學畢業他後留在家鄉務農。1913年4月15日,他應征入伍並被選送至位于齊克馬林根(Sigmaringen)的士官學校學習。1915年2月中旬,他轉學到魏森費爾斯(Weissenfels)士官學校。1916年10月初,他由士官學校畢業後,先是到第132“下薩克森”步兵團補充營接受新兵訓練,隨後被正式分配至該團第1連。 1918年11月,布爾克被轉調至第10輕炮兵團第2連。在一戰期間,他一直在第10輕炮兵團中擔任士官,並因功獲頒過一級和二級鐵十字勳章。戰後,他繼續留在軍隊中,在第5炮兵團第2連任職。1927年2月4日,他以上士軍銜退伍。退伍後,他致力于人工管理研究。1933年5月7日,他加入納粹黨。 1933年3月1日,布爾克加入黨衛隊並獲一級小隊長銜,負責軍事訓練工作。1934年2月底,他被調到位于科爾巴赫(Korbach)的黨衛隊體育學校任小隊長。1935年4月20日,他被任命為黨衛隊第30區(abschnittXXX)副官並晉升為突擊小隊長。11月9日,他被提升為二級突擊隊中隊長。1936年1月15日,他接替弗雷德里希•;德內爾(FriedrichDernehl)擔任黨衛隊第24區本部指揮(Stabführer)。9月13日,他晉升為一級突擊隊中隊長。當年,他作為預備役軍官到陸軍第64炮兵團受訓。1937年9月12日,他被提升為二級突擊隊大隊長。 1938年2月初,布爾克被任命為黨衛隊第70旗隊旗隊長。11月9日,他晉升為一級突擊隊大隊長。1939年1月9日,他調任黨衛隊第8旗隊旗隊長。11月11日,他被任命為黨衛隊第12骷髏旗隊第2大隊大隊長。1940年3月1日,布爾克以黨衛軍預備役上校的身份加入黨衛軍。9月1日,他被任命為黨衛隊“東南”大區(SS-OberabschnittSüdost)本部指揮。10月初,他放棄在黨衛軍中的職務和軍銜前往黨衛隊“東南”大區本部上任。1941年3月25日,他再次以黨衛隊預備一級突擊隊大隊長(黨衛軍中校)的身份加入黨衛軍。 布爾克在黨衛軍補充炮兵團(SS-artillerieersatzRegiment)受訓至1941年3月中旬後,被調至維京師炮兵團任特職軍官。5月20日,他被任命為黨衛軍“東部”高射炮兵營(SS-Flakabteilung“Ost”)營長。布爾克所部在戰場上根據需要而配屬給陸軍或黨衛軍部隊。1942年3月6日,他晉升為黨衛軍預備役上校。3月31日至6月25日,布爾克擔任由陸軍和黨衛軍部隊臨時組成的“布爾克”戰斗群指揮官,該戰斗群下轄一個司令部、馬塞爾戰斗群(由第232保安營第1、第2連和“黨衛隊全國領袖”警衛營組成)、瓦倫丁戰斗群(由“巴爾納”步兵團和第232保安營第3連組成)、第636保安營(SchumanschaftBattaillon636)、第376步兵團第14連和第743預備役輕型高炮營第3連,並根據情況配屬于陸軍部隊或黨衛軍第2摩托化步兵旅。8月1日,他被任命為陸軍第37軍炮兵指揮,成為首位在陸軍部隊中擔任此職的黨衛軍軍官。夏季結束後,布爾克改任黨衛軍高炮補充營(SS-Flak-ersatz-abteilung)營長。11月15日,布爾克因在擔任黨衛軍“東部”高射炮兵營營長期間的突出表現而榮獲金質德意志十字勳章。在他授勳的推薦書中這樣寫到: 布爾克中校是新組建的黨衛軍“東部”高射炮兵營營長。他滿懷戰斗激情,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他充滿活力,有企圖心,深受官兵們的尊敬和贊賞。布爾克以其個人品格影響和塑造了他指揮的高炮營,使他們得以在任何地方都勇敢和出色地作戰。 1941年10月5日至6日,剛抵達前線的布爾克的高炮營即被配屬給了黨衛軍第2摩托化步兵旅。盡管布爾克的部隊沒有任何實戰經驗,但他仍被立即投入作戰。由于他手下的所有軍官和士官都沒有實戰經驗,他只好親自給每一門炮布置陣位和下達命令。正因如此,他的營首次參戰就圓滿的完成了任務。這對于一支年輕部隊是非常重要的。 10月8日,我軍在涅瓦河與特羅斯納(Trosna)河交彙處西面的陣地遭到俄軍炮艇從後方發起的襲擊;當時我軍仍未渡過涅瓦河。盡管接到了友軍的警告,布爾克中校仍在白天對該地進行了偵察。冒著敵軍猛烈的炮火,他在涅瓦河南岸選定了一個合適的陣地,而從對岸可以清楚的發現那里。他親自指揮一個排的部分士兵將炮架設在選定陣位上並立即對敵軍炮艇實施自瞄射擊。離他們最近的一艘炮艇在被直接命中數發炮彈後起火燃燒,其余炮艇見勢不妙紛紛逃離。此後,敵軍的炮艇再也不敢靠進涅瓦河。 以同樣巧妙的方法,他們又摧毀了敵軍在前方的一個氣球和一處探照燈陣地。而這兩次戰斗都是在布爾克中校親自進行了晝間偵察後才決定實施的。正因事先進行了偵察,布爾克的炮兵們才得以在正確的位置成功地向敵軍開火。在布爾克中校的指揮下,這幾次行動都完成地非常出色。 在地面戰斗中,該高炮營每天都要應付10-15批次在6到8架戰斗轟炸機護航下的8到10架轟炸機的俯沖攻擊。在敵軍飛機攻擊期間,布爾克不再參與搜索,而是在某炮位進行現場指導。在不長的時間里,布爾克的營就擊落了15架敵機,取得這樣的成績其指揮官功不可沒。 高炮營和第405、第409兩個步兵團一起抵達克拉斯尼波(Krasny-Bor)後,作為主力參與了保衛列甯格勒-丘多沃高速公路和“十月”高速公路的防禦戰。這兩個防禦戰的勝利又要歸功于布爾克中校,他和部下在戰斗中的表現遠遠超出了所被賦與的支援性角色的要求。他的部隊摧毀了大量敵軍陣地,擊毀了許多步兵炮並殲滅了敵軍部署在最前沿陣地的一個排。他們摧毀了敵人新構築的陣地並在敵軍即將形成突破的緊要關頭擋住了敵人。1941年11月15日,第404步兵團團長對布爾克表示贊賞,感謝他率部給予的強有力的支援。第409步兵團團長于11月29日,隨後第121和第122步兵師師長都在信件和電報中對布爾克表示了贊賞之意。 除了前面提到的擊落15架敵軍,該營還擊毀了敵軍4輛32-38噸級的坦克並迫使另外2輛32噸級坦克撤退,完全摧毀了3座有重裝甲防護的碉堡(以88毫米炮的直射火力)和15座有輕裝甲保護的碉堡(使用88毫米炮和37毫米炮)。高炮營在1941年10月5日-15日首次作戰的成績已被記錄在冊。在戰斗中,該營指揮官以身作則,在他的前沿觀察所連續28個小時親自指揮部下射擊。他的指揮給部下帶來了勇氣和勝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