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農炮

加農炮原文由拉丁文canna的音譯而來,原文即管子的意思,英文叫cannon(也是音譯),也是“空心圓筒”的意思。 加農炮是一種身管較長、彈道平直低伸的野戰炮,它最早起源于14世紀,到16世紀時,歐洲人便開始把這種身管較長的炮稱之為加農炮,當時身管長為16~22倍口徑。18世紀,身管長一般為22~26倍口徑。二次大戰前後,口徑在105~108毫米之間的加農炮得以迅速發展,炮身長一般為30—52倍口徑,初速達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 世紀60年代,炮身長為40~70倍口徑,初速達950米/秒,最大射程達35公里。60年代以後,加農炮基本沒研制新型號,性能仍保持在60年代水平。 加農炮按口徑可分為:小口徑加農炮,75毫米以下;中口徑加農炮,76~130毫米;大口徑加農炮,130毫米以上。按運動方式可分為:牽引式、自運式、自行式和裝載到坦克、飛機、艦艇上載運式4種。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艦炮、海岸炮均屬加農炮之類。 加農炮炮管長度一般為40~70倍口徑,所以射程較其它類型的火炮都遠,例如,美國175毫米自行加農炮,最大射程32.7公里;而口徑比它大的203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卻只有29公里。因此,加農炮特別適合于遠距離攻擊敵縱深目標,也可作岸炮對海上目標轟擊。 加農炮是一種更先進的火炮部隊,能夠炮轟鄰近方格上的敵人部隊,削弱它的實力。加農炮沒有任何的近距離攻擊或防禦力,所以一定要派兵守護。此外,加農炮所使用的車輪也使其無法進入高山或叢林中,除非這些地形上具有道路。 城市的戰略資源貯存區中,必須要有鐵以及硝才能生產加農炮。 在火藥的發明之後,加農炮的發展引起了攻城戰的重大變革。加農炮是由一位德國僧侶于公元第14世紀發明的,早期的加農炮利用火藥發射石塊或鐵球。加農炮迫使大部分的防禦工事要重新設計,因為圍繞大部分城市的直立高牆很容易被直接射擊的方式破壞。這就是君士坦丁堡城牆的命運,一千多年以來它們已對抗過無數次的攻城戰。加農炮很快地在戰場上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