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結語



以上所談及的婚俗禁忌,大都是過去存在于中國各地各族民間的一些舊俗。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辛亥革命以前,幾千年時間里,中華民族正是在這些婚俗的攜裹下繁衍生息、發展壯大的。中國人曆來重視婚姻嫁娶,把它當作自身終生之大事。所謂:“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可見夫婦關系的建立是一切父子人倫、君臣禮義的先導和基礎。

無婚姻便無子嗣,無子嗣便無後代。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統治下,婚姻是人人必經曆的一件正事。不過,婚姻的目的,有很大成分是為了“傳宗接代”而並不看重男女間愛情的分量。所有一切婚姻的程序、習俗儀禮都是向社會表明婚姻的合法化而並不在于表明男女間感情的篤誠與真摯。所以隨著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夫婦間要求的基礎由外界的條件、環境進而轉向男女雙方的內心世界,一切舊有的習俗、禁忌都相應地被改造或拋棄了。這種變化和物質文明的進程也是相適應、相同步的。轎子的消失使所有關乎轎子的習俗禁忌也都隨之而消失或者轉化了;西服革履的興起也淘汰了鳳冠霞帔以及圍繞著鳳冠霞帔的一些習俗禁忌;自由戀愛使得媒婆的職業逐漸消聲匿跡或者改為婚姻介紹所等公辦事業的形式。總之,現代婚俗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在城市里更是重樹一代新風,幾乎完全不見了昔時婚俗的舊影。旅行結婚、集體結婚等新式婚俗逐漸形成時尚。許多婚姻禁忌在新一代年輕人的觀念中已是蕩然無存了。只有老年人還時常記起舊時風習禁忌的例規,也只是在口頭上說說而已,無意也無力再要求青年們去遵從它了。

但是,習俗的力量是很頑固的,有些習俗表面上看似不複存在了,實際上則變換形態又擠進了新的生活中來。像擇日、避凶趨吉、慎始、善終、求子嗣、圖吉祥、求富貴等思想都可能在新的婚俗中再度表現出來,雖然形式不同了,但實質還是一樣的。

而且,現代婚俗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舊俗全都排斥開、改換掉,總有那麼一些習俗禁忌依然如故地傳遞下來。民俗的任務之一,就是發現和認識這種習俗禁忌傳遞、演變的情狀和規律。

因為新的風尚習俗、禁忌規約需要有一個沉積、認識、總結的過程,或者將來若干年後,再可來做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