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嬰兒禁忌(2)



(7)逆生、橫生忌逆生,是先生出腳,後生出頭。這種嬰兒降生的情況,多數屬難生。民間很忌諱的。俗說:“逆生者子孫逆死,順生者子孫順亡。”意思是,逆生者,雖成活了,亦不得好死。橫生,就更是難產了,常常是先生出手來,這是很危險的,往往導致母子雙亡。所以民間最忌“橫生”、“倒養”。有時罵人時,還以此來詛咒對方。

(8)寤生忌

寤生妨父母,古來忌之。《春秋左傳?隱公元年》云:“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後雖有“黃泉相見”的故事流傳,但最初莊公因寤生遭忌,確是無疑的,可知這是當時就已存在著的一種嬰兒始生禁忌。然而,何謂寤生,曆來卻眾說不一。官字本意為“睡醒”,或根據此字意,林明峪先生在《台灣民間禁忌》中說:“寤生子,指嬰兒一墜地即能睜開眼睛看人,屬不正常現象。”今人也多有從此說者。而與此說恰恰相反,東漢學者應劭在《風俗通義》中卻又有另一種解釋,他說:“不舉寤生子。俗說兒墜地未能開目視者,謂之寤生,舉寤生子妨父母。”(見《風俗通義校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第435頁)。這兩種說法雖然意思相反,但有一點卻是一致的,即推論寤生與否的根據都在于眼睛的開合方面。另有一些說法,卻不與此同,據《辭海》(1979年版)“寤生”條云:“逆生,謂產兒腳先下。”其根據為“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寤假借為牾,足先見,逆生也。‘“顯然,這里是把寤生解釋為一種難產現象了。和這一解釋幾近將反的另一種說法,似乎又把寤生解釋為一種順產現象了。而且順產之容易,竟使產婦不自察覺地生了下來。例如,晉?杜預、唐?孔穎達便持此說。他們在《春秋左傳?隱公元年》”莊公寤生,驚姜氏“的注疏中意見是一致的。杜預在”注“中說:”寐寤而慶公已生,故驚而惡之。“孔穎達在”疏“中又進一步說:”謂武姜寐時生莊公,至寤始覺其生。故杜云:“寐寤而莊公已生。’”這里說姜氏是在睡著時生下莊公的,當她醒來發現莊公已經降生了,便以其“寤生”而惡之。以上所舉四說,大相徑庭,莫衷一是,筆者因無深入的探究,也不便指定某說正確與否,姑且羅列于此,以期明君指教。不過,無論寤生是其中的哪一種,其妨父母的禁忌俗信,總是存在于民間的,或者至少是曾經于民間存在過的。

(9)有須忌

俗以為嬰兒始生即有鬢須者為怪異,謂其妨父母。《風俗通義》云:“不舉生鬢須子。俗說人四十五乃當生鬢須,今生而有之,妨害父母也。”俗間又忌初生嬰兒額上有旋毛,以

為其子早貴,會妨父母。

(10)有牙忌


嬰兒始生即有牙齒,據信會克父母。

(11)余指、豁嘴忌

嬰兒有余指(多為六指,即拇指上多長出一指),或缺唇豁嘴,俗以為不吉。哈尼族以為在日蝕或月蝕之日婚娶會生六指兒和缺唇嬰。舊時,若有人生下六指(趾)嬰,則視為大不吉,全寨必“竜(lonɡ)”多日。嬰兒被處死,嬰兒的父母被逐出寨門,房屋燒毀,財物分盡。許多人曾因此被摧殘得家破人亡。如今,此俗已被革除。

(12)畸形忌

畸形兒系指初生嬰兒形體非同一般,如連體嬰、雙頭嬰、多臂嬰等等,民間謂之怪異,俗信以為大不祥,多棄之。又以為能光示國運、世運。《風俗通義》云:“光和二年,洛陽上西門外女子生兒,兩頭異肩,四臂共胸,俱前向,以為不祥,因棄去。朝廷瞀亂,上下無別,二頭之象也。”民間還忌初生嬰兒骨胳不健全,以為不能成活。據說:“兒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語而死;尻骨不成者,能倨而死;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睡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臏骨不成者,能立而死。”

(13)陰部白赤忌

初生嬰兒,忌陰部白赤。據說,男孩剛生下時陰囊下白赤者死,卵縫通達黑者壽。

(14)一胎多子忌


雙胞胎、多胞胎,因各族習俗不同,抑揚不一。漢族等許多民族不忌雙胞胎,俗以雙胞胎為喜事,大吉大利。但古時漢族也有忌一胎生三子的。據《風俗通義》云:“生三子不舉。俗說生子至于三,子似六畜,言其妨父母,故不舉之也。”現在,人們對一胎生多子已不再有什麼忌諱,多是顧慮、擔心如何能夠更好地撫養他們健康地成長。過去,也有一些民族很忌諱一胎生多子的。例如,云南西雙版納哈尼族就特別忌諱婦女生雙胞胎,以為是怪異事,大不吉,須要“竜(lonɡ)”。由全寨的首領和主持宗教迷信活動的儒瑪下令處死嬰兒,驅逐嬰兒的父母,燒毀房屋,分掉財產。若當事人富有,可請儒瑪做九天“大禮”,大量殺牲獻祭,才可回寨居住,但一年內仍不得與他人交往,並從此不能參與全寨性的宗教活動,家貧者,無力做“大禮”,只好遷居他寨,或棲身山野。此俗現已革除。

(15)肚臍忌

嬰兒出生時,忌肚臍帶盤住脖子。民間俗稱“犯鎖”、“雙掛珠”等。是大不吉利的事情。俗以為此兒難活,或者即使活了,將來也要被扼殺或有上吊的厄運。東北一帶有“破鎖”的習俗。遇上“犯鎖”的嬰兒降生,要由產家的人將一把鎖頭鎖在臍帶上,然後將鑰匙交給助產士,由她把鎖打開,就可以破災免禍了。等嬰兒安全生下後,產家還要向街坊鄰居討要七家的大錢(古銅幣),用七家不同顏色的彩線將大錢一一串起,掛在嬰兒項上,叫做“長命鎖”,直到六七歲時,才能摘下不帶。台灣遇到“雙掛珠”的情況也深以為忌,嬰兒長大後,要多次請巫師禳災,以期消除災厄。

嬰兒的臍帶,忌小,忌臍中有血。否則,不吉。斷臍時,忌諱用刀剪。如非用不可時,應在懷中暖一會兒。否則,恐嬰兒中“臍風”。斷臍時,一般是先沐浴,後斷臍,忌諱先斷臍後沐浴,以免臍帶內進水。斷臍後,忌諱包裹得太緊太厚,忌尿浸濕,忌風寒邪氣。

臍帶間,據信藏有嬰兒的本命元神,所以,肚臍帶忌亂丟棄。否則不吉(參見本書“產地禁忌”一節)。舊時北京一帶還有忌臍帶五日落的。俗以為五日落臍的嬰兒,必忤逆不孝(參見《中華全國風俗志》)。

(16)性別忌

漢族俗重生男,忌生女。生男民間稱“大喜”,生女則稱“小喜”,或稱“如意”。又男曰弄璋,女曰弄瓦。俗諺云:“生個男子滿堂紅,添個女孩年年窮”。“生個閨女,灶王爺噘嘴三天”。舊時,有溺女嬰的現象。其他一些民族也有此俗。塔吉克族生男孩,鳴槍三響或大喊三聲,祝其長大英武有為;生女孩則在其頭旁放一把掃帚,願其長大後善理家務。都是重男輕女的思想體現。由于俗重生男,諱生女。所以產婦生下嬰兒,忌問是男是女。一是怕生了男孩時,一經說破,萬一嬰兒不成活,就應了“樂極生悲”的俗話,會給家人帶來痛苦;二是怕生了女孩時,一經道出,被產婦聽見,會令她心沉氣悶,有傷身體和精神。如今,實行計劃生育,一對夫婦一般只生一個孩子,俗間仍還是以為生男比生女好。在“從妻居”的時代和一些“從妻居”的民族中,也有“俗重生女不重生男”的,如古代沿海一帶民族和如今台灣高山族中就有此俗存在。

以上所談嬰兒始生禁忌,遠沒有概全民間對嬰兒初生時的諱忌。民間各處還有許多很細微的禁忌事項。有些禁忌雖屬極個別的現象,並不見得能夠稱之為一方一地的風土民情,但其中對嬰兒初生時的視察之重視以及由此而呈現出的占卜心理卻也是值得注意的,如民間盛傳的包公,就曾因其生時面黑且丑而被丟棄了。若不是其嫂將他撿抱回來,撫養成人,那“包青天”抑惡揚善,為民除奸的千古佳話,便也就無從談起了。可見民間對嬰兒初生時的狀態是很看重的,有時一些並不見得怎樣嚴重的怪異現象,也極易引起父母的諱忌,並且會因此而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為的是將來不致于受到他(她)的克害。如今,人們對生育的問題有了較為科學的理解,這類禁忌習俗,才漸漸失去了那種“瘋魔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