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個故事之 人在他鄉3



後人有一首詩,贊美侯嬴與朱亥,詩的題目就叫:《俠客行》。

詩如下:


趙客縵胡纓,

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

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

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

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

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

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

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

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

白首太玄經。

侯嬴已經很老了。

他已經七十歲,他曾經是一名游俠,帶著一柄劍,四處飄泊,藉藉無名。他沒有名氣,是因為他恪守游俠的信念,除暴安良,從不留名。他殺過許多人,經曆過許多惡斗。他的劍在一次激戰中拼斷,他終于對游俠的生涯厭倦,在老年徹底隱姓埋名,回魏國首都,做了東城夷門看門人。

老人很安靜,只偶爾靜靜地撫摸斷劍,因為他做了一輩子俠,卻覺得未得到俠的真諦。

他需要安靜,領悟。

但有人不願讓他安靜——


魏國的門客集團首領:信陵君。

信陵君是一個搞政治的,需要各種人材。信陵君手下已經有三千門客,但門客中居然沒有一個像樣的俠客。信陵君打聽到侯嬴是俠客,便親自登門拜訪。

信陵君帶去很多財物,但侯嬴不接受。

“士為知己者死,但不會為財物死。”侯嬴說。

真正的俠客也叫士,士是一種精神。

精神無價。

信陵君于是再大宴賓客,待客人們坐定後,坐馬車去請侯嬴。信陵君空出馬車左邊尊貴的位置,侯嬴冷冷上車,信陵君愈發恭敬。侯嬴說:“我有個朋友在街上屠坊里,想委屈您的馬車,讓我去看看他。”信陵君親自駕車,到了屠坊,侯嬴下車去見朱亥,去了很久。信陵君一直持缰耐心等候。

侯嬴出來說:“我去訪問的屠夫朱亥,是一個死士啊!只是不被人了解,所以才隱居在屠坊里。”

不久,秦國和趙國爆發戰爭,秦國坑殺趙國降卒四十五萬,包圍趙國首都邯鄲。

趙國集團領袖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

那是驚心動魄的時刻,平原君先帶門客毛遂去楚國求救,毛遂挺劍而出,脅迫楚王,楚王同意出兵救趙。但秦軍勢大,僅有楚軍增援還不夠,所以平原君希望信陵君也幫忙。

信陵君沒有軍隊,只有三千門客。

但信陵君很重朋友,他是平原君的朋友。信陵君于是湊起一百多輛馬車,帶上願意赴死的門客一同上車,准備去與秦軍死戰。

信陵君向侯嬴辭行,侯嬴說:“公子,您去吧,我已經老了。”

信陵君走了幾里路,覺得心里不痛快,自言自語:“我對先生夠周到了,天下沒有誰不知道,現在我要去死,他竟沒有話告訴我?”信陵君越想越不對頭,又調轉馬車回頭。

侯嬴看到信陵君,微微一笑說:“我知道您會回來的。”

侯羸于是道:“您一直努力與我結交,我卻對您冷淡,這是因為士為知己者死,但人生知己難求,需要心意相通。現在您不惜性命,願去救趙,既為您的朋友平原君,也為拯救趙國百姓。我覺得您做到這些,可謂是我的知己了!我願為您獻策。”

侯嬴于是獻策——

侯嬴說:調動軍隊,需要兵符,而魏國兵符放在魏王寢宮中,信陵君為何不派人設法把兵符盜出呢?有了兵符指揮軍隊,才能真正解趙之圍。

信陵君點頭稱是。

侯嬴又說——“我知道魏國軍隊在外,君命可以不受,有了兵符,將軍未必把軍隊交給您,所以,我可讓我的朋友朱亥陪您去,這件事很危險,但朱亥一定會做!”

信陵君表示感謝。

侯嬴最後說:“我一生行俠,到現在才知道,真正的俠者,是應救大眾于戰亂水火,可惜我已經老了,等您和朱亥走了,我只能為你們最後做一件事!”

信陵君依計設法盜出兵符,與朱亥一同到達魏國兵營。

果然如侯嬴預料,將軍見了兵符,仍拒絕交出兵權。

朱亥從袖中亮出兵器,一件重達四十斤的鐵椎,冒死擊殺將軍!

朱亥一生,只出過這一次椎,但這一椎,將拯救趙國一個國家!

信陵君與朱亥奪得軍隊指揮權,這時傳來侯嬴的消息:

侯嬴自殺!

信陵君與朱亥望著大梁方向慟哭!

因為他們知道侯嬴是為激勵他們斗志而死!

侯嬴把他們看做朋友,士為知己者死!

這一死,是為俠者稱謂,是為救民于兵禍!


哪怕于拯救行動有一丁點激勵的作用,侯嬴也不惜獻出生命!

他甚至不是趙國人,卻為救趙國而死!

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信陵君與朱亥含淚揮兵,直奔趙國,面對數十萬秦軍,終解趙國之圍。秦軍主動退卻,無數生命避免塗炭!

侯嬴生前佩劍,後來被輾轉帶到趙國,直到——一名英俊的年輕人接過了它。

俠是什麼?

俠是精神,是一種傳統。不是血統。


血統極不可靠,老子英雄,兒子未必好漢。那些王朝更迭便充分證明這一點。

當然也有例外,血統與傳統結合之佼佼者,有如秦王,秦王得自于父親呂不韋的精明強悍隱忍血統,並發揚光大,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但秦王之所以滋生出睥睨天下的傲氣,多半還是來自于王室傳統。

由此可見傳統力量。

無名知道,他將要對付的殘劍,身上背負著俠的傳統。

所以無名當然要仔細研究殘劍的成長史了!

這不困難,殘劍的故事,四處被人們傳說。

無名聽說,殘劍的劍術與兵器,都是有來曆的——

那是殘劍十幾歲的時候,在趙國尋訪高手,想得到劍術真傳。那時候,與四大集團聚合俠客勇斗秦國的時代已不一樣。落水流花,風流已逝,四大集團的領袖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都已不在人世,不同的只是秦國更強,六國更弱,在秦國的重壓下喘息。

一日,殘劍走進一座荒廢的園子,據說里面住著一位終日酗酒的老人。

殘劍經過院子,看見地上有一個大鐵椎,椎上生滿鏽,但很重,足有四十斤。

殘劍熟知前輩英烈的故事,椎的主人,叫朱亥。

朱亥疾病纏身,已經很老。當年,朱亥與信陵君奪下魏國軍隊,馳援救趙,破秦軍邯鄲合圍後,因觸怒魏王,信陵君和朱亥都不能回魏國,便在趙國住下。十年後,秦國攻打魏國,魏王敵不過秦軍,終于派使臣來請回信陵君,但朱亥恰染惡疾,便繼續留在趙國。

一生惟出一椎的朱亥,在少年殘劍眼中卻是不折不扣的俠。

少年殘劍與朱亥成了朋友。

幾年後,朱亥病重不治,臨終前留給殘劍兩件禮物:

第一件,是一柄斷劍,朱亥朋友侯嬴昔日用此劍行走江湖,最後又用此劍自殺,並派人將劍送至軍營,激勵信陵君與朱亥為救天下忘死一搏!

第二件,乃是侯嬴寫下的一幅字,據說文章題目叫《天下論》,開篇一句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士為知己者死,擔天下之興亡……”

人們都說,侯嬴將一套絕世劍法藏于字中,因為書法劍術同源同理,都靠手腕之力,與胸中浩然之氣。

人們還說,殘劍每日臨摹那幅書法,苦苦揣摩其中劍意,漸漸便成為趙國的書法與劍術名家。

殘劍二十歲了。

那一年,殘劍青春年少,玉樹臨風,談論天下時策,雄辯風雅,如高屋建瓴,連趙王都把他視為國士,不時召進宮中聆詢與諸國應對之策。假以時日,他本可以憑才智受封,成為一個如信陵君平原君般富貴的人物,但當年,秦國攻趙,趙軍孱弱,趙王也孱弱,趙王竟答應秦國,割讓邊境四座城池給秦國。消息傳出,四城軍民痛哭,決心死守,誓不離趙。

秦軍圍攻四城,趙王拒不發兵增援,任四城被攻。

殘劍于是仗劍,在王宮門外痛哭,求見趙王。


殘劍哭了一天一夜,王宮終于打開,趙王納見。

殘劍從王宮出來,仰天長哭一聲,吐了一口血!

他被趙王拒絕。

但他不再哭!

他要憑一己之力,拯救四城軍民!

他是一介寒士,不可能像當年侯嬴、信陵君、朱亥一般盜取軍隊,想要讓秦軍退兵,惟有做一件事——刺殺秦王!秦王若斃,秦國必然震動,撤回軍隊。

殘劍于是孤身駕車,穿行數百里,深入秦國都城。

仗劍孤行,只為一件事,救百姓性命!

他在秦宮遇守衛惡戰,殺百余人,負傷六處,可惜秦王防備嚴密,終不得刺。

他又單車突圍,再行數百里,趕回趙國被圍四城,要以手中之劍,與守城軍士百姓共存亡!

四城之圍,持續三月,最後一戰,殘劍戰成血人,手中的劍又拼斷一截!

當年這柄劍在侯嬴手中,只斷劍尖,如今半截斷去,真正成了名副其實的殘劍!

惜乎城還是被破,殘劍與十幾人僥幸殺出。那一年,殘劍的劍法尚未大成,但孤身飛車,刺殺秦王,來回千里救援,已使他的人和劍名聲大震!二十歲此戰,使殘劍被人視為大俠!但殘劍從此也選擇了另一道路,那便是:刺客。

他不能依賴孱弱的趙王,事實上他已與趙王決裂。

他要不屈不撓地刺殺秦王,以阻止秦國向趙國的擴張!

這一點,他與另一名趙國有名的刺客長空頗為相似。

好些年,殘劍刺殺的功效不如長空。

長空趁秦王出巡,尚且一矛刺入輦內,離秦王胸口只有半寸,殘劍連連行刺,卻沒能近過秦王身。殘劍知道,這是劍法未臻化境的緣故,所以他繼續苦悟侯嬴傳下的書法《天下論》,以期悟出前輩的絕世劍術。

于是,就到了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一幕了。

一天冬天,殘劍深入秦國行刺不遂,身負重創,退回趙國境內。

他又急又惱,深深自責,便持劍立于曠野,發誓要悟通殘劍劍法!

那是一個安靜的雪夜,漫天飛雪,潔白無垠,殘劍的頭、身、劍都蒙上了一層白。

雪在他的臉上靜靜融化。

雪很恣肆,雪貼著他皮膚時,居然有一點熱!

然後,一把劍突然向他刺來!

像一片美麗、潑辣、晶瑩的雪花!劍也盈盈,人也盈盈!

這一劍刺向他的落寞!

這一劍將使他不再落寞!

這一劍卻使他後來更加落寞!

這把劍,天下人都知道,尤其是使劍的年輕女子!

——當然是飛雪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