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

人物簡介 梁羽生是新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一九二四年三月廿二日出生(證件標明日期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誤)原籍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生于廣西蒙山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寫詩填詞,接受了很好的傳統教育。1945年,一批學者避難來到蒙山,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和以敦煌學及詩書畫著名的饒宗頤都在他家里住過,梁羽生向他們學習曆史和文學,很受教益。 抗日戰爭勝利後,梁羽生進廣州嶺南大學讀書,學的專業是國際經濟。畢業後,由于酷愛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報》作副刊編輯。一九四九年後定居香港,現僑居澳大利亞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梁羽生從小愛讀武俠小說,其入迷程度往往廢寢忘食。走入社會後,他仍然愛讀武俠小說,與人評說武俠小說的優劣,更是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文史知識,加上對武俠小說的喜愛和大量閱讀,為他以後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在眾多的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賞白羽(宮竹心)的文字功力,據說“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變化而來的。 初入江湖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先是在報紙上互相攻擊,後來相約在澳門新花園擂台比武,以決雌雄。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為了門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腳相爭。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的大肆渲染而轟動香港。陳文統的朋友《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觸動靈機,為了滿足讀者興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報上預告將刊登精彩的武俠小說以饗讀者。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斗京華》。《龍虎斗京華》是新武俠小說之始。隨著《龍虎斗京華》的問世,梁羽生──梁大俠初露頭角,轟動文壇的“新派武俠小說”已有雛型。因為他寫隨筆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時又心慕白羽,故名梁羽生。 退隱江湖 從1954年開始,到1984年“封刀”,32年間,梁羽生共創作武俠小說35部,160冊,1000萬字。除武俠外,梁羽生還寫散文、評論、隨筆、棋話,筆名有陳魯、馮瑜甯、李夫人等,著有《中國曆史新活》、《文藝新談》、《古今漫話》等。 梁羽生與新派武俠小說 梁羽生的功績,在于開了武俠小說的一代新風。“新派”不僅是他們自命的,也是得到社會承認的,舊武俠小說雖也熱火朝天,但自始至終為新文學所瞧不起,始終難登大雅之堂,當時自命為大雅的報紙和自命為大報的報紙,都不屑于刊登,武俠的讀者,還缺少知識分子,而主要是下層的“識字分子”。當時武俠小說的地位,猶如流浪江湖的賣解藝人,看的人雖多,卻始終算不得名門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頓時改觀,各大報也都以重金作稿酬,爭相刊登,讀者也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港、台、新、馬,一時風起云湧,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世紀。隨後,關于武俠小說的專門研究也漸成熱潮,與純文學相比美。 梁羽生在評武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藝》上發表過一篇署名佟碩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論》,其實就是梁羽生所寫,他說:“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曆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則較重。”這個觀點至今仍有影響。1977年,他在新加坡寫作人協會講《從文藝觀點看武俠小說》,提出了“甯可無武,不可無俠”的觀點。1979年,他在英國伯明翰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相遇,華老剛剛看完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緣》,便當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俠小說無非是“成人童話”的觀點。梁羽生還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出席過中國作協第四次代表大會,會上慷慨陳辭。為武俠小說的一席之地大聲疾呼。有人為梁羽生作過一首詩:金田有奇士,俠影說羽生。南國棋中意,東坡竹外情。橫刀百岳峙,還劍一身輕。別有千秋業,文星料更明。“金田”是太平天國起義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鄉蒙山附近。“俠影”是《萍蹤俠影錄》。“棋中意”說他善于寫棋話。“竹外情”取自蘇東坡“甯可居無竹,不可食無肉”,說梁羽生愛吃肉,而且愛吃肥肉,“還劍”取自他的《還劍奇情錄》,也說他金盆洗手,封刀掛劍,不寫武俠了。“別有千秋業”說他准備寫關于太平天國的曆史小說。另外,梁羽生在散文、雜文的創作上已有很深的造詣,曾與金庸、陳墨合著《三劍樓隨筆》。 梁羽生作為新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是以一腔正氣創造了武俠小說新的格調,後來,他移居澳大利亞,潛心于曆史。 梁羽生武俠小說創作年表 書名發表時間連載報紙名(香港)又名 一、龍虎斗京華1954.1.20-1954.8.1新晚報.天方夜譚 二、草莽龍蛇傳1954.8.11-1955.2.5新晚報.天方夜譚 三、七劍下天山1956.2.15-1957.3.31大公報.小說林 四、江湖三女俠1957.4.8-1958.12.10大公報.小說林 五、白發魔女傳1957.8.5-1958.9.8新晚報.天方夜譚 六、塞外奇俠傳約1957-1958之交周末報(飛紅巾) 七、萍蹤俠影錄1959.1.1-1960.2.16大公報.小說林 八、冰川天女傳1959.8.5-1960.12.18新晚報.天方夜譚 九、還劍奇情錄1959.11-1960.5香港商報.談風 十、散花女俠1960.2.23-1961.6.22大公報.小說林 十一、女帝奇英傳1961.7.1-1962.8.6香港商報.談風(唐宮恩怨錄) 十二、聯劍風云錄1961.7.3-1962.11.25大公報.小說林 十三、云海玉弓緣1961.10.12-1963.8.9新晚報.天方夜譚 十四、冰魄寒光劍約1962初正午報(幽谷寒冰) 十五、大唐游俠傳1963.1.1-1964.6.14大公報.小說林 十六、冰河洗劍錄1963.8.24-1965.8.22新晚報.天方夜譚 十七、龍鳳寶釵緣1964.6.25-1966.5.15大公報.小說林 十八、挑燈看劍錄1964.7.1-1968.6.23香港商報.說月(狂俠.天驕.魔女) 十九、風雷震九州1965.9.22-1967.9.28新晚報.天方夜譚 二十、慧劍心魔1966.5.23-1968.3.14大公報.小說林 廿一、俠骨丹心1967.10.5-1969.6.20新晚報.天方夜譚 廿二、瀚海雄風1968.3.15-1970.1.21大公報.小說林 廿三、鳴鏑風云錄1968.6.24-1972.5.19香港商報.說月 廿四、游劍江湖1969.7.1-1972.2.4新晚報.天方夜譚(彈鋏歌) 廿五、風云雷電1970.2.9-1971.12.31大公報.小說林 廿六、牧野流星1972.2.16-1975.1.13新晚報.天方夜譚(折戟沉沙錄) 廿七、廣陵劍1972.6.3-1976.7.31香港商報.說月 廿八、武林三絕1972.10.1-1976.8.16大公報.小說林 廿九、絕塞傳烽錄1975.2.12-1978.4.10新晚報.天方夜譚 三十、劍網塵絲待查正午報 卅一、幻劍靈旗待查正午報 卅二、飛鳳擒龍1978.9修訂新晚報.天方夜譚 卅三、彈指驚雷1977.5.1-1981.3.9周末報 卅四、武當一劍1980.5.9-1983.8.2大公報.小說林 卅五、武林天驕待查待查 風云時代梁羽生書目 梁羽生小說精選 1.萍蹤俠影錄(共二冊) 2.七劍下天山(共二冊) 3.江湖三女俠(共三冊) 4.云海玉弓緣(共三冊) 5.冰川天女傳(共三冊) 6.女帝奇英傳(共二冊) 7.大唐游俠傳(共三冊) 8.龍鳳寶釵緣(共三冊) 9.散花女俠(共二冊) 10.廣陵劍(共四冊) 11.聯劍風云錄(共三冊) 12.挑燈看劍錄(共五冊) 13.慧劍心魔(共三冊) 14.還劍奇情錄(全一冊) 梁羽生作品全集 01萍蹤俠影錄(共二冊) 02七劍下天山(共二冊) 03江湖三女俠(共三冊) 04云海玉弓緣(共三冊) 05冰川天女傳(共三冊) 06女帝奇英傳(共二冊) 07大唐游俠傳(共三冊) 08龍鳳寶釵緣(共三冊) 09廣陵劍(共四冊) 10挑燈看劍錄(共五冊) 11鳴鏑風云錄(共五冊) 12慧劍心魔(共三冊) 13瀚海雄風(共四冊) 14還劍奇情錄(全一冊) 15風云雷電(共五冊) 16冰河洗劍錄(共三冊) 17風雷震九州(共三冊) 18俠骨丹心(共三冊) 19散花女俠傳(共二冊) 20聯劍風云錄(共三冊) 梁羽生新作系列 1.白發魔女傳(共二冊) 2.武林天驕(共二冊) 3.武當一劍(共三冊) 4.游劍江湖(共四冊) 5.牧野流星(共四冊) 6.彈指驚雷(共三冊) 7.絕塞傳烽錄(共二冊) 8.劍網塵絲(共三冊) 9.幻劍靈旗(共二冊) 10.塞外奇俠傳(全一冊) 11.冰魄寒光劍(全一冊) 12.飛鳳潛龍(全一冊) 13.龍虎斗京華(全一冊) 14.草莽龍蛇傳(全一冊) 梁學研究系列 1.梁羽生武俠文學【柳蘇】 2.三劍樓隨筆【梁羽生、金庸、百劍堂主】 3.筆、劍、書【梁羽生】 梁羽生作品集故事系統表 1.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云錄—廣陵劍 2.白發魔女傳—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云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 1、2也可以合在一起,畢竟天山派的武學都是以張丹楓的武學為主 3.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 這幾部很不錯,而且把一些唐人傳奇融進去了 4.狂俠.天驕.魔女—飛鳳潛龍—鳴鏑風云錄—瀚海雄風—挑燈看劍錄—風云雷電 挑燈看劍錄是從風云雷電中間開始,風云雷電之後結束.(風云雷電中的龍象法王還沒死,而挑燈看劍錄最後他被宰了,但在風云雷電中耿電似乎還沒有學成他的武藝)武林天驕,玉面妖狐可以算進4.此一系 5.游劍江湖—牧野流星—彈指驚雷—絕塞傳鋒錄—劍網塵絲—幻劍靈旗 注:其他尚有:武林三絕、武當一劍、女帝奇英傳、龍虎斗京華、草莽龍蛇傳未納入本表 梁羽生武俠理念 首先,梁羽生對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及其價值給予明確肯定。他指出,作為一種小說流派,武俠小說無疑是中國文學百花園中一朵奇異的鮮花,“應當允許武俠小說存在”。 其次,他認為,武俠小說必須有武有俠,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個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卻不可以沒有俠氣。 再次,他認為,寫好武俠小說,作者只有具備相當的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識,並有相當的藝術手段、古文底子,而且還要懂得中國武術的三招兩式,才能期望成功。撰寫者的創作態度應當端正。他在一九七七年應新加坡寫作人協會的邀情作演講時,介紹了自己創作武俠小說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時代的曆史真實;二是著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他對武俠小說的態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 他曾對大陸一度興起的盲目的泛濫的“武俠熱”潑過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