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2節:別譜新聲配梅郎(5)

李釋戡在綴玉軒中的地位,如說是軍機處,則李便是領班;如說是參贊密議,則李便是梅蘭芳的文案班頭幕僚長。”

李釋戡在當年的文壇、劇壇是頗為知名的人物,但有關他的生平事跡卻失之闕如,據學者葛獻挺的搜集可得如下了解:李釋戡(1876-1961)字宣倜,亦名無邊華居士,福建侯官人,少年時代與林森、黃秋岳及天津商界名人祁仍奚為同學好友,清末畢業于福州英華書院。

後經同鄉薩鎮冰推薦赴日留學,歸國後赴廣西,不久廣西邊防督辦大臣一職撤銷,隨鄭孝胥進京入理藩院,駐節密云古北口,辦理蒙藏事務,以此受知于理藩院尚書壽子年。

民國後回京,入將軍府為將軍,經壽子年與馮耿光介紹,得識少年梅蘭芳,從此佐梅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李釋戡是個多面手,在綴玉軒中,馮耿光更多的是負責經濟開支,李釋戡則主持日常事務。

李本人舊文學修養極高,能填詞譜曲,早期為擴大梅的影響力,曾撰寫《蘭芳小傳》向國內外廣為宣傳。

梅蘭芳在他的自傳《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提到李釋戡編寫《嫦娥奔月》劇本的情形:“民國四年的舊曆七月七,我唱完了《天河配》,又跟幾位熟朋友下小館子。

我們志不在吃,隨便點過幾樣菜,各人開開了自己的話匣子,照例是討論關于我的演技和業務。

這一天即景生情地就談到了應節戲。

李釋戡先生說:‘戲班里五月五是演《五毒傳》、《白蛇傳》、《混元盒》等戲,七月七日是演《天河配》,七月十五是演《盂蘭會》,八月十五是演《天香慶節》,俗名都叫做應節戲。

這里面《白蛇傳》和《天河配》是南北普遍流行的;《天香慶節》就徒有戲名,沒看見過人演唱的了。

我們有一個現成而又理想的嫦娥在此,大可以拿來編一出中秋佳節的應節新戲。

’大家聽了一致贊同。

我不是說過齊先生是個急性子嗎?他就馬上接著說:‘我們要干就得認真地干。

今天是七月七,說話就要到中秋了。

在這四十天里面,我們一定要把它完成的。

我預備回去就打提綱。

我們編這出戲的目的是為了應節,劇中的主角是嫦娥,這今天都可以確定的了,不過嫦娥的資料太少,題材方面請大家多提意見才好。

’李先生說:‘書上的嫦娥故事,最早只有《淮南子》和《搜神記》里有“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這樣兩句神話的記載。

我們不妨讓嫦娥當做後羿的妻子,偷吃了她丈夫的靈藥,等後羿向她索討葫蘆里的仙丹,她拿不出來,後羿發怒要打她,她就逃入月宮。

重在後面嫦娥要有兩個歌舞的場子,再加些兔兒爺、兔兒奶奶的科諢的穿插,我想這出戲是可以把它搞得相當生動有趣的。

’第二天齊先生已經草草打出一個很簡單的提綱。

由李先生負責編寫劇本,大家再細細地把它斟酌修改,戲名決定就用《嫦娥奔月》。

這樣忙了幾天,居然把這劇本算是寫好了。”曹聚仁在《聽濤室劇話》一書中說:“這(《嫦娥奔月》)是完全以歌舞為主的神話劇,以梅氏那時才華,曼歌緩舞,一舉成名。

他們先在馮幼偉先生的客廳上試演,在扮相、服裝、舞姿、音樂、唱詞上加了工,修訂得很妥帖。

這是他們第一回嘗試,也是梅氏舞台生活的轉折點。”

李釋戡所編的《嫦娥奔月》,于1915年10月31日在北京東安市場吉祥戲園首演。

戲中李壽山扮後羿,俞振庭扮吳剛,謝寶云扮王母,李敬山扮兔爺爺,曹二庚扮兔奶奶,梅蘭芳扮嫦娥,路三寶、朱桂芳、姚玉芙、王麗卿扮四仙姑,演員均為一時之選。

並首次在舞台上使用“追光”,來對劇中人物進行“特寫”及營造氣氛。

曹聚仁又說:“由于《嫦娥奔月》的成功,朋友們就想要梅氏多演《紅樓夢》的戲,這就編排了《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和《俊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