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時代:請稱呼我為“史大膽” 第4節:合肥之游願望實現(2)

史玉柱跑進包公祠,站在粉面修髯、紅袍玉帶的包公塑像前久久佇立著,忽然問道:“爸爸,這個包拯怎麼和書中描寫的包拯不一樣呢?”

父親抬頭仔細看著說:“那些只是民間傳說。真正的塑像就要根據史料去做,不可能按人們的意想去做。”

包公祠三面環廊,四面臨水,風景優美。史玉柱望著它真不願離去。父親見狀,便說:“還有好去處呢!我領你去曹操點將台。”

史玉柱瞪大眼睛問:“真的有曹操點將台嗎?”

“怎能有假,爸爸騙過你嗎?”

他們來到教弩台,只見它那類似譙樓式的圍有紅色牆垣的高壇,高有七米多,建築很突出。父親說:“當地人們通常稱它為‘曹操點將台’,實際上是三國時(公元222年)魏將張遼所築教弩台,也就是張遼與他的部下教習強弩的地方。”

這時,史玉柱突然發現東面有座小橋,便喊起來:“爸爸,你看,那邊還有小橋呢!”父親笑笑說:“相傳,那是當時孫權兵敗脫險的地方,因此得名‘飛騎橋’。”他們又走到一座寺廟前,史玉柱先跑進去。看到羅漢的全身金光閃閃,父親站在史玉柱身後,感歎地說:“真不錯!保存完好。”

合肥的這次旅行,給史玉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連環畫中的故事似乎變成了現實。以至于每當回想至此,總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史玉柱總會情不自禁地說:“這不是一次純粹的游玩,在整個過程中父親給我講了很多蘊涵哲理的故事,它們讓我明白與其崇拜小說中的曆史人物,還不如努力去讓別人崇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