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梅孟往事 第24節:梅孟結合另有隱衷(1)

2、梅孟結合另有隱衷

梅蘭芳和孟小冬第一次同台,是在1925年的一次義務戲上。為什麼不是在正常的營業演出中呢?原來辛亥革命之後,雖然女子可以登台演出了,但直到1925年,女演員還只能單獨組班,不能和男演員同台。孟小冬初到北京時,先搭永盛社,再搭崇雅社,後來又搭慶麟社,三個都是坤班(即女班)。而梅蘭芳的戲班,則是清一色的男演員。那個時期只有營業戲之外的義務戲或堂會戲,才可以不受"男女不同台"的限制。梅孟初次同台的這次義務戲,戲碼是這麼派的:以梅蘭芳、楊小樓的《霸王別姬》為大軸,壓軸是余叔岩、尚小云的《打漁殺家》,孟小冬、裘桂仙的《上天台》排在倒第三,而馬連良、荀慧生的戲碼,居然都排在她前面,可見孟小冬初出茅廬,就在梨園界受到重視。通過這場義務戲的演出,孟小冬讓楊小樓、余叔岩、梅蘭芳等菊壇領軍人物刮目相看,後來她進一步受到前輩的青睞和幫助,也是意料中事。梅蘭芳專門去"捧"過孟小冬,這在當時是有記載的。

孟小冬崛起,成問鼎女老生首席之勢。而梅蘭芳則早已如日中天,位居男旦狀元。好事者提出:把這兩個陰陽反差的"首席"排在一起唱"對兒戲",不是很有趣嗎?確實,他倆在舞台上性別被顛倒,而且是全國"顛倒得最好看的人",這樣的"對兒戲"平日在營業演出中看不到啊,于是有人就去竭力撮合梅蘭芳和孟小冬合演一次《四郎探母》。在這場有"噱頭"的堂會戲演出過程中,台下氣氛十分熱烈。這是梅孟首次合作,後來又合作了一次《游龍戲鳳》,即《梅龍鎮》。

此後不久,1926年8月28日北京《北洋畫報》刊登署名"傲翁"的文章,題目是《關于梅孟兩伶婚事之謠言》,全文如下:

著名老生坤伶孟小冬,近來成為謠言家的目的物,在下曾在本刊第五期說過一次,想讀者多還記得。在下當日並且勸告孟小冬,學學碧云霞,快點兒嫁個人,免得人家常拿她來開心。聽說小冬已采納我的勸告,決心找個丈夫,這未來的新郎,不是個什麼闊佬,也不是什麼督軍省長之類,卻是那鼎鼎大名的梅蘭芳,梅蘭芳現在年紀才不過三十,不能算是"老",然而"闊"的一字,他可很夠得上呢!

梅蘭芳鍾情孟小冬,早已是人人如此說法;當孟小冬初到北京獻技的時候,他就極力地捧場,這就是一個明證。蘭芳現在在場面上捧孟小冬捧夠了,打算簡直的把她"捧"了進來,這也是意中的事,不足為奇。最奇的是這場親事的媒人,不是別人,恰恰是梅郎的夫人梅大奶奶……梅大奶奶(思再按:指王明華)現在因為自己肺病甚重,已入第三期,奄奄一息,恐無生存希望,但她素來是不喜歡福芝芳的,所以決然使其夫預約孟小冬為繼室,一則可以完成梅孟二人的夙願,一則可以阻止福芝芳,使她再無扶正的機會,一舉而(兩)得,設計可謂巧極,不必說梅孟二人是十二分的贊成了;聽說小冬已把訂婚的戒指也戴上了。在下雖未曾看見,也沒得工夫去研究這個消息是否確實,只為聽說小冬已肯決心嫁一個人,與我的希望甚合,所以急忙地把這個消息轉載出來,證實或更正,日後定有下文,諸君請等著吧!

當時王明華確實病入膏肓,纏綿病榻。該文作者傲翁認為,由于王明華同福芝芳失和,因此前者"決然使其夫預約孟小冬為繼室",這不會是空穴來風。熟悉內幕的文化人吳性栽先生(筆名檻外人)在他的《在之外談梅蘭芳》一文中說:"當時梅蘭芳同孟小冬戀愛上了,許多人都認為非常理想,但梅太太福芝芳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