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第3節:自序:美女:我的追求(1)

自序:美女:我的追求

100多萬字、四卷本的《中國曆代美女榜》終于完成付梓了。對于數年來關心我和關注這本書的朋友們,總算是有了一個交代。

不了解我的朋友們可能要問,你一個銀行分行的行長,工作那麼繁忙,哪來的閑功夫研究美女呢?了解我以往專業經曆的朋友會想,中國傳統文化里有價值的東西不知凡幾,怎麼你偏偏對美女感興趣?或許有讀者會擔心,你這本通篇講美女的書,內容是不是有媚俗、色情之嫌啊?

我對中國美女的研究興趣可遠溯至1990年。作為研究的初步成果,是1993年4月出版的《中國曆代美人計》。這本20萬字的小冊子影響不大,但寫作這本小書的經曆卻令我難忘。從那時起至今的10多年間,我對美女,尤其是中國古代美女的研究從未間斷。雖然我的工作性質自1998年10月以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一個教書匠變成了銀行職員——劍夫批注,下同)但對中國曆代美女命運的關注、思考和資料搜集,始終是一如既往。

銀行的工作非常繁忙,盡管我想集腋成裘,在《中國曆代美人計》的基礎上添磚加瓦,把近年收集到的一些資料和心得揉成一本新書,但也只是有此想法而已。直到2005年5月份,因為工作調動,我忽然有了兩個月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短了點,了一個久有的心願似乎能夠。書名是早就想好了的,列一個提綱,把資料往案頭一堆,就赤膊上陣、揮汗如雨干了起來。

20世紀90年代初當我初涉美女研究時,中國人對美女的關注程度與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今天,各種類型、各種級別的選美琳琅滿目,充斥媒體和眼球;"美女經濟"滲透通都大邑、窮鄉僻壤;(譬如重慶,就將"美女"、"火鍋"、"夜景"作為城市的三大名片,大打起美女牌。)人造美女風靡韓國、波及中國,誕生了大批"粉絲";超女海選的巨大成功,使張揚個性、展示美麗大為流行;全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愛美比美成為時尚;人們對美麗的認識和向往,已有了不同以往的全新內涵……

10多年來這些喜人的變化,使我激動,令我思考,也給了我寫作本書的莫大信心。但我還是高估了自己的寫作效率。兩個月的緊趕慢趕,書稿完成不到1/3。7月中旬,我履新到昆明,新的工作,新的挑戰,使我不能不抖擻精神,集中全部精力。剩下的2/3,就只好利用有限的周末、長假休息時間了。

近兩年來,銀行業務拓展的壓力很大,工作也不是特別順心,幸有"美女"陪伴和朋友們的激勵鞭策,我的內心非常充實,波瀾不驚。說一句坐井觀天的話,本書可能是目前國內研究中國曆代美女涉及人數最多、篇幅最長的一部。從上古直至現代,有300多名中國美女依次在本書中亮相,這雖仍是中國曆代美女之滄海一粟,但通過這些不同曆史時段美女人生命運的透視,大致已能粗識中國曆代美女的風貌和中國美女文化的特色。

寫作中國曆代美女的過程,也是與美女們心靈直接對話的過程。那是一種常人難以體驗的奇妙境界,讀者非親身經曆很難體味。兩年來夙興夜寐,目不窺園,用一個字來概括:值。

作為一名銀行職員,我必須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但我畢竟是教書匠出身,多年養成了愛讀書看報、咬文嚼字的習慣。我是屬于那種興趣廣泛、精力旺盛的人,對美女的鍾情和研究,除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俗套,還有以下諸多方面的考慮需要特別予以說明。

第一,中國古代美女文化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探討,從不同角度發掘古為今用的內容。

所謂美女文化,就是關于美女自身及與美女生活相關的所有內容的總和。舉凡美女的界定、美女評價標准的時代變遷等,皆屬于美女文化的范疇。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數千年的曆史長河里,美女始終是稀缺資源。每個美女都是值得珍視的生命個體,她們的命運與當時家國的盛衰興亡緊密相連,都有豐富的曆史文化背景。可以說,她們也是曆史的創造者,曆史因她們而精彩美麗、栩栩如生。西王母與周穆王的會晤有什麼曆史意義?孟姜女哭長城折射出怎樣的社會風情?貂蟬、西施到底魂歸何處?王昭君出于什麼動機自告奮勇遠赴大漠?楊貴妃對中唐由盛轉衰該承擔什麼責任?劉娥到底有沒有狸貓換太子?在從良的選擇上,杜十娘有哪些誤區?孝莊究竟是否下嫁多爾袞?賀雙卿為什麼始終不敢邁出命運抗爭的腳步?曆史上到底有沒有香妃?慈禧太後憑什麼能把持朝政達半個世紀之久?以上這些話題,不僅普通老百姓感興趣,也是史學界長期爭論不休的話題。中國古代美女在文學、音樂、雕塑、書畫、服飾、化妝、時尚、風俗乃至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的貢獻,構成了璀璨絢麗、斑斕多彩的美女文化,這些內容同屬于傳統文化的范疇。發掘、探索和展示中國曆代美女文化研究的豐碩成果,古為今用,與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近年來普及傳統文化知識的宗旨十分符合,有相互呼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