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遠古時代傳說中的美女 第48節:女媧:中華民族的人文祖母(2)

作為傳說中人類的始祖,女媧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顯而易見。在今陝南平利縣城西約15公里處,有一座海拔近千米的大山,叫做女媧山(古時稱中皇山),其山處秦嶺南端、大巴山北麓,位于陝、鄂、渝三省市交界處,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新石器時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限,自然條件相對優越的女媧山區恰是人類棲身的理想之地。)女媧煉石補天、除猛獸治洪水,摶土造人、賑災救民,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的一系列傳說,在平利民間迭代相傳,婦孺皆知,是女媧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載體。這些傳說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人們崇敬這位偉大的聖母,感激她拯救了人類。東漢之後,佛教在中國日漸興盛,北宋初佛道合一,人們在平利女媧山修建女媧廟,塑造聖像,頂禮膜拜,世代祭祀。北宋名臣郭祥正有《題女媧山女媧廟》二首,其中"突兀隘空虛,它山總不如;君看道旁石,盡是補天余"的詩句,替女媧山上那些普普通通的石頭掙得了不少名分。

許多人感到納悶:按說女媧早于黃帝,功名也不在其下,怎麼海內外華人皆言我華夏子民乃炎黃子孫,卻不說是女媧後裔呢?究其根源,不外是封建時代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倫理觀念作祟。中國經曆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女性當道不被社會接受;加之傳說認為女媧與伏羲兄妹成婚,有亂倫之嫌。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女媧文化始終難得彰顯。在《封神榜》中,女媧曾派妲己禍亂商朝,這也給她美麗的臉上抹了些黑。

從現代人的觀念來看,女媧文化無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女媧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斬妖除魔保天下民安,堆積蘆灰以止淫水等神話傳說,可見其無私無畏、樂于奉獻,不畏艱險、勇于拼搏,抗爭命運、自強不息等一系列高尚品格。

我們應該為擁有這樣一位偉大而崇高的美女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