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6節:袁世海全傳(6)

城南游藝園完全仿照上海的“大世界”,里面洋戲法、雜耍、京劇、電影及茶座、小吃等應有盡有。

洋戲法節目是韓秉謙、張敬扶主演“大變活人”。

“小不點”、“大飯桶”(均為藝名)專演魔術丑角。

演電影冬季在室內,夏季在室外,當時上映的是胡蝶、鄭小秋合拍的《空谷蘭》。

我最喜歡的是京戲,看的也就最多。大京班(京戲班)日夜兩場,有宗汪笑儂派的女老生恩曉峰(麒派老生高百歲之岳母)。她演的戲有《張松獻地圖》、《完璧歸趙》、《馬前潑水》、《刀劈三關》、《哭祖廟》等。她大女兒恩佩賢演《馬前潑水》的朱買臣妻。二女兒恩維銘演《狸貓換太子》的太子。還有女十三旦(藝名)與恩曉峰合演《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相繼演出的還有金少梅、秦雪芳、秦秋芳(馬盛龍師兄的胞姐)等等。其中余派女老生孟小冬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只要她的戲牌子一立出來,我就沒地方坐,只能站在邊上看。她的琴師孫佐臣老先生穿著長袍、馬褂,一手拿胡琴,一手拿塊藍布(胡琴套),走上台向觀眾點頭致意,觀眾便報以掌聲,等定調起過門,又是一片掌聲。為什麼呢?我不理解其中的奧妙。我看過孟小冬的《禦碑亭》等戲,看不太懂,只聽觀眾議論:“唱得真夠味兒!”

此外還有碧云霞(即謝鴻雯之母)的《狸貓換太子》、《童女斬蛇》。女武生蓋榮宣演的是《四傑村》,她有個絕招兒,在台口上面橫吊著一根鐵棍,像秋千似的,表演時,先經人托起就勢躍上鐵棍,在上面表演複雜的動作,我覺得新鮮,很愛看。

擅演文武花旦的孟麗君,也經常演《花木蘭》、《對金瓶》等戲。一九八一年,我去濟南巡演又見到了這位老大姐,她的精神尚好,不幸在十年動亂中遭受迫害,癱瘓在床了。

這些坤班,沒有男演員,像張子壽、王慶奎、王金奎等,聽來是男人的名字,演的是花臉。演小花臉都是女演員,嗓音和唱腔還相當不錯呢。

就在這一年,母親送我上了平民學校。

這所學校是五四運動後由一些進步文人在新華街(現在的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校址)辦起的,它不但免收學費,還給學生發書、發練習本和文具,但要求入學的學生必須經過調查,確屬貧困應當給予照顧的才批准入學。母親知道後很高興,認為機會難得,指望著我們識幾個字,將來能養家饣胡口,少受人欺。所以只留下大姐幫家里干活,把我和二姐、哥哥等,都送去上學。我們買不起書包,便用塊舊布把書一裹,當書包使用。一九六二年,看電影《早春二月》時,看到有個窮孩子上學,也是用一塊舊布包書本,我是深有感觸的。

上學後,白天沒時間,只好看夜戲了。

這時,大爺家的“袁記馬車行”的生意也興隆起來了。

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大外廊營的譚小培家、梁家園後身的荀慧生(藝名白牡丹)、椿樹三條的余叔岩、麻線胡同的姜妙香,給恩曉峰操琴的董鳳年等京劇界名家去園子(戲院)演戲,都雇用大爺家的馬車。我想這是個好機會,就找到馬車行的伙計胡九,央求他出車時帶我到園子看戲。正好胡九叔是個老戲迷,很喜歡我的,所以滿口答應,並讓我給他跟車,我當然欣喜不已。

馬車的後面有個倒座,上面有拉手,下面有腳鐙子,接人上車時,我提前將車門拉開,讓乘車老板(對名角的尊稱)登上車後,再將車門關好,回身握住拉手,將腳踩在車鐙上一蹬,借勁就坐上倒座。車停了,我趕忙跳下車來,開開車門,請老板下車,並隨手拿起他們蓋腿防寒的毯子等物,尾隨在諸老板身後,大搖大擺地走進園子。看門的以為我是小跟包的,不加阻止。次數一多,他們對我有了印象,我就更“名正言順”地看“蹭戲”了。

進了戲院,找座位是個問題。坐在前邊池座怕挨轟,坐在後面又看不清,找不到位子,來回亂竄更不行。不得已我只好靠在戲園的大柱子前面,嘿,這兒還真不錯,夠得上是一等池座,看舞台真真切切,又不怕大人們擋我的視線,即使站上幾個小時,也心甘情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