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7節:踏入美國:在西點軍校的思考(2)

中午時分,我和王林終于站在了西點軍校的大門口。西點的大門呈開放式。大門兩旁有兩個門房,校門的右邊還立著一塊寫有"USAA"的金屬牌子。和我想象的稍有差別的是,在嚴肅莊重的西點外,居然是一條長長的酒吧街,一眼望去,這街還頗為花哨。

王林在美國住了多年,西點里竟然也有他的朋友。他向我介紹了Peter。Peter很高興做我們的向導。他告訴我們,在9·11事件發生前,西點軍校允許人們自由出入,敞開懷抱接待各路游客。可在9·11事件之後,出于安全上的考慮,學校外的人就很難進到校園里了,就算是美國人也不例外。

有Peter引路,我和王林都得以走進西點校園,可我們也只被允許參觀學員們的吃住之地。我最感興趣的學員們訓練和學習的地方,則禁止任何外人參觀。這不能不說是我西點之行的小小遺憾。

我們在西點門口等待入校許可時,看到很多大巴駛入校園,Peter告訴我,是一些新生入學報到。我也曾幻想自己是西點軍校的學員,那該多好啊。軍校的招生年齡限制——17到22歲。但我的年紀和其他條件早已沒有了這樣的機會,況且,進入西點比進入政要保護學院不知道要麻煩多少倍。按照西點的規定,除盟軍學員,它只招收美國公民。它要求報考者的高中學習成績必須名列本班前茅。在參加考試前一年,報考者還要得到美國總統、副總統、參議員、眾議員、州長、市長或者部隊首長的推薦。有志成為西點一員的年輕人,必須通過美國統一組織的大學入學考試。之後,還要接受入學資格評審委員會的考察,委員們會從德、智、體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

光是聽這些入學條件,就要聽上好一會兒。但我聽說曾有一位華人女孩成功地考進了西點,很是敬佩。

西點的聞名于世和嚴格的入學條件不無關系。這給我一些啟發,要提升保鏢的整體素養,是不是也要對保鏢的入行設一些門檻。

在Peter的陪伴下,我們來到了西點的校園,一進校園,我就暗暗一驚。西點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我在國內參加過不少軍事訓練,對軍事院校也有所了解,和我頭腦里那些固有的軍事院校印象相比,西點更像是一個公園。

西點軍校修在了半山腰,主校區就建在山腰的平坦處。灰色的建築在湛藍的天空下,宛若古代城堡。Peter告訴我們,西點的大部分建築材料都是石材。這些石頭建築很有些英武之氣。

在校園中心,有一片巨大的草坪。Peter說,他們平時整軍集合就在這塊草坪上進行,這草坪的正式名字是"水牛士兵大操場"(BuffaloSoldierField),而他們則更習慣叫它"平原"。Peter這麼一說,我還真覺得這草坪有點"平原"的意思。

在"平原"上,有6座西點名人的塑像,他們都是西點的驕傲。其中最有意思的當屬喬治·巴頓的塑像。巴頓因為標志性的壞脾氣沒能評上五星上將。他的塑像立在了西點的圖書館大門口,他一身戎裝,神情專注,手拿望遠鏡。由于巴頓在西點上學時並不喜歡去圖書館,因此,西點的學生們至今都會開玩笑說:"巴頓已經站在圖書館門口了,可他依舊要借助高倍軍用望遠鏡,才能找到圖書館的位置。"據說,將其塑像立在圖書館門口還是巴頓夫人的意見。她希望以此作為巴頓不喜歡去圖書館的補償。

西點的教學樓、禮堂、辦公樓、營房大多是以和西點有關的名人的名字命名的。比如華盛頓大樓,艾森豪威爾軍營,麥克阿瑟軍營等。

西點的校園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們的裝扮也出乎我的意料。教官們並非一身戎裝,他們穿著白色的上衣,藍色的褲子,若不是頭上有帶著金穗的白色帽子,遠遠看去,就像一個體育老師。學生們則穿著灰色的衣服。Peter告訴我們,拿著布袋子的就是新生,看一個新生的注冊進度,只要看其布袋的大小就行了。而"扛布袋"則是新生入校的第一道關。新生在理完發、做好衣服後,就要將領到的衣服、生活用品、學習工具都裝到這個大布袋里,而且是必須要將所有領到的東西都塞進去。隨著報到的進行,這個大布袋子會越來越滿,新生們要抱著這個大袋子完成所有注冊程序。其間,既不能放下袋子,也不能把袋子里的東西掉出來。否則,就要被教官臭罵。每每新生報到期間,學校的各個地方都有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