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一部活的中國近現代史(1)

清末帝愛新覺羅?溥儀:一部活的近現代史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兩千多年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生平經曆最奇特的一位末代皇帝。奇就奇在退位之後,他還能在紫禁城里繼續稱孤道寡12年,還演了一出“複辟”12天的鬧劇;被驅逐出宮以後,本來一心複辟的他,卻被日寇利用,當了偽滿洲國的傀儡,也做了中華的叛逆;身負漢奸大罪,卻在蘇聯被關押5年,然後回國被關押15年,再經過特赦,又成為新中國的一位普通公民,死後骨灰還保存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中國曆史乃至整個人類曆史,很難找出比他的生平經曆更奇特的人了。

三歲登基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日,光緒皇帝病危,慈禧太後頒發懿旨,命“醇親王載灃,授為攝政王”,而醇親王載灃之子3歲的溥儀入宮教養。准備光緒死後繼承皇位,承繼同治皇帝為嗣,兼承光緒皇帝之祧。

慈禧為什麼選擇溥儀繼承皇位?其一,溥儀的祖父奕譞是咸豐皇帝的七弟,也是光緒的父親;其二,奕譞的嫡福晉葉赫那拉氏,為慈禧太後胞妹;其三,溥儀的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寵臣榮祿的,也是慈禧的養女。

醇親王載灃領受要溥儀入宮的懿旨後,當天傍晚,同軍機大臣、內監們回府,將溥儀從醇親王府北府(今宋慶齡故居)迎入宮中。溥儀的老祖母(也就是慈禧的親妹妹)不等聽完新就位的攝政王載灃帶回來的懿旨,就昏了過去,王府太監和丫頭們灌姜汁的灌姜汁,傳大夫的傳大夫,忙成一團。那邊又傳過來溥儀的哭叫和大人們哄勸聲。載灃手忙腳亂地跑出跑進,一會兒招呼著隨他一起來的軍機大臣和內監,叫人給孩子穿衣服,這時忘掉了老福晉正昏迷不醒;一會被叫進去看老福晉,又忘掉了軍機大臣還等著送未來的皇帝進宮。這樣鬧騰好大一陣,老福晉蘇醒過來,被扶送到里面歇息了。而未來的皇帝還在“抗旨”,連哭帶打地不讓內監過來抱他。內監苦笑著看軍機大臣怎麼吩咐,軍機大臣則束手無策地等攝政王商量辦法,可是攝政王只會點頭,什麼辦法也沒有。乳母王氏看溥儀哭得可憐,拿出奶來喂他,這才止住了他的哭叫。軍機大臣和載灃商量了一下,決定由乳母抱他一起去,到了中南海,再交內監抱他見慈禧太後。

溥儀離府進宮的第二天光緒皇帝就死了。溥儀是三歲的孩童,一會兒到光緒靈前磕頭哭祭,一會兒到慈禧病榻前叩頭祈福。溥儀面對光緒的遺體,也面對慈禧行將入木的軀體,在驚恐、陌生、寒冷與悲哀中受著折磨。第三天慈禧太後死了。光緒靈柩停在乾清宮,慈禧靈柩停在皇極殿。兩喪並祭,一片悲戚。

十一月初九日,溥儀登極大典在太和殿舉行。溥儀被折騰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氣奇冷,因此在太和殿又高又大的寶座上哭鬧。載灃單膝側身跪在寶座下面,雙手扶他,不叫他亂動,溥儀卻掙紮著哭喊:“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載灃急得滿頭大汗,只好哄他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典禮結束後,文武百官竊竊私議:“怎麼可以說‘快完了’呢?”“說‘要回家’可是什麼意思呵?”王公大臣們議論紛紛,認為這是大清皇的不祥之兆。

六歲退位

宣統三年(1911年)八月十九日,同盟會組織武昌新軍起義,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推選黎元洪為都督,廢除宣統年號。隨之,湖南等13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清政府迅速解體。不久,各省代表到南京召開會議,推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此間,袁世凱與孫中山秘密協商,孫中山答應袁世凱只要廢除帝制,可以保舉袁世凱繼任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後以清廷的名義,頒布了宣統皇帝退位詔書。其文曰: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將,亦主張于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蒙、漢、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上述詔文,由張謇幕僚楊廷棟捉刀,經張謇潤色,袁世凱審閱,最後由隆裕太後發布。《退位詔書》最後說:“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中華兩千年帝制之終結,說得如此輕松,真是大手筆!

同日,袁世凱代表民國政府頒布《關于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優待皇室條件》。其主要內容是: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等等。

于是,溥儀和清朝皇室得以繼續留在了紫禁城中稱孤道寡。對6歲的溥儀來說,生活沒有任何改變。

張勳兵變

溥儀6歲開始在毓慶宮,9歲開始寫日記。當時的宮廷事務,由載灃和隆裕太後處理。其間袁世凱稱帝108天的時候,以乾清門為界,袁世凱在前朝稱孤,溥儀在後廷道寡,兩個都不是皇帝的人一起上演著做皇帝的好戲。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當上大總統,段祺瑞是內閣總理。黎、段意見不合,時有沖突,史稱“府院之爭”。黎元洪當時是光杆司令,為了抗衡段祺瑞,他決定征召張勳率軍入京相助。

張勳在清朝時任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袁世凱當大總統後,張勳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宣統退位後,張勳禁止部下剪辮,以示忠于清室,被稱為“辮帥”,他的兵也被稱為“辮子軍”。張勳以調解“府院之爭”為名,于1917年6月,帶3000辮子兵入京。6月30日夜,張勳等潛入故宮,與陳寶琛等會議,將複辟事告知前清宗室。7月1日凌晨,張勳穿紗袍馬褂,戴紅頂花翎,率康有為、王士珍等50余人進入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