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船上出生   非霍去病後裔(1)

霍英東是在船上出生、長大的“疍家仔”。港灣、風浪、小船、漁火、濤聲……這些幾乎就是他全部的幼年記憶。因為家窮,7歲之前,他連鞋子都沒有穿過。長年累月,他們一家幾口人都是打著赤腳,風里來浪里去。

水上人家的孩子

……一個船夫佇立在自家的風帆船上,望著烏云密布的天空,一臉困惑和憂慮;接著,台風襲港、斷水、水災等一連串的風雨之事相繼出現……船夫帶著一家大小經曆這風風雨雨,最後迎來全家的歡樂。末了,船夫自信地說:只要勤奮有毅力,不可能過不上好日子。——這是1995年下半年在電視上出現的香港一家老牌英資銀行的廣告片。這個黑白效果的廣告片,平實得有幾分沉重和偉大,它通過一個水上人家(船夫)去訴說香港的艱辛曆史。

不知為什麼,每次看到這部廣告片,我總是想起霍英東一家,甚至信以為真這是以霍英東一家的生活為藍本拍攝制作而成的。一來,霍英東一家原本就是這樣的水上人家;二來,

廣告片中的船夫與霍英東父親霍耀容的面貌酷似——恰巧在電視台播放這部廣告片期間,霍英東讓我看了他父親惟一的一張遺照;三來,霍英東一家亦像這廣告片中的水上人家一樣,經曆了重重艱辛後,終于出人頭地……

水上人家長年累月生活在小木艇上,被人稱為“疍家仔”和“水流柴”。這兩個詞都是廣州方言,意為水上人家就像是一只蛋殼或一根木柴一樣,在海上漂來蕩去,隨時都有可能被風浪吞噬。霍英東就是這樣的“疍家仔”。

1923年5月10日,霍英東出生于香港一戶水上人家的小船上。霍英東在家里排行第四,他上頭有兩個兄長和一個姐姐。在他出生後不久,他又添了一個妹妹。

在20世紀初期,香港大體上還是一個漁村、漁港,像霍家那樣的水上人家很多。他們以海為家,以船為家,船就是他們的居屋。那時,在香港的各個港灣里,一艘艘漁船停泊、聚集,形成一個個獨特的海上村落。

有這樣一句粵語俗話:“疍家雞,見水唔飲得。”其意為水上人家養的雞,看見水不能喝,因為一跳到水里,那就可能被水淹死。由此可知,像陸上人家的家里一樣,水上人家的“住家艇”也是飼養雞、鴨、鵝這些家禽的。具體說到霍英東幼年時期的家,其實就是一條的小舢舨。霍英東至今仍然依稀記得,那時候,他們一家7口人,就在船上擺爐做飯;到了晚上,就擠在一起,一個緊挨著一個地睡覺……港灣、風浪、小船、漁火、濤聲,這些幾乎就是霍英東全部的幼年記憶!

是否霍去病的後裔?

香港早年的水上人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打漁為生的,另一類是幫人運載貨物的。霍家就屬于後者。

有一次,在番禺,我問霍英東:“你們霍家是從哪一代起到香港來的?”

想不到霍英東也從不知道:“真的,無人知,我父親、都不知道。我只知如按族譜近10代霍家的輩分排列,我是‘和茂盛發達,耀好應聯興’中的‘好’字輩。但霍英東出生時,家里人並沒有以“好”字為他命名,而是起了“官泰”這個名——據說,父母起這個名的原意可能是希望兒子將來“官大”。直到霍英東結婚時,他才正式按輩分取了個名字“好釗”。至于後來行之于世的大名“英東”,則是早在他上學時就起的。但可以確認的是,至少在祖父那一代開始,霍家就從事駁運行業。他祖父名叫霍達潮,曾擁有大風帆船,來往于省港澳之間,從事貨運生意。祖父死後,其父霍耀容繼承祖業,繼續以船為生,干駁運的活計。也就是說,至少從祖父那一輩起,霍家就落戶在香港,故霍英東可謂地地道道的“老香港”。

尋根溯源,霍英東原籍廣東番禺縣。但是,直到1978年,霍英東決定回鄉尋根拜祖時,他尚不能確認自己祖籍在何處。關于家鄉,霍英東腦海中惟一的信息就是:小時候,父輩說過家鄉附近有一條鐵路。當時,有人說他是番禺人,亦有人指他的祖籍可能是廣東三水縣。後來,廣州市有關方面出動一些研究廣州方言的專家,對霍英東的口音進行一番鑒定,最後判定他祖籍應是番禺。

霍氏在番禺是個大戶,在著名的黃埔軍校以南六七公里處,有一個村莊——練溪村,坐落在珠江河畔。據史載,練溪村于明朝萬曆年間建村。因村後有一條名為“白坭湧”的小河,這小河彎曲如虹,波光閃閃如銀練,故後人就把村落改名為“練溪村”。村中的民居多為磚木結構平房,聚落成為塊狀,只是近年村民富裕之後,才陸續改平房為樓宇。

練溪村就是霍英東的“根”。在村中,至今仍然保存著一座不知建于何年何月的霍氏大宗祠。前些年,在番禺縣境內,曾經流傳這樣一種說法:番禺縣的霍氏家族乃西漢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後裔的一支;相傳明代初年,一位遠祖南下為官,來到廣東,然後開枝散葉,子孫定居番禺各鄉已有600多年了。

這樣說來,霍英東可是霍大將軍的後裔?

當一個人功成名就,在社會上聲名顯赫之後,往往會有人傳出這個人的遠祖原來是某位曆史,以“渲染”這個當今名人原來是名門之後。10年前,當赫赫有名的“世界船王”包玉剛(請參閱冷夏、曉笛合著的《世界船王——包玉剛傳》一書)榮歸家鄉浙江省甯波市時,內地也盛傳包玉剛原來就是宋代名臣、有“包青天”和“包公”之美名的包拯的後裔。當時,海外有不少人質疑:如此一說,缺乏依據,可能是出于政治考慮和經濟需要而牽強附會。經過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的一番考證,最後證實這一說法並非虛言,包玉剛確為“包公”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