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書法亞聖的啟蒙之師



小男孩長的白白胖胖,手里拿著一本書闖進了廳堂,見堂中竟有客人,先是一怔,然後人小鬼大的對著顏元孫、裴旻作揖一禮,道:“見過世父,不知世父在堂中會客,貿然闖入,失了禮數。”

他一板一眼的行禮,裴旻登時大為奇之,面前這小孩看其年紀到頂不過四五歲,可能還更小一些,但他一舉一動,卻如小大人一樣,禮數得當,談吐清晰,令人訝異。

顏元孫道:“這是吾弟六子真卿,自小聰穎,三歲即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知曉其意,余深愛之。”說著對小孩道:“羨門子,你先退下,遲些我在于你解說書中疑問。”

裴旻聽“六子真卿”四字,眼中忍不住多看了小孩兩眼,嘴角掛起了一抹笑意:又見到一個了不得的人物,雖然他還很小!

顏真卿,顏杲卿的從弟,書法界的亞聖,在書法界地位僅次于書聖王羲之的存在,他所創的顏體字幾乎是後世萬千書法學習者必學的字體,也有“學書當學顏”一說,甚至有人覺得亞聖顏真卿次于王羲之的原因只是他生的晚。不只是書法,顏真卿在為人處事也是忠直睿智,天下無雙。根據史書記載,顏真卿是最早發現安祿山謀反的人,在安祿山沒有造反之前,已經示警李隆基,暗中加高城牆,疏通護城河,招募壯丁,儲備糧草。因此安祿山席卷河北,河北二十四個郡,唯有顏真卿管轄的平原郡沒有給安祿山占領,成為安祿山背後最大的釘子。

若說顏杲卿治理政事可稱第一,那麼他的弟弟顏真卿則是文武雙全的宰輔之臣,武能調兵譴將,文能治國安邦,只是最大的遺憾最大的不幸是他沒有生在貞觀朝,沒有遇上李世民這樣胸懷天下的明主,如魏征般剛直的他,一次又一次的因為剛正遭嫉,最後還落得忠至滅身的下場,令人悲歎。

在裴旻心中,顏真卿的才華是完全可以與狄仁傑相提並論的,狄仁傑的厲害在于不管在什麼崗位上,他都干的極其出色,哪怕被貶為彭澤令、複州刺史都不改本心,將縣令、刺史做到第一。顏真卿也是一樣,甚至他比狄仁傑還慘。他先後受到楊國忠、元載、楊炎、盧杞四位權相的排擠,但每次排擠給貶出朝堂,他都能在地方上干出令人矚目的成績,從而憑借政績回到朝堂。這一朝得勢,算不得真本事,能經得起大起大落,方顯真水平。

聽到後面“三歲即學六甲五方書計”裴旻忍不住咋舌,果然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六甲五方書計是這個時代的啟蒙書籍,相當于後世小學文化。常人三歲還未開智,萌娃形態的顏真卿竟然已經接觸這方面的知識了,但真了不起。

裴旻見顏元孫讓顏真卿出去,忙道:“小孩子有求知欲望是好事,理應鼓勵嘉獎才是。顏叔不如先幫羨門子解惑,免得讓他久等。”

顏元孫頷首道:“羨門子,你說說有什麼不懂的?”

顏真卿作揖道:“尺璧非寶,寸陰是競,侄兒不知應該作何解釋?”

顏元孫笑道:“這是說在珍貴的碧玉並不值得珍惜,但即使是片刻時光也是無價。”

裴旻笑著應了一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顏真卿眼中一亮,喜道:“侄兒明白了,先賢說的是珍寶都是身外之物,不值得追求,光陰流逝,無法追回,更應該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有意義的事情。謝世父、世兄指點。”說著他告辭離去。


顏元孫撚須稱贊。

裴旻瞧著顏真卿故作深沉的道:“此子才思敏捷,將來必成大器!”

顏元孫一臉認同。

裴旻陪顏元孫、元氏聊了家常,告辭離去,臨行前重提了王琚、盧俌的事情,讓顏元孫放心,此事一定會幫他們處理妥當。

勸住了相送的顏元孫、元氏,裴旻走出了大堂,行至前院時,見顏真卿正在角落太陽下認真的執筆書寫,表情格外肅穆。

裴旻不由得走了過去,見顏真卿對著一張字帖練著字。

顏真卿極為認真,就連裴旻出現在他身後都不知道。

裴旻見他的字寫的歪歪斜斜,不免啞然失笑:他終究是小孩,手勁不夠沉穩,離書法亞聖的風采還差十萬八千里呢。他臨摹的字帖也很一般,甚至都算不上名家出品,想來也是,誰會將昂貴的名家書帖給一幼兒研習?不過就算是一般的字帖,顏真卿依舊不厭其煩的臨摹著。

8Ьooк.cΟm

“你這落筆方法有誤,不該這麼寫!”裴旻也是個中行家,顏真卿的持筆落筆過于秀氣,他的書法啟蒙因是一女子,而且不擅于書法,傳授了錯誤的下筆方式。

見顏真卿一臉意外,裴旻示意他讓開,親自寫了一封書帖:他與賀知章、張旭為友,書法得他們指點,以大為精進,一手楷書寫的極為漂亮。看的顏真卿雙眼泛光,裴旻順便跟他說了書法的基本注意事項,隨便將王羲之的永字八法傳授給了他。

顏真卿聽的極為認真仔細,將裴旻說的每一個字都記在了心底。他的這番指點,給顏真卿了莫大的啟發。

以至于日後已經成為與房玄齡、狄仁傑相提並論的名相以及書法界亞聖的時候,顏真卿談論書法,繞不開裴旻,將他視為啟蒙恩師。

離開了顏府,裴旻念及顏元孫一事,返回了禦史台,直接寫了一本彈劾書告盧俌好高騖遠,不滿聖上賞罰,本職未盡,圖謀他想。

禦史台里的官員除了巡按以上的官員都有直接彈劾的權力,他們彈劾的文件可以直達上聽,無需經過尚書省的批示。他這也是展現自己的肌肉,告訴王琚,顏元孫由他罩著,莫要再打他的注意。

裴旻出了禦史台,見時間還早,回府帶上李隆基禦賜的“天下無雙”,騎著小栗毛走向了和平坊去找傳說中手藝最出色的雕刻師鄭永泰。


雕刻師這一行業在唐朝是非常吃香的職業,因為在書法發展史上,唐朝書法是晉朝以後的又一高峰。這個時代的文人墨客無不重視書法,寫得一手好字是安身立命之本,書法空前發達,以至于書法名家層出不窮。其中最具盛名的莫過于唐初四家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余下還有李世民、鍾紹京、陸柬之、王知敬等都已書法見長。

尤其是李世民,身為一國之君為了弘揚書法,曾經詔京官職事五品以上的子弟在弘文館練習,還特地將他珍藏的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拿出來供人臨摹。在他的引領下,唐朝書法風氣盛行于世。這種風氣也帶動了雕刻行業!

書帖不容易保存,人所共知。刻碑也就成了唯一的選擇,將書法刻于石碑之上,可流傳千年。同時還可以從石碑上拓印,制成拓本,保存送人。

想要維持字跡的原汁原味,一個出色的雕刻師自然必不可少。

鄭永泰便是個中翹楚,雕刻技藝尤為精湛,不論是影拓上石、雙勾上石都到了如火純情的地步。因故找他拓印匾額石碑之人,有如過江之卿。正因為太過紅火,養成了古怪的脾性,非名家書帖不雕,非名家所書不刻。即便如此,托他雕刻之人依然數不勝數。哪怕封刀以後,依舊不能避免。

裴旻的脾性向來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能請鄭永泰這雕刻界的大宗師,絕不屈就次他一籌的徒弟。

到了鄭府,裴旻敲開了大門。

開門的門房見裴旻一身文士打扮,直接道:“公子是來請我家老爺出山的?若是如此,還請回吧!在南城永安坊有我家大少爺開的店,公子可去尋大少爺雕刻。”門房已經將這拒絕人的說辭背的滾瓜爛熟了,幾乎不帶猶豫的一股腦說了出來,足見平素沒少拒絕人。

裴旻也不氣惱,道:“在下裴旻,確實是……”

他話還沒說完,門房意外驚呼道:“裴旻?哪個裴旻?”

裴旻有些不明所以,但很肯定的點頭道:“在長安應該只有我一個叫裴旻的!”裴家是大族,但裴姓重來不是大姓,旻又屬于生僻字,以旻為名的少之又少。

裴旻!

在長安,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原來是文武曲星下凡的裴中丞,快快請進!我家老爺若是知道中丞特來拜見,一定會高興壞的。您請入大殿等候,我去請老爺接見。”門房態度竟然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熱情之極。

裴旻想到了雁塔題名,心中若有所悟。手機百度Tip:由于瀏覽器轉碼閱讀模式存在兼容性問題,導致網頁部分內容未顯示,請下載世界第一“谷歌瀏覽器”閱讀,或者請退出手機百度“閱讀模式”顯示完整內容。

8вOоk。cО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