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淺談古箏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古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之一,有“群聲之主,眾樂之師”之美稱,它曲目豐美,音韻古雅,風格多姿,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古箏演奏是一門音樂表演藝術,其藝術價值如何,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優秀的古箏演奏往往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人身臨其境,情景交融,塑造出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作為學箏者,如何提高音樂表現力,筆者就自己在古箏教學中的實踐,談一些體會。 首先,熟練掌握和運用古箏彈奏技術,尤其是樂曲的基本彈奏技巧。學生對古箏藝術的深入學習和進一步掌握也是從這里開始的,沒有它,完美的音樂表現力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各種指法的訓練及練習曲的勤奮學習是完全必須的。只有具備了紮實的基本功,才有可能彈奏不同力度、速度、不同長度、難度的作品,才有可能傳達作品的意境。古箏演奏講究“以韻補聲”,演奏者左手的“吟,揉,滑,按”等技法,對演奏的音樂表現力有著重要作用,這都需要在大量實踐中才能掌握。在這個階段一開始就要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如松弛自然的演奏姿勢和狀態,靈活而有控制的手法,良好的音准和優美的音色,以及對作品風格,韻味的正確把握等。 第二,增強學生對音樂內容的感受和理解,提高文化修養,做到理性和感性同步。既要教授音樂理論和古箏的彈奏理論,又要講古箏作品的理解和表現力。古箏演奏是感知、審美和傳情的藝術,學習曲目就要反複讀譜,背譜,了解作者的意圖和作品內含的感情及作品風格,特色、調式、和聲、結構、力度、高潮等樂曲整體特點,在此情況下運用熟練的技巧,演奏出的樂曲才會富有感染力。這里強調一點,大量練習曲的訓練,不能代替對樂曲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否則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也違背了音樂藝術美學中內容決定形式的重要原則。因此,要學生多了解作品的背景,時代特點,講授文學、曆史、美學、哲學諸方面知識,培養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培養熱愛自然,熱愛人類的情感,提高駕馭藝術的表現能力,獲得藝術的靈感,真正使作品得到藝術的表現,這也就是所謂“音由心間出,功夫在弦外”。 第三,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增強音樂表現力的重要保證。演奏者的良好心理狀態應當是臨場發揮時能夠沉著冷靜而又熱情大方,既能全神貫注地投入,情感又能得到自然的流露,甚至超水平地發揮。而緊張的心理狀態往往引起演奏者動作僵硬,思維停頓,發生錯誤。教師應當在學生一開始學習古箏時就幫助其分析緊張的原因,克服緊張的心理狀態,增加演奏時感情的投入,仔細體會樂曲的美感。當然,紮實的基本功,對樂曲內容的充分把握有助于建立起演奏者的信心,但感情的投入同樣必不可少。學會將生動的音樂發自內心自然地流露出來,才會感動聽眾。音樂表現不是將表演作為外在技巧的顯示和誇耀,而是用與作者同樣的思想感情和心態去體會和展示音樂藝術的魅力,達到忘我的程度,感動自己,並通過這種交流形式感動聽眾。 總之,音樂表現力的提高是無止境的,它要求我們在演奏中盡可能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努力挖掘作品的內涵,以神帶心、以心帶情、以情帶聲、以聲帶形、心手合一、情景交融。但這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它涉及許多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安排學習曲目,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使他們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幫助學生克服緊張心理狀態和不良習慣;同時,也應當建議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勤奮練習,多聽多看,豐富各方面知識和舞台實踐經驗,不斷總結提高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