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十九任 郝德傑AndrEw CaldEcott(3)

為了改善醫療條件,郝德傑時期興建了瑪麗醫院,瑪麗是英皇喬治五世的皇後。1937年建成啟用,院址位于薄扶林道102號,是政府醫院,當時規模較小,科目不全,但為後來發展打下基礎。後來港府實施醫療服務分區化計劃,瑪麗醫院成為一所設于港島區的區域性中央醫院。到20世紀80年代,已有病床一千三百多張,醫生四百多名。是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其設備和醫學水平在東南亞有一定地位。院內設有急症室、內科、外科、矯形及創傷科(骨科)、產科、婦科、兒科、精神病科、麻醉科、放射診斷、病理科、耳鼻喉科、眼科、牙科、皮膚科、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腫瘤科及放射治療。設于瑪麗醫院的港大兒科學系新開辦的兒科深切治療,其規模為東南亞最大。

城門水塘落成

史塔士總督時期開始動工的城門水塘蓄水工程,經過香港人民13年的辛勤勞動。到了1936年郝德傑時期建成啟用,儲水量為1363.8萬立方米,緩解了香港市民的供水困難。

城門水塘,位于荃灣東北面山腰,在城門郊野公園范圍內,是荃灣新興的旅游地。城門水塘分上下兩個,上塘為城門水塘,又稱銀禧水塘,為紀念英王喬治五世登基25周年得名;下塘稱下城門水塘。本來用于儲水的城門水塘,逐漸發展成為風景公園。據香港報刊介紹,是香港各個郊野公園中康樂設施最為完善的一個。游覽范圍多集中在上塘周圍,不僅林木青翠,湖光山色,更有燒烤、野餐場地,有三色郊野步行徑、緩跑徑、自然教育徑及老少皆宜的家樂徑。

城門水塘借城門河而建。城門河是新界南部重要河流。發源于香港最高峰大帽山正東。先由幾條溪澗彙合,通過一段深谷,向南即流入城門水塘。在水塘南端經水壩直角向東,切過一段深谷,形成曲流,注入下城門水塘,然後再經水壩向東北偏東流至泛濫平原。此後河道經取直通過香粉寮、谷寮、白石等地南面,在美林村以北轉向東南,經大圍,東折流過李屋村、沙田,最後出瀝源灣,全長僅5公里。原來每遇水漲,下游常泛濫成災,經過水塘工程並取直河道,以及修築堤防,情況大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