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36節:偷襲珍珠港(36)

為了從空中准確識別美國艦艇,日軍機動部隊的飛行員事先不厭其煩地進行了不計其數的訓練。各飛行隊都備有美國各種軍艦模型,飛行員利用訓練間隙,從縱橫面、自上而下以及斜角進行反反複複的觀察。譬如,哪一艘軍艦有幾個煙囪,艦橋在左舷還是右舷,是籠式桅還是三角桅等,飛行員甚至連做夢也在琢磨。他們對本國艦船的識別能力很差,但識別美國艦船,特別是航空母艦和戰列艦,則萬無一失。

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很能說明問題。日本的“瑞鶴”號和“翔鶴”號這兩艘航空母艦外形很相似,簡直無法區別。在一次演習時,一位飛行員誤把“翔鶴”號當成了“瑞鶴”號,直到降落後才知道弄錯了。那個飛行員說:“要是美國航空母艦,准不會弄錯哩!”惹得大伙哄堂大笑。

日本人的目標是干掉美軍的12艘主力艦,或者至少干掉其中一半,以使美國太平洋艦隊一年左右,至少是半年左右無法行動。這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如果美國艦隊是在海上航行,或停泊在很深的海域,可以一舉把美艦擊沉,使它埋葬于海底藻叢之中。但現在的問題是,美軍艦隊停在修理設備完備的軍港里。那里水深只有10米。如果美艦吃水7米,只要下沉3米就接觸海底,不會再往下沉了。被炸的美艦“下沉到海底”後,如果傾斜不厲害的話,甚至艙面甲板有可能沾不到海水,用不著費多大勁就可以打撈上來。如果不將美艦徹底炸毀,這些艦艇很快便可以修複出海。所以,必須把美艦徹底炸毀才行。

根據機動部隊可用于進攻的飛機的數量,究竟同時攻擊幾艘美艦合適呢?這必須根據可能達到的攻擊效果決定。

首先看魚雷攻擊。魚雷機隊一共是40架飛機,使用的魚雷重800公斤,其中炸藥量約200公斤。要使戰列艦或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軍艦受到致命打擊,至少需要命中3條魚雷,以便破壞它的水下部分,使它傾覆。40架魚雷機對在泊美艦實施超淺海區魚雷攻擊,究竟能有多大命中率呢?考慮到有一些魚雷機可能被美軍的高射炮火擊落,有一些魚雷機在攻擊過程中可能會受到美軍飛機或地面高射炮火的干擾,最多只能達到60%的命中率,即命中24條魚雷(每架魚雷機只能攜帶一條魚雷)。以一艘艦需要命中3條魚雷計算,如果目標分配得當,可以擊沉8艘。魚雷機隊的40架飛機共分為8個中隊,其中,六機編隊的中隊4個,四機編隊的中隊4個。每個中隊選定一個攻擊目標就可以了。魚雷機隊就這樣安排了對4艘航空母艦和4艘戰列艦的攻擊。

其次是判斷水平(高空)轟炸的效果。水平轟炸機隊共計50架飛機,以五機編隊編成10個中隊。投彈高度確定為3000米的中等高度。水平轟炸效率比較差,轟炸程序死板,預計水平轟炸機隊會受到相當損失。實施水平轟炸時,進入轟炸航向後,猶如轅馬上套,駕駛人員絕不能東張西望。五機編隊各機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以等高度和等航速組成嚴整的隊形。向導轟炸機的駕駛員需要有高超的技巧,及時修正航向,不能有一絲之差。編隊由向導轟炸機的投彈瞄准手引導,穩當地接近目標,一起投彈(當時的投彈裝置還不是電動的)。後續轟炸機必須在向導轟炸機投彈的一刹那,拉動投彈索。這要有硬功夫才行。比如,第二架和第三架轟炸機的投彈時間不得遲于向導轟炸機投彈時間的0.05秒,而第四架和第五架則不得遲于0.10秒,只有這樣才能使炸彈的落點覆蓋目標,保證大致可以有1顆炸彈命中。按這種方法計算,以五機編隊為一個攻擊單位時,5顆炸彈中有一顆命中。考慮到有的中隊不一定能捕捉到目標,因此大致上只能保持80%的捕捉率,即只有8個中隊能夠命中目標,每個中隊命中一顆炸彈,一共命中8顆炸彈。

水平轟炸是使用800公斤穿甲炸彈,所以,一旦命中,效果很大。這種炸彈裝有延遲時間為0.2秒的延期引信,能夠穿透戰列艦的裝甲,使炸彈在艦內爆炸。因此,即使炸藥量不太大,但一旦在彈藥艙附近爆炸,就會引起大爆炸,那就真的把敵艦“轟沉”了。但是,並不是每枚穿甲彈都能引爆敵艦的彈藥艙(襲擊珍珠港時,只有“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的彈藥艙被命中一顆穿甲炸彈,引起了彈藥艙爆炸),因此,要使一艘戰列艦受到致命打擊,大體需要命中兩顆800公斤炸彈。這就是說,水平轟炸機隊可以搞掉4艘美國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