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26節:一個員工是怎樣折磨自己老板的(4)

也就是說他從來都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軍功,所有人都只能認為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吃祖宗飯的富家廢物。這造成了柴榮在執政初期的艱難局面,文官敢于當眾向他頂撞,武將更在戰陣之上公然叛變投敵。尤其是助漲了一些權臣的非分之想,就像王峻,他敢于制造出一些事端,向柴榮、更向郭威叫板,來希求更大的權勢和富貴。

這樣,就沒有了退讓,只剩下了勝負,再一次的流血在所難免了。

這是個非常實際的命題,相信無論是員工還是老板都會強烈關注,但是細想這也沒有什麼,人生不就是在你折磨我,或者我折磨你的過程中度過的嗎?

但是身為當事人,他們的切身感受就會大不相同了。沒有什麼折磨是可以不付出代價的,就像王峻與郭威。

劉崇敗退,慕容彥超覆滅,這讓王峻的聲望如日中天,這些都是在他的英明策劃和親自指揮下完成的,所以公平的人民也把這一切的功勞都記在了他的名下。一時之間好評如潮,歌頌不斷,王峻成了後周國內人見人愛的大英雄,而王大英雄在飄飄然之際回頭看了看,也發現人民的眼睛的確是雪亮的,說的都沒錯啊!

于是他就又順勢向旁邊看了看,就發現他的頂頭上司郭威在這段時間里的表現可真是夠低的,矬得讓人不忍目睹。

郭威都干了些什麼呢?他在王峻大展雄才,叱咤風云的時候,像是無事可做,非常無聊似的,勉強做了幾件婆婆媽媽的小事情。而這些事情之小,之無關緊要,都是自朱溫以下無論是後梁、後唐、後晉或者後漢的諸朝諸帝都不屑一做的。

比如說當年終結者朱溫先生曾經在攻打淮南的時候,順手搶了一萬多頭耕牛,這在以往來說毫無懸念,這些牛馬上就會變成軍糧了,可是不知為什麼朱溫一反常態,千里迢迢地居然把這些牛都趕回了自己的地盤,還更加變態地把牛都分給了當時的農民。農民們驚喜之余才聽到了朱溫的附加條件,當然看上去是很公平的——從此每家每戶要上繳一定的牛租。

但要命的是幾十年過去了,這些牛還有這些牛的兒子們都早就死得干乾淨淨了,可每一個朝代的每一個皇帝卻都清清楚楚地記著他們當初和朱溫簽下的租牛合同,牛租一直繳到了郭威當選。

要說郭威這人可真是沒勁,他居然覺得都執行了幾十年的老政策有問題,而且還無條件地刪除了。

再比如還是牛,相信朋友們還有些印象,我們在開頭處曾經說過,五代十一國時牛皮因為軍需必須全部歸為國有,如果有人膽敢私藏一寸或者販賣一寸,就會被處死。那麼對于養牛的農民呢?他們的任務就更苛刻了,他們要負責上繳牛皮,每年都有定額,達不到的就會被處死。

想想看吧,那個餓得人吃人的年月,你還能養著一頭牛,等著它一年兩年從小長大,然後再順利平安地剝下它的皮來上繳國家?!

不知道有多少無辜的農民就此死在了混賬的牛皮上。

郭威居然置軍隊的迫切需求于不顧,下了這樣的一條命令——以後每年民間應交的牛皮,三分減二。而且實在沒有的,可以把牛皮稅分攤到田畝上,每十頃地捐牛皮一張,然後剩下的牛皮可以人民自用或者自由買賣。不僅如此,郭威還把鹽、酒這些利稅大項都開了禁,隨便人民做生意,甚至可以和後周國境之外的人做生意。

這可真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韙,這在軍事安全第一的當時,不是鼓勵人民里通外國嗎?而且這些都讓國家原有的稅收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和影響,當時很有一些人怨聲載道。

你說郭威這麼反常地亂搞,他的國家還是適合人類生存的正常世界嗎?

而最最讓人看不過眼的是,郭威居然把五國十一國里最最基本的一條國策給改動了。一時之間上層社會人人恐慌,都說國本一動,國將不國,後周馬上就會煙消云散了!

事情是這樣的,在郭威之前,所有的皇帝都特別注重國計民生,尤其是糧食是否穩定地高產。為此,所有的皇帝都把勞動力固定,讓農民在規定好的土地上耕種,誰也不許跑,跑了就殺頭,而且什麼都統統是國家的,土地、耕具、牛馬、還有你的妻子和兒女,當然也包括你,都是國家的,就算死了也得埋在這塊規定好的土地上,以便使之更加肥沃。

郭威卻把一切都無償地分給了農民,上述的土地耕具等都成了農民們私有的家產,而且還大面積地減免了農業稅,把實惠還給了農民。

這些都讓後周的官員們看傻了眼,他們不理解郭威這是怎麼了,百官之首的王峻在驚訝之余,不禁對之嗤之以鼻,郭威何其短智!虎狼屯于四野,國家內憂外患,連後漢原有的國土都被分出去了一個北漢,這樣的局勢下不去思考怎樣收地破敵,卻終日理會這些婆媽瑣事,郭威,你真的讓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