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9節:天下英雄他最強(9)

但是殿前司還只是禁軍的一半,另一半是侍衛馬步軍指揮使司,那邊另有系統,單獨向皇帝負責。

就這樣,趙匡胤生平第一次單獨主持了一次國家政務。只此一次,就讓他一飛沖天,再也無法遏制。他有了自己的私人小集團。

下面有一份名單請大家注意,他們是羅彥環、郭延斌、田重進、潘美、米信、張瓊、王彥升。這些人的名字是不是很眼熟?只要翻開宋史,在最初的幾篇里這些人都曆曆在目,個個名重一時。他們就是在這次的全國海選中被趙匡胤選中,並且立即安插在自己手下做官的。

趙匡胤也因為有了禁軍殿前都虞侯這個職務之後,正式地進入了後周的高級官場之中。他開始了自己的正常人際交往。請再看一份名單,他們是石守信、王審琦、韓重斌、李繼勳、劉慶義、劉忠、劉廷讓、王政忠、楊光義。這九個當時已經身有官職,各居要津的人,不僅走到了趙匡胤的身邊,還與他結成了生死兄弟。宋史並不諱言,連同趙匡胤在內,他們是義社十兄弟。

趙匡胤迅速冒升,成為了繼柴榮之後,在與北漢的這次戰爭之中最為得利的人。曆史稍微給了他一線陽光,他就立即展翅高飛,開始了他波瀾壯闊,叱咤風云的一生。

這一年,趙匡胤剛滿二十八歲。

在公元954年的這一年里,二十八歲的趙匡胤在三十三歲的柴榮的領導下,像一架發動機那樣一刻都不停頓地忙碌著,他們四處出擊,開疆拓土,後周人煥發出了五代十一國時期見所未見的創業熱情,積極、開明、強盛,這些久違了的光明一面的東西再次回到了人世間。

但是就在這樣一片大好的社會形式下,珍惜每一寸光陰的柴榮突然宣布輟朝三日,全國哀悼,因為深仁厚德、久孚眾望、四海賓服、人類偶像的長樂老人馮道先生終于與世長辭,駕鶴西歸了。

事情是這樣的,自從上一次劉崇來犯,柴榮准備親自迎敵時,馮道當眾給了柴榮難堪後,他的好日子就結束了。不僅僅是因為柴榮大勝,讓他的判斷錯誤丟了面子,更重要的是人們開始不認識他了。這還是馮道嗎?他曆仕五朝(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侍候了十一位皇帝(後唐莊宗、明宗、閔帝、末帝、後晉高祖、出帝、遼太宗耶律德光、後漢高祖、隱帝、後周太祖、世宗),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把新任的皇帝頂得當眾下不來台,他可真是出息了。

可是柴榮卻沒把他怎麼樣,而且依照古例,給了他只有宰相才有的特殊權力——派他去給郭威修墳。這也是在變相地告訴他也告訴全天下臣民,柴榮並沒有因此而計較他,想把他怎麼樣。但是臨老出了昏招的馮道怎麼想怎麼難受,終于決定絕不原諒自己。就這樣,他的生命終結在了這一年,非常遺憾,他只活到了七十三歲。

現在,我們很有必要來回顧他行云流水,瀟灑自如,左右逢源,悠游享受的一生。我相信,從他的身上,我們能看到太多的正在我們身邊活著的人的影子。

首先我們要承認,馮道是個積極進取,不斷完善的人。他在青少年階段可不是後來這個樣子的。那時他有才,而且非常的憤青。

話說,馮道字可道,瀛州人,自號"長樂老"。他生在唐朝末年,超有學問,于是學而優則仕,他不例外地選擇了讀書人的不二職業——當官。

最初他選擇了割據幽州、自封燕帝的劉守光(桀燕國王)。這時候馮道一腔熱血,滿腦子壯志,估計他是很佩服天可汗李世民的,所以也就非常想自己也當當魏征,于是他就時不時地給劉守光提各種意見,態度還相當的不溫柔。

劉守光在他的不斷招惹之下,終于確定馮道是發燒了,腦子都給燒秀逗了。于是就決定給他敗敗火,非常直接干脆地把他扔進了班房。並且告訴所有人,幾天之後就送馮道上路,到陰間地府去體驗生活,順便滿足他的志向,去侍候偉大的已經死了的天可汗。

蹲了大牢的馮道沉默了,他想不通,他有錯嗎?難道向領導人提意見,隨時隨地的發現領導的錯誤並積極地幫著領導改正錯誤不正是儒家提倡的最高指示精神和任務嗎?孔子、孟子,還有很多的子,不都是強調一定要這麼做的嗎?

我做錯了什麼嗎?!

話說馮道在他非常年輕的時候,在死牢這個最適合反思人生的地方,進行了深刻的靈魂反思和改造。在他的朋友把他設法救出來後,他就變了,從此,他成了以後世所周知的那個長樂老。

但是請注意,變的只是一部分,他是開始隨波逐流,絕不貿然出頭了。可是大家要想清楚,一個真的毫無主見,只知道對上級唯唯諾諾,對同級親切隨和,對下級和藹可親的人,怎麼會迅速地出人頭地,極快地在亂世中當上宰相,而且就此屹立不倒,幾十年如一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