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58節:隕落的太陽(6)

並獻犒師銀十萬兩、絹十萬匹、錢十萬貫、茶五十萬斤、米麥十十萬石;

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去南唐年號,從此改用後周紀年。

以上種種,只要柴榮點頭罷兵,馬上生效。

柴榮卻沉默。但是還有什麼好想的呢?人馬驍勇,水軍強盛,長江已經不是險阻,還有什麼理由還不一鼓作氣地沖過去?更何況,在立國之初,王樸就已經替後周定下了基本的國策——先南後北,統一南方之後,才能進一步想到或西南或北。

那麼還在猶豫什麼呢?柴榮已經讓全天下人都清清楚楚地看見了他的本來面目,有進無退,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難道他會突然轉性嗎?

可曆史證明,柴榮真的就此止步了。他答應了李璟的求和條件,就此北歸。第三次親征南唐之役就此結束。他的目光已經從水氣氤氳,樹木蔥籠的江南收了回來,轉向北,面向了千里長風,雄關漫道的大漠草原。

契丹,你還是要在我的背後搗鬼……撮爾小民,化外野人,趁我中華一時糜亂,竟敢如此猖狂!你以為中國從此就無人敢向你們挑戰了嗎?!

我會讓你們,會讓世人所有人都記得,我柴榮都做了些什麼……

柴榮回到了開封,他所要的消息也都到了——關于遼國,關于遼國皇帝耶律述律。

開戰之前必須知己知彼。

耶律述律,漢名耶律璟(上帝,多麼的巧啊),他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耶律德光,而且他身為長子。但是在他和他父親之間,還有另一位遼國皇帝,遼世宗耶律兀欲,漢名耶律阮。他的父親是耶律德光的大哥,讓國皇帝耶律倍。

說到這個"讓"字,可就真的是汙辱耶律德光了,耶律德光小名堯骨,他從來都不用別人讓他什麼,從大哥的儲位到漢人的燕云十六州,沒有什麼東西是他不敢搶的。史有定論,他的功績超越了他父親耶律阿保機,成為了遼國曆史上首屈一指的強勢皇帝。但就是這樣一位極力為本民族爭取生存空間外加各種朝貢的好皇帝,一但暴斃,馬上就被族人遺忘,立了他的仇人兄長耶律倍的兒子當皇帝。

耶律述律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吧。這就給遼國的內亂埋下導火索。只過了五年,耶律兀欲突然被人刺殺,雖然沒有跡象表明是耶律述律派人下的手,但他卻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遼國皇權再度回到了耶律德光一支的手里。

耶律述律開始報複,這人根本不懂得整個遼國都是他的,哪一樣他都應該珍惜。他把他叔伯哥哥耶律兀欲的所有大臣都清除了乾淨,然後開始了充滿了新奇刺激的夜生活。從此萬事輕風過,壺中日月長,只知道打獵、喝酒、睡覺,被人稱為三絕"睡王"。

虎父生犬子,估計就算已經死了十多年的耶律德光都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是這麼塊料。遼國在這種寶貝的治理下,給半個世紀以來備受欺凌的漢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還等什麼?性如烈火的柴榮絕不容許機會在他的手里白白溜走。他命令全國再次緊急動員,全力以赴准備下一次戰爭。但是命運從這個時候開始,突然收起了對柴榮的笑臉。在他准備向最大的敵人契丹挑戰時,他最得力的人才——王樸,突然去世了。

王樸是活生生累死的,他的史書中雖然名聲不顯,那是因為他做的是蕭何的事。他坐鎮後方,鎮撫百姓,使糧道源源不絕,讓柴榮能在前方安心地打仗。不說他平時是怎樣勞累了,他死的時候是去巡察河道防務的途中,路過大臣李谷的家,兩人正常交談,突然間王樸昏倒在地,從此再沒醒來,時年五十四歲。

王樸死了,一個志同道和,性情相近的幫手就此離開了柴榮。這對柴榮的打擊非常巨大,在王樸的葬禮上,柴榮不顧皇王之尊,親來吊唁,史書記載他伏在王樸的棺槨上痛哭失聲,誰都無法勸解。

當時有一個小孩子也站在靈前,他叫王侁,是王樸的小兒子。愛屋及烏,柴榮以及後來的趙匡胤都對王侁寵信有加,可是誰也不會料道,就是這個孩子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但不管怎樣,柴榮都要沿著他的命運之路走下去,戰爭的機器再次隆隆地開動了,所有的一切都已經准備好了。這一次,向北!不勝不歸!只要能夠奪回燕云十六州,漢人就會恢複長城這條維系著全民族生命的防線,就會從此再也不必擔憂北方蠻族的欺凌!

而那時,以他擊敗契丹,奪回失地的軍威,無論是南唐,還是後蜀,就會不戰而降了……多麼美妙,我要使漢統中興!

疲勞至極,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柴榮被這個宏偉的目標深深地打動了,這就是我要做的事,這才是我要做的事……我一定要做成這件事!

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