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火燎原 第72節:附錄一(1)

附錄……附錄一

太平天國科考程序

鄉試

鄉試每年試期于二月舉行,由各省郡縣師帥先期出示,並行文所屬的旅帥、卒長、兩司馬,其各統下有願應試的,令各造名冊先期送師帥處。師帥彙集本師名冊,一並呈送軍帥。軍帥先期出示,于二月初三日考鄉文學(文學類于清制文童生)一場,其首一名曰信士。二月十二日考鄉武學(武學類于清制武童生)一場,其首一名曰藝士。由軍帥典試,文武均取首一名。軍帥給以信士、藝士執照,其余評定甲乙,亦概行錄送于縣監軍,接考縣試。

縣試

縣試于每年三月舉行,將各軍帥錄送的考生,由縣監軍典試。縣監軍先期出示,于三月初三日考縣文學一場,初六日複試一場,其首二名曰秀士。三月十三日考縣武學一場,十六日複試一場,其首二名曰英士。文武均取首二名,縣監軍給以秀士、英士執照,其余評定甲乙,亦概行錄送于郡總制,接考郡試。

郡試

郡試于每年四月舉行,將各縣錄送的考生,由郡總制典試。郡總制先期出示,于四月初四日考郡文學一場,初七、初十兩日複試二場,其首二名曰賢士。四月十四日考郡武學一場,十七、二十兩日複試二場,其首二名曰能士。文武均取首二名,郡總制給以賢士、能士執照,其余評定甲乙,亦概行錄送于提學考試(鄉所取的信士、藝士,縣所取的秀士、英士,郡所取的賢士、能士,都類于清制的文武生員)。提學由天京于每年遣放(類于清制學政),每省二員。到省以後,候各郡總制考試畢時,視路途的遠近,分赴各郡,將郡試錄送的考生召集考試。五月初五日考文士子一場。五月十五日考武士子一場。每郡視應試人數多寡,于十名中取中一名,文曰俊士(類于清制廩生),武曰毅士,提學官給以俊士、毅士執照。提學除典試考取俊士、毅士外,惟逢榮、酉兩年,于五月二十五日集該省各郡、縣、鄉新舊科所取的信、秀、賢、俊各文士驗明執照報名,考試一場。每郡視應試人數,于五十名中選取一名曰傑士(類于清制拔貢),提學給以傑士執照。傑士系榮、酉兩年特行拔取,不由約士亦可進京應考天試。

省試

省試(類于清制的各省鄉試),繼鄉,縣、郡及提學官的考試後舉行。初每年都有考試,後改定從甲子科起為三年一科,逢子、午、榮、酉年為考期。應考資格文為信士、秀士、賢士、俊士、傑士,武為藝士、英士、能士、毅士。屆期在省驗明執照報名考試。每值科年,由天京遣放正、副提考各一員(類于清制正、副主考)。提考先期行文。文場于七月初七日考頭場,初九日複試,由提考出題。武場于七月十七日考頭場,十九日複試,由提考校閱。文場取錄若干名曰約士,武場取錄若干名曰猛士,提考給以約士、猛士執照。

天試

天試是最高一級考試,繼省試舉行,類于清制會試,殿試。初原定于天王萬壽十二月為考期,旋改移于幼主萬壽時,以每年十月初一日在天京開天試。後改定從甲子科起為三年一科,逢辰、戌、好、未年為天試的考期。凡遇天試科年,各省新舊科提考所取文試的約士、武試的猛士及榮、酉兩年提學所取的傑士來京應天試的,先期持執照到各佐將處請憑。佐將驗明執照,給以文憑,並在公項內按路途遠近給盤費。到京文士子約士、傑士投禮部驗憑,武士子猛士投兵部驗憑,即持執照往詔命官處報名,由詔命官開冊送考。

如前科京試已經中式的人,除元甲首名外,余俱准其再考,亦照例請憑。若來京已過試期,概不補考。各省士子試畢,除正總裁保封某職奏留外,均領原憑回省繳佐將注銷。所有在京應試者,于報名時各持取中執照投詔命官處驗明,在冊注明某某官屬下,無庸請憑。其朝官有願應試者,亦准報名送考。惟在京屬官,有未經中式約士等本無執照而有志觀光者,須由各本官行文詔命處報名入冊收考,以免蒙混。逢科年九月初九日考文士子首場,九月十二日次場。于九月十九日考武士子首場,九月二十二日次場,二十三日複試。正副講武官隨正副總閱襄理,所有文武甲乙均由正總裁評定,取定後分為一、二、三甲。元甲三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文武都同。文二甲第一名稱為傳臚,下若干名稱為國士(等于翰林),三甲第一名稱為會元,下若干名稱為達士(等于進士)。武二甲若干名稱為威士,三甲若干名稱為壯士。由正總裁評定上奏請旨出榜,聲炮鼓樂,懸榜于朝門前,俱賜黃緞一匹,紅縐兩匹,在朝門設宴,又擇日令狀元游行,以示榮寵。正總裁給以執照,以為出身,並因才選舉,奏封為天朝殿前等官及各廷府等處屬官,授職執印理事。案太平天國天試的制度,是將清代的會試、殿試、朝考的考法合而為一。清制京考程序,先為會試,中式後殿試,殿試分一、二、三甲,其二、三甲進士須再經一次朝考,始分別授職,而太平天國則對舊制加以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