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並肩作戰(中)

盧南湖

左賢王坐在帳外草地上,一邊狠狠撕咬著手中的羊腿,一邊憤怒的盯著營地外“操練”的大陳騎兵。在他十幾年的征戰經曆中,還沒有見過如此“賴皮”的大陳軍隊。如果是在十年前,他肯定早就親自帶人去滅了這群耀武揚威的騎兵,但是在現在他卻只能躲在營地中間無奈的看著他們。值得欣慰的是這幾天來老天爺還是非常照顧他,每天均是豔陽高照,如果來那麼一場雨的話,他的矮牆陣恐怕就立即不複存在了。因為這樣,他更堅信自己能堅持住,老天都幫著自己,還能不勝嗎?

正當左賢王在心里無數次的咒罵著大陳騎兵的時候,一名親兵跑到他身後,湊著耳朵對他說了幾句什麼。左賢王還沒等親兵話說完,立即站了起來,扔掉手中羊退,朝營地靠湖的一個臨時搭建的高台疾走過去。

北方十里的深水邊,數百名大陳士兵正在搬運剛砍伐的木材,河邊立著兩個巨大的石頭,竟然是要建座浮橋。高台上的左賢王看到這一幕不由神色大變。自己想方設方要掩飾的秘密最終還是被敵人發現了,更要命的是五千大陳騎兵在營地外虎視眈眈的盯著自己,自己完全不能動彈。但他又不能完全不顧礦山那邊的安危,就算自己在營中安然等到渾邪王的援軍,礦山恐怕早已被攻下,到時自己一年的心血將付諸東流,就算最後能再奪回,那幾百礦工鐵匠以及自己派去學習打造的百多名匈奴士兵早已死在陳軍的刀下,自己空有礦山亦將再無作用。左賢王頓時陷入兩難的絕境,這時他更咒罵起渾邪王來,如果援軍早來,自己怎麼會陷入現在的兩難之境。

沉思良久,左賢王終于下定了決心。

夜幕降臨,河邊的大陳士兵在幾百只火把的照耀下,正熱火朝天的完成浮橋的最後部份,只待搭起最後幾根木頭,整個浮橋便告功成。匈奴營地里卻是一片漆黑,營地外“操練”的大陳騎兵早已回營休息,河邊陳軍建橋時的吆喝聲清晰的傳到這安靜的營地中。

士兵們終于搭好最後一根木料,整個浮橋終于大功告成,一時數百人發出震天的歡呼聲。沉浸在浮橋建成中的士兵們卻沒有發現,在他們歡呼聲的掩蓋下,數千匈奴騎兵正疾馳而來。匈奴騎兵的戰馬馬蹄被裹上厚厚的一層棉布,疾馳之下只發現輕微的聲音。

等歡呼的士兵們發現的時候,匈奴騎兵已奔至浮橋五百步外。火光的照耀下,數千匈奴騎兵如一團席卷而來的烏云,靜靜的向河邊襲來。

河邊的大陳士兵們開始慌亂起來。建了一天的橋,身體均是疲憊之極,再加上為方便建橋,士兵們的盔甲均四散擺方在河邊的草地上。士兵們聚在擺放盔甲的地方推攘著,爭著尋找自己的盔甲和兵器。

當大多數士兵還沒穿上盔甲時,匈奴騎兵已然沖至。大陳士兵畢竟訓練有素,拿起武器便開始聚陣戰斗,有的士兵甚至隨手抄起一根木棒便沖入了戰團。雖然大陳士兵在慌亂中逐漸聚攏,但畢竟是倉促應戰,而且經過一天的建橋早已疲備不堪,戰馬又遠在數里之外。習慣騎馬作戰的騎兵們驟然之下變成步兵作戰,戰力便大打折扣。雖然大陳士兵奮勇抵抗,但聚集的人群還是越來越少,剩下的士兵逐漸被逼到浮橋邊上,進行著最後的掙紮。


河對面的山上這時也亮起了火光,山上傳來的喊殺聲,頓時讓在橋邊苦戰的大陳士兵們,陷入了深深的絕望。左賢王在幾名騎兵的護衛下,立馬在戰場後面,靜靜的等待著即將到來的勝利,橋邊的大陳士兵僅剩幾十人了。

正當左賢王以為勝利在望時,後方傳來隆隆的鐵蹄聲,在黑暗中散發著強大的殺伐氣息。成千上萬大陳鐵騎出現在左賢王後方,鋒利的長刀在火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懾人的光芒。左賢王在親衛騎兵的護擁下向浮橋疾奔,只要沖過浮橋,陳軍鐵騎將再難逞威。

隨著橋頭最後一名大陳士兵倒下,匈奴騎兵開始蜂擁沖上浮橋,身後的大陳鐵騎尚在三百步外。被匈奴騎兵擁在中間的左賢王就要登上浮橋,回頭看了一眼正疾馳而來的大陳騎兵們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十步,再有十步沖在前列的匈奴騎兵便要沖至對岸,剛上浮橋的左賢王突然聽見轟然一起,整座浮橋竟在瞬間四分五裂,剛才還連接緊密的木頭,一下子便一根一根的散開來。橋上的匈奴騎兵們頓時連人帶馬滾入深深的河中。左賢王卻沒受到什麼影響,由于他剛踏上浮橋,站立之處還在河邊不遠的淺水處。看著土崩瓦解的浮橋,左賢王頓時呆住了。匈奴人均不識水性,掉入河中的結果眾人心中均是雪亮。

大陳鐵騎已然沖至擠在河邊的匈奴士兵百步之外,一陣矢雨,前列的匈奴騎兵紛紛倒地。孫堯安和汪甫業領軍殺了過來。匈奴騎兵顯然沒有料到僅片刻功夫,自己的地位便徹底的顛倒過來。激烈的戰斗迅速在河邊狹小的空間展開。河邊的匈奴騎一邊面臨著大陳鐵騎狂風驟雨般的攻擊,一邊聽著河中戰友的淒厲的呼救聲,對河水的恐懼一時竟壓抑下對前面大陳鐵騎的恐懼。所有匈奴士兵均害怕被逼退入河,一時竟悍不畏死的向大陳鐵騎攻去,戰斗愈加激烈。

汪甫業和孫堯安在陣後搜尋著左賢王的蹤跡。兩人日前定計後,一邊派人大張旗鼓的建造浮橋,一邊將四千鐵騎埋伏在距河十里外,傍晚操練結束的五千士兵並未回營,只是轉了個圈,繞到此地,靜靜休整。沒想到左賢王果然忍不住率兵來攻,頓時便陷入兩人的重重包圍。雖然犧牲了建橋的幾百士兵,但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兩個均認為這樣的犧牲是值得的。至于幾百士兵的生命,見慣了每仗幾千上萬人死傷的他們,自是毫不在乎,士兵在他們眼中只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

兩人均對上次的一戰耿耿于懷,自己不慎中了左賢王之計,差點兵敗,更因不敢直面左賢王,對左賢王逃回營地時對他兩的羞辱惱羞成怒。這次兩人更是打定主意,待左賢王久戰力竭之際一舉生擒,定要對他百般折磨再取其人頭領功。

兩人一直將目光鎖定著左賢王,對身前激烈的戰斗竟視若未睹。士氣高昴,准備充分的大陳鐵騎在正面戰場上,已遠遠不遜色于匈奴騎兵,更何況自己的人數多了整整一倍。左賢王這次卻不見往日的勇武,一直在幾名親兵的護衛下躲在陣後,見己方騎兵雖然拼死奮戰,卻死傷慘重,越見稀少,竟偷偷帶著幾名親衛欲從河邊殺出逃走。

汪甫業和孫堯安見狀哪肯讓左賢王得逞,立即從戰陣中抽出上千騎兵向快突出重圍的左賢王殺去。左賢王本窺准河邊的大陳騎兵稀少,以為在如此激烈的戰斗中偷偷殺出去,誰料就在快要沖出包圍的時候,千余騎兵已呼嘯而至,把他幾人頓時圍得水泄不通。幾名親兵雖然拼死應戰,卻也敵不住眾人的圍攻,不多時便僅剩下左賢王一人一騎,“鐺!”左賢王揮刀欲擋住一名大陳騎兵砍來的長刀,兩刀甫一相接,左賢王手中長刀竟被擊飛出去,幾把長刀頓時架在了顫抖不已的左賢王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