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該問的問題



征遠將軍楊帆海再次出征,這次的目標是近一年前落在了鬼方部族手中的兗州。

消息傳出,有熊國臣民皆是震驚,倒不是懷疑楊帆海的能力,青州之戰,陳塘關之戰已經充分說明這名薊國降將的能力,他們震驚的是公孫少典對楊帆海的態度。

一而再,再而三的讓這名降將擔當大任,很難想象。以公孫少典的作風,這樣的人,一旦再建戰果,必然會被重用。

而之所以讓人想不明白的是,如今整個鄭城的人都知道這個征遠將軍與已經內定的儲君公孫蔚青極為不和,與二王子公孫軒轅卻是關系不錯,哪怕這個征遠將軍當天是在公孫軒轅手中投降的。

這麼多年來,公孫少典打壓公孫軒轅,扶持公孫蔚青已經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如今又如此扶持與公孫蔚青有舊怨,與公孫軒轅關系不錯的楊帆海究竟是為了什麼?

莫不是少典大王的心意所有改變了……一時間,滿朝臣工都是有了這般想法,畢竟在他們看來,公孫軒轅的確要遠比公孫蔚青更有能力擔任這接班人。

然而,公孫蔚青被派往巫族戰線撫軍的消息也同時傳來,不由的又讓人迷惑了。這個時間,這個節骨眼,少典大王究竟在想什麼,恐怕除了他本人沒有人知道。

但不管這些人如何想,楊帆海終究還是出征了。

拜將台上。

公孫少典親手為楊帆海帶上了明光鎧的頭盔,引來了無數將士的羨慕。

作為有熊國的大王,公孫少典很少親自來這樣的場合,以往的出征都是由大臣傳旨,哪怕領軍者是公孫軒轅也不例外。楊帆海能得此殊榮,已經是讓人嫉妒了。

看著眼前的公孫少典,楊帆海眉頭微皺,終于是忍不住問道:“大王,你為何要親自過來。”

這的確是個莫大的榮耀,可惜,他總感覺這背後定然有什麼算計,心中不舒服。

公孫少典搖了搖頭,輕聲說道:“不要多想,我只是要表明自己的一個態度而已。以往的戰斗都是發生在我人族內部,那樣的戰爭,即便是打的再好,也就那樣了。”

“那樣的出征儀式我不想參加,因為內戰,永遠不是一個什麼值得稱頌的事情,哪怕是作為勝利者,也應該清楚,自己擊敗的都只是自己的族人,殺死的也是自己的同胞。”

“但你今天不同,你要出征的對象是鬼方部族,是奪回本該屬于我們人族,卻被異族占領的土地。我要讓我有熊國的臣民們都知道,我公孫少典更看重的是對抗異族的英雄,而不是內戰的名將。”

“大王……”楊帆海默然,他突然發現自己完全看不透眼前這個人了。

公孫少典拍了拍楊帆海的肩膀:“你記清楚了,拿下兗州回來,我保證但有我在的一天,日後薊國公府必然安甯。可你若敗了,那可就難說了。”

平淡的話,似乎在威脅,又似乎只是開玩笑,讓人看不真切。

看著公孫少典那不怒自威的臉,楊帆海突然鬼使神差的問了一句:“為什麼覺得二王子殿下不適合當大王?”


話音一落,心中立刻後悔,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突然想到問這句話,但這不僅是公孫家的家事,亦是王儲之爭,其間干系何其巨大,又豈是能隨便問的。

其他人躲還來不及,自己居然會做這等蠢事。

意外的是,公孫少典並沒有不喜,反而有些笑意:“這麼多年了,想這個問題的人很多,但敢站在我面前問我的,你是第一個。”

“你究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呢,還是因為將有熊國已經真正當成了自己的國家,因而開始思索這個國家的未來了?”

“我……”楊帆海張口欲言,終究還是閉上了嘴,他也說不清楚。

公孫少典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管如何,總歸是不錯的,你加油吧,有些事情還不是你能管的!去吧,把兗州給我拿回來!”

“微臣遵命!希望大王也記得答應微臣的,保的薊國公府的安甯。”

楊帆海不再多說,躬身行禮之後,從拜將台上一步步的走了下去。不知道為何,剛才公孫少典說“有些事情還不是你能管的”的時候,他分明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無奈和落寞,不過轉瞬即逝,讓他懷疑是不是只是幻覺。

在萬眾矚目之中,翻身上馬,領著五萬大軍朝北方而去。

這一次出征,不同于往日,因為是對鬼方部族動手,又有公孫少典的保證,楊帆海將所有人都帶了出來,不僅僅是薊國的舊將,還有薛城桐、張騅這些昌國和唐國的將領。


8ВOOK。COм
五萬人馬,平均的編在了十二人麾下,同時將風師父贈送的乾坤化元功也讓人謄抄之後,傳了下去。

風師父的意思是選取一萬人馬就已經足夠,但楊帆海覺得既然是好東西,自然是多多益善。

許帆也沒閑下,這個眾人心中的軍師跟著大軍一起出戰。不僅僅是為了出謀劃策,更是為了天干地支大陣。

風師父改善的陣法乃是戰陣,既然是戰陣,自然就不僅僅是十二三個人的事情。擅長陣法的許帆,將整個陣法擴大,以十二隊人組陣。

五萬人馬,除去楊帆海身邊的侍衛,其他人馬分攤之後,每一隊人皆有四千余人,一旦能將陣法精通熟練,到了戰場上效果必然更加不凡。

當年在薊國境內,雖然一群人都曾並肩作戰,但當時是因為情況如何,不得已合作。如今都已經是成了有熊國的一員,成了真正的戰友,讓楊帆海總感覺變得有些不同了。

不同于當年的只顧勇猛沖鋒陷陣,如今的楊帆海已經開始思索,如何能讓這些人更加團結,自己一行人變得更加強大,彼此之間也更有默契和信任。

人各有在乎的事情,吳燼、鄧元武兩人以前在乎的是家族的榮耀和重視。當年家族選擇了他們的兄弟後,讓他們感覺到了被放棄一般,毅然離開。

林振佩最喜歡說的“混不好就不回去了”,其實用在這兩人身上更為貼切。當年有熊國攻陷薊國,縱然背後有修行者撐腰,但知道兗州將會讓給鬼方部族後,諸多世家都是明智的選擇了一同被潛入有熊國境內。

所謂的世家,一旦背井離鄉,曾經的影響力自然大打折扣。因為青州之戰和陳塘關之戰,吳燼與鄧元武的名聲也算傳開。此時的他們已經不同于昔日一般,定要附在自己的世家上,才會被人看重。甚至某種程度而言,兩人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各自的世家。

而兩人的世家私底下也曾來找過他們,希望兩人可以回去,只是被拒絕。對于兩人而言,如今更在乎的是如何讓自己的族人後悔當年的選擇。


薛城桐卸下昌國將軍的身份後,更在乎的似乎是他自己實力的提升。以前與楊帆海實力差不多時,並沒有什麼情況。而如今楊帆海實力超出他許多之後,他經常會因為修行上一些不明白的問題來找楊帆海詢問。

雖然楊帆海也不是什麼強者前輩,但風師父的教授方法很管用,很多都是直接簡單,卻是蘊含著一點就通的大道理。

薛城桐天賦不凡,只是一直以來不得名師指點。聽取了楊帆海領悟自風師父那里的一些心得後,很快就領悟到了屬于他自己的東西,實力攀升速度極快。

對于他而言,無論是什麼艱苦和困難,只要能提升自己的實力就沒有問題。也因此,同行的十二人中,只有張騅能與其相比,其他人皆是差了一些。

而許帆在乎的似乎就是陣法,或者說是某些玄奇的東西。

風師父改良的天干地支大陣,簡直就是直接捅中了他的心窩,讓他深陷其中,欲罷不能。一天到晚在研究如何布陣,如何變陣。

恐怕若非楊帆海急著要趕路,這家伙會直接讓大軍停下陪他演練陣法。

……

大軍一天天行進,雖然與身邊的人時常會有些交流,但楊帆海更多的時間是在想著如何令自己的這一支人馬變得更加強大。

在思索他人心中在乎的東西和目的的時候,楊帆海也會時常忍不住在想:自己做這些究竟是為了什麼?放著父母親的事情暫時不管,這樣真的是對的嗎?

一路上念頭不斷,與東北方向也是越來越近。

此番出行的第一站便是陳塘關,倒不是單純的為了從這里出關,更是為了那里留守的大軍。

四方開戰,有熊國也是壓力不小,士兵匱乏。公孫少典答應楊帆海的二十萬人馬,有十五萬要從此處帶走,不然國內已經難以找出合適的人馬了。

往東北而行,離目的地越來越遠,但陳塘關出現在視線范圍內的時候,楊帆海莫名的激動起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作為一個男人,帶領族人去收回曾被異族占領的土地,這恐怕是最讓人興奮的事情了。

大軍前行,陳塘關終于到了,而馮武陽也是領著人馬



在門口等候。



⑻вOoк.со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