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王的意志



陳塘關,薊國公主府。

楊帆海站在書房內凝視窗外,已經到了春末時分,只是北地寒冷,這里的草木也是剛剛才萌發新芽。

下著微雨,雨水在葉片上凝結,猶如露珠般一顆顆滾落,仿佛孕育著新的生機之力。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璟露公主推門而入,急切的問道:“楊帆海,大王……過世了。”

楊帆海點了點頭:“我知道!”

見楊帆海早已知情,璟露公主心神也一下安定下來,再說道:“十二將已經備好馬車在外邊了,我們現在走嗎?”

大王駕崩,各地臣子自然是要前往鄭城吊唁,哪怕此處也不例外。

“不用安排了!來人啊!”楊帆海喊了一聲,立刻有侍衛走了進來。

“吩咐下去,讓十二將軍回營,不用他們去鄭城吊唁。北地各軍服喪,不得有誤。”

“遵命!”侍衛領命退下。

“我們走吧,馬車太慢,就我們兩人過去比較快!”

與璟露公主說過一聲,用真氣將其一卷,張開雙翅已經是騰空而去。

一路往鄭城而行,俯瞰大地,一片微綠。九州結界的壓制下,楊帆海的速度已經比曾經慢了不止一星半點,但也因為如此,反而能將這蒼茫大地看的更為清楚。

昌意駕崩,舉國服喪,不用神識探測,楊帆海也能聽到下方民眾的哭聲。那哭聲此起彼伏,猶如一條線沖向鄭城,又是往四面八方蔓延開,布滿了整個天下。

哭聲悲慟,如喪考妣,這讓楊帆海心中大為觸動。

對于修行者而言,昌意不過一介螻蟻,一個沒有修為的人,在這樣的世界又能做什麼?不僅僅是他人,就連楊帆海也在心中微微看輕。算起來,從出生到壽終正寢,昌意一共活了一百四十九歲,楊帆海見過他的次數卻是不超過二十次。

雖然在公孫軒轅退位之後,這百年時間互相書信不斷,昌意也是將楊帆海當做老師一般,若有問題就來詢問。只是楊帆海有意淡化自己在華夏的影響,所以彼此之間著實沒有多少走動。

可沒有走動,不意味著沒有注意。這麼多年來,楊帆海一直通過各地的情況來看昌意。

在修行者的世界,他不是強者,可若以君王來評判,他卻是一個強大的君王。百年時間,兢兢業業,概因知道自己壽元有限,因而不敢懈怠。

天下治理的如何,無需用國力富裕這些東西來形容,單單聽著這鋪天蓋地的哭聲,就已經知道。若論得民心,他已經超越了他的父輩。公孫少典不如他,公孫軒轅也不如他。

而這個得民心並非是做戲做出來的,昌意是個低調的人,他很少拋頭露面。若知道何處有災,也不會去哪里大聲演講,只會暗自落淚,想辦法著人調物救災。

以前,楊帆海不覺得昌意如何,而如今要他再來評判,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偉人。


黃金百年,大地複蘇,蒼生複蘇,換做公孫軒轅自己來治理,恐怕都做不到這般。只能說華夏得昌意,實乃天之幸。

而昌意的不服丹藥,不延壽元,也是令楊帆海心中觸動良深。他不是聖人,卻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聖人。試問誰能擋得住不死的誘惑,楊帆海自問不能,而昌意卻做到了。

“一國之君,不應該是修行者,就應該是個普通人。壽元有限的人,才能體會到生命的可貴,才會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越是普通人,越能體會到民間之疾苦,才會將自己的國民當回事。”

“越是有力量的大王,越是喜歡發動戰爭。無論勝負,受苦的都是百姓。如果是一個壽元無限的修行者,也許會產生那些不該有的野心。”

“一個仁愛的大王,沒必要擁有強大的個人武力,只要懂得治理天下就行了。”

這是昌意曾說過的話,在此之前,楊帆海甚至都無法去完全理解他說過的那些話。仁愛是不錯,但這與壽元並沒有關系才對。

可到了如今,聽著這四方哭聲,他卻是突然感覺自己好像明白了。

若是自己來治理這天下,恐怕是不急不緩,因為自己擁有無限的壽元,除了天下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甚至還要花不少時間去修煉,去靜想。

而昌意不同,他不是修行者,沒有必要去修行。而且壽元有限,活過一天,就意味著離死亡又近了一天。

這樣的人,對于天下,對于百姓,對于整個世界有著一種修行者沒有的敬畏之心。心系國家,因而每天都是全力以赴。百年時間,卻可以達到修行者君王千年的效果。


8ВOOК·cOm
昌意用自己的一生為天下詮釋了什麼叫帝王:為蒼生,為社稷,為天下。

壽元有盡不要緊,只要為國為民的精神能一直傳承下去,那王的精神就永遠不會消亡。

一路前行,還沒到鄭城,便可見到大量百姓披麻戴孝從四面八方而來。如此陣勢,乃是昔日公孫少典王不曾享受過的。

城中太廟之處,盛載著昌意尸體的棺木拜訪在高壇之上,百官已經在那等候,乾荒亦是一身白布站在百官之首。

等到楊帆海落地之後,乾荒破開百官迎了上來,長軀躬身:“見過老師。”

“見過戰神!”百官亦是行禮。

軒轅聖皇欽封戰神,人族三大戰爭之中流砥柱,即便是楊帆海這些年刻意淡化自己在華夏的影響力,可依舊無法消除。就如這葬禮一般,戰神未來,竟是無人提議開始。

“諸位不用多禮!”楊帆海讓諸人起身,接過喪服戴上,再與乾荒問道:“力拓將軍、應龍將軍他們呢?”

“諸位將軍與巫族使者同來,應該已經快到了!”乾荒說道:“老師既然來了,那喪禮就此開始吧!老師,請!”

平日里,師徒走在一起的時候,皆是楊帆海走在前方,此刻乾荒亦是准備如此。

只是這一次楊帆海卻是拒絕了:“乾荒,從今日起,你便是我華夏大王,但凡華夏將臣皆要聽你號令,縱然為師也不例外,懂了嗎?”

乾荒點頭,沒有多說,著司儀喊過一聲,喪禮開始,領著群臣朝高壇走去。


雖有士兵維持秩序,但並沒有阻止百姓過來,一時間鄭城之中又是哭聲一片,響徹天地。

喪禮進行三日,巫族使者到,楊帆海親自迎接。

不出意外,帶領巫族使團依然是身為巫族大祭司的九鳳,與其同行乃是十三族族長。昔日巫族有十二姓,乃是貴族,而這第十三族則是之後成立的九黎族。

巫王所處之種族,若不能成為貴族實在是說不過去。加上如今天下太平,十二姓巫族也沒有阻擾,便順應其事了。

楊帆海昔日知道此事時也是讓乾荒暗中推動,九州結界之下,巫族的實力的確是削弱的最慢的。以前同境界人族可與巫族一戰,而如今同境界一個巫族怕是可戰十個人族了。

這第十三族的成立,免不得會讓巫族內部勾心斗角一番,即可分散他們的心思,又可能削弱他們的實力。楊帆海雖然很不喜歡這種感覺,但為了人族,他也不得不開始扮演這種所謂的博弈者了。

“見過戰神!”九鳳領著巫族使團給楊帆海行禮。

巫族以強為尊,公孫軒轅之後,整個華夏人族他們也只服楊帆海一人。不說阪泉之戰和逐鹿之戰,只說建木之戰一騎當先沖鋒陷陣,亞聖境界與箭神王一絕高低,之後又是單槍匹馬殺入九重天內。如此戰績,便是巫族也歎服,戰神之名,在蚩尤之後,可謂實至名歸。

“見過各位!”楊帆海亦是行禮:“大王服喪不便,便著我來迎接各位了,請。”

“請!”九鳳抬頭,一雙美目看著楊帆海,如流水一般蕩漾的目光之中,可見深情。

還是不曾淡化……楊帆海心中暗自歎息,自昔日為乾荒給九鳳寫過一封信後,這麼多年來,他便再不曾與巫族一方聯系,甚至拒絕了各種邀請。不僅僅是為了淡化自己的影響,也是為了讓九鳳徹底死心。

很多年了,九鳳也再未曾聯系過他,楊帆海還以為事情已經過去,但今日一見方知道沒那麼容易。

此事只能以後再想辦法了,楊帆海放下心頭之事,領著諸人往太廟一側的高壇而去。

國之喪禮,雖然按昌意生前意思,十日便已經是足夠。但一來其深得民心,二來各地將官趕來需要太多時間,這喪禮足足辦了三月方才結束。

國喪結束,各地將官紛紛離去,楊帆海亦是告辭回陳塘關。九鳳與巫族使團邀請他前往巫族居住地,被他婉言拒絕,只說以後有機會再來。

洪荒曆一萬四千六百一十三年,乾荒繼位,帝號顓頊。

顓頊延承昌意意志,全心治國,令華夏國力更進一步。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又是一個新的黃金百年。

與昌意不同,顓頊修為不凡,



可壽元無限,更得巫族尊敬。

當所有人以為這和平興盛將會一直下去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一場天大的巨變正在醞釀之中。



⑻BooК。со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