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或許真的是因為游戲系統的作用吧,只是三五天,歐陽姐妹的傷勢,就已經好得差不多,可以自由走動了。

說起來,這姑蘇燕子塢的風景還是不錯的。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燕子塢位于姑蘇,又是慕容家所在,風光當然不凡,但歐陽姐妹卻無心多留。無論是不是要去找蕭峰,這燕子塢,她們都不想多留,也不大願意和慕容複有多大牽扯。

這天,歐陽姐妹便向阿朱辭行,並托阿朱代為轉達對慕容公子救命之恩的感謝,來日定當湧泉相報。阿朱雖然百般挽留,但歐陽姐妹仍是堅持離開了。

不過,走在這北宋的姑蘇街頭,兩姐妹都不禁迷茫了。她們對這個時代,並沒有什麼太深刻的概念。古代,在她們心里,是一個什麼形象呢?三座大山?封建禮教?水深火熱?

可是,看看眼前,在蘇州這個號稱東方威尼斯的城市里,她們走過了一條條街,跨過了一座座橋,看到的,卻是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甚至,街邊都難得看到幾個乞丐。

歐陽華音有些迷茫地說:“這……這還是我們印象中的古代,還是我們所知的水深火熱的舊社會麼?”

歐陽華菲搖了搖頭,輕聲說:“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們能看到的,卻是比咱們所熟知的未來,似乎也不差多少。當然,科技方面,差了十萬八千里。可是看看眼前的景象,雖然是蘇州,不是杭州,但柳三變的那幾句詞,倒也是真實寫照了。”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歐陽華音輕吟的,便是北宋著名詞人,柳永柳三變,寫下的那一曲望海潮?東南形勝。這首詞主要描寫杭州的富庶與美麗。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寫西湖,展現北宋杭州的和平甯靜的生活景象。全詞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詞中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歐陽華菲和歐陽華音當初讀到這首詞的時候,總覺得,柳永是誇口了。要知道,當時柳永一直郁郁不得志,懷才不遇。無奈。他只好四處漂泊流浪,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

柳永到杭州後,得知老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便前去拜會孫何。無奈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無法見到。于是,柳永寫了這首詞,請了當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東南形勝。

後來,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複地唱這首詞,孫何被吸引住了,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走了,也沒有怎麼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因此,歐陽華菲和歐陽華音總覺得,這個柳三變,當時一方面是在賣弄文采,另一方面也有奉承這個孫何的意思。畢竟,杭州的繁華,應當說和孫何這個官員大有關系,也算在誇贊他的政績。

8вOOК.cоm

其實,歐陽華菲卻覺得,柳三變的這個馬屁,就算不是拍在了馬蹄上,也是拍在了馬腿上。孫何是兩浙轉運使,而不是杭州當地負責經濟民生的地方官。或者用現代話來說,孫何不過是兩浙一帶交通部門的官員,當地經濟民生跟他有一毛錢關系麼?因此,他對這首詞,當然不會有太大反應,頂多覺得柳三變寫得不錯罷了。

不過現在看來,且不說孫何當時怎麼想,柳三變筆下的杭州,或者說是蘇杭,根本就沒有什麼誇大。繁華的街道,一看就是相當富足的當地居民,再加上天然所有的風光,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而且,更讓姐妹倆奇異的是,所謂封建禮教,卻也沒怎麼看得出來。看看街上姹紫嫣紅的,可不是那些花卉,而是那一個個花枝招展的女子。從五六七八歲的女童,或者說蘿莉,到二八年華青春少女,再到已然挽了發髻的婦人,再到滿頭花白的老嫗,再從荊釵布裙的平民女子,到服色鮮亮的大家閨秀,可以說是各個年齡段,各個階層的女子,都是隨處可見。而且,看看她們這樣拋頭露面,卻沒什麼人覺得奇怪,都是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

“這……這是宋朝麼?”看著眼前的一切,歐陽華音不禁滿眼詫異,“美女滿街走,女娃到處有,不是說,古代女子全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如果只是一些平民也就算了,老百姓沒那麼多講究,為了生存什麼都行。可是很多女子看起來,可不是出身什麼普通人家的啊……”

歐陽華菲歎了口氣,說:“我也不知道……這到底是民風開放兼容並蓄的大唐盛世,還是宋代了……不是說,宋代正是程朱理學開始盛行的時候麼?你看看這些女的,好像沒有哪個是纏足的吧?就說咱倆兩個,這樣大大咧咧地走在街上,好像也沒誰看咱們眼神奇怪的吧?”

其實,她們不知道,她們所熟知的封建禮教,程朱理學,開始盛行的時候,已經是南宋了。而北宋的時候,民風開放,比起唐代也不差什麼。甚至因為趙氏皇族采取的休養生息政策,宋代民間的富裕程度,可是後人很難想象的。

而且,她們看到的北宋,還不是他們最興盛的時候。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以來,宋太宗趙匡義、宋真宗趙恒、宋仁宗趙禎等數代皇帝都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使得北宋的經濟,雄居曆代封建王朝之首。古語說,倉稟足而知禮節,富足的宋代民間,民風還是相當開放的,百姓生活也是相當不錯的。


哪怕是這幾個皇帝中,風評最差的宋真宗時代,經濟上也是比後來所謂的康乾盛世強得多。只是在對外戰爭方面,顯得軟弱了,不過這和宋代重文輕武有關,是政策問題。

宋真宗時候,出了幾個很有名的大奸臣,比如王欽若、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有“五鬼”之稱。他們擅長投機取巧迎合帝意,結黨營私打擊報複,挑撥離間嫁禍于人。不過,他們都挺有才華,比如王欽若,他就和楊億一起編纂了《冊府元龜》。

而且,如果放在現在,王欽若這個人,可以說是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他做宰相的時候,是宋朝經濟發展最快的時候。雖然,他在朝堂上排除異己,結黨營私,但宋朝經濟能飛躍發展,這個家伙是功不可沒的。不過,也正是他,造成了當時朝堂上昏暗一片,朝野之中卻是歌舞升平的奇異局面。

一般來說,曆代封建王朝,往往是恰恰相反……

至于那個丁謂,別的不說,就說寇准吧,寇老西兒,就是被這家伙打擊下去的……不過,根據史料記載,這家伙長得相當不錯,真配得上是道貌岸然了。

而宋朝,或者說是北宋真正衰敗下去,反而不是因為這些奸臣作亂,卻是因為兩個曆史上大大有名的賢臣——王安石和司馬光。

王安石此人,是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一脈相承,都是改革派,但弱點也是一樣,都是急于求成。范仲淹是在宋仁宗時代搞改革的,不過宋仁宗還算有點腦子,一看出范仲淹太過激進,就收斂了,還貶了范仲淹,沒造成什麼太嚴重的後果。不過他的政策,宋仁宗也是用了一些的。可是宋神宗就不行了,他分辨能力比不上他爺爺,而且也有點激進,結果,就造成了王安石變法的失敗。

而王安石變法的失敗,也和司馬光關系很大,這位小時候砸缸救人的大賢,卻是個死硬的保守派,堅決反對變法。可偏偏,這位才華能力,完全不在王安石之下。結果……就是黨爭唄!

于是,那段時間,一會兒要改革,一會兒要保守,朝令夕改,把原本家底厚實的北宋搞得雞犬不甯,原本富足的北宋,就這麼著折騰來,折騰去,于是就衰落下去了。

火上澆油的是,宋神宗的孫子是誰?宋徽宗……

于是,北宋完了……

而此時展現在歐陽姐妹眼前的北宋,其實,就是王安石變法後北宋最後一抹輝煌的余光。即使如此,也讓她們驚訝不已了。



8вOOK。Со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