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2節:舊雜譬喻經(28)

③徇:通“巡”。

④日已中:佛教戒律,日影過中不食。

⑤楗(jian)椎:又作犍椎、犍槌、乾槌、。為寺院中敲打用之報時器具,寺院懸掛的木魚、鍾、磬類。

⑥放:施展。

⑦神足:神足通的簡稱,五通之一,又作如意足通、神境智證通,即身如其意,隨念即至,可在一想念間,十方無量國土都能同時一一到達,變化無窮。佛十大弟子中,目犍連就是得了這種圓滿的神通而號稱為“神通第一”。

⑧清信士:受三歸五戒並具有清淨信心的男子,梵語叫做優婆塞-

今譯]

從前有一個沙門,已證得阿那含道,他在山上煮草染衣。這時有一個失牛的人到處找牛。找牛人看見山上有火光和煙,就過去看。看到鍋里都是牛骨,沙門的缽變成牛頭,袈裟變成牛皮。找牛人便把牛骨系在沙門頭上,在國都中游街,大家都看到了。

沙彌見日已中,就敲擊響器,卻不見師傅回來,便進房間禪思。冥思中見師傅竟然被人侮辱,趕去,行頭面頂足禮節,問:“為何如此?”師傅說:“這是很久前的罪孽。”沙彌說:“你先回來吃飯吧。”兩人就施展神足,一起離去。

沙彌沒有得道,心中的忿怒、嗔恨之意未除,念到居士及國人,思忖:國人竟然如此對待我師傅,應該讓龍下一場沙石雨,震動全城,讓他們害怕。這種念頭剛一出現,四面就下起雨沙,城堡房屋都被毀壞。師傅見此狀,說:“我前世以屠牛為業,故遭此殃。你為什麼犯下如此罪孽呢?你走吧,不要再追隨我。”

法師說:“善惡報應如此分明,難道可以不慎重嗎?”-

點評]

應該牢記法師的提醒。幾乎所有的宗教都不主張以暴易暴。基督教認為,有人打你左臉,就把右臉伸過去讓他打。——這是羞辱打人者最好的方法。沙門替他師傅報仇,動機良好結果適得其反。

(三十七)大臣命終喻

昔有國王、大臣五人。一臣宿①請佛,佛不受,臣則還,因王請佛。佛言:“此臣今必命當終,明日將誰複作福乎?”臣嘗令相師相之,云:“當兵死。”常以兵自衛,己亦拔劍持之。夜極欲臥,以劍付婦持之。婦睡落劍,斷其夫頭。婦便啼叫,言:“君死!”

王則召四大臣問:“汝曹營衛之,徼②修奸變。其婦與相隨而忽至此罪為?誰在邊者?”便斬四臣右手。

阿難問佛:“何因?“佛言:“其夫前世作牧羊兒,婦為白羊母。其四臣前世作賊,見兒牧羊,便呼兒。俱舉右手,指令殺白羊母,與五人烹之。兒啼泣悲哀,煞羊食賊。如是展轉生死,今世共會,故畢其宿命罪也。”-

注釋]

①宿:素來,久。

②徼(yāo):原本作“激”。同“邀”。求,謀取-

今譯]

從前有一個國王和五個大臣五。其中一個大臣一再請佛,佛沒有請來,這位大臣回來,求國王出面請。佛說:“這個大臣今天當死,明日誰會接著請佛造福呢?”這個大臣曾經讓相師看相,相師說:“當死于兵器。”大臣知道後常用兵加強防衛,自己也總是持劍在手。夜深要睡覺了,他就把劍交給妻子拿著。妻子睡著,劍落下來正好砍斷丈夫的頭。妻子哭叫:“我丈夫死啦!”

國王當即召見另外四位大臣,問他們:“你們負責保護他,卻設計謀害他。他的妻子一直跟隨他,怎麼會忽然犯這樣的罪?當時誰在死者身邊?”于是砍了四位大臣的右手。

阿難問佛:“什麼夙因導致這樣的結果?“佛說:“那個女人的丈夫前世是牧羊人,妻子是只白色母羊。那四個大臣前世是賊,看見牧羊的人,叫住他,他們一起舉起右手,指著白色母羊要殺它,給五個人煮著吃。牧羊人悲傷哭泣,沒辦法殺羊給賊吃。就這樣,生死輪回,今生相聚,以此了結他們前世的孽緣。”-

點評]

這個故事巧妙地設置妻子無意殺夫的情節,以渲染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故事固然離奇,但妻子無意殺夫稍顯勉強。牧羊人殺白母羊,完全是被逼無奈,凶手是賊。牧羊人殺羊是無意的,妻子殺夫也是無意的,但人們不免會想:牧羊人為保護自己的生命,暫且讓步,這難道也算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