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慕尼黑陰謀

張伯倫賣尊屈榮,爬山涉水,風塵仆仆前來求見,這不禁使希特勒又驚又喜。”我的天哪!”希特勒在看到張伯倫的電報時這樣叫了起來。

那位掌握著大英帝國命運的人,那位已經是69歲高齡而且又從來沒有坐過飛機的人,居然肯降尊紆貴,不憚作7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到德國最偏遠的伯希特斯加登來向他央求,真使他喜出望外。希特勒毫不客氣,連建議在萊茵蘭找一個地點相會都不願意,而那樣原是可以使這位首相的路程縮短一半的。

張伯倫是9月15日中午在慕尼黑飛機場著陸的,然後就坐著一輛敞篷汽車到火車站,再從那里坐三個小時的專車到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很明白,張伯倫之行對他說來是一個天賜良機。德國駐英大使館早已報告過,說英國領導人准備倡議實行”德國多方面的建議”,希特勒十分肯定:張伯倫此次前來,等于進一步保證,英國和法國,將如他一貫認為的那樣,不會為捷克斯洛伐克而出兵干涉。張伯倫一到,希特勒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他沒有到伯希特斯加登火車站去迎接,而是在伯格霍夫高高的台階上等候他的貴賓,故意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大國元首的架子。

希特勒所以對張伯倫如此了解並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長期的觀察和調查研究基礎上的。張伯倫是英國保守黨的領袖,1937年5月上台執政。他出身于伯明翰的大資本家,是大軍火制造商的董事,死硬的反蘇反共分子,而且是一個”軟骨病”患者,尤其害怕戰爭。他一上台就全面推行綏靖政策,姑息侵略。這正好適合法西斯國家的願望和需要。德駐英大使寫道:“張伯倫政府是戰後英國曆屆內閣中第一個把謀求對德妥協作為自己政綱中最重大事項的政府。”

張伯倫剛上台不久,同年11月中,就派遣大臣哈里法克斯勳爵去德國拜見希特勒,舉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會談。希特勒答應在6年內不會認真提出歸還殖民地的問題,哈里法克斯則表示:不反對德國在中歐擴張,但德國必須避免公開使用武力。他還恭維德國是”西方反布爾什維克的屏障”,暗示德國可向東歐方向進軍。

這次德英政府首腦會談,希特勒照例首先講話,就像他往常的演說一樣,長篇大論地吹噓他對德國人民、對國際和平、對英德親善的豐功偉績。他現在下定決心,不論用什麼方式都要解決一個問題,即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300萬日耳曼人必須”重返”德國。他警告張伯倫,不要對他的決心產生任何懷疑,他決不容忍一個小小的二等國家,把有1000年曆史的強大的德國看作仿佛是次一等的國家。希特勒說,他今年49歲,如果德國為捷克斯洛伐克問題而卷入一場世界大戰的話,他希望他能以壯盛之年領導德國度過危難。他為此准備迎接任何戰爭,甚至世界大戰。世界上其他各國愛怎麼辦就怎麼辦,他決不會後退一步。

希特勒滔滔不絕,大放厥詞。張伯倫簡直無法插言。他的耐心實在驚人,然而也有限度。就在這個時候,他打斷了希特勒的話頭說,”如果元首已決定用武力來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根本不想在我們之間討論一下的話,那麼為什麼還要讓我來?我浪費了時間了。”

德國獨裁者沒有想到別人這樣同他頂嘴,因為這時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德國人敢這樣做了。張伯倫反唇相譏看來起了一點作用。希特勒平靜了下來。他認為,他們可以談一談”最後是否也許還有和平解決希望的問題”。接著,希特勒提出了他的建議:“英國是否願意同意割讓蘇台德區?還是按自決的原則作出割讓?”

這一建議並沒有使張伯倫感到震驚。他回答說,在他同閣員和法國人商量以前還不能把死。不過,就他個人來說,他同意蘇台德區脫離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則。他希望回到英國向政府報告他的個人態度,並且取得政府的批准。

在同希特勒的會談快結束的時候,張伯倫總算從他那里挖出了一項保證:在他們兩人再次會談以前,他不采取行動。這時候,張伯倫對希特勒的話還是極為信任的,一兩天以後,他在私人場合曾說:“盡管我在他臉上可以看出這個人凶狠無情,我還是覺得他是一個在作了保證以後可以相信的人。”

當張伯倫陶醉在這種自我安慰的幻想中的時候,希特勒卻一股勁兒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准備進攻捷克斯洛伐克。9月17日,希特勒指定最高統帥部的一名參謀去協助漢萊因組織”蘇台德自由團”,借以同捷克人不斷保持沖突和糾紛。9月18日這一天,正當張伯倫忙著爭取他的內閣閣員和法國人同意他的投降政策的時候,希特勒就向他的5個軍團,共計36個師下達了行動時間表。為了對捷克斯洛伐克進行最後打擊,政治方面的准備工作也在加緊進行。他對匈牙利和波蘭不斷施加壓力,要它們參加趁火打劫的分贓勾當。9月20日,希特勒接見了匈牙利總理伊姆雷第和外交部長卡尼亞,對布達佩斯所表現的畏縮猶豫大加申斥。希特勒說,匈牙利要參與大事,現在已是最後的機會了,它要是不參加的話,他就不能為匈牙利的利益說話。他向匈牙利人提出兩項要求:第一,匈牙利應當馬上提出它所希望取得的領土內進行公民投票的要求。第二,它對任何方面提出的關于確定捷克斯洛伐克新邊界的建議不作任何保證。從希特勒向匈牙利人說的話里可以看出,不論張伯倫願意怎麼辦,就是殘存的那個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也不打算讓它長期存在。

在柏林的鼓動下,波蘭政府在9月21日向捷克人提出,要求在有大量波蘭人居住的特青地區舉行公民投票,並且把部隊開到了這一地區的邊境。第二天,匈牙利政府也如法炮制。就在這一天,即9月22日,蘇台德自由團在德國黨衛隊的支援下,侵占了為德國領土包圍的兩個捷克邊境小城——阿舍和埃格爾。

9月22日,事實上在全歐洲都是一個緊張的日子,因為在那天早晨,為了”避免戰禍”,張伯倫又再次出發到德國去同希特勒會談了。雖然張伯倫給希特勒帶來了後者在伯希特斯加登會談中所要求的全部東西,但是他們在9月22日下午在來因河畔的小城戈德斯堡再次會談的時候,兩個人都感到不自在。德國代辦在倫敦飛機場送張伯倫啟程之後,就立刻給柏林發了一個急電:“張伯倫一行是帶著沉重的心情動身的……毫無疑問,對張伯倫政策的反對正在增強。”

會談開始後,這次先由張伯倫發言。他先解釋了自己在經過”吃力的談判”以後,已經爭取到不但使英法兩國內閣而且使捷克政府也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然後,他就詳盡地提出了實現這些要求的辦法。他已經接受了倫西曼關于使蘇台德區不經公民投票就轉交給德國的建議。至于雜居地區的前途,則可以交給由一個德國人、一個捷克人和一個中立國代表組成的三人委員會來決定。不僅如此,希特勒極為反感的捷克斯洛伐克同法國和蘇聯之間的互助條約也將以一項國際擔保來代替,擔保捷克斯洛伐克不致受到無故的進攻,而後者今後”應保持完全的中立”。

對于這位由英國商人出身的”愛好和平”的英國首相來說,這一切看起來都是極簡單、極合理、極合乎邏輯的。據在場的人說,他以一種顯然可見的自滿心情停了下來等候希特勒的反應。

“我是否可以理解為英國、法國和捷克政府已協議把蘇台德區轉交德國?”希特勒問道。

“是的。”首相微笑著回答。

“我極其抱歉,”希特勒說,”由于過去幾天內形勢的發展,這個計劃已經再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張伯倫聽了這話嚇了一跳,他那貓頭鷹似的臉因為又驚又氣,脹得通紅。不過顯然一點也不是因為恨希特勒騙了他,恨希特勒像普通一個敲竹杠的人一樣,只要對方一答應,就立刻漲價。張伯倫所惋惜、著急的只是,他犧牲捷克人而如此吃力地建立起來的和平大廈,就像紙牌搭成的一樣垮了下來。他告訴希特勒,他”既感到失望,又感到奇怪”。他應當有理由說,元首已經從他那里得到他所要求的一切了。為了做到這一點,張伯倫把他的全部政治生命作了孤注一擲,他被英國的正直人士指責出賣了捷克斯洛伐克,向希特勒屈膝投降,而且在那天早上離開英國的時候,確實還有人噓他。

但是,英國首相的個人不幸並沒有打動希特勒的鐵石心腸。他仍然要求,蘇台德區必須立即由德國予以占領。這一問題至遲要在9月28日完全地最後地解決。

這樣,張伯倫心里”充滿了凶事臨頭的預感”,只好退回到來因河彼岸去考慮他該怎麼辦。那天晚上,他在電話中同自己的閣僚以及法國政府的大員商量以後,幾乎看不出有什麼解決的希望,大家只好同意倫敦和巴黎應當在第二天通知捷克政府:它們不能再繼續承擔建議捷克政府不要動員的責任。

顯然,德國的獨裁者並不願張伯倫就此脫鉤而去,因此提出了一項讓步。把捷克人撤退的期限推遲在10月1日。希特勒賣乖地說:“張伯倫先生,買你的面子,我願意在日期上作一個讓步。我很少給別人做過這樣的事,你是難得的一個。我可以同意規定10月1日為撤離期限。”說著,他拿起筆來,在備忘錄上把日期改了一下。

希特勒還表白說,如果他用武力,那麼,從捷克斯洛伐克手里取得的土地和他現在提議割讓的地區就完全不一樣了。張伯倫隨即表示,他准備將德國備忘錄轉交捷克政府。第二天上午,希特勒和張伯倫在”非常親切友好”的氣氛中分手告別。在分手之前,他們兩人又單獨會談了一會兒。希特勒說,就他而言,蘇台德問題是必須予以解決的最後一個大問題。他還說到德英的密切關系以及兩國之間的合作,說與英國保持良好關系,是他最為關心的事。他又耍起他的老一套來了。”我們兩國沒有必要產生分歧”,希特勒說,”我們不會干預你們在歐洲之外的利益,而你們讓我們在中歐和東南歐自由行動,也無損于你們。當然,到一定時候,殖民地問題也得解決,現在不急,況且也決不會因這個問題而打仗。”

然而就是這一點,對英國首相來說,也似乎頗有作用。他對希特勒的”開恩”十分領情,並表示願向有關方面轉達。最後,張伯倫真摯地同”元首”道別。他說,他感到由于過去幾天的會談,他和”元首”之間已產生了一種相互信任的關系。他仍然希望目前困難的危機將能克服,那時他將本著同樣的精神同”元首”討論其他懸而未決的問題。

希特勒感謝張伯倫這一番話,並告訴他,他也抱有同樣的希望。他再次保證捷克問題是他在歐洲提出的”最後一次”領土要求。

希特勒否認還要攫取領土的聲明,看來對告辭回國的英國首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他隨後在下院發表的報告中,曾強調指出,希特勒作這番表示時”懷有極大的誠意”。

事實上,張伯倫在9月24日回到倫敦後,就馬上設法說服英國內閣接受希特勒的新的要求。不過,這次他碰到了沒有料到的反對。海軍大臣達夫-古柏堅決反對他。令人驚訝的是哈利法克斯勳爵也提出了異議。張伯倫已控制不了他的內閣了。這時英國廣泛開展要求張伯倫下台,反對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抗議運動。他同樣也不能說服法國政府,後者在9月24日拒絕了戈德斯堡備忘錄,並且在同一天下令部分動員。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憤然拒絕納粹的要求,而且征召入伍的兵員總數近一百萬人。

面對這些,張伯倫十分焦急。他要向德國獨裁者作一次最後的呼籲,他急忙趕寫了一封親筆信給希特勒,並且在9月26日下午,由他的心腹霍拉斯-威爾遜爵士乘專機趕送到柏林。

張伯倫在這封信中,極力討好希特勒,他說,由于捷克人已經情願把希特勒所要的蘇台德區交給德國,捷克和德國應立即各派代表舉行會議,達成協議來解決移交這塊領土的辦法。希特勒的答複是,只有捷克人先接受了戈德斯堡備忘錄,並且同意德國在10月1日占領蘇台德區,他才肯向他們談判細節。希特勒說,他一定要在44小時內——在9月28日下午2時以前得到肯定的答複。

那天晚上,希特勒似乎已經破釜沉舟了,他在擠得滿滿的柏林體育館內對貝奈斯總統進行惡毒人身攻擊,宣稱戰爭與和平問題現在要看捷克總統怎麼來決定,不管怎麼說,他都要在10月1日拿下蘇台德區。他滔滔不絕,怒不可遏的語言和會場中不斷迸發的歡呼喝彩,使他忘乎所以,如醉如狂。雖然如此,他還是很狡猾,沒有忘記給英國首相一點甜頭。他感謝他爭取和平的努力,並且重申這是他在歐洲的最後一次領土要求。他鄙夷不屑地說:“我們不想要捷克人!”

在9月27日下午,威爾遜剛走不久,希特勒就發出了一個”絕密”的命令。命令大約21個加強團,也就是七個師組成的突襲進攻部隊,從訓練地區進駐捷克邊境的出擊點。為了在群眾中激起戰爭狂熱,希特勒下令在黃昏時分,乘十萬柏林人下班上街的時候,在首都檢閱一個摩托師。結果,至少對最高統帥說來是一場大失敗。柏林的老百姓對此表現了驚人的冷淡,根本不想聽到戰爭。

在總理府內還有更壞的消息。從布達佩斯來的消息說,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通知匈牙利政府,如果它進攻捷克的話,它們就將對匈牙利采取軍事行動。這樣戰爭就要擴大到巴爾干,而這卻是希特勒所不願見到的。巴黎來的消息更嚴重,那里的德國武官來的電報說,法國的部分動員幾乎不亞于總動員。因此估計,到下令動員以後的第六天,第一批65個師就可以在德國邊境部署完畢。而且,總統和瑞典國王也反對戰爭,呼籲和平。

這時,希特勒確實知道:布拉格毫無畏懼,巴黎在急速動員,倫敦態度轉硬,他自己的人民漠然無動于衷,他的將領堅決反對他,而他關于戈德斯堡建議的最後通牒到第二天下午2點鍾就要到期了。這時希特勒又想起了張伯倫,寫信要他繼續努力,使布拉格政府在這個最後時刻恢複”理智”。

9月27日,這位英國首相給貝奈斯發了一份電報,警告他,如果明天(9月28日)下午2點,捷克政府還不接受德國的條件的話,德國軍隊馬上就會得到越過捷克斯洛伐克邊界的命令,波希米亞將受到德國軍隊的蹂躪。這樣,張伯倫就不是把戰爭的責任放在希特勒頭上,而是把它放到了貝奈斯的頭上。然而,貝奈斯還沒有來得及回答這份電報,第二份電報馬上又來了。接著,張伯倫又提出了進一步的警告。威脅說,”這個計劃如果不能實現,貴國除遭到武力侵略與武力肢解以外,將別無其他出路。而且,雖然這可能引起無數生命的沖突,但是不論這一沖突的結果如何,捷克斯洛伐克都將再也不能按原有疆界重建故國。”

張伯倫辦完了這件事情以後,就在晚上8點30分向全國發表廣播演說。他說,”為了在一個遙遠的國家里我們對之毫無所知的人們之間的爭吵,我們居然在這里挖壕溝,這有多麼奇怪,多麼荒誕,多麼不可思議!”為了爭取”和平”,他決心到德國進行第三次訪問。他講道,”不論我們如何同情一個強鄰壓境下的小國,我們決不能不顧一切地使整個大英帝國僅僅為了它而陷入一場大戰。”

當晚10點30分,希特勒要張伯倫”繼續努力”的信到了,這正是首相急切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的稻草。他馬上答複”元首”說:

拜讀來信,使我深信你可以不經戰爭立即得到你所有的基本要求。我願立即親自來柏林,同你以及捷克政府代表討論移交的問題,如果你願意的話,法意兩國的代表也可以參加。我深信,我們能在一個星期之內達成協議。我不能相信,你會為了在解決這個長期未決的問題方面有幾天的拖延,就不惜承擔發動使人類文明化為烏有的世界大戰的責任。

此外,張伯倫還給墨索里尼發了一份電報,請他參加擬議中的國際會議,並讓他敦促希特勒接受這一建議。

法國准備在慕尼黑會議上不惜任何代價來獲得蘇台德問題的解決。美國政府這時也積極協助張伯倫策劃慕尼黑陰謀。9月24日,美國駐柏林大使向國內報告說,英國駐德大使對英國國內反張伯倫勢力的發展十分不安,並提醒美國政府注意,張伯倫的倒台就意味著戰爭。他呼籲美國政府公開支持張伯倫,以鞏固他的地位。美國駐英和駐法大使也向本國政府發出了同樣的呼籲。美國總統為了搭救張伯倫、達拉第,于9月26日發給希特勒和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貝奈斯兩封內容相同的信;國務卿赫爾則給張伯倫和達拉第發出兩封同樣的信,呼籲他們繼續談判,以便”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設性地解決爭論的問題”。9月27日,美國總統又給墨索里尼一封秘密信件,請他”幫助繼續努力,以求用談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爭論問題達成協議,而不要訴諸武力。”當晚,羅斯福又單獨給希特勒去信,建議在歐洲某一中立地區立即舉行會議,由對于捷克斯洛伐克爭端直接有關的各國參加。這個建議說:“繼續談判仍然是唯一的途徑,通過這種途徑,眼前的問題可以在持久的基礎上得到解決。”

經過陰謀家們的精心策劃,一個臭名昭著的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陰謀會議就這樣開場了。美國雖然沒有正式參加慕尼黑會議,但被認為是”未出席會議的參加國”。

9月29日午後12點30分,阿道夫-希特勒在巴伐利亞的這個城市里,在這個他曾在破破爛爛的小咖啡館的陰暗後室開始其卑微的政治生涯的城市里,在這個他曾在大街上遭到啤酒館政變失敗慘劇的城市里,儼然像一個征服者一樣,歡迎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政府首腦。

那天一清早,他就前往德奧邊境去迎接墨索里尼,並且為在會議上采取共同行動而打下了基礎。在到慕尼黑的火車上,希特勒懷著好斗的情緒,指著地圖向那位意大利的領袖解釋,他打算怎樣”清算”捷克斯洛伐克。他說,要是那天開始的談判不能立刻取得結果,他就要訴諸武力。據當時在場的意大利外交部長、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引用希特勒的,”終有一日我們要並肩對英國和法國作戰。”墨索里尼對此表示同意。

張伯倫並沒有像希特勒那樣事先去看達拉第,為英國和法國制定一個共同戰略,來同兩個法西斯獨裁者對壘。事實上,張伯倫到慕尼黑來的時候,已經打定主意不讓任何一個人,當然不讓捷克人,甚至也不讓法國人,阻礙他同希特勒迅速達成協議。至于達拉第,他整整一天都像是暈頭轉向地那樣跟著跑,根本不需要提防他,然而業已下定決心的首相還是不放心。

會談是12點45分在柯尼斯廣場的所謂元首府里開始的。這次會談不過是高潮的尾聲,只是辦一個正式手續,把希特勒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按時交給他而已。會談一開始就有一種”普遍親善的氣氛”。沒有人當主席。整個進程都是很隨便的。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理拼命迎合希特勒。甚至在他作了”無論如何都要在10月1日進軍”的開幕發言以後,他們還要拼命迎合他。

會議在墨索里尼發言時,接觸到了實質問題。他是第三個發言的。他說,”為了提供一個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帶來了一個明確的書面建議。其實,意大利領袖當作他自己的折中方案拿出的騙人東西,原來是前一天在柏林德國外交部由戈林、牛賴特和威茲薩克草擬出來的。戈林把它拿去給希特勒看,希特勒說可以。于是馬上就由施密特博士譯成法文送給意大利大使阿托利科,阿托利科把它全文用電話傳到羅馬,那位意大利獨裁者,在要上火車赴慕尼黑之前剛剛收到。這樣,所謂”意大利建議”不但成為這次非正式會議上的唯一議程,而且成為後來慕尼黑協定的基本條款,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在柏林制造出的德國建議。

建議的措詞同希特勒被拒絕的戈德斯堡要求極為相似,因此上述事實本來似乎應當是十分明顯的。但是,對達拉第和張伯倫或者現在隨他們來開會的英法駐德大使來說,卻並不是如此。法國總理”歡迎意大利領袖的建議”,說它是本著客觀和現實的精神提出來的;英國首相也”歡迎意大利領袖的建議”,並且宣稱他本人也想到過一個同這個建議相似的解決辦法。至于漢德遜大使,他認為墨索里尼”巧妙地結合了希特勒的建議和英法建議而作為他自己的建議提了出來”;弗朗索瓦-龐賽大使的印象是,與會者是根據由霍拉斯-威爾遜起草的一項英國備忘錄在進行工作。這些不惜一切代價一心只想姑息的英法政治家與外交家竟然如此愚蠢,容易上當受騙!

既然”意大利建議”受到全體與會者的熱烈歡迎,剩下的就只有少數細節還要推敲了。過去是商人出身而且又曾任過財政大臣的張伯倫,想知道在蘇台德區的公有財產轉交給德國以後,由誰來賠償捷克政府。希特勒激動地回答說,根本不給什麼賠償。首相反對規定捷克人在遷出蘇台德區時,甚至不能帶走他們的牲畜。他說,”難道這是說,農民要被逐出,而他們的牲畜倒要被留下嗎?”這時希特勒冒火了:“我們的時間太寶貴了,不能浪費在這些細枝末節上!”他對張伯倫嚷了起來。首相就此再也不提這回事了。

張伯倫開頭確也曾堅持應當有一個捷克代表出席,或者至少用他的話來說,”隨叫隨到”。但是希特勒寸步不讓。他不允許有任何捷克人在他面前。最後,張伯倫還是贏得了一個小小的讓步。大家同意,像首相所建議的那樣,可以有一位捷克代表等在隔壁房間里,隨叫隨到。

在那天下午會議上,果然來了兩個捷克代表,一個是捷克駐柏林公使伏伊特赫-馬斯特尼,一個是布拉格外交部的休伯特-馬薩里克博士,他們被冷淡地帶進隔壁一個房間里。直到晚上十點,這兩個郁郁不樂的捷克人給帶去見首相忠實的顧問霍拉斯-威爾遜爵士。威爾遜代表張伯倫把四國協議的要點通知了他們,並且交給他們一張捷克人應立即撤出蘇台德區的地圖。當兩個捷克使者想提出抗議的時候,那位英國外交官打斷了他們的話頭就走了。兩個捷克人繼續向跟他們在一起的阿希東-格瓦特金表示抗議,然而一點用處都沒有。

阿希東-格瓦特金也要走了,臨走的時候他告誡捷克人說:“你們要是不接受的話,就得完全單獨去同德國人打交道。也許法國人同你們說這句話的時候可能講得客氣一點,不過你們可以相信我,他們同我們的看法是一樣的。他們不想管你們的事!”

雖然這話必然使兩位捷克使者十分傷心,但說的卻是老實話。9月30日凌晨剛敲過一點,希特勒、張伯倫、墨索里尼和達拉第就按這個次序在慕尼黑協定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個協定規定德國軍隊將如希特勒過去一再預言的那樣,在10月1日進軍捷克斯洛伐克,並且在10月10日完成對蘇台德區的占領。希特勒已經得到他在戈德斯堡所沒有得到的東西了。

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屈從希特勒的要求,並把人民的情緒引向指定的方向,慣于撒謊的帝國主義分子采取的欺騙手段之一,就是宣稱蘇聯不遵守它同捷克斯洛伐克簽訂的相互援助協定。事實上,在出賣捷克斯洛伐克陰謀詭計的每一階段,當時蘇聯政府都明確表達了蘇聯決心履行盟國義務的堅定意志。法國政府于1938年9月初詢問,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受到襲擊,蘇聯將如何對待。蘇聯政府在答複中提出了如下的建議:

第一,發表蘇、英、法聯合聲明,宣布如果德國無故襲擊捷克斯洛伐克,它們將援助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敦促國際聯盟討論防衛手段與途徑;

第三,蘇、法、英三國舉行全面會談,以討論技術問題。

當波蘭政府准備參與瓜分從捷克斯洛伐克分割來的戰利品,並在捷克斯洛伐克邊界集結軍隊時,蘇聯政府在華沙提出了抗議。蘇聯政府聲明,它將把波蘭軍隊進入捷克斯洛伐克視為無端入侵,並將立即廢除波蘇互不侵犯條約。

倫敦與巴黎的誹謗者甚至不惜造謠說,慕尼黑協議是同蘇聯政府商量好的。這完全是無稽之談。事實是,在捷克危機時刻,只有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堅決主張保衛捷克斯洛伐克。蘇聯政府不止一次地聲明:只要法國履行自己的義務,蘇聯就立即給予援助。後來斯大林曾委托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人轉告捷政府,即使法國不出兵,只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堅決抵抗法西斯侵略,並向蘇聯提出請求,蘇聯也准備給予軍事援助。但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統治階級在這緊要關頭拒絕了蘇聯的支援,在國際帝國主義的壓力下屈服了。他們宣稱:“我們甯願希特勒攻進來,而不願靠伏洛希羅夫來保衛我們。”

在犧牲捷克的慕尼黑協定簽字之後,張伯倫又奴顏婢膝地找希特勒會談所謂世界和平問題。他說,”相信元首會在實施慕尼黑協定方面采取寬容大度的態度”,並且再次表示希望捷克人不會”不講理到制造什麼困難”的程度,而如果他們造成什麼困難的話,希望希特勒不要轟炸布拉格,以免”在平民中造成可怕的損失。”這些話還只是張伯倫所要說的雜亂無章的長篇大論的開端。要不是施密特把它記錄在案的話,即使張伯倫在前一天夜里已經對德國獨裁者作了那樣下賤的投降,人們也簡直不能想象這番話會出自一個英國首相之口。

張伯倫還向希特勒建議,英德兩國進一步合作來結束西班牙內戰,建議促進裁軍,促進世界經濟繁榮,加強歐洲政治和平,甚至還建議解決俄國問題。然後,首相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來,上面已經寫好了他希望兩個人能在上面簽字並且立即發表的東西:

我們,德國元首兼總理和英國首相,今天再次舉行了會議,一致認為英德關系的問題對兩國對歐洲都具有最大的重要性。

我們把昨夜簽字的協定和英德海軍的協定看成是我們兩國人民再也不想彼此交戰的願望的象征。

我們決心以協商的辦法作為處理任何其他涉及我們兩國的問題的辦法,我們決心繼續努力,消除可能引起分歧的原因,從而有助于確保歐洲的和平。

希特勒看了一下這個宣言,很快就在上面簽了字,使張伯倫大為滿意。這位蒙在鼓里的英國首相當然不知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就在這次慕尼黑會議中已經商量好,時候一到,他們就”並肩”對英國作戰。

張伯倫”勝利”地回到了倫敦,達拉第也同樣地回到了巴黎。得意洋洋的張伯倫揮舞著他同希特勒簽署的宣言來迎接擁到唐甯街來的人群。他們向他高喊”好樣的尼維爾!”還對他高唱”因為他是一個刮刮叫的好人”。張伯倫笑逐顏開,站在唐甯街十號三樓的陽台上向他們講了幾句話。

“我的好們,”他說,”在我國曆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到唐甯街來。我相信,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從今以後,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他揮舞著《英德宣言》,在陽台上高呼:“我相信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我建議你們安然睡覺去吧!”

《泰晤士報》宣稱,”沒有一個征服者從戰場上得勝歸來的時候曾帶著比這更高貴的桂冠。”居然有一個自發的運動來籌集一筆”全國感恩基金”來向張伯倫致敬,不過,他謙虛地拒絕了。只有海軍大臣達夫-古柏一個人因此辭職。在繼之而來的下院辯論中,當時仍然在野的溫斯頓-丘吉爾在那篇值得紀念的發言中說:“我們遭到了一場全面的十足的失敗。”然而,據他自己後來回憶,他被迫停了下來,一直等到暴風雨般的抗議聲平息以後才能接著講下去。

布拉格的情緒當然大相徑庭。9月30日清晨6點20分,德國代辦把捷克外交部長克羅夫塔博士從床上叫起來,交給他慕尼黑協定的文本和一份要捷克斯洛伐克派兩名代表參加”國際委員會”下午5點在柏林舉行的第一次會議的邀請書。這個國際委員會是負責監督協議的執行的。

貝奈斯總統整個上午都在赫拉德欣宮中同政界與軍界的領袖們會商捷克的前途。英國和法國不但拋棄了他的國家,而且如果他拒絕慕尼黑條件的話,它們還將支持希特勒使用武力。下午12點50分,捷克斯洛伐克投降了。為此發表的官方公報說,它是帶著”對全世界提出抗議”投降的。新任總理西羅維將軍在下午5點向捷克人民所作的廣播中憤懣地解釋說:“我們被拋棄了,我們是孤獨的。”

一直到最後,英國和法國都還在對被它們誘騙、出賣的國家施加壓力。這一天,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公使見了克羅夫塔博士,想確實弄清楚捷克人會不會在最後一分鍾起而反對投降。克羅夫塔意味深長地說,”我們是被迫落到這種地步的;現在一切都完了,今天輪到的是我們,明天輪到的就是別人了。”

貝奈斯總統在柏林的要求下于10月5日辭職,後來因為看到他的生命有危險,就飛到英國,開始度流亡生涯。從這時起,這個國家的名字就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之間,正式加上了一個連接號。

波蘭人和匈牙利人在揚言要對孤立無援的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軍事行動之後,就像食尸的餓鷹一樣,乘虛而入,各分得了一塊土地。除此而外,柏林還逼著這個肢體殘缺、防務蕩然的國家成立一個顯然具有法西斯傾向的親德政府。人人都了然,從此以後,捷克斯洛伐克只是在第三帝國元首的鼻息下苟延殘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