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再生緣之孟麗君傳(2)



她趕忙揭開蓋頭,透過大轎的後窗向後方望去,穿過追逐著喜轎的送親人群,竟然真的見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少華。麗君一陣狂喜,隨即又冷靜下來,怎麼辦?怎麼辦?遠處的少華也隱約看到了大轎後窗中閃現的麗君的面孔,但是很快,轎子就在一個拐彎處消失了。少華嘶聲大喊著麗君的名字,幾近崩潰。突然,他手捂胸口,伏倒在了馬背上。眼前的世界顛倒過來,旋轉著,越來越迷糊……

刹那間,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死寂的黑暗中,一切好像都過去了。只剩下少華的一聲沉重的歎息撲面而來,漸成殘響……



時光倒轉回一年以前。

河邊,小船。一老,一少。

老的,是坐在船尾的老和尚清修,少的,便是那江南巡撫孟士元孟大人之女孟麗君。

除去顯赫的家世不提,單是孟麗君的美麗與才情早已使她成為名滿江南的傳奇女子。人言她一歲能言,三歲讀書,五歲能詩,七歲便文武雙修,而且,多數人從未見其真面目,只有親近的侍兒和親朋見過,無不如癡如醉,直歎傾國傾城也不過如此。據說,有個曾去孟府拜訪孟士元、無意間邂逅孟小姐的少年形容道:輕紗飄飄,依稀可見一位麗人臨窗思索,雖然紗羅蒙蒙,卻平添了幾分朦朧美,娉婷身影,走一走似步搖生香,弱柳拂風,靜一靜若洛神凌波,嬌花照水。風兒悄悄地吹開一角紗帳,略略露出半張臉,鬢似刀裁,膚如凝脂,眼含秋水眉黛春山,真個是施朱則太赤,施粉則太白,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那少年一見,便頓時倒地,半天才回過神來。

從此,這少年逢人便說孟麗君的美麗,如此這般地描繪,直讓聽得人心癢不已,盛名由此傳開,因而到府上提親的人就絡繹不絕,踏破了孟家的門檻。可是,孟小姐全然不理那些找上門來的公子王孫們,一句"緣分不到,還不想嫁。"就輕輕松松地把所有上門的人擋在了門外,不知害得多少人得了相思病。

此時的麗君正伏在船邊,伸出纖纖玉手,把蓮花上的露水傾入一只瓷瓶。清澈的河水中,麗君清麗的倒影在水波中蕩漾,閃爍著星星點點的光亮,如夢如幻。只見她烏鴉鴉的如意髻,兩鬢鑲金鳳釵,發間兩顆珍珠,與溫柔似水的雙眸相映成輝。一身流光溢彩的羅衣,自透著一股高貴從容,又不失少女的清純明麗。

"師傅,有了這瓶清晨的花露,就能得一杯真正的花露茶了,佛說'口吐蓮花'的妙境,就是如此吧。"

正在凝神靜讀《法華經》的清修抬頭看了一眼孟麗君。這丫頭,孟府上下正在為她的婚事操心,她倒是氣定神閑,優哉游哉,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任是說媒的人說破了嘴皮子,禮金堆成了山,任是對方貌似潘安,才似子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她都絲毫不為所動。看看她,摘下兩片葦葉,十根青蔥手指靈巧地編織起來,不一會兒就編出了一只小鳥,放在了水面上。

"麗君,女大當嫁,如同葉茂花開,是再自然不過的。"

"可是師傅,麗君不願嫁,不願像一盆花草那樣,只是開給別人看。"

"那是你緣分未到,緣分到了,誰能掙脫?"

孟麗君伏在船邊,托著腮看著小鳥,有點迷茫又有些向往:"我才不要那樣呢!我想像小鳥一樣自在,飛過山川河流……像云朵一樣自由,飽覽萬物……"她喜歡現在這樣的生活,還不想嫁入深宅。父母從小把她當男孩養,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甚至兵法陳策,她都有所涉及,有時也會扮男裝出去開開眼,閑暇時舞一會兒新學的劍法。相對于一般的大家閨秀針線女紅無一不精,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之類的,麗君無疑是個例外。

"可你是個女孩子。"

"女孩子怎麼了,為什麼就只能困守閨中,為什麼就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聞聽此言,正在看書的清修突然愣住了,好個男兒志向!他低頭看看書頁上的一首詩:一點靈心若流螢,飛過草莽達龍廷。慧根總在劫時顯,夜色愈濃愈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