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荊襄爭霸 第七章 孫氏雙壁——荀、郭二臣


“拋磚引玉”為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七計,意欲是拋出磚石,引來白玉。以自己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同時也可理解成用某種類似的東西,去誘惑對方,達到良好的效果。

而劉華出得計策就是“拋磚引玉”之計,就是利用袁術的貪得無厭和自視極高,對他設下了一個局,讓他上當的局。

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三月十一日。

孫燦下令全郡征糧,穎上太守獻上糧草三千余石,傳遍了汝南全郡,同時也傳到了離汝南郡不遠的袁術的耳中。

“啟稟主公,汝南孫燦突然下令征糧,穎上太守獻上糧草三千余石,正准備送往汝南城。”說話的正是袁術麾下大將橋蕤。

袁術聽橋蕤之言,心花怒放,眼中露出貪婪之色,喜聲道:“果有此事?”

橋蕤道:“此事在汝南已經傳開,應該不假。”

三千余石糧草,足以供他數萬大軍一月使用。當即大喜,立刻下令道:“橋蕤,汝時刻注意穎上動向,若真有運糧隊出現,立刻出兵將他們搶來。”

橋蕤領命而去。

三月十三日。

一隊押糧隊緩緩向汝南行去,運糧之人正是贊軍校尉龔都以及他麾下的三百士卒。

突然,一隊人馬橫插而至,早已注意穎上動向的橋蕤立刻殺出,沖向了押糧隊。

還未交鋒,龔都似是見對方勢大,嚇的立刻拔腿就跑。黃巾軍別的沒有什麼長處,但逃跑的功夫純屬一流。

眨眼之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橋蕤蕤見此“哈哈”大笑,說道:“都是孫燦軍乃驍勇善戰之師,以吾之見,也不過如此。來人,將糧草通通運回,將士們快隨我回去領賞。”

滿以為可以領賞的橋蕤,回到了壽春,就遭到了袁術的臭罵。三千石糧食除了上一層是糧食以外,其余竟全是沙土,這讓脾氣暴躁的袁術如何忍受的了。

當即,又想起孫燦多次讓自己難堪,這次竟以沙土戲弄,不由怒火中燒,大喝道:“來人,給我起兵七萬攻打汝南。”突然,腦中靈光一動,暗想;“曆史上姜子牙八路大軍攻打朝歌、白起分兵戰長平、王翦分兵滅燕國、韓信十路分兵破項羽、霍去病分兵大勝匈奴。這些先人都以分兵而揚名,我何不也分兵三路攻孫燦。若後世人記載‘袁公路分兵三路,破汝南’那是何等的威風?”想到這里。袁術心中就一陣快意,立刻下令道:“傳令下去,分兵三路,起兵七萬,兵發汝南。”

袁術麾下的一群文臣武將立刻稱贊“主公神威”“主公才華過人,我等不及”這類的拍馬之言。

“不可。”麾下一將軍上前反對:“大人,分兵三路是大不智之舉動,只會給對方各個擊破的機會。策聞家父時常提醒‘天下士兵,以孫燦軍最為精銳。人人都可以一當十。’大人,不可貿然出擊。”進言之人,卻是孫策、孫伯符。

孫堅戰死時,孫策才十七歲,但身懷血仇,又複仇心切的他立刻前去壽春求見袁術。要求將袁術孫堅舊部還給他。

袁術不舍得,便讓孫策去丹陽募兵,在舅父吳景以及堂兄孫賁的幫助下,募得精兵數百人,不過不幸遭到涇縣大帥祖郎的襲擊,此時的孫策還是個二愣子,不但招募的兵勇全部死光,自己還差一點丟了性命。


孫策不得以,又去袁術那里相求。袁術見他確實神勇,在加上孫堅舊部並不聽從他的指揮,只好將孫家四將,還給了孫策,並收他在麾下效力。

其間,孫策苦讀兵法,孫家四將各個都是將才,經常向他們請教征戰之道。刻苦,在加上一份天分,讓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將軍,已經有了過人的見識,他一眼就看出了袁術分兵的弊端。

可是,孫策說話不喜歡拐彎抹角,喜歡直來直往,因此,他直接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並指責袁術的不對,說袁術大不智。

試問,好面子的袁術如何能夠接受的了,當即斥道;“黃口小兒,未領一次兵,未打一次戰,安懂領兵之法,帶兵之道?”

孫策重來也沒有認袁術為主,也重來沒有這個想法,既然你不聽我的,那我不說好了。反正也失敗也不能怪在我的頭上。想著,心中卻對孫燦有著一種莫名的好感:“他究竟是什麼人?不過大我五、六歲,竟有如此名望。還兩次救下父親,並且得到父親的百般贊揚。就連四老可他也贊不絕口。他到底是什麼一個人物?”

抱著這個想法,孫策加入了袁術的本部,跟隨他一起出戰汝南。

***************************

袁術分兵三路的消息,早有流星探馬傳到汝南。

孫燦包括麾下眾將各個都覺得不可思議,隨即齊聲大笑。

孫燦站高堂上放聲大笑,袁術有兵十萬,而他才兩萬五千。因此,所有的人對此戰,都不敢掉以輕心,眾人都知道袁術不智又無德,因此才決定可以向他下手。卻沒想到,袁術竟會乖乖的將七萬大軍拆成三路,這不是擺明的送勝利給他們嗎?當即說道:“袁術小兒如此不智,我等也不需要和他客,氣先打殘他們兩路再說。”

眾將齊聲稱是。

這時,府衙外傳來故友求見的消息。

孫燦一陣疑惑,故友,何來的故友?好奇問道:“可知來人是誰?”

侍衛說道:“是一位姓郭的,說是在穎川的故友。”

“是,奉孝!”孫燦、劉華、荀彧、高順四人異口同聲的說了出來。

荀彧高聲道:“此人胸藏雄兵百萬,計策無雙。得此一人可勝百萬雄師,主公,當親自……”他本想說“主公,當親自去迎,”話還沒有出口,就見孫燦奔至了門外,微笑著將話咽在了肚中。

孫燦奔至府外,見府外站立之人正是郭嘉,立刻迎上去喜道:“奉孝,數年不見,想煞我也。”

郭嘉退後的兩步,行了一個標准的臣下禮,拜道:“穎川郭嘉願投大人麾下,為大人出謀劃策,掃平亂世。”

郭嘉向來就是有大志,亂世中正是他一展才華,抱負之時。自從離開了孫燦以後,就開始尋找明主,他擇主極嚴,認為只有蓋世英豪才值得他郭奉孝的投奔。

經過近五年的細心觀察,在虎牢關戰役後,郭嘉就將名主鎖定在追擊董卓的孫燦、曹操這兩個人身上。


他將兩人一對比,這就讓郭嘉有些傻眼了,別人是尋不得明主,而他一來就來兩個,而且兩人都那麼出色,半斤八兩、不分伯仲。

同時他又分別接到了孫燦、劉華、荀彧、曹操、戲志才、荀攸六人的書信,分別請他出山。這回郭嘉的頭更大了。

前思後想,他打算去投奔曹操。不過,走到半路,他突然得到孫燦撤出南陽郡的消息。

郭嘉當時好生奇怪,就來汝南一探究竟。到了汝南他發現孫燦不一樣了,他選擇投奔曹操的原因就是因為孫燦少了開疆擴土的雄心。

可是,在汝南的孫燦卻積極備戰,休養生息,一副大干一場的模樣。孫燦本人也比原來成熟了好幾分。

在雄心上,孫燦又和曹操戰平了。

想了幾天,郭嘉就下定決心投奔孫燦,這到不是曹操不如孫燦。而是郭嘉和孫燦太熟,對曹操卻不太了解。他不知道自己在曹操麾下是否能得到重用,但是以他對孫燦的認識,知道自己只要自己投奔孫燦,自己就一定會得到重用。

因此,在郭嘉心中曹操與孫燦的天平,孫燦這方又加重了一些,原本平衡的局面頓時向孫燦這面倒了過來。

也是因為如此,一和孫燦見面,郭嘉就宣布了效忠令,將近五年的尋找。這位不世奇才終于認定了心中的名主。

孫燦扶起郭嘉,道:“你我兄弟何須如此,奉孝來助,燦供為上賓不及,豈能委屈奉孝。”

郭嘉謙讓回禮。

“奉孝,你這鬼才終于願意出山了!”劉華樂呵呵的走出過來,臉上全是興奮之色。

郭嘉對劉華的才學還是頗為敬佩的,立刻行禮道:“郭嘉見過子靜先生。”

“奉孝,你我也有六年沒見了吧!”荀彧就在劉華的身後。

面對昔日故友,郭嘉也是一臉的開心,隨口道:“文若,汝這雙利眼還是比我看的遠啊!”他說的不假,荀彧目光長遠,是一個坐鎮後方“運籌策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軍師,擅長總攬全局,出大方針,大策略。

而郭嘉卻是軍略無雙,智謀過人的謀主。有其在身旁出謀劃策,不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也鮮有對手。

曆史上的曹操就是因為,後方有荀彧在策劃,前方又有郭嘉在出謀,這才百戰不殆,勢如破竹。

因此,每每一有大事,曹操必然修書回許昌請教荀彧,每每有強敵之時,曹操就會想起身旁的謀士郭嘉。

兩人相輔相成,成為曹操不可缺少的雙壁。如今卻成了孫氏雙壁,不知他們的作為如何?

孫燦大笑道:“諸位一起入殿,我們還需商議破敵之法,在耽擱恐怕對方要打到家門口來了。”

得到了郭嘉的投效,此刻的孫燦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