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節:再生緣之孟麗君傳(77)



她面露難色,又毅然決然。

朝廷上,以劉捷為首的大臣,堅決要求處決皇甫少華,酈君玉聽著,冷汗直冒。梁丞相一直一言不發。君玉盯著他的嘴,心緊張得快要跳出來。皇帝再次看看左右:"刑部查核的情況如何?""啟稟皇上,那皇甫少華拒不認罪,盡管多次刑訊,他閉口不招,只喊冤枉……"皇帝:"哦……那麼兵部呢?以過去王家軍連克數城,收複實地的戰績,有可能將功折罪嗎?""皇上,皇甫少華冒名投軍,拉幫結伙,這是兵家之大忌!另據邊關官兵揭發,此人還屢次違抗軍令,擅自做主,好大喜功,冒險出擊,這些……皆為紀律嚴明的我大明軍隊所無法容忍!"

新皇帝:"這個家伙,真是無法無天哪!"

酈君玉聽到這里,完全絕望了。她打算拼死相諫了。嘴巴剛剛張開。可就在這時,皇帝似乎想起了梁丞相還未發言:"梁丞相,你意下如何?"梁丞相慢條斯理,不慌不忙:"這個……皇上,老臣想不明白,一個投敵之人,怎麼會拼了性命去收複失地?一個逃亡之人,怎麼會藏在邊關,而不越雷池一步?"見皇帝沉吟,梁丞相接著說:"還有,剛才各位大臣列舉皇甫少華種種劣跡,卻遺漏了一件重要的情節!他被捕前的最後一戰,將士們親目見證,皇甫敬從敵軍城樓上自殘斷臂,掙脫鎖鏈,縱身跳下,死在兒子的懷中……如果這件事屬實,那麼皇甫父子投敵之說,便是子虛烏有!而朝廷的追查方向,則應是當年的戰敗之責,這……恐怕又不是三日五晌可以弄清楚的。"皇帝點頭:"唔……老丞相言之有理。"

劉捷按捺不住了:"皇上,即便皇甫父子未曾降敵,至少皇甫少華逃回內地是真,而且拒不自首,按律就當斬首!"眾臣也附和道:"是啊,這是大明朝的恥辱,留著他,將給我軍開了一個逃兵的惡劣先例!"看到皇上又有點猶豫了,酈君玉按捺不住了,忍不住脫口而出,聲震朝堂:"皇上,斬了他,就無從查問戰敗的情由了!三思而後行呀……"眾臣驚訝地看著這個排在朝班最末尾的小官。梁丞相斷喝:"胡鬧!朝堂之上,豈有你小小翰林說話的資格?"皇帝:"啊,是酈君玉呀……"

君玉索性出列:"皇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小翰林人微言輕,但最敬慕的就是捐軀沙場的英烈!皇甫老將軍慷慨跳城,已用他實際行動,證明了他是我大明的忠臣勇士,姑不論朝廷怎樣評價他的功過得失,他的唯一子嗣,理當得到公正的待遇!不然,將來書寫國史,定成一筆遺憾……小臣斗膽,願為皇甫少華請命!"

她跪下了。受酈君玉感染,王湘一時沖動,也站了出來:"小臣王湘,也贊同酈君玉此議,願為皇甫少華請命!"他也跪下了。又有幾個翰林學士站出來,跪下了:"臣等也願請命……"皇帝拿不定主意了。劉捷忍不住道:"荒唐!你們這幾個書生,懂得什麼?竟然也敢亂議國家大事,還不統統退下!"

梁丞相乘機進言。"慢!書生議論,也不是沒有道理。皇上一向禮賢下士,廣開言路,聽聽翰林們的真實想法,未嘗不可。"皇帝也點頭道:"啊,他們都是秉筆書寫國史之人,朕不想落下個剛愎自用的惡名!"

酈君玉終于暫且松了口氣,緊張地看著皇帝。"這個案子,朕看,先不著急下論斷,等邊關有了確切的報告,再議……"

酈君玉汗透衣衫。她感激地瞥了王湘一眼。王湘美不自勝。

邊關,曹矜受皇甫少華委托,給皇甫敬收尸。他看到尸骸上傷痕累累,自斷了一條臂膀,禁不住痛哭失聲。總兵走過來,也為之動容。曹矜看到總兵大人,跪倒便拜:"總兵大人,天底下有這樣自我斷臂,掙脫鎖鏈,跳下城池,向我軍示警的叛徒嗎?"總兵搖搖頭:"真該讓朝廷上那幫睜著眼睛說瞎話的人看看,皇甫老將軍是何等的忠烈!""大人,請賜末將一個機會,將老總督的遺骸運回京城,末將願拼著性命,替皇甫大人伸冤!"總兵點頭:"是得有人出來說句公道話了!"曹矜磕頭:"謝大人玉成!"

他噙淚為尸體裹上白布,全體將士跪下來,埋頭默哀。牛角號嗚嗚咽咽地低回長鳴,寒鴉掠過天空,招魂幡與瑟抖的枯枝齊舞。八名軍士抬著靈柩,一步步走下山崗。曹矜走在最前面,手捧著皇甫敬的慘白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