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簡卷三

世本無事,庸人自擾;唯通則簡,冰消日皎。集《通簡》。 唐文宗 文宗將有事南郊,祀前,本司進相撲人。上曰:“我方清齋,豈合觀此事?”左右曰:“舊例皆有,已在門外抵候。”上曰:“此應是要賞物。可向外相撲了,即與賞物令去。”又嘗觀斗雞,優人稱歎:“大好雞!”上曰:“雞既好,便賜汝!” (評注:既不好名,以揚前人之過,又不好戲,以開幸人之端,覺革弊紛更,尚屬多事,此一節可稱聖主。) 【譯文】 唐文宗李昂將要到南郊舉行祭天活動。去祭祀之前,主管官員奏說,已將相撲手帶來了。文宗說:“我正在清靜齋戒,怎麼能看相撲?”侍臣們說:“按舊例祭天前都有觀看相撲的項目,相撲手已在門外等候了。”文宗說:“這是想要賞賜東西罷了,可讓他們就在外面相撲,完事後就賞賜把他們打發走。” 又有一次文宗看斗雞,旁邊一個優伶稱歎道:“好一只大公雞!”文宗說:“你既然說好,就把雞賞給你吧!” 宋太宗 孔守正拜殿前都虞候。一日侍宴北園,守正大醉,與王榮論邊功于駕前,忿爭失儀。侍臣請以屬吏,上弗許。明日俱詣殿廷請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複省。” (評注:以狂藥飲人,而責其勿亂,難矣。托之同醉,而朝廷之體不失,且彼亦未嘗不知警也。) 【譯文】 北宋太宗趙光義時,孔守正任殿前都虞候,一天,侍臣們陪太宗在北園宴飲,孔守正喝得酩酊大醉,與殿前指揮使王榮在太宗面前各論自己的戰功,爭執起來,很失禮儀。侍臣們請求把他們交給有關官員去問罪,太宗沒有答應。第二天,他兩個一同到金鑾殿上請罪,太宗說:“朕昨天也喝得大醉,胡胡塗塗不再記得有過什麼事。” 宋真宗 宋真宗朝,嘗有兵士作過,于法合死,特貸命決脊杖二十改配。其兵士高聲叫喚乞劍,不服決杖,從人把捉不得,遂奏取進止。傳宣云:“須決杖後別取進止處斬。”尋決訖取旨,真宗云:“此只是怕吃杖;既決了,便送配所,莫問。” 【譯文】 北宋真宗趙恒當朝時,有一個士兵犯了罪過,按法律應當處死。真宗饒他一命,判決打二十脊杖發配遠方。這個士兵高聲叫喚願受劍處死,而不願服處杖刑。執刑的人把握不住如何是好,于是向真宗奏請處理意見。殿上傳宣聖旨道:“必須先服杖刑後,再來聽旨是否處斬。”不一會施過杖刑後,執刑者來取聖旨,真宗說:“他只是害怕挨杖刑;既然已經打過了,就送去發配之地,別的不再問了。” 曹參 二條 曹參被召,將行,屬其後相;“以齊獄市為寄。”後相曰:“治無大此者乎?”參曰:“獄市所以並容也,今擾之,奸人何所容乎?”參既入相,一遵蕭何約束,唯日夜飲醇酒,無所事事,賓客來者皆欲有言,至,則參輒飲以醇酒;間有言,又飲之,醉而後己,終莫能開說。惠帝怪參不治事,囑其子中大夫窟私以意叩之。窟以休沐歸,諫參,參怒,答之二百,帝讓參曰:“與窟何治乎?乃者吾使諫君耳。”參兔冠謝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上曰:“朕安敢望先帝?”又曰:“視臣能孰與蕭何?”帝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是也,高帝與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夫,不亦可乎!”帝曰:“君休矣。” (評注:不是覆短,適以見長。) 吏廨鄰相國園,群吏日歡呼飲酒,聲達于外。左右幸相國游園中,聞而治之。參聞,乃布席取酒,亦歡呼相應。左右乃不複言。 (評注:極繪太平之景,陰消近習之讒。) 【譯文】 漢惠帝時,曹參為齊國丞相,蕭何死後,曹參被召往長安繼蕭何在中央任丞相。臨別的時候,他囑咐繼他任齊相的人說:“要把齊國的刑獄和集市留意好。”繼任的齊相問道:“國家的政治沒有比這些更重要的事情了嗎?”曹參說:“監獄和集市都是安排壞人的場所,你現在如果處理不好二者的平衡關系,把壞人安置到什麼地方去呢?” 曹參到中央繼任丞相後,一切遵守蕭何原來的法規辦事,他自己只是日夜飲酒作樂,沒有出台什麼新舉措,來訪的客人們都想跟他談些事,一到他那里,就被曹參招待喝酒;其間想談事,又被一個勁兒勸酒,直到被灌醉方才罷休,到底也沒能說成什麼事。 漢惠帝劉盈責怪曹參不治理政事,就讓曹參的兒子、中大夫曹窟私下里把自己的責備之意去問一問曹參。曹窟以休息、沐浴為理由回家,勸諫曹參去治理朝政。曹參聽了大怒,抽了曹窟二百鞭子。 漢惠帝責問曹參說:“你為什麼要打曹窟呢?這是朕派他去勸你的。”曹參取下帽子行禮謝罪說:“陛下自已掂量掂量,陛下與高帝相比誰更聖明英武?”惠帝說:“朕怎敢與高帝相比呢?”曹參又說:“陛下看臣的才干與蕭何相比誰更強?”惠帝說:“你似乎比不上蕭何。”曹參說:“陛下所說的很對呀。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全國,法令已經訂得很清楚了,陛下無為而治,臣等謹守職分,遵循著既定的法令不脫離,不也就行了嗎!”惠帝明白了曹參的心意,就對他說:“那你就去休息吧!” 丞相曹參的衙門和相府的後花園相鄰。衙門中的屬吏們成天在衙中歡呼飲酒,喧嘩聲音傳到牆外很遠。曹參的隨從們隨他到後花園游玩,心里幸災樂禍,心想曹丞相聽到他們的喧鬧聲,一定會整治他們。誰知曹參聽到隔牆的熱鬧聲後,就命人擺席取酒,也歡呼喧鬧,和衙中屬吏們相呼應,曹參的隨從們這也才不再說什麼了。 李及 曹瑋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問王旦:“誰可代瑋者?”旦薦李及,上從之。眾疑及雖謹厚有行檢,非守邊才。韓億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將吏亦心輕之。會有屯戍禁軍白晝掣婦人銀釵于市,吏執以聞。及方坐觀書,召之使前,略加詰問,其人服罪。及不複下吏,亟命斬之,複觀書如故,將吏皆驚服。不日聲譽達于京師。億聞之,複見旦,具道其事,且稱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為盜,主將斬之,此常事,何足為異!旦之用及,非為此也。夫以曹瑋知秦州七年,羌人(上龍下言)服。瑋處邊事已盡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聰明,多所變置,敗瑋之成績。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謹守瑋之規模而已。”億益歎服公之識度。 (批:張乘崖自成都召還,朝議用任中正代之,或言不可,帝以問王旦。對曰:“非中正不能守詠之規也。”任至蜀,咨詠以為政之法。詠曰:“如己見解高于法,則舍法而用己;勿徇己見。”任守其言,卒以治稱。後生負才,輒狹小前人制度,視此可以知戒。) 戒更革 趙韓王(普)為相,置二大甕于坐屏後,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滿即焚之于通衢。李文靖曰:“沆居相位,實無補萬分,唯中外所陳利害,一切報罷,聊以補國爾。今國家防制,纖悉具備,苟輕徇所陳一一行之,所傷實多。僉人苟一時之進,豈念民耶!”陸象山云:往時充員敕局,浮食是慚。唯是四方奏請,廷臣面對,有所建置更革,多下看詳。其或書生貴游;不諳民事,輕于獻計,一旦施行,片紙之出,兆姓蒙害,每與同官悉意論駁,朝廷清明,嘗得寢罷。編摩之事,稽考之勤,何足當大官之膳?庶幾僅此可以償萬一耳。” (批:羅景綸日:“古云:‘利不什不變法’,此言更革建置之不可輕也,或疑若是則將坐視天下之弊而不之救歟?不知革弊以存法可也,固弊而變法不可也;不守法而弊生,豈法之生弊哉!韓、范之建明于慶曆者,革弊以存法也;荊公之施行于熙甯者,因弊而變法也。一得一失,概可觀矣。”) 禦史台老隸 宋禦史台有老隸,素以剛正名,每禦史有過失,即直其梃。台中以梃為賢否之驗。范諷一日召客,親諭庖人以造食,指揮數四。既去,又呼之,叮嚀告戒。顧老吏梃直,怪而問之。答曰:“大凡役人者,授以法而責以成。苟不如法,自有常刑,何事喋喋?使中丞宰天下,安得人人而詔之!”諷甚愧服。 (批:此真宰相才,惜乎以老隸淹也!終縣老人僅知甲子,猶動韓宣之惜,如此老隸而不獲薦剡,資格束人,國家安得真才之用乎!若立賢無方,則蕭穎士之仆,(穎士禦仆甚虐,或諷仆使去,仆曰:“非不欲去,愛其才耳!”)可為吏部郎,甄琛之奴,(琛好奕,通宵令奴持燭,睡則加撻。奴曰:“郎君辭父母至京邸,若為讀書,不辭杖罰,今以奕故橫加,不亦太非理乎!”琛慚,為之改節。)韓魏公之老兵,(公宴客,睹一營妓插杏花,戲曰:“髻上杏花真有幸。”妓應聲曰:“枝頭梅子豈無媒!”,席散,公命老兵喚妓。已而悔之,呼老兵,尚在。公問曰:“汝未去耶?”答曰:“吾度相公必悔,是以未去。”)可為師傅,其他一才一伎,又不可枚舉矣。) 漢光武 光武誅王郎,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光武不省,會諸將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 (批:宋桂陽王休范舉兵得陽,蕭道成擊斬之。而眾賊不知,尚破台軍而進。宮中傳言休范已在新亭,士庶惶惑,詣壘投名者以千數。及至,乃道成也。道成隨得輒燒之,登城謂曰:“劉休范父子已戮死,尸在南岡下。我是蕭平南,汝等名字,皆已焚燒,勿懼也!”亦是祖光武之智。) 薛簡肅 (二條) 薛簡肅公帥蜀,一日置酒大東門外,城中有戍卒作亂,既而就擒,都監走白公。公命只于擒獲處斬決。(邊批:亂己平矣。)民間以為神斷。不然,妄相攀引,旬月間未能了得,非所以安其徒反側之心也。 (批:稍有意張大其功,便不能如此直捷痛快矣。) 民有得偽蜀時中書印者,夜以錦囊掛之西門。門者以白,蜀人隨者以萬計,皆洶洶出異語,且觀公所為,公顧主吏藏之,略不取視,民乃止。 (批:梅少司馬國楨制閫三鎮。虜酋或言于沙中得傳國璽,以黃絹印其文,頂之于首,詣轅門獻之,乞公題請。公曰:“璽未知真假,俟取來,吾閱之,當犒汝。”酋謂:“累世受命之符,今為聖朝而出,此非常之瑞,若奏聞上獻,宜有封賞,所望非犒也。”公笑曰:“寶源局自有國寶,此璽即真,無所用之,吾亦不敢輕瀆上聽。念汝美意,命以一金為犒,並黃絹還之。”酋大失望,號哭而去。或問公:“何以不為奏請?”公曰:“王孫滿有言:‘在德不在鼎’。況虜酋視為奇貨,若輕于上聞,酋益挾以為重。萬一聖旨征璽,而璽不時至,將真以封賞購之乎?”人服其卓識。此薛簡肅藏印之意。 天順初,虜酋孛來近邊求食,傳聞寶璽在其處。石亨欲領兵巡邊,乘機取之。上以問李賢,賢曰:“虜雖近邊,不曾侵犯,今無故加兵,必不可。且寶璽秦皇所造,李斯所篆,亡國之物,不足為貴。”上是之。梅公之見,與此正合。) 張詠 張忠定知益州。民有訴主帥帳下卒恃勢嚇取民財者,(先是賊李順陷成都,詔王繼恩為招安使討之,破賊,複成都,官軍屯府中,恃功驕恣。)其人聞知,縋城夜遁。詠差衙役往捕之,戒曰:“爾生擒得,則渾衣撲入井中,作逃走投井中來。”是時群黨洶洶,聞自投井,故無他說,又免與主帥有不協名。 (批:按忠定不以耳目專委于人,而采訪民間事悉得其實。李畋問其旨,公曰:“彼有好惡,亂我聰明,但各于其黨,詢之又詢,詢君子得君子,詢小人得小人,雖有隱匿者,亦十得八九矣。”子猶曰:張公當是絕世聰明漢!) 諸葛孔明 丞相既平南中,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諫曰:“公天威所加,南人率服。然夷情叵測,今日服,明日複叛,宜乘其來降,立漢官分統其眾,使歸約束,漸染政教。十年之內,辮首可化為編氓,此上計也!”公曰:“若立漢官,則當留兵;兵留則口無所食,一不易也。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立漢官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立漢官,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不留兵,不運糧,綱紀粗定,夷漢相安。” (批:晉史:桓溫伐蜀,諸葛孔明小吏猶存,時年一百七十歲,溫問曰:“諸葛公有何過人?”史對曰:“亦未有過人處。”溫便有自矜之色。史良久曰:“但自諸葛公以後,更未見有妥當如公者。”溫乃慚服。凡事只難得“妥當”,此二字,是孔明知己。) 高拱 隆慶中,貴州土官安國亨、安智各起兵仇殺,撫臣以叛逆聞。動兵征剿,弗獲,且將成亂。新撫阮文中將行,謁高相拱。拱語曰:“安國亨本為群奸撥置,仇殺安信,致信母疏窮、兄安智懷恨報複。其交惡互訐,總出仇口,難憑。撫台偏信智,故國亨疑畏,不服拘提,而遂奏以叛逆。夫叛逆者,謂敢犯朝廷,今夷族自相仇殺,于朝廷何與?縱拘提不出,亦只違拗而已,乃遂奏輕兵掩殺,夷民肯束手就戮乎?雖各有殘傷,亦未聞國亨有領兵拒戰之跡也,而必以叛逆主之,甚矣!人臣務為欺蔽者,地方有事,匿不以聞;乃生事幸功者,又以小為大,以虛為實,始則甚言之,以為邀功張本,終則激成之,以實已之前說,是豈為國之忠乎!(邊批:說盡時弊。)君廉得其實,宜虛心平氣處之,去其叛逆之名,而止正其仇殺與夫違拗之罪,則後必出身聽理。一出身聽理,而不叛之情自明,乃是止坐以本罪,當無不服。斯國法之正,天理之公也。今之仕者,每好于前官事務有增加,以見風采。此乃小丈夫事,非有道所為,君其勉之!”阮至貴,密訪,果如拱言,乃開以五事:一責令國亨獻出撥置人犯,一照夷俗令賠償安信等人命,一令分地安插疏窮母子,一削奪宣慰職銜,與伊男權替,一從重罰以懲其惡。而國亨見安智居省中,益疑畏,恐軍門誘而殺之,(邊批:真情。)擁兵如故,終不赴勘,而上疏辨冤。阮狃于浮議,複上疏請剿。拱念剿則非計,不剿則損威,乃授意于兵部,題覆得請,以吏科給事賈三近往勘。(邊批:賴有此活法。)國亨聞科官奉命來勘,喜曰:“吾系聽勘人,軍門必不敢殺我,我乃可以自明矣!”于是出群奸而赴省聽審,五事皆如命,願罰銀三萬五千兩自贖。安智猶不從,阮治其用事拔置之人,始伏。智亦革管事,隨母安插。科官未至,而事已定矣。 (批:國家于土司,以戎索羈摩之耳,原與內地不同。彼世享富貴,無故思叛,理必不然。皆當事者或俊削,或慢殘,或處置失當,激而成之。反尚可原,況未必反乎?如安國亨一事,若非高中玄力為主持,勢必用兵,即使幸而獲捷,而竭數省之兵糧,以勝一自相仇殺之夷人,甚無謂也。嗚呼!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吾今日安得不思中玄乎! 倪文毅 孝宗朝,云南思疊梗化,守臣議剿。司馬馬公疏:“今中外疲困,災異疊仍,何以用兵?宜遣京朝官往諭之。”倪文毅公言:“用兵之法,不足尉之有余。如公之言,得無示弱于天下,且使思疊聞而輕我乎?遣朝官諭之,固善;若諭之不從,則策窘矣。不如姑遣藩臣有威望者以往,彼當自服,俟不服,議剿未晚也。”乃簡參議郭公緒及按察曹副使玉以往。旬余抵金齒,參將盧和統軍距所據地二程許,而次遣人持檄往諭,皆被拘。盧還軍至千崖,遇公,語其故,且戒勿迫。公曰:“吾受國恩,報稱正在此,如公言,若臣節何?昔蘇武入匈奴十九年尚得生還,況此夷非匈奴比!萬一不還,亦份內事也!”或謂公曰:“蘇君以黑發去,白發還,君今白矣,將以黑還乎?”公正色不答。是日,曹引疾,公單騎從數人行,旬日至南甸,路險不可騎,乃批荊徒步,繩挽以登。又旬日,至一大澤,戛都土官以象輿來,公乘之;上霧下沙,晦淖迷躓,而君行愈力。又旬日,至孟瀨,去金沙江僅一舍。公遣官持檄過江,諭以朝廷招來之意。夷人相顧驚曰:“中國官亦至此乎!”即發夷兵率象馬數萬,夜過江,抵君所,長槊勁弩,環之數重。有譯者泣報曰:“賊刻日已焚殺矣!”公叱曰:“爾敢為間耶?”因拔劍指曰:“來日渡江,敢複言者,斬!”思疊既見檄,諭禍福明甚,又聞公志決,即遣尊長數輩來受令,及饋土物。公悉卻去,激思疊面語,先敘其勞,次伸其冤,然後責其叛,聞者皆俯伏泣下,請歸侵地。公許之,皆稽首稱萬壽,歡聲動地。公因詰盧參將先所遣人,出以歸公。盧得公報,馳至,則已撤兵歸地矣。 (評注:才如郭緒,不負倪公任使,然是役紀錄,止晉一階,而緬功、羅防功,橫殺無辜,輒得封蔭。嗚呼!事至季世,不唯立功者難,雖善論功者亦難矣!) 【譯文】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云南盂密宣撫司的恩疊違抗朝廷政令,云南巡撫奏請征剿。兵部尚書馬文升上疏說:“現在朝廷內外國力困乏,災異屢屢出現,靠什麼去打仗呢?最好派朝中大臣去撫諭他。”文毅公倪岳(時為禮部尚書)說:“用兵的法則是,實力不足也要給對方顯示出實力雄厚。按馬公的意見去做,豈不是向天下人顯示出朝廷軟弱無力,使思疊知道後更輕視我們嗎?派朝中大臣去撫諭成功了固然很好,要是撫諭他不聽,那麼下一步就不好辦了。不如姑且派云南的大員中有威望的人前去撫諭,思疊就應當服從,如果他不服從,再商議征。剿也不晚。”于是下令,派云南府參議郭緒和云南按察副使曹玉前往撫諭。 走了十幾天,到達金齒衛(治所在今云南保山)。參將盧和所統率的軍隊距思疊所據之地有二里路左右,幾次派人帶著檄文前去撫諭,都被拘留。這時盧參將回兵到千崖,遇上了郭緒等人,把情況告訴了他們,並告誡他們切勿迫近對方。郭緒說:“我受國家大恩,報答就在今朝,如果照您的話辦,哪里還有做臣子的節操?過去蘇武留匈奴十九年還能夠活著回來,況且這里的夷族怎能和匈奴相比呢!即使萬一不能生還,也是臣子職分內的事!”有人對郭緒說:“蘇武是以黑發人去,白發人還,您現在的頭發已經白了,還能等頭發再黑了回來嗎?”郭緒滿面嚴肅,不予回答。 這天,曹玉說他有病,只有郭緒單人獨騎,帶著幾個隨從上路,走了十幾天,到達南甸宣撫司(在今云南騰沖縣南)境,道路越來越陡險,無法騎馬,于是步行披荊斬棘,用繩子拉著攀登前進。又走了十幾天,到了一個大湖邊,夏都(在今云南潞西縣境)土司帶著象輿前來,郭緒坐上繼續往前走。空中濃霧彌漫,腳下汲沙淤積,陰暗泥濘,難辨而顛領,而郭緒更加努力地前進。又走了十來天,到達孟瀨(在今云南鎮康縣西南的孟定),離金沙江僅一天的路程了。郭緒派隨員帶著檄文渡過金沙江,向思疊說明朝廷招撫之意。夷人互相吃驚地看著說:“中國官也能來到這里嗎!”立即調發夷兵率幾萬匹象和馬,連夜過江,到郭緒的駐地,駕起長槍硬弩,包圍了好幾層。有個翻譯哭著報告說:“賊兵很快就要放火殺進來了!”郭緒喝斥道:“你敢離間軍心嗎?”說著就拔劍指著翻譯說:“明天渡江,你再敢說這話,定斬不赦!” 這邊思疊見到朝廷檄文以後,對自己的成敗禍福心里已經很明白,又聽說郭緒這人意志堅強,就派幾位酋長前來接受招撫令,並饋贈土產。郭緒謝絕了土產,邀請思疊面談。面談時郭緒先敘述了思疊的勞苦,又伸明他蒙受的冤枉,然後責備他的叛逆行為,凡聽到郭緒這番話的夷人,都感動得俯伏在地下,痛哭流涕,請求收納他們侵占的土地。郭緒答應了,夷民都叩頭行禮,高呼萬歲,歡聲動地。郭緒趁此追問先前盧參將所派來人的下落,思疊把這些被拘留的人全放出來交給了郭緒。參將盧和收到郭緒的報告趕來時,思疊已經歸還了土地撤兵了。 吳惠 吳惠為桂林府知府,適義甯洞蠻結湘苗為亂,監司方議征進,請于朝。惠亟白曰:“義甯吾屬地,請自招撫,不從而征之未晚。”乃從十余人,肩輿入洞,洞絕險,山石攢起如劍戟,華人不能置足,瑤人則騰跣上下若飛。聞桂林太守至,啟于魁,得入,惠告曰:“吾,若屬父母,欲來相活,無他。”眾唯唯。因反覆陳順逆,其魁感泣,留惠數日,曆觀屯堡形勢,數千人衛出境,殲羊豕境上。惠曰:“善為之,無遺後悔!”數千人皆投刀拜,誓不反。歸報監司,遂罷兵。明年,武岡州盜起,宣言推義甯洞主為帥。監司咸罪惠,惠曰:“郡主撫,監司主征,蠻夷反覆,吾任其咎!”複遣人至義甯。義甯瑤從山頂覘得惠使,具明武岡之冤。監司大慚,武岡盜因不振。義甯人德惠如父母,迄惠在桂林,無敢有騷竊境上者。 【譯文】 明弘治進士吳惠為桂林府知府時,適逢義甯(在今廣西桂林北)洞蠻聯合湖南苗族人反亂,監司官員正計議著進兵征剿,向朝廷請示。吳惠聽說後急速報告說:“義甯是我管轄的地方,請允許我自己前去招撫。如果他們不聽從,再征剿也不晚。”于是他帶領十幾名隨從,坐著肩輿往洞蠻聚居的地方去。這些地方都十分險要,山石象劍戟一般平地拔起,漢人攀登時連立腳的地方也沒有,而瑤人赤腳騰躍象飛一般上下。當地人聽說是桂林太守來了,報告了洞蠻頭人,吳惠一行人被允許進入聚居處洞中。吳惠告訴他們說:“我是你們的父母官,是來挽救你們的,沒有別的用意。”眾人沒有做聲。吳惠接著反複陳說順逆的道理,頭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挽留吳惠住了幾天,考察了屯堡的形勢,幾千人護衛他們出境,臨別時在邊境殺豬羊立盟誓。吳惠說:“你要好自為之,不要留下後悔的事!”幾千瑤民放下刀跪拜,發誓決不反叛朝廷。吳惠回來後,向監司稟報了事情經過,于是決定不再征剿。 第二年,湘南武岡州賊盜起兵,宣布說是推戴義甯洞首領為統帥。監司官員都怪罪吳惠,吳惠說:“知府主張招撫,監司卻主張征剿,使得蠻夷出現反覆,我願承擔責任!”他又派人到義甯洞去。義甯瑤民從山頂上看見吳惠派的人來了,向他詳細說明所謂武岡盜推義甯洞主為帥,全是武岡盜賊的謊言。來人回去說明情況後,監司官員大為羞慚,武岡賊盜也因此一蹶不振。義甯瑤人對吳惠象親生父母一般尊重,自從吳惠在桂林任職,沒有人在境內騷亂破壞。 龔遂 宣帝時,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起,二千石不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禦史舉龔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歲,召見,形貌短小,不副所聞,上心輕之,邊批:年貌俱不可以定人。問:“息盜何策?”遂對曰:“海瀕遼遠,不沾聖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耶,將安之也?”上改容曰:“選用賢良,固將安之。”遂曰:“臣聞治亂民如治亂繩,不可急也。臣願丞相、禦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上許焉,遣乘傳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毋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行至府。盜賊聞遂教令,即時解散,棄其兵彎而持鉤、鋤。 (評注:漢制,太守皆專制一郡,生殺在手,而龔遂猶云“願丞相、禦史無拘臣以文法”,況後世十羊九牧,欲冀卓異之政,能乎? 古之良吏,化有事為無事,化大事為小事,蘄于為朝廷安民而已。今則不然,無事弄做有事,小事弄做大事;事生不以為罪,事定反以為功,人心眷眷思亂,誰之過與!) 【譯文】 西漢宣帝劉詢時,渤海(今河北滄州一帶)及鄰近各郡年成饑荒,盜賊蜂起,郡太守們不能夠制止。宣帝要選拔一個能夠治理的人,丞相和禦史都推薦龔遂可以委用,宣帝就任命他為渤海郡太守。當時龔遂已經七十歲了,皇上召見時,見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不象所聽說的有本事的樣子,心里頗看不起他,便問道:“你能用什麼法子平息盜寇呀?”龔遂回答道:“遼遠海濱之地,沒有沐浴皇上的教化,那里的百姓處于饑寒交迫之中而官吏們又不關心他們,因而那里的百姓就象是陛下的一群頑童偷拿陛下的兵器在小水池邊舞槍弄棒一樣打斗了起來。現在陛下是想讓臣把他們鎮壓下去,還是去安撫他們呢?”宣帝一聽他講這番道理,便神色嚴肅起來,說:“我選用賢良的臣子任太守,自然是想要安撫百姓的。”龔遂說:“臣下聽說,治理作亂的百姓就象整理一團亂繩一樣,不能操之過急了。臣希望丞相、禦史不要以現有的法令一味束縛我,允許臣到任後諸事均據實際情況由臣靈活處理。”宣帝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派驛傳將龔遂送往渤海郡去。 郡中官員聽說新太守要來上任,便派軍隊迎接、護衛。龔遂把他們都打發回去了,並向渤海所屬各縣發布文告:將郡中追捕盜賊的官吏全部撤免,凡是手中拿的是鋤、鐮等農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拿問,手中拿著兵器的才是盜賊。龔遂單獨乘驛車來到郡府。鬧事的盜賊們知道龔遂的教化訓令後,立即瓦解散伙,丟掉武器,拿起鐮刀、鋤頭種田了。 徐敬業 高宗時,蠻群聚為寇,討之則不利,乃以徐敬業為刺史。彼州發卒郊迎,敬業盡令還,單騎至府。賊聞新刺史至,皆繕理以待。敬業一無所問,處分他事畢,方曰:“賊皆安在?”曰:“在南岸。”乃從一二佐吏而往,觀者莫不駭愕。賊初持兵覘望,及其船中無所有,乃更閉營藏隱。敬業直入其營內,告云:“國家知汝等為貪吏所苦,非有他惡,可悉歸田,後去者為賊!”唯召其魁首,責以不早降,各杖數十而遣之,境內肅然。其祖英公聞之,壯其膽略,曰:“吾不辦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兒也!” 【譯文】 唐高宗李治時,蠻族人聚集進行搶劫,官軍前去討伐失利,于是委任徐敬業為刺史前往處理。當地州衙派軍隊到城外迎接他,徐敬業讓他們全部返回城去,自己一個人騎著馬到了州府。賊寇聽說新刺史來了,全部加強戒備以對付討伐。徐敬業到州上任後,對此事一句也沒有問過,把其他事處理完畢,才說:“賊寇們都在何處?”州吏回答說:“都在南岸。”于是徐敬業就帶著一兩個佐吏隨從著渡河而往。見他如此行動,大家都很擔心驚愕。 賊寇們起初手持兵刃瞭望,見徐敬業所乘船中沒有別的人,于是撤回,閉上營門隱藏起來。徐敬業上岸後,徑直走進營內去,告誡他們:“國家知道你們不過是被貪官汙吏所害,並沒有其他罪惡。你們都回家種地吧,走得晚的就要當賊盜處理了!”徐敬業只是把他們的首領叫到面前,責備他何不早向官軍投降,讓人把他打了幾十杖送走了,從此全州境內秩序井然。 徐敬業的祖父英國公徐勣聽說後,稱敬業的膽子真大,他又說:“就是我去也做不到這樣。然而將來使我家破人亡的,也必定是這個孩子啊!” 朱博 二條 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為冀州刺史,行部,吏民數百人遮道自言,官寺盡滿。從事白請“且留此縣,錄見諸自言者,事畢乃發”,欲以觀試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駕。既白駕辦,博出就車,見自言者,使從事明敕告吏民:“欲言縣丞尉者,刺史不察黃綬,各自詣郡。欲言二千石墨綬長吏者,使者行部還,詣治所。其民為吏所冤,及言盜賊辭訟事,各使屬其部從事。”博駐車決遣,四五百人皆罷去,如神。吏民大驚,不意博應事變乃至于此。後博徐問,果老從事教民聚會,博殺此吏。 -------- 博為左馮詡。有長陵大姓尚方禁,少時嘗盜人妻,見斫,創著其頰。府功曹受賄,白除禁調守尉。博聞知,以他事召見,視其面,果有瘢。博辟左右問禁:“是何等創也?”禁自知情得,叩頭服狀。博笑曰:“大丈夫固時有是。馮詡欲灑卿恥,能自效不?”禁且喜且懼,對曰:“必死!”博因敕禁:“毋得泄語,有便宜,輒記言。”因親信之,以為耳目。禁晨夜發起部中盜賊及他伏奸,有功效。博擢禁連守縣令。久之,召見功曹,閉閻數責以禁等事,與筆劄,使自記,“積受一錢以上,無得有匿,欺謾半言,斷頭矣!”功曹惶怖,且自疏奸贓,大小不敢隱,博知其實,乃令就席,受敕自改而已。拔刀使削所記,遣出就職。功曹後常戰栗,不敢磋跌。博遂成就之。 西漢成帝時,有一個很能干的官吏叫朱博,他本來是武官出身,不大熟悉法律條文等規定。他擔任冀州刺史後,到所屬各郡去巡視,一天忽然有幾百個官吏、百姓們站在大街上要告狀,連官衙中也擠滿了人。朱博的一個佐吏向他報告並請求說:“請暫且留在這個縣里,接見所有告狀的人,事情處理完後,再出發。”這人想以此來看看朱博的本事如何。朱博心里知道此人的用意,便催外面的隨從快點准備車馬。隨從說車馬已經准備停當,朱博出門坐到車上,看見這些告狀的人,便讓佐吏給這些人講清楚:“要告縣丞、縣尉的,刺史不受理控告這些佩黃綬級別的官員,讓他們到各自郡衙去告。要告那些二千石傣祿佩黑綬級別官員的,等刺史巡視各郡回去後,到刺史衙門中去告。百姓中有被吏員們冤枉,以及控告搶劫殺人、民事糾紛的,由各被告人的上級主管部門去受理。”朱博停下車來差遣決定,不一會兒,四五百人各領命而去,真可謂神速。官吏和百姓們都大為驚奇,想不到朱博應付事變竟如此決斷。 事後朱博慢慢查訪這次事件是誰操縱的,果然得知是那個老佐史唆使人們聚眾鬧事,朱博把這個佐吏殺掉了。 ----------- 朱博任左馮翊(管轄京都長安以北及東北地區)時,長陵縣有個豪強叫尚方禁。他年輕時曾去非禮別人的妻子,被別人砍了一刀,面頰上留下一道傷疤。左馮翊的府功曹(官職名)受尚方禁賄賂,稟報要任尚方禁調守尉之職。朱博了解到事情的原由後,以其他事的名義召見尚方禁,看見他的面頰上果然有道疤痕。朱博讓身邊的人都走開,問尚方禁道:“這道疤是怎麼落下的呀?”尚方禁自己知道朱博已曉得內情,便跪下叩頭認罪。朱博笑著說:“大丈夫時常會有這種事。現在我想洗刷您的恥辱,您自己願效力否?”尚方榮又高興又害怕,回答說:“小人定效死力!”于是朱博向尚方禁下令說:“您決不能泄漏機密,見到有該報告的事,就要記下來報給我。”從而把尚方禁當作親信,用為耳目。尚方禁日夜活動,偵探揭發了所屬各部門各地方的許多搶劫、殺人和其他隱蔽的壞人壞事,立下不少功勞。朱博提拔他為連守縣令。 過了很長時間,朱博召見了府功曹,把門關上,得收受尚方禁賄賂等事說開,數落責問他,並且將筆和木簡遞給他,讓他自己寫檢查,“只要貪汙受賄一分錢,也不得隱匿,若有半字欺瞞,殺頭無赦!”功曹十分惶恐害怕,便自己把一樁樁貪贓奸情,不論大小一點不敢隱瞞地寫了下來。朱博知道了他的犯罪實情,就叫他仍然就座,教育他說,你只要按我的指示去辦,改過自新就行了。說著,向他扔過去一把刀,讓他把寫在簡上的字都刮掉,並讓他出去仍擔任原職不動。這個功曹以後想起自己的罪過就不寒而栗,公務不敢有一點差錯,後來朱博還提拔了他。 韓褒 周文帝(宇文泰)時,韓褒為北雍州刺史。州多盜,褒至,密訪之,並州中豪右也。褒陽不知,並加禮遇,謂曰:“刺史書生,安知督盜?所賴卿等共分其憂耳。”乃悉召桀黠少年。盡署主帥,與分地界,盜發不獲,即以故縱論。于是諸被署者皆惶懼首伏,曰:“前盜實某某。”具列姓名。褒因取名簿藏之,榜州門曰:“凡盜,可急來首,盡今月不首者,顯戮之,籍其妻子,以賞前首者!”于是旬月間盜悉出首。褒取薄質對,不爽,並原其罪,許自新。由是群盜屏息。 【譯文】 北周文帝宇文泰時,韓褒為北雍州(治所在今陝西耀縣)刺史。州中有許多盜匪,韓褒來了後,對他們秘密訪察,實際上都是州中的豪強大族。韓褒佯裝不知,對他們都一律加以禮遇厚待,對他們說:“我這個刺史不過是一介書生,怎麼懂得督剿盜匪?要靠你們來共同為我分憂了。”他又把其中那些強梁狡黠的年輕人全都召集來,都給他們封了主帥的職銜,劃分了地界,如果有搶劫事件發生而未能破獲,就以故意縱放論罪。于是這些被署以主帥之職的年輕人,一個個惶恐懼怕,伏身自首,並揭發說:“前某次搶劫案實是某某人干的。”把所有盜匪的名字全都開列了出來。韓褒把名冊取過來收藏好,在州城門口發布榜文說:“凡干過盜匪之事的人,要迅速來自首。超過本月不自首者,要抓來公開處決,並將其妻子、兒女籍沒入官為奴,賞給前來自首者!”于是不滿一個月,境中盜匪全部來自首了。韓褒取出名冊核對無誤,就全部寬恕了他們的罪行,允許他們改過自新,從此盜匪活動平息了下來。 蒲宗孟 賊依梁山濼,縣官有用長梯窺蒲葦間者,蒲恭敏知鄆州,下令禁“毋得乘小舟出入濼中”。賊既絕食,遂散去。 【譯文】 北宋神宗時,有強盜盤踞在梁山泊,當地縣官搭起了很高的長梯偵察隱藏在蒲葦之間的強盜們的行動。恭敏公蒲宗孟任鄆州知州時,僅僅下了一道命令:“不得乘小船出入水泊之中。”這樣,強盜們不久就斷絕了糧食,于是只好散去。 吳正肅公 吳正肅公知蔡州。蔡故多盜,公按令為民立伍保,而簡其法,民便安之,盜賊為息。京師有告妖賊確山者,上遣中貴人馳至蔡,以名捕者十人。使者欲得兵往取,公曰:“使者欲借兵立威耶,抑取妖人以還報也?”使者曰:“欲得妖人耳。”公曰:“吾在此,雖不敏,然聚千人于境內,安得不知?今以兵往,是趣其為亂也。此不過鄉人相聚為佛事以利錢財耳。手召之,即可致。”乃館使者,日與之飲酒,而密遣人召十人,皆至,送京師鞫實,告者以誣得罪。 【譯文】 南宗孝宗淳熙年間,正肅公吳柔勝任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知州。蔡州地區過去一直多盜匪,吳柔勝到任後,發布命令在民間建立五家連保法,並且檢查落實的情況,百姓很快安定下來,盜賊也消聲匿跡了。 京城有人奏報朝廷說有妖賊在確山聚集作亂。皇上派宦官為使者騎馬飛馳到蔡州,要捕捉列于名單上的十個人。使者要求帶軍隊前往捉拿,吳柔勝說:“尊使是想借軍隊顯威風呢,還是想以此來捉住妖人向朝中報告呢?”使者說:“當然是想抓到妖人了。”吳柔勝說:“我在此地任職,雖然不能干,然而若有幾千人在境內聚集作亂,怎麼會不知道呢?現在派軍隊前往抓人,是逼他們犯上作亂。其實,那不過是一些鄉下人聚在一起做佛事來賺點錢財罷了。我舉手一招,即能把他們叫來。”于是把這位使者安排到賓館中歇息,天天和他一塊喝酒,而密地派人去把列于名單上的十個人召來,到齊後,送到京城訊問。他們說了實情,後來向朝廷奏報的人以誣陷罪被判刑。 萬觀 萬觀知嚴州。七里瀧漁舟數百艘,晝漁夜竊,行旅患之。觀令十艘為一甲,各限以地,使自守,由是無複有警。 (評注:能實行編甲之法,何處不可!) 【譯文】 明成祖永樂年間,萬觀任嚴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知州。富春江的七里瀧一帶有幾百只漁船,白天打漁晚上偷盜,來往的旅客受到很大危害。萬觀下令將十只漁船編為一甲,實行聯保,各分給一定的地段,讓他們自己守衛,從此再沒有旅客報警了。 王敬則 敬則為吳興太守。郡舊多剽掠,敬則錄得一偷,召其親屬于前,鞭之數十,使之長掃街路,久之,乃令舉舊偷自代。諸偷恐為所識,皆逃走,境內以清。 (評注:辱及親屬,親屬亦不能容偷矣。唯偷知偷,舉偷自代,勝用緝捕人多多矣!) 【譯文】 南朝宋時,王敬則任吳興太守。這個郡中過去經常發生偷盜案件,王敬則逮捕了一個小偷,把他的親屬都叫到郡衙前,當眾把小偷抽幾十鞭子,然後讓他去掃大街。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後,就命令他檢舉一個當過小偷的代替他自己。郡中的小偷們害怕因此使全郡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小偷,就都逃走了,郡境成為一片清平世界。 程明道 廣濟、蔡河出縣境,瀕河不逞之民,不複治生業,專以脅取舟人錢物為事,歲必焚舟十數以立威。明道始至,捕得一人,使引其類,得數十人,不複根治舊惡,分地而處之,使以挽舟為業,且察為惡者。自是境無焚舟之患。 (評注:脅舟者業挽舟,使之悟絜矩之道,此大程先生所以為真道學也!) 【譯文】 北宋時,廣濟渠、蔡河流經扶溝縣境。臨河的一些不法之徒,不干正經職業,專門以敲榨來往船上人的錢財過日子,每年必定要尋釁燒掉十來條船以逞淫威。明道先生程顥剛來扶溝任知縣,把這幫人抓住了一個,讓他檢舉同伙,共逮捕了幾十個人。程顥也不再追究他們過去的罪過,沿河分地段安置他們,讓他們以拉纖為職業,並且兼偵察那些還敢沿河作惡的人。從這以後,縣境內再沒有出現過船只被焚燒的案件。 王子純 王子純樞密帥熙河日,西戎欲入寇,先使人覘我虛實。邏者得之,索其衣緣中,獲一書,乃是盡記熙河人馬芻糧之數。官屬皆欲支解以徇,子純忽判杖背二十,大刺“番賊決訖放歸”六字縱之。是時適有戎兵馬騎甚眾,邊批:難得此便人送信,芻糧亦富,虜人得諜書,知有備,其謀遂寢。 【譯文】 北宋神宗時,河州、隴州被西羌占據,神宗力圖恢複,命王韶(字子純)以龍圖閣待制任熙州知州。王韶到任後,西羌打算入侵熙河路(治所即在熙州,今甘肅臨洮),先派人打探我方虛實。巡邏兵把探子抓住,從他的衣縫中搜出一封信,上面記的全是熙河路的人馬糧草的數字。王韶的部下都要求把探子肢解示眾,王韶忽然決定打他二十背杖,在他身上刺“番賊決訖放歸”六個大字放他回去。 這時正好西羌的兵馬很多,糧草也很充足,他們得到探子帶回的書信,知道王韶已做好戰備,他們的入侵計劃就擱置下來了。 竊鎖毆人 元豐間,劉舜卿知雄州,虜夜竊其關鎖去,吏密以聞。舜卿不問,但使易其門鍵大之。後數日,虜諜送盜者,並以鎖至。舜卿曰:“吾未嘗亡鎖。”命加于門,則大數分,並盜還之。虜大慚沮,盜反得罪。 民有訴為契丹毆傷而遁者,李允則不治,但與傷者千二錢、逾月,幽州以其事來詰,答曰:“無有也。”蓋他諜欲以毆人為質驗,既無有,乃殺諜。 【譯文】 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劉舜卿任雄州知州,雄州(治所即今河北雄縣)當時是宋,遼邊境地帶。一天,敵方夜間把州城門關的鎖偷走了。門官秘密地把此事報告給劉舜卿。劉舜卿並不細細查問此事。只是讓門官去換一個大些的新門鍵裝上;幾天以後,遼國間諜把偷鎖的人送回雄州,並且把門鎖也帶回來了,劉舜卿見了對方來人說:“我們沒有丟失門鎖。”命人拿到城關門上去試試,門鍵比鎖大了幾分,鎖不上。劉舜卿把偷鎖的人和門鎖又交還給對方讓他們帶回。遼人大為慚愧喪氣,偷鎖的人反被遼人判罪處治。 北宋李允則任雄州知州時,州中有人投訴說被一個契丹人打傷,而凶手逃走了。李允則沒有追究,只是給這個受傷者兩吊銅錢讓他去治療。過了一個月,契丹幽州方面派人來問此事,李允則回答說:“沒有這事呀?”這是契丹間謀想以被打傷的人為證見,證明他在雄州的活動,既然沒有打傷人的事情發生,契丹就把這個間諜殺了。 甲杖庫火 李允則嘗宴軍,而甲杖庫火。允則作樂飲酒不輟。少頃火息,密遣吏持檄瀛州,以茗籠運器甲。不浹旬,軍器完足,人無知者。樞密院請劾不救火狀,真宗曰:“允則必有謂,姑詰之。”對曰:“兵械所藏,儆火甚嚴。方宴而焚,必奸人所為。若舍宴救人,事當不測。” (評注:祥符末,內帑災,縑帛幾罄。三司使林特請和市于河外。章三上,王旦在中書悉抑之,徐曰:“瑣微之帛,固應自至,奈何彰困弱于四方?”居數日,外貢駢集,受帛四百萬,蓋旦先以密符督之也。允則茗籠運甲亦此意。) 【譯文】 北宋李允則任雄州知州時,一次在軍營中舉行宴會,突然兵器裝備倉庫失火。李允則聽到消息後,仍然飲酒作樂不停。不一會兒,火撲滅了,他秘密派人帶著文書到鄰近的瀛州,用裝茶葉的箱子運回了一批兵器裝備。不到十天的時間,庫里的兵器補充完畢了,外人一點也沒有發覺。 事後,樞密院彈劾李允則不救火,宋真宗說:“李允則這樣做必定有個說法,等問問他再說。”李允則對此事回答說:“儲藏軍械的地方防火措施十分嚴密。這里正在舉行宴會之時而兵器裝備庫失火,這必定是內奸在搞破壞。如果離開宴會紛紛都去救火,恐怕還有更意料不到的事態發生。” 草場火驛舍火 村纮知鄆州。嘗有揭幟城隅,著妖言其上,期為變,州民皆震。俄而草場白晝火,蓋所揭一事也,民益恐。或謂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計正在是,冀因吾膠擾而發,奈何墮其術中?彼無能為也!”居無何,獲盜,乃奸民為妖,遂誅之。 蘇頌遷度支判官,送契丹使宿恩州。驛舍火,左右請出避火,頌不許;州兵欲入救火,亦不許,但令防卒撲滅之。初火時,郡中洶洶,謂使者有變,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賴頌不動而止。 【譯文】 北宋哲宗時,杜纮任任鄆州(治所在今山東東平縣西北)知州。有人在州城角上高高地插了一杆旗,上面寫了一些胡言亂語,說什麼將有禍變發生,州中民眾都大為震動。沒多久,州中草料場大白天失火,正是旗上所預言的禍變之一,民眾更為恐慌。有人建議大舉在城中對造謠作亂之人加以搜捕,杜纮笑道:“奸人所設計謀的目的正是如此,企圖借著我們攪擾搜捕之機而發起動亂,我們怎能落入他們的圈套中?決不能去那去那樣干!”過沒多久,抓住了盜匪,供出插旗、放火之事正是壞人興妖作亂,于是把這些人逮捕殺掉了。 北宋神宗時,蘇頌任度支判官,他送契丹使節回國途中住在恩州(治所在今河北清河)賓館中。賓館中忽然失火,隨從們請求跑出去避火,蘇頌不同意,州中駐軍想進來救火,他也不允許,只命令賓館中的守衛士兵加緊撲滅火災。 火剛燒起來的時候,州中謠言四起,說是契丹使節發動變亂,來救火的州中駐軍也想趁火打劫。全靠著蘇頌臨危鎮靜不動才使動亂沒有發生。 文彥博 文潞公知成都,嘗于大雪會客,夜久不罷。從卒有誶語,共拆井亭燒以禦寒。軍校白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實寒,可拆與之。”邊批:蔡得做人情。神色自若,飲宴如故。卒氣詛,無以為變。明日乃究問先拆者,杖而遣之。 (評注:氣猶火也,挑之則發,去其薪則自熄,可以弭亂,可以息爭。 蘇軾通判密郡。有盜發而未獲,安撫使遣三班使臣領悍卒數十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行,以禁物誣民,強入其家,爭斗至殺人,畏罪驚散。民訴于軾,軾投其書不視,曰:“必不至此!”悍卒聞之,頗用自安,軾徐使人招出戮之。遇事須有此鎮定力量,然識不到則力不足。) 【譯文】 北宋仁宗時,潞國公文彥博在成都任益州知州,曾經在一個大雪天中宴請賓客,夜深了還沒有散席。隨從的士兵有人大發牢騷,並且把井亭拆掉燒了避寒。一個軍校把這些向文彥博報告了,席上的賓客聽後都嚇得直打顫。文彥博鎮定地說:“天氣也確實冷,就讓他們把井亭拆了去烤火吧。”說畢神色自若地繼續照舊飲酒。隨從的士兵們泄了氣,再也沒有找借口鬧事。第二天,文彥博查問清是誰先動手拆井亭,把此人杖責一頓押送走了。 張遼 張遼受曹公命屯長社,臨發,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火起,一軍盡擾。遼謂左右曰:“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乃令軍中曰:“不反者安坐!”遼將親兵數十人中陣而立。有頃,即得首謀者,殺之。 (評注:周亞夫將兵討七國。軍中嘗夜驚,亞夫堅臥不起,頃之自定。吳漢為大司馬,嘗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臥不動。軍中聞漢不動,皆還按部。漢乃選精兵夜擊,大破之。此皆以靜制動之術,然非紀律素嚴,雖欲不動,不可得也。) 【譯文】 大將張遼受曹操之命駐紮長社縣(治所在今河南長葛縣東北),臨出發時,張遼的部隊中有人謀反,夜里營中驚亂不止,著起大火,全軍都騷動不安。張遼對身邊的將領說:“不要亂動!這不是全營的人都反了,而必定是叛變的人想以此來惑亂人心而已!”他向軍營中下達號令:“凡沒有參加叛亂者要安穩坐好不要亂動!”張遼率領幾十名警衛士兵,站在軍營中央巍然屹立。不一會兒功夫,就把帶頭謀反的人捉住,立即殺掉了。 薛長孺王鬷 薛長孺為漢州通判。戍卒閉營門,放火殺人,謀殺知州、兵馬監押。有來告者,知州、監押皆不敢出。長孺挺身出營,諭之曰:“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事?然不與謀者,各在一邊!”于是不敢動,唯本謀者八人突門而出,散于諸縣,村野捕獲。時謂非長孺則一城之人塗炭矣。鈴轄司不敢以聞,遂不及賞。長孺,簡肅公之侄也。 (評注:王忠穆公鬷知益州,會戊卒有夜焚營、督軍校為亂者。鬷潛遣兵環其營,下令曰:“不亂者斂手出門,無所問!”于是眾皆出。令軍校指亂卒,得十余人,戮之。及旦,人皆不知也。其為政大體,不為苛察,蜀人愛之。) 【譯文】 北宋薛長孺擔任漢州(治所在今四川廣漢)通判時,駐守的士兵叛亂,把軍營門封鎖住,在城中放火殺人,還想把知州、兵馬監押也殺掉。有人來報告了這些情況,知州、監押都不敢出面制止叛亂。長孺挺身走出營門,向叛亂的士兵講道:“你們都是有父母、妻子、兒女的人,為什麼要干這種事?那麼,凡是沒有參與謀反的人,立即站在一邊不要動!”于是士兵們都站住不敢再動,只有主謀叛變的八個人突破城門而逃跑,分散到州中幾個縣里,被農村人抓獲住了。當時人們都說,要不是薛長孺挺身而出,全城之人就要遭殃了。州中鈴轄司的武將怕朝廷追究他們失職之罪,而不敢把這件事向朝中奏報,于是薛長孺也沒有受到獎賞。 薛長孺,就是簡肅公薛奎的侄子。 北宋仁宗時,忠穆公王鬷任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知州,正碰上駐守的士兵晚上焚燒營房、脅迫軍校參加叛亂。王鬷暗地派兵把軍營包圍住,向營中下令說:“凡不想參加叛亂者立即將手放在胸前走出營門,概不追究。”于是士兵們都走出來,王融命令軍校指出叛亂的士兵,抓出了十幾個人,殺掉了。到天明時,城里人都不知道軍營發生了嘩變。他的治政方針就是要識大體,不過分苛求嚴查,蜀中人民都很愛戴他。 霍王元軌 霍王元軌為定州刺史時,突厥入寇,州人李嘉運與虜通謀。事泄,高宗令元軌窮其黨與。元軌曰:“強寇在境,人心不安,若多所逮系,是驅之使叛也。”乃獨殺嘉運,余無所問,邊批:懲一已足警百。因自劾違制。上覽表大悅,謂使者曰:“朕亦悔之。向無王,則失定州矣!” 【譯文】 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四個兒子李元軌封霍王,他在擔任定州(即今河北定縣)刺史時,突厥人入侵,定州人李嘉運與敵人相勾結。此事敗露後,唐高宗李治命令李元軌窮究其黨羽。李元軌說:“強敵壓境,人心不安,如果過多的抓捕人,就會驅使人叛變投敵。”于是,只把李嘉運殺掉,對其余的人不再追查,並因此上表檢討自己違背了聖旨,高宗看過奏表後十分高興,對使者說:“朕下旨後也後悔了。如果沒有霍王這一舉措,那麼定州現在就丟失了!” 呂公孺 呂公孺知永興軍,徙河陽。洛口兵千人,以久役思歸,奮斧鍤排關,不得入,西走河橋,觀聽洶洶。諸將請出兵掩擊,公孺曰:“此皆亡命,急之變且生。”即乘馬東去,遣牙兵數人迎諭之,(邊批:最妙。)曰:“妝輩誠勞苦,然豈得擅還之?渡橋,則罪不赦矣!太守在此,願自首者止道左。”(邊批:不渡便宜制。)皆佇立以俟。公孺索倡首者,黥一人,(邊批:尤妙。)余複送役所,語其校曰:“若複偃蹇者,斬而後報。”眾帖息。 【譯文】 北宋神宗時,呂公孺任永興軍知軍,他將永興軍治所遷到河陽(在今河南孟縣西)。洛口(今河南鞏義市北,伊洛河入黃河處)籍的駐軍一千人,因服役時間很久想回家,掄起了斧子砍辟城門,沒有辟開無法入城,就又向西朝黃河橋湧去,看到的、聽到的一片洶洶之勢。部將們請求出兵追殺,呂公孺說:“這些人都是不要命的家伙,一激化就會發生叛變。”他立即乘馬向東,派幾名衛兵迎著洛口兵向他們講道:“你們誠然很辛苦了,然而怎麼能擅自回家走呢?誰要是敢過橋,那就罪不容赦了!呂太守現在就在這里,願意自首的站到路左邊去。”這些人一個個都站到路邊等呂公孺發落。呂公孺抓住首犯,將他面上刺字示罰,其余的人仍然送回營中,並告訴軍校說:“若再有人違犯軍令,你可先斬後報。”眾人服服帖帖安定下來。 廉希憲 廉希憲為京兆四川宣撫使。渾都海反,西川將紐鄰奧魯官將舉兵應之,蒙古八春獲之,系其黨五十余人于乾州獄,送二人至京兆,請並殺之。希憲謂僚佐曰:“渾都海不能乘勢東來,保無他慮。今眾志未一,猶懷反側,彼若見其將校執囚,或別生心,為害不細。可因其懼死,並皆寬釋,就發此軍余丁往隸八春,上策也。”初八春既執諸校,其軍疑懼,駭亂四出,及知諸校獲全,紐鄰奧魯官得釋,大喜過望,人人感悅。八春果得精騎數千,將與俱西。 (評注:所以隸八春者,逆知八春力能制之,非漫然縱虎遺患也。八春能死之,希憲能生之,畏感交集,不患不為我用矣!) 【譯文】 元世祖中統元年,廉希憲任京兆四川宣撫使。當時渾都海叛亂,四川將領紐鄰奧魯官准備舉兵響應,被蒙古將領八春破獲,逮捕了他們同黨五十多人下于乾州(治所在今陝西乾縣)監獄中,並將首犯二人送至京兆(即今陝西西安),請求把他們都殺掉。廉希憲對幕僚們說:“渾都海未能乘勢東來,可保證沒有別的意外發生。但現在各地思想混亂不一,還懷有反叛情緒,西川方面如果見他們的將校軍官都被抓入牢中,就可能疑懼而叛亂,那樣將造成很大危害。現在可乘著他們怕死的心思,把這些將校都赦免釋放,就將這支部隊留下的人派遣給八春指揮,這才是上策。” 起初,八春把這些將校軍官逮捕後,西川部隊士兵疑懼重重。驚駭得四處亂跑,等知道軍官們都獲得安全,將領紐鄰奧魯官也被釋放,都喜出望外,人人感動歡悅。”會果,八春也增加了幾千名精銳騎兵,率領著一同向西進軍。 林興祖 林興祖初同知黃岩州事,三遷而知鉛山州,鉛山素多造偽鈔者,豪民吳友文為之魁,遠至江、淮、薊,莫不行使。友人蝦黠悍蟄,因偽造致富,乃分遣惡少四五十人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輒先事戕之。前後殺人甚眾,奪人妻女十一人為妾,民罹其害,銜冤不敢訴者十余年。興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救民!”即張榜禁偽造者,且立賞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實斥去;(邊批:須得實乃服。)又以告,獲偽造二人並贓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為之營救,(邊批:若捕之便費力。)興祖並命執之。須臾來訴友文者百余人,擇其重罪一二鞫之,獄立具。(邊批:若事事推究,辨端既多,反足紓死。)逮捕其黨,悉置之法,民賴以安。 (評注:始以緩而致之,終以速而斃之。除凶惡須得此深心辣手。) 【譯文】 元至治進士林興祖,初任黃岩州同知,經三次調動,任鉛山(今屬江西)知州。鉛山曆來有不少制造假鈔的人,土豪吳友文是這些人的為首者。這些假鈔遠遠流傳到江、淮、燕、薊等地,沒有不流通這些假鈔的。吳友文狡詐強悍,依靠造假錢暴富,于是分派一些品行很壞的年輕人到官府各部門擔任吏員,探聽到有誰要告發他,就先動手把告狀人殺害。前前後後殺掉了不少人,搶奪別人的妻子、女兒共十一名充做他的小老婆。民眾遭受他們的殘害,十幾年來都含冤不敢告狀。 林興祖到任後說:“這一禍害不除,還怎麼能救民于水火之中!”立即張榜禁止制造假鈔,並且立刻懸賞召人告發,不久有人來舉報,他假說事情不確實而把這個人責斥而去,此人又來告,抓住了二個造假鈔的人以及販物罪證,于是這才加以拷問。定案以後,吳友文親自來官府營救他們,林興祖下令把他也一並逮捕。很快,來告吳友文的有一百多人,林興祖選擇其中最重要的一兩件罪行加以拷問,官司馬上定案。把他的黨羽都一一逮捕,全部繩之以法,民眾由此得以平安。 李封 唐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日數為等級,日滿乃釋。著此服出入者以為大恥,皆相勸勵,無敢犯。賦稅常先諸縣。竟去官,不捶一人。 【譯文】 唐朝的李封在擔任延陵縣令時,吏員犯了罪,他不施加杖罰,只讓他們裹上綠頭巾來羞辱他們,按他們所犯罪行的輕重以天數劃分檔次,日期一滿就解下頭巾。穿著這樣的服飾出來進去者以此為奇恥大辱,都互相勸勉激勵,沒有人再敢犯罪。賦稅常常比其他縣先收齊。一直到他離任,沒有杖責過一個人。 耿楚侗 耿楚侗(定向)官南都。有士人為惡僧侮辱,以告,公白所司治之,其僧逋。公意第迸遂,下令複系籍本寺。士人心不釋然,必欲捕而枷之。(邊批:士多尚氣,我決不可以氣佐之。)公曉之曰:“良知何廣大,奈何著一破賴和尚往來其中哉!”士人退語人曰:“懲治惡僧,非良知耶?”或以告公,公曰:“此言固是,乃余其難其慎若此,胸中蓋三轉矣。其一謂志學者,即應犯不較、逆不難,不然落鄉人臼矣,此名誼心也。又謂法司用刑,自有條格,如此類法不應枷,此則格式心也。又聞此僧凶惡,慮有意外心虞,故不肯為已甚,此又利害心也。余之良知乃轉折如此。”嗣姜宗伯庇所厚善者,處之少平,大騰物議。又承恩寺有僧為禮部枷之致斃,竟構大訟。公聞之,謂李士龍曰:“余前三轉折良心不更妙耶?”(邊批:唯轉折乃成通簡。) (評注:凡治小人,不可為已甚。天地間有陽必有陰,有君子必有小人,此亦自然之理。能容個人,方成君子。) 【譯文】 耿定向,字楚侗,是明嘉靖進士,萬曆中擢南京右都禦史。有一個書生被一個無賴和尚侮辱,書生控告了他。耿楚侗指示有關部門處理,這個無賴和尚逃跑了。耿公的意思,就趁此算是把這個和尚驅逐,不准他再在本地寺內入籍。那個書生還是咽不下這口氣,一定要把他抓回來帶枷囚禁。耿公向這個書生講道理說:“我們讀書人的良知是何其廣博高尚,怎麼能讓一個無賴和尚攪擾在其中呢!”這個書生退下去後對別人說:“我要求懲治這個無賴和尚,難道不也是有良知嗎。”有人把這話告訴了耿公,耿公說:“他的話固然有道理,但我如此慎重而難下決心懲治惡僧,是心中經過再三考慮了。第一,我認為一個有志于做學問的人,就應當受觸犯而不計較、遇逆境而不怕難,不然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了,這是出于珍護名譽的考慮。其次,我認為執法部門用刑,自有其條律,象這樣的情況按法律還不應判枷刑,這是出于遵守法律的考慮。再次,我又聽說這個和尚很凶惡,我擔心那樣處理會激起意想不到的禍端,所以不願意從重處治,這又是出自權衡利害的考慮。我的良知就是如此轉折反複斟酌的。” 後來禮部尚書姜寶因為庇護一個和自己交情好的人,處分時不夠公平,引起一片輿論攻擊。又承恩寺有個和尚被禮部枷鎖致死,竟惹出一場大官司。耿公聽說後,對李士龍說:“我以前從良心出發,再三反轉考慮而不從重處治惡僧的做法不是更妥當嗎?” 向敏中王旦 真宗幸澶淵,賜向敏中密詔,盡付西鄙,許便宜行事。敏中得詔藏之,視政如常。會大儺,有告禁卒欲依儺為亂者,敏中密麾兵被甲伏底下幕中。明日盡召賓僚兵官,置酒縱閱,命儺入,先馳騁于中門外。後召至階,敏中振袂一揮,伏出,盡擒之,果懷短刃,即席斬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掃庭,照舊張樂宴飲。 旦從幸澶淵。帝聞雍王遇暴疾,命旦馳還東京,權留守事。旦馳至禁城,直入禁中,令人不得傳播。及大駕還,旦家子弟皆出郊迎,忽聞後面有騶呵聲,回視,乃旦也,皆大驚。 (評注:西鄙、東京,兩人如券。時寇准在澶淵,擲骰飲酒鼾睡,仁宗恃之以安。內外得人,故虜不為害。當有事之日,須得如此靜鎮。) 【譯文】 北宋真宗禦駕親征進駐澶州(治所在今河南濮陽),向大臣向敏中下密詔,將對付西夏國的全權事務都交給他,准許他見機行事,不必奏報。向敏中得到密詔後收藏了起來,依舊象平常一樣處理政務。這時正遇上舉行大儺(古代舉行的一種驅除疫鬼的宗教儀式),有人舉報說禁衛軍中有士兵打算趁扮演儺戲驅鬼時進行叛亂,向敏中就秘密指揮士兵全付武裝埋伏在廊廡下帳幕之中。第二天,把所有的幕僚和部將都召集來,設酒宴閱兵,下令讓大儺儀仗進來,先在中門外表演。然後,向敏中把大儺儀仗隊召至階前,他把衣袖一揮,伏乓一躍而出,把扮儺戲的士卒盡都擒下搜查,他們果然懷中都藏著匕首。向敏中命人當場將他們斬殺掉,把尸體拖過一邊後,用草灰沙土將庭堂收拾乾淨,照舊奏樂宴飲。象沒發生過事變一樣。 以工部侍郎參知政事的王旦隨宋真宗禦駕親征至澶州。皇上聽說雍王趙元份得了急病,命令王旦飛馳回東京開封,代理雍王的東京留守事宜。李旦急速回到紫禁城,徑直入宮中,命令宮中人不得傳播他已回京的消息。等宋真宗大駕還都時,王旦家中子弟都到城郊去迎接王旦,忽然聽見身後有儀仗喝道之聲,回頭一看,見是王旦從京城中出來,都大吃一驚。 喬白岩 家宰喬公字,正德已卯參理留都兵務。時逆濠聲言南下,兵已至安慶。而公日領一老儒與一醫士,所至游宴,實以觀形勢之險要,而外若不以為意者。人以為矯情鎮物,有費祎、謝安之風。 (評注:即矯情鎮物,亦自難得。胸中若無經緯,如何矯得來、方宸濠反,報至,喬公令盡拘城內江西人,訊之,果得濠所遣諜卒數十人。上駐軍南都,公首俘獻之。即此已見公一斑矣。) 【譯文】 明世宗時,喬字(號白岩)任南京吏部尚書,正德已卯年他參理留都軍事指揮。當時反叛的甯王朱宸濠揚言要從江西南下,前軍已到達安慶。而喬宇每天只帶另一個老年儒生和一個醫生,到處游玩飲酒,實際上是在城中形勢險要處視察,而不知情的人覺得他一點也不把緊張的軍事形勢放在心上。人們認為他不喜不憂,穩定人心的作法,大有三國費祎、東晉謝安二人的風度。 韓愈 韓愈為吏部侍郎。有令吏權勢最重,舊常關鎖,選人不能見。愈縱之,聽其出入,曰:“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見也;如可見,則人不畏之矣。” (評注:主人明,不必關鎖;主人暗,關鎖何益?) 【譯文】 唐代韓愈曾任吏部侍郎。吏部的吏員中令史的權勢最重,因為是吏部過去常關鎖著,等待選補任命的官員不能到吏部來見面。韓愈上任後,將關鎖放開,任憑候選官員出入,他說:“人們之所以怕鬼,是因為見不到鬼;如果能夠看得見,那麼人們就不會怕鬼了。” 裴晉公 公在中書,左右忽白以失印。公怡然,戒勿言,方張宴舉樂,人不曉其故。夜半宴酣,左右複白印存,公亦不答,極歡而罷。人問其故,公曰:“胥吏輩盜印書券,緩之則複還故處,急之則投水火,不可複得矣!” (評注:不是矯情鎮物,真是透頂光明,故曰“智量”,智不足,量不大。) 【譯文】 唐代晉國公裴度在中書省任職時,一次隨從忽然報告說官印丟了。裴公依舊神色怡然,告誡隨從們不要聲張此事,當時正在舉行酒宴歌舞,隨從們不曉得他為什麼會這樣處理。半夜酒宴正進行到熱鬧處,隨從們又報告說官印又回來了,裴公也不答話,宴飲極歡而散。人們問他為什麼這樣,裴公說:“書辦們偷印去私蓋書券,不急著尋找追查的話,就會再放回原處,追得太急的話就會將印銷毀掉,再也找不著了!” 郭子儀 二條 汾陽王宅在親仁里,大啟其第,任人出入不問。麾下將吏出鎮來辭,王夫人及愛女方臨妝,令持帨汲水,役之不異仆隸。他日子弟列諫,不聽,繼之以泣,曰:“大人功業隆赫,而不自崇重,貴賤皆游臥內,某等以為雖伊、霍不當如此。”公笑謂曰:“爾曹固非所料。且吾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餼者一千人,進無所往,退無所據。向使崇垣扃戶,不通內外,一怨將起,構以不臣,其有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則九族齏粉,噬臍莫追。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欲興,無所加也!”諸子拜服。 (評注:德宗以山陵近,禁屠宰。郭子儀之隸人犯禁,金吾將軍裴谞奏之。或謂曰:“君獨不為郭公地乎?”谞日:“此乃所以為之地也。郭公望重,上新即位,必謂黨附者眾,故我發其小過,以明郭公之不足畏,不亦可乎!”若謂者,可謂郭公之益友矣。 看郭汾陽,覺王翦、蕭何家數便小。(邊批:蕭事見《委虵部》。)) 魚朝恩陰使人發郭氏墓,盜未得。子儀自涇陽來朝,帝唁之,即號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殘人之墓,人今亦發先臣墓,此天譴,非人患也。”朝恩又嘗修具邀公,或言將不利公,其下願裹甲以從。子儀不許,但以家僮數人往。朝恩曰:“何車騎之寡?”子儀告以所聞,朝恩惶恐曰:“非公長者,得無致疑!” (評注:精于黃老之術,雖朝恩亦不得不為盛德所化矣。君子不幸而遇小人,切不可與一般見識。) 【譯文】 唐代汾陽郡王郭子儀的住宅建在京都親仁里,他的府門經常大開,任憑人們出入並不查問。他屬下的將官們出外任藩鎮之職來府中辭行,郭子儀的夫人和女兒若正在梳汝,就讓這些將官們拿手巾、打洗臉水,象對仆人一樣役使他們。後來有一天,家中子弟們都來勸誎郭子儀不要這樣做,他不聽。子弟們繼續勸說,說著說著竟然哭了起來,他們說:“大人功勳顯赫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論貴賤人等都能隨便出入臥室之中。我們覺得即使是曆史上有名的伊尹、霍光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會這樣做。”郭子儀笑著對他們說:“我這樣做是你們所考慮不到的。而且我們家由公家供給五百匹馬的糧草,一千人的伙食費用,位至極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隱以避妒忌也不可能。假如我們家築起高牆、關緊門戶,內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結怨報複,就會編造我們種種越出臣子本份的罪狀,如果有貪功害賢之人從中陷害成功,我們家將九族人都化為齏粉,後悔莫及。現在家中坦坦蕩蕩毫無遮攔,四門大開隨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毀謗,也找不出茬口來!”這番話說得子弟們一個個拜服不已。 唐代宗時,宦官魚朝恩暗地派人盜挖郭子儀家族的墓地,未能偷到什麼東西。郭子儀從駐地涇陽回京朝拜皇上,皇上就盜墓之事向郭子儀表示慰問,郭子儀當即哭著說:“微臣長期領兵在外,未能禁止士兵掘毀別人的墳墓,現在有人盜發微臣祖上的墳墓,這是老天爺對我的懲罰,不能怪別人啊!” 魚朝恩又曾經備下酒宴請郭子儀,有人說這是魚朝思想害郭子儀,部下們聞說願意穿著鎧甲隨從而往。郭子儀不同意,只帶著幾個家僮前往赴宴。魚朝恩問道:“為什麼隨從的車馬這樣少呀?”郭子儀把聽到的話告訴給他,魚朝恩惶恐害怕地說:“如果不是象您這樣賢明的人,能不產生疑慮嗎!” 王陽明 甯藩既獲,聖駕忽複巡游,群奸意叵測,陽明甚憂之。適二中貴至浙省,陽明張宴于鎮海樓。酒半,屏人去梯,出書簡二篋示之,皆此輩交通逆藩之跡也,盡數與之。二中貴感謝不已。陽明之終免于禍,多得二中貴從中維護之力。脫此時陽明挾以相制,則仇隙深而禍未已矣。 【譯文〕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反叛的甯王朱宸濠被擒獲後,武宗忽然又想以聖駕親征為名到南方巡行游樂,朝內外的奸人們對此各懷鬼胎,王守仁(後人稱陽明先生)對此感到十分憂慮。正好有兩個太監來到浙江省,王守仁在鎮海樓設宴招待他們,酒宴進行到中途時,王守仁屏去侍從,並讓人把樓梯也搬掉,然後拿出兩箱信函讓他們兩個看,都是他們和甯王來往的筆跡,他把書信全部都交還給他們。這兩個太監十分感激不盡,王守仁在官場爭斗中最終能免禍,多虧了這兩個太監從中維護之力。如果在這時候王守仁以這些書信來要挾制裁他們,那麼就結下深仇而禍患不止了。 王璋羅通 璋,河南人,永樂中為右都禦史。時有告周府將為不軌者,上欲及其未發討之,以問璋。璋曰:“事未有跡,討之無名。”上曰:“兵貴神速,彼出城,則不可為矣。”璋曰:“以臣之愚,可不煩兵,臣請往任之。”曰:“若用眾幾何?”曰:“但得禦史三四人隨行足矣。然須奉敕以臣巡撫其地乃可。”遂命學士草敕,即日起行。黎明,直造王府。周王驚愕,莫知所為,延之別室,問所以來者,曰:“人有告王謀叛,臣是以來!”王驚跪。璋曰:“朝廷已命丘大帥將兵十萬將至,臣以王事未有跡,故來先諭。事將若何?”王舉家環哭不已。璋曰:“哭亦何益?願求所以釋上疑者。”曰:“愚不知所出,唯公教之。”璋曰:“能以王護衛為獻,無事矣。”王從之,乃馳驛以聞。上喜,璋乃出示曰:“護衛軍三日不徙者處斬!”不數日而散。 羅通以禦史按蜀,蜀王富甲諸國,出入僭用乘輿儀從。通心欲檢制之。一日,王過禦史台,公突使入收王所僭鹵簿,蜀王氣沮。藩、臬俱來見問狀,且曰:“聞報王罪且不測,今且奈何?”通曰:“誠然,公等試思之。”詰旦複來,通曰:“易耳,宜密語王,但謂黃屋、左纛故玄元皇帝廟中器,今複還之耳。”玄元皇帝,玄宗幸蜀建祀老子者也。從之,事乃得解,王亦自斂。 【譯文】 王璋是河南府(治所即今河南洛陽)人,明成祖永樂年間任右都禦史。當時有人告發說開封的周王府將要圖謀不軌,皇上打算在周王未起事時就發兵討伐,征求王璋的意見。王璋說:“造反之事並沒有跡象,討伐他師出無名。”皇上說:“兵貴神速,等到周王的軍隊出了城,就不好辦了。”王璋說:“以臣之愚見,可以不勞用兵,臣請求派往解決此事。”皇上說:“你需要帶多少人?”王璋說:“只用三四個禦史隨行就足夠了。可是得有聖旨,派臣為那里的巡撫才可以。”于是明成祖朱棣命令學士起草了敕文,當天就動身。天剛黎明,王璋就徑直來到了周王府。周王十分吃驚,不知道他來干什麼,把他請到一間密室,問他前來的目的。王璋說:“有人告發王爺造反,臣正為此而來!”周王嚇得跪了下來。王璋說:“朝廷已命丘大元帥帶十萬人馬,快要到了。臣覺得所告發王爺之事未有實跡,所以先來告訴一聲。此事該如何辦呢?”周王全家都圍著王璋痛哭不止。王璋說:“哭有什麼用呢?請拿出個解除皇上疑慮的辦法來。”周王說:“我愚笨得想不出好法子,只盼著王公指教我。”王璋說:“王爺如果能把護衛的部隊獻出來,就沒事了。”周王聽從了王璋的建議,王璋派驛站飛馳報給皇上知道,皇上很高興。王璋這才出示了朝廷任命他為巡撫的敕令,並說:“護衛軍中人員三天內不聽命轉移者,一律處斬!”沒幾天,周王府的護衛軍就遣散完了。 明景泰年間,羅通以左都禦史之銜巡按四川。蜀王的財富超過其他藩王,出入都僭越使用皇帝的鑾駕儀仗。羅通心里打算將此事約束一下。一天,蜀王路過省府禦史衙門,羅通突然派人沒收蜀王所僭用的儀仗,蜀王感到氣急敗壞。藩、臬兩司官員都來問情況,並且說:“聽說假若報告了蜀王這一罪過,後果將難以預料,現在該怎麼辦呢?”羅通說:“的確如此,大家試著想想辦法吧。”第二天一早,他們又來了,羅通說:“這好解決。可秘密告訴蜀王,只說黃屋、左纛這些儀仗是過去玄元皇帝廟中的器具,現在是去歸還那里的。”玄元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中逃奔蜀地時追封給老子李聃的稱號。蜀王聽從了他的話,此事才算得以解決,蜀王從此自己也收斂了許多。 吳履葉南岩 國初,吳履(字德基,蘭溪人。)為南康丞。民王瓊輝仇里豪羅玉成,執其家人笞辱之。玉成兄子玉汝不勝恚,集少年千余人,圍瓊輝家,奪之歸,縛瓊輝,道笞之,瀕死,乃釋去。瓊輝兄弟五人庭訴,斷指出血,誓與羅俱死。履念獄成當連千余人,勢不便,乃召瓊輝,語之曰:“獨羅氏圍爾家那?”對曰:“千余人。”曰:“千余人皆辱爾耶?”曰:“數人耳。”曰:“汝憾數人,而累千余人,可乎?且眾怒難犯,倘不顧死,盡殺爾家,雖盡捕伏法,亦何益于爾?”瓊輝悟,頓首唯命。履乃捕笞者四人,于瓊輝前杖數十,流血至踵;命羅氏對瓊輝引罪拜之,事遂解。 (評注:此等和事老該做,以所全者大也。) 葉公南岩刺蒲時,有群斗者訴于州,一人流血被面,經重創,腦幾裂,命且盡。公見之惻然,時家有刀瘡藥,公即起入內,自搗藥,令舁至幕廨,委一謹厚廨子及幕官,曰:“宜善視之,勿令傷風。此人死,汝輩責也。”其家人不令前。乃略加審核,收仇家于獄而釋其余。一友人問其故,公曰:“凡人爭斗無好氣,此人不即救,死矣。此人死,即償命一人,寡人之妻,孤人之子,又干證連系,不止一人破家;此人愈,特一斗毆罪耳。且人情欲訟勝,雖于骨肉,亦甘心焉,吾所以不令其家人相近也。”未幾,傷者平而訟遂息。 (評注:略加調停,遂保全數千人、數千家,豈非大智!) 【譯文】 國朝初年,吳履為南康丞。縣民王瓊輝與同里的富豪羅玉成結下冤仇,他抓住羅玉成家的人鞭打羞辱了一頓帶走。羅玉成的哥哥羅玉汝和羅玉成的兒子等人不勝憤怒,集合了一千多名年輕人,圍住王瓊輝的家,把他們家的人搶回來,又把王瓊輝綁住,在半道上把他捶打了個半死,才把他放掉。 王瓊輝兄弟五人告到縣衙公堂,當堂砍斷手指,立下血誓,定要與羅家人同死。吳履考慮到判此案會牽連一千多人,情勢多有不便,于是把王瓊輝召來,發話問道:“只有羅家的人圍住了你家嗎?”王瓊輝答道:“有一千多人。”他又問:“這一千多人都辱打了你嗎?”王瓊輝說:“只有幾個人。”吳履勸道:“你恨這幾個人而連累一千多人,這樣做好嗎?而且眾怒難犯,如果這一千多人不顧死活,把你全家都殺掉,即使把他們都逮捕法辦,又對你有什麼好處呢?”王瓊輝聽後醒悟過來,叩頭聽從吳履的判決。吳履將杖打王瓊輝的四個人抓起來,當著王瓊輝的面打了幾十棍,鮮血一直流到腳後跟;又命令羅家人向王瓊輝陪罪下拜。事情就這樣解決了。 葉南岩任蒲州知州時,有打群架的人到州里告狀。有一個人血流滿面,受重傷,腦袋幾乎打開花,快死了。葉公見狀。心里艱難過,當時他家正好有刀瘡藥,葉公立即起身回後堂,親自搗藥,命令人把傷者抬到幕賓的一間房子里,交給一個謹慎厚道的衙役和幕僚,對他們說:“你們要好好看護他,不要讓他得破傷風。這個人死了,我要追究你們的責任。”傷者的家屬也不讓進去看,于是將案情略加審問調查,將仇家凶手關到獄中,把其余的人都放了。葉公的一位朋友問他為何這樣處理,葉公說:“凡是與人爭斗的都懷著怨氣,此人若不及時搶救,就會死掉。此人一死,就要有一人償命,使這些人的妻子成為寡婦,子女成為孤兒,又互相牽連,不止一個人破家。這個人傷好了,就只不過是一件斗毆案件而已。而且人之常情。都想把官司打贏,即使犧牲了自己的至親骨肉也心甘情願。因此,我不讓他的家屬靠近他。”不久,受傷的人痊愈了,一場官司也平息了。 鞠真卿 鞠真卿守潤州。民有牛毆者,本罪之外,別令先毆者出錢以與後應者。小人靳財,兼以下憤輸錢于敵人。其後終日紛爭,相視無敢先下手者。 (評注:金壇王石屏都篥初任建甯令,謁府,府謂曰:“縣多‘騾夫’,難治,好為之!”王唯之,然不知“騾夫”何物,訊之,即吳下“打行天罡”之類,大家必畜數人,訟無曲直,挺斗為勝,若小民直氣凌之矣。王出示嚴禁,凡訟有相斗,必恕被打者而加責打人者。民間以打人為戒,騾夫無所用之,期月,此風遂息。此亦鞠公之智也。) 【譯文】 鞠真卿擔任潤州知州時,他規定州中民眾凡有斗毆的人,除按斗毆罪處罰外,另外還讓先動手的人出錢送給後還手的人。一般人都愛惜錢財,再說把錢送對方也氣不過。從此以後,每天雖然仍有許多紛爭發生,但雙方只瞪著眼爭吵,沒人敢先下手打人。 趙豫 趙豫為松江府太守,每見訟者非急事,則諭之曰:“明日來!”始皆笑之,故有“松江太守明日來”之謠。不知訟者來,一時之忿,經宿氣平,或眾為譬解,因而息者多矣。此之鉤钜致人而自為名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評注:李若谷教一門人云:“清勤和緩”。門人曰:“清、勤、和,則既聞命矣,緩安可為也?”李公日:“天下甚事不自忙里錯的?”“明日來”一語,不但自不錯,並欲救人之錯。按是時周侍郎忱為巡撫,凡有經畫,必與趙豫議之,意亦取其詳審乎? 陸子靜九淵知荊門軍,嘗夜與僚屬坐,吏白老者訴甚急,呼問之,體戰言不可解,俾吏狀之,謂其子為群卒所殺。陸判“翌日至”。僚屬怪之,陸曰:“子安知不在?”凌晨追究,其子蓋無恙也。此亦能緩之效,然唯能勤而後能緩,不然,則廢事耳。) 【譯文】 明宣宗時,趙豫擔任松江府知府。他一見到來告狀的告的不是緊要事,就對告狀的說:“明天再來吧!”起初人們對他這種說法都加以嘲笑,因此有“松江太守明日來”的民謠。豈不知來告狀的人,往往是逞一時的氣惱,過了一夜氣平了,或者有眾人加以解勸,因而許多就停息不再告了,比起那些費盡心機致人以罪而博取個人名聲的人來,其用心的善惡真不只有天地之別啊! 褚國祥 武進進士褚國祥,為湖州添設貳守,寬平簡易,清守不淄。北柵姚姓者,妻以久病亡,其父告婿毆死。公准其詞,不發行。下午,命駕北柵,眾役不知所之,突入姚姓家,妻尚未殮也,驗無毆死狀,呼告者薄責而釋之。不費一錢而訟已了矣。 (評注:趙豫以緩,褚國詳以捷,其以安民為心一也。) 【譯文】 江蘇武進進士褚國祥,擔任湖州特置州同知之職。他為人寬厚平易簡樸,為政廉潔有操守,不貪賄賂。州內北柵有一個姓姚的,妻子因久病身亡,他的岳父告他是將妻子毆打致死。褚公准了狀,但並不審訊。當天下午,命隨從跟他到北柵,眾衙役不知道褚公的用意,突然闖入姚家,姓姚的妻子還沒有殮棺,經尸檢沒有發現被毆打致死的痕跡,把告狀的人叫來數落了一頓讓他走了。沒有花費一個錢,一場官司處理好了。 程卓 休甯程從元卓守嘉興時,或偽為(亻卒)廳印緡與奸民為市,以充契券之用。流布即廣,吏因事覺,視為奇貨,謂無真偽,當曆加追驗,(邊批:其言易入。)則所得可裨郡計不少。公曰:“此不過偽造者罪耳,若一一驗之,編民並擾。(邊批:透頂光明。)吾以安民為先,(邊批:要著。)利非所急也。”乃諭民有誤買者,許自陳,立與換印。陳者畢至,一郡晏然。 【譯文】 南宋休甯人程卓字從元。在他擔任嘉興太守時,有人偽造官府副職衙門的空白公文賣給不法之徒,用來做為契約證券使用。這種東西流傳得很廣,書吏們辦公時發現了這件事,認為是重大問題,要不論真假,都一一追查驗看,這樣所罰沒的錢財可增加地方不少財政收入。程公說:“這不過是偽造者的罪責而已,如果一一追查檢驗,本地百姓就一齊受到驚擾。我認為還是安定民心更重要,增加收入的事倒在其次。”于是向百姓宣布,凡有誤買假文書者,允許自己陳報,並立即給換蓋真的官印。凡持假文書者聞訊都自動前來更換,全郡依舊十分平安。 張文懿公 宋初,令諸路州軍創“天慶觀”,別號“聖祖殿”。張文懿公時為廣東路都漕,請曰:“臣所部皆窮困,乞以最上律院改充。”詔許之。仍照諸路委監司守臣,親擇堪為天慶寺院,改額為之,不得因而生事。 (評注:一轉移間,所造福于民多,所造福于國更多。) 【譯文】 宋初大中祥符年間,朝廷詔令各路、州、軍,都要創建供奉趙氏遠祖趙玄朗的天慶觀,又稱“聖祖殿”。文懿公張士遜當時任廣東路都漕,他向朝廷請示道:“微臣所負責的各地區都很窮困,請求以當地最好的寺院改建為天慶觀。”朝廷下詔批准了。于是他仍照會各路委派當地監司官員,親自選擇可以改為天慶寺院的的地方,將匾額改換而實行,不得借此生事擾亂百姓。 張永 張永授蕪湖令,蕪當孔道,使客廚傳日不暇給,民坐困憊。章聖梓宮南(礻府),所過都邑設綺紈帳殿,供器冶金為之。又閹宦厚索賂遺,一不當意,輒辱官司,官司莫敢誰何。永于瀕江佛寺,堊其棟宇代帳殿,飾供器箔金以代冶,省費不貲,而調度有方,卒無歡呶于境上者。 【譯文】 明嘉靖年間,張永任蕪湖縣令。蕪湖地處交通要道,每天忙著對過往使者客人的招待,給當地百姓造成很大的負擔。章聖皇太後的棺材運往南方葬于興獻王墓時,所路過的各城邑都用綺羅絲綢裝飾了殿堂,供奉使用的器皿都是金制的。送行的太監們又重重地索取賄賂禮品,一有不滿意之處,就要羞辱當地官府,當地官府也無敢奈何。 張永在臨江邊的一座佛寺中,將殿堂都用白灰粉刷了一遍,所擺設的供器也是用箔金代替金子制品,省去不少費用,而調度安排得很周到,從始至終路過縣境之中,沒有人挑毛病大吵大鬧。 范希陽 范希陽為南昌太守。先是府官自王都院作勢以來,跪拜俱在級下蓬外,風雨不問。希陽欲複舊制,乃于陳都院初上任時,各官俱聚門將見,希陽且進且顧曰:“諸君今日隨我行禮。”進至堂下,競入蓬內行禮,各官俱隨而前,舊制遂複。希陽退至門外,與眾宮作禮為別,更不言及前事而散。 (評注:忍辱居士曰:使希陽于聚門將見時與眾參謀,諸人固有和之者,亦必有中沮而稱不可者,又必有色沮而不敢前者,如何肯俱隨而前?俱隨而前者,見希陽之前而已不覺也。又使希陽于出門後慶此禮之得複,諸人必有議其自誇者,更有媒糵于各上司者,即撫院聞之,有不快者,如何竟複而上人不知?不知者,希陽行之于卒然,而後人又循之為舊例也。嗟乎!事雖小也,吾固知其人為強毅有識者哉!) 【譯文】 明朝范湛,字希陽,曾任南昌府知府。起先的府中官員自江西省王巡撫愛擺威風以來,見巡撫時,行跪拜禮都在台階下卷棚外,不論刮風下雨都是這樣。范湛想恢複舊制度,于是在新任的陳巡撫剛上任時,趁府中的官員們都聚在巡撫門前將要進去拜見時,范湛一邊往里走一邊回頭對眾官員說:“諸君今天隨著我行禮。”來到大堂前,徑直走到卷棚內行禮,其他官員也都隨著走上前來,于是恢複了舊時的拜見制度。拜見畢,范湛退到大門外,與眾官員行禮告別,對先前的事一句話也沒說就走散了。 牛弘 奇章公牛弘有弟弼,好酒而酗,嘗醉,射殺弘駕車牛。弘還宅,事迎謂曰:“叔射殺牛!”弘直答曰:“可作脯。” (評注:冷然一語,掃卻婦人將來多少唇舌!睦倫者當以為法。) 【譯文】 隋朝奇章郡公牛弘有個弟弟叫牛弼,愛喝酒而且常常酒後鬧事。有一次他喝醉後,將牛弘駕車的牛射死了。牛弘回到家,他老婆迎上去告他說:“小叔子把牛射死了!”牛弘直截答道:“那就做成牛肉干吧!” 明鎬 明鎬為龍圖閣直學士,知並州時,邊任多紈绔子弟。鎬乃取尤不識者杖之,疲軟者皆自解去,遂奏擇習事者守堡砦。軍行,娼婦多從者,鎬欲驅逐,惡傷士卒心。會有忿爭殺娼婦者,吏執以白,鎬曰:“彼來軍中何邪?”縱去不治。娼聞皆走散。 (評注:不傷士卒心,而令彼自散,以此馭眾,何施不可,甯獨一事乎?) 【譯文】 北宋仁宗時,明鎬為龍圖閣直學士,任並州(治所即今山西太原)知州。當時,邊境部隊的軍官中有許多是紈绔子弟。明鎬挑那些最不知書明禮者給以杖責處罰,那些軟弱無能者都各自解職而去,于是奏請批准選擇其中那些熟悉軍事的人守衛堡砦。軍隊行動時,有不少妓女隨行,明鎬想把她們攆走,又恐怕刺傷士兵的情緒。正好碰上軍中有人因忿爭把妓女殺死了,吏員把殺人者抓來向明鎬報告。明鎬說:“她們來軍營中干什麼呢?”將殺妓女的人放掉不予處治。妓女們聽說都趕緊走散了。 ------------------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