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子家事 第四章 血汗工廠


山的仁壽宮已經開建二年,天下一統,百姓安居樂業為了大隋的繁榮,皇帝一直兢兢業業處理朝政,每日只睡三個時辰,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需要休息,一統江南之後,放眼四周,大隋再也不需要大規模用兵,終于可以喘一口氣,大臣們准確把握了皇帝的心態,紛紛向皇帝提出封禪泰山或者興修宮殿的建議。

楊堅拒絕到泰山封禪,選擇了修建離宮,沒有人認為是皇帝功業不夠,只是認為皇帝虛懷若谷,不慕虛名,漢武帝橫掃匈奴可以封禪,大隋照樣打得突厥人俯首稱臣,相對來說,大隋只用了數年時間,半個中國的力量就將突厥人打敗,又結束了中國三百年的分裂,而漢武帝舉全國之力,數代積累,花了數十年時間,結果弄得國疲民窮才將匈奴打敗,大隋的功業可以說已經超過漢武帝。

其實以楊勇的私下的猜測來看卻完全是皇帝的小家子氣發作,上泰山封禪花費巨大,皇帝還要親自登上山頂,受苦受累,除了沿途向百姓顯示一下皇家威儀,回來後什麼都不會剩下,而建造離宮同樣可以彰顯大隋皇帝的泱泱排場,雖然花費不一定比登山封禪要小,只是一旦建好,皇帝卻可以年年在夏日搬進去享受離宮的清涼,當然修建離宮劃得來。

對于皇帝要修建離宮,楊勇非但沒有反對,還極力將離宮修建的任務承攬到自己頭上。派出章仇太翼親自為離宮選址,沒有大規模地戰爭,政治清明,又加上農學院每年都有新的生產工具向全國推廣,大隋的生產力得到爆炸似的發展,官府的糧倉,錢庫一年比一年堆的更滿。

楊勇來自後世,自然知道朝庭不能一味的節儉。眼看著修建官倉的速度還趕不上收進賦稅地速度。必定要想辦法把這些東西花出來。否則只能讓這些東西在倉庫發黴。

修建離宮無疑是一個好辦法,不但可以討好自己地皇帝老子,將官倉中越來越多地糧食,錢財花出去,而且還能讓更多的百姓從農業中脫離出來,讓大隋的經濟更加繁榮。

以前皇帝大修宮殿之所以會引起百姓怨聲載道,是因為修建宮殿的百姓都是無償使用的徭役。楊勇說服皇帝和大臣,修建離宮的工人不但由朝庭負責食宿,而且還每日折算工錢,這個工錢的水平還不能太低,以一個小工為例,必須足夠養活全家才行,當然,有技術地工匠更高。

給征發的民夫發工錢。這種事情前所未有。大隋初期困難時,遇到邊境戰事征發的府兵尚且要自帶干糧,兵器。否則朝庭無法承擔,何況是民夫,能有一口吃食就不錯了,不過在楊勇強烈堅持下,楊堅還是同意了楊勇的建議,楊堅雖然不懂政府消費拉動經濟的意義,但還是知道如果錢都躺在國庫中並不一定是好事。

確定了修建離宮,章仇太翼馬上為離宮選址,最終選擇將離宮建在山南坡的群峰中,岐山位于渭水以北,距離京城一百余里,不遠也不近,道路暢通。

按章仇太翼的說法,這里位于山之陽,水之北,可謂面山靠水的風水寶地,修造離宮地地勢並不高,有岐山主峰遮擋,所以冬季寒冷地北風吹不過來,比大興城里要溫曖的多,夏季從渭水吹過來濕潤的南風徐徐不斷,加上四周森林樹木遮擋驕陽,一天到晚都有如初秋般涼爽。

得到章仇太翼地回稟,楊堅頓時大喜過望,馬上為這座還沒有建成的離宮命名為仁壽宮,隱隱流露出要在里面養老之意,如今仁壽宮已到最後階段,再過二三個月就可以完全建成,不出意外,今天冬天皇帝就可以搬進去,享受仁壽宮在群山環繞中那種溫曖如春的感覺。

為了修建仁壽宮,朝庭動用了三十萬工匠和民夫,花費的錢財已經超過二千萬貫,糧食也有數百萬石之多,若不是修建仁壽宮消耗的存糧過高,現在的大旱未必能讓京城糧價上漲的如此瘋狂。

為了保證仁壽宮的修建不被錢糧所誤,朝庭年初就將錢糧下撥到了山特意修建的官倉中,三十萬人,以每人每年消耗七石糧食計,年初下撥到岐山的糧食就要二百一十萬石,現在預計存糧起碼還有一百萬石以上,如果將岐山的糧食運到京城,加上官倉中的存糧,平息京城的糧價大有可能。


呂沐霖一心想解決京城糧價上漲的問題,卻沒有想到如果當真如此,恐怕太子主持仁壽宮修建的兩年之功就要毀于一旦,皇帝即使表面同意,心中對太子也會不滿。

楊勇毫不猶豫的否決了呂沐霖的提議,仁壽宮的修建不能耽擱,大隋並不是無糧,也不是無錢,洛陽就有一個大糧倉,關鍵是道路不通,遠水不解近渴,楊勇不由後悔,若早知今年會干旱的這麼厲害,去年就應當趁著水運暢通時將洛陽的糧食運到京城儲存,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現在也只上能想想而已。

關中有山固之險,以此為都,固然安全,只是沒有便捷的交通,遇到這樣的天災馬上就暴露其短,這或許就是後世楊廣以洛陽為東都並大修運河的原因吧。

渭水河畔,一條寬敞筆直的大道直通群山之間,道路兩旁不時可以看到扶老攜幼進山的百姓,這些百姓雖然衣著還算整齊,只是面有菜色,走路也是有氣無力,走一段路就坐下來歇一陣。

後面一陣隆隆的馬蹄聲響起,一隊數十人的騎士揚起一片灰塵,正匆匆忙忙的趕路,見騎士經過自己身邊,許多正坐在旁邊的百姓連忙抬手遮住灰塵,眯著眼睛向道路中央過來的騎士望去。

“律律!”

楊勇勒住缰繩。停了下來,疑惑地向左右問道:“怎麼回事,這條路上為何會多了許多百姓?”

這條大道直通向仁壽宮,每過半月楊勇就要到岐山視察一次仁壽宮修建的情況,平時除了向山中運送修建宮殿材料的工人,很少在這條路上發現什麼百姓,更別說象這樣扶老攜幼的情況。

麥鐵杖自高奮勇的應道:“殿下,某家去問問?

楊勇點了點頭。麥鐵杖一直沒有騎過馬。甩開雙腿向一對帶著孩子的年輕夫妻走去。低聲問了幾句,馬上回來:“回殿下,某家問過了,他們是想進山為皇上修建離宮。”

“修建離宮?”楊勇皺了一下眉,仁壽宮剛開始修建時,朝庭雖然宣傳民夫不但包食宿,而且每月還結算工錢。大部分人還是不相信,最後依靠強制命令才招滿了三十萬人,等到數月之後這些強制征發的民夫寄錢回家後,眾人才相信真有這等好事,一時之間,許多在農閑後想做工賺點錢的百姓向山中渦湧而來,想加入到修建仁壽宮地隊伍中。

可惜招收地民夫已滿,而且朝庭需要地是整年在山中干活之人。對于這些只想在農閑時賺點零用錢的農夫自然是一概拒絕。所有人只能失望而歸,如今沒想到又有人要到山中加入做工的隊伍。


不要說仁壽宮還有數月就要完工,就是不完工。恐怕朝庭現在也只會招收熟練的工匠,而不會隨便拉人,有些事錯過了就等于永遠錯過。

“山中會招人嗎,本宮怎麼不知道?”楊勇向左右詢問道。

每半月太子帶著隨眾進山一次,楊勇不知道之事,其他人當然也不知道,一時眾人皆搖頭,麥鐵杖摸了摸腦袋,不好意思的道:“殿下,某家再去問一次。”

“麥愛卿,不必了,大家一起過去吧。”

“是”眾人輕輕一夾馬肚,所有的馬匹都緩步啟動,向剛才麥鐵杖問過的那對夫妻走去。

剛才麥鐵杖一人過來時,看到麥鐵杖身高九尺,面容凶惡,這對夫妻已經心頭忐忑,如今見到這群騎著高頭大馬地人都向自己的方向過來,心中更加驚懼,只覺得雙腿發軟,偏偏移動不了,他們兩人中間一名六七歲的小男孩倒是絲毫不害怕,睜大著眼睛看著過來的駿馬,就想過去模上幾下,只是被他的母親死死抓住衣服才沒有得逞。

“請問一下,賢伉儷可是要到山中做工,難道朝庭又開始招人?”

“回大人的話,小的……小的不知道山中要不要人?”男青年總算鼓起勇氣,結結巴巴地回道。

“不知道,不知道你們進山干什麼?”楊勇郁悶地問道,還以為山中的管事沒有他的允許敢私自招人,原來沒有地事。

“回大人的話,如今糧食太貴了,我們實在買不起,聽說山中做工之人不但每餐管飽,而且還有月錢拿,我們想試試運氣,看看能不能進去?”既然說開,男青年也就沒有那麼害怕,這次說話明顯順利的多。

“僅僅試試運氣就進山,若是不能進去,你們怎麼辦?”

“這個……”遲疑了一下,男青年才回道:“大人,山中有小人的同鄉,若是不能進去,只能依靠同鄉了,我想,總比在外面餓死好。”

“胡說八道,現在正是大隋盛世,如何會餓死人?”一名護衛忍不住喝道。


被這麼一喝,中間那名男孩頓時放聲大哭,這對青年夫妻也縮了縮,不敢分辨,他們稟承著民不與富斗,富不與官斗的傳統,雖然不知道眼前這些人的底細,至少可以看出他們非富即貴。

楊勇不悅的瞪了那名護衛一眼,安慰道:“你們不用害怕,只要說的是實情,本宮……本公子不會怪罪,你說外面會餓死人,你們以前是做什麼的?”

“回大人,小的……小的只是做些手藝活,一月只得三五百個銅子,若是往年,足夠買數石大米,加上婆娘也能替人家縫縫補補,補貼一點家用,日子還過得去,如今一月所得卻只能買上數斗大米,即使粗糧也不過一石,若再不找機會,大人受得了,孩子也受不了。”

“即如此,京城開了那麼多織廠,一個織工每月至少也有四百文,多者六七百文,為何不讓你娘子加入織廠,也可以減輕一點負擔?”

男青年苦笑起來:“大人說的可是朝庭開設的織廠?”

“正是,有什麼不對嗎?”楊勇納悶的問道。

“若是能進朝庭開設的織廠當然好,只是織廠每年招工有限,小人婆娘雖然去過幾次,卻沒有招上。”男青年無奈的說道。

“哦,那你們何不試試私人的織廠,即本公子所知,每年都有新開的織廠招人,價錢雖然可能低一些,卻也比和人縫縫補補強。”農學院名義是朝庭所設,其實完全歸東宮管理,它名下的產業也等于東宮的產業,里面的工資,條例等楊勇都親自參予制定,反正農學院壟斷了紡織機的技術,效率絕對比其他私人所設的織廠要高,楊勇自然也將工資定的高一些。

女子見這隊人對丈夫問了半天,沒有什麼惡意的樣子,在旁邊補道:“公子以為那些富戶開的織廠也和朝庭的一樣,他們不但工資低,而且不讓人休息,若是進了這樣的織廠,能把人活活累死,但凡有一口飯吃,奴家也不能進這樣的織廠。”

“什麼,有這種事?”楊勇大驚,這不是和後世的血汗工廠一樣。

-----------------------------------------------------------------------

注:曆史上仁壽宮的修建是在開皇十三年到開皇十五年,由楊素主持,仁壽宮修得非常華麗,這與楊堅一向提暢的節儉不符,而且為了趕工期,至少累死了數千名役夫,加上開皇十四年的大旱,由于修建仁壽宮消耗太多的財力,朝庭無力賑災,楊堅本人只能帶著大臣到洛陽就食,簡接死于這場工程的百姓更是不知有多少,楊堅對這些卻視而不見,仁壽宮修好後,對楊素大加褒獎,可見楊堅開始的節儉也不是真的要節儉,骨子里還是追求奢華無度,這里仁壽宮的修建提前到開皇十二年,是因為前面統一江南的時間也提前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