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 聯合執導



今天第四更,求推薦,

“盜夢空間”開機了,但是整個拍攝情況與想象中還是有些差距的,技術方面的原因是主要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埃文-貝爾和克里斯托弗-諾蘭彼此之間的合作關系也在不斷摸索中,兩個人都正在慢慢地適應這個過程。

所謂的合作關系,其實雙方勢必是有占上風的一方,又或者說總是要有人妥協,如果雙方都是無比強勢,那麼合作關系遲早會面臨嚴峻的挑戰,甚至破裂。埃文-貝爾和克里斯托弗-諾蘭兩個人的性格都比較強勢,相對而言,埃文-貝爾會更加突出一些,但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內在的固執卻往往讓問題陷入僵局。

雖然說,兩個人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了,即使這次的劇本都是兩個人合作完成的,但導演位置的特殊性還是十分不同的;即使在開拍之前,兩個人就商量好了自己的分工合作,但拍攝一部電影並不是那麼簡單地分成感情部分和技術部分,電影是依靠各個環節凝聚在一起之後形成的完成品。

所以,埃文-貝爾和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合作在左沖右撞之間拉開了序幕。

“你確定要使用現場的爆破來完成這整個過程嗎?”埃文-貝爾眉頭微皺,露出深思的表情。

克里斯托弗-諾蘭就站在埃文-貝爾的對面,他的眉頭也是緊緊地打結著,“是的。我知道這會很麻煩,要和巴黎市政府進行溝通,而且無煙爆破的要求也十分苛刻。但是,這場戲只有通過現場實際爆破來完成,那種沖擊力才會最為真實。”

埃文-貝爾和克里斯托弗-諾蘭現在正在討論的,是他們抵達巴黎之後的第一場戲,經過洛杉磯棚內近二十天時間的拍攝,兩個人在合作的道路上逐漸琢磨出一些門道了,不像最開始時。兩個人在片場里爭執得不可開交——不過兩個人都不是那種把所有怒火都發泄出來的類型,更多時候是語言暴力和冷戰,讓身處洛杉磯炎夏的片場總是如墜冰窖。

這場在巴黎街頭的戲份,是柯布向亞莉雅德展示何謂“制造夢境”,僅僅依靠一個意念,就讓整個巴黎街頭都爆炸開來,就好像是萬花筒一般。這場戲也被埃文-貝爾戲稱為“萬花筒”。

巴黎萬花筒與克里斯托弗-諾蘭所構思的折疊巴黎將會呈現出夢境最神奇的畫面。不過折疊巴黎肯定是無法實地拍攝了。只能依靠電腦來實現,所以克里斯托弗-諾蘭就十分希望巴黎萬花筒能夠真實呈現出來。

“不僅如此。整條街道都要用特殊材料按照實際比例搭建起來,這是十分消耗時間的。”埃文-貝爾再一次提醒到,由于整個巴黎街道爆炸時,柯布和亞莉雅德完全就是身在爆炸中心的,就好像欣賞煙花一般,看著街道在自己的周圍爆裂開來,所以,場景制作時在材料的選擇上就必須使用沒有危險的橡膠、泡沫、塑料等等,即使是這些軟性材料。在爆炸沖擊之下,也很有可能對演員產生傷害。所以,埃文-貝爾對于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堅持還是有些擔憂的。


克里斯托弗-諾蘭這次沒有說話,他只是看著埃文-貝爾。根本無需語言,埃文-貝爾就知道,這就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在表達他的堅持了。埃文-貝爾卻沒有著急反駁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這個觀點,而是接著說到。“我贊同你的主意,不過我對于這個萬花筒還有更多的想法。”

埃文-貝爾的視線和克里斯托弗-諾蘭接觸到了一起,他認真地說到,“我覺得這個爆炸也是有先後順序,同時還有視覺美感的。你想象一下,一家花店或者水果店爆炸之後。將花盆、水果、鮮花沖擊出來,但卻沒有在第一時間粉碎,也就是說這些物體完整地被沖擊出去,然後在半空中,因為聲波的力量,再次迸發開來,那些碎片將整條街道填充完整。這樣的萬花筒才是真正的視覺享受。”

克里斯托弗-諾蘭沉吟了一下,也思考了起來,“你是說,將整個爆炸過程用藝術化的放緩形式呈現出來。”他很快就理解了埃文-貝爾的想法,在自己的腦袋里構建起實際的畫面,不由自主地,他就點了點頭,“怎麼的話,畫面的張力會更加突出,而且畫面感會更加飽滿。”

說到這里,克里斯托弗-諾蘭頓了頓,臉上露出了笑容,“將街道上的店鋪刻意安排一下,花店、咖啡店之類色彩繽紛的載體放進去,然後在爆炸時,整個萬花筒效果才是最為驚人的。”

埃文-貝爾點了點頭,他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如果要完成這樣一個過程,那麼完全依靠實地拍攝,那就是不可靠的,我們可沒有辦法控制爆炸的進程、程度。”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黑客帝國”里最經典的那個下腰躲子彈的畫面,屏幕上不僅將男主角躲子彈的整個過程清晰呈現了出來,還把子彈的飛行軌跡都表現在觀眾的眼前。這樣的畫面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力,絕對是堪稱頂尖。但是,要想拍攝出這樣的效果,依靠實地拍攝就是不可能的,必須依靠數字技術。

⑻bσOК.сом

克里斯托弗-諾蘭這時就明白了,埃文-貝爾之所以對自己的這個構思提出質疑,除了拍攝難度方面的原因,還是有其他角度的考慮,“所以你的意思是?”

埃文-貝爾露出了笑容,“之前在洛杉磯,我們不是嘗試過很多次了嗎?”在這里,埃文-貝爾指的是傳統拍攝特效和數字特效的結合,這也是“盜夢空間”這部電影里最大的看點之一。傳統實地拍攝制造出來的特效,可以突出表演的真實感,而且從三維空間角度出發也將呈現出最震撼最直接的效果;而數字特效則能夠讓平時做不到的事情變為真實。

當初在拍攝第二層夢境零重力的片段時,埃文-貝爾和克里斯托弗-諾蘭就對于整個拍攝手法進行了一番唇槍舌劍的討論,最終兩個人互相妥協。

克里斯托弗-諾蘭堅持在萬象環裝置里安裝了成百上千的威亞,構成一片威亞森林,而不是像埃文-貝爾建議的那樣在綠屏面前進行拍攝,萬象環裝置里的場景是完全按照真實比例制造而成的,所以拍攝出來的效果自然是最真實的。

隨後,演員們身上全部裝上威亞,平均每個人身上至少有十條威亞以上,將整個肢體固定在半空中,呈現出零重力的漂浮效果。在一片威亞森林之中,演員要完成移動、甚至是打動的部分,將整場戲拍攝完成。

而這里,克里斯托弗-諾蘭堅持讓演員親自上陣的建議就被打槍了,按照埃文-貝爾的建議,讓替身上場。因為要讓演員在空中依靠威亞保持平衡,這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還要穿梭在威亞森林里,一不小心撞到了其他演員身上的威亞,那麼零重力的效果就會不自然,更不要說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打斗了。所以替身演員上陣才是正確的選擇。


等整場戲拍攝完畢之後,再用真正演員的臉部替換替身演員,然後在後期制作里用電腦設備一點點的將威亞抹去——而不是像綠屏前拍攝完成之後直接將背景更換一下那麼簡單。

這一次,拍攝巴黎萬花筒的場景,埃文-貝爾覺得使用傳統特效和數字特效的結合,會使得整個畫面呈現出來的效果更佳出色,這才有此建議。克里斯托弗-諾蘭這一次沒有再堅持,他點頭表示了同意,“一會我們去和技術團隊討論一下吧。”

“他們估計已經被我們兩個煩怕了吧。”埃文-貝爾的話讓克里斯托弗-諾蘭不由笑了起來。其實對于技術團隊來說,能夠利用他們的能力拍攝出更加精彩的畫面,這才是他們的追求,自然是樂此不疲的。

確定了下一場戲的拍攝計劃,克里斯托弗-諾蘭也稍微放松了一些,“那這場戲就稍微放到後面一些,我們先從工作室的戲份開始拍攝吧。你要坐到監視器後面嗎?”

埃文-貝爾搖了搖頭,“整個鏡頭風格還是要保持一致,你坐在監視器後面吧。”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鏡頭更加乾淨利落,而埃文-貝爾的鏡頭則更加飽滿纏綿,這會對電影的整體完整性造成破壞。“不過今天片場可是我說得算哦。”

聽到埃文-貝爾的這句調侃,克里斯托弗-諾蘭不由笑了起來,“放心,今天我就當你的副導演。”

由于今天拍攝的工作室戲份是情感交流的部分,這一直都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弱項,在他過去的作品里,情感勾勒和變化總是稍顯死板,沒有太多的變化,更不要說深刻了。所以,這自然是交給埃文-貝爾來拍攝。

雖然埃文-貝爾不坐在監視器後面,但是他完全可以掌控整個片場的節奏,在不改變鏡頭的風格情況下,對拍攝角度、拍攝軌道、演員表演等各個方面進行調整,以達到他的目的。

在過去的二十多天時間里,“盜夢空間”劇組大部分時間都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占據主導位置,而今天要開始更加細膩的情感探索時,埃文-貝爾則接過了主動權。

今天的一萬二更新送上!



⒏ьοok.со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