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8 不得其解



今天第四更,求推薦,

“神探夏洛克”開機了!

這條新聞無差別地在全世界范圍內波及開來。繼2008年三月開機的“朱諾”、2009年三月開機的“一天”之後,2010年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之後,埃文-貝爾又再次加入了全新的劇組“神探夏洛克”,可以說是刹那間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人們——特別是以美國媒體為首——都在好奇,“神探夏洛克”到底出色在哪里?吸引了埃文-貝爾選擇這套劇集成為他繼續去年十一月以來的第一部作品!

如果埃文-貝爾想要投身電視劇行業,美國諸多電視台絕對會舉起雙手雙腳歡迎埃文-貝爾的加盟,無論是迷你劇還是電視電影都沒有任何問題,從片酬到劇本再到卡司,都絕對會提供一份頂尖名單,傾力打造埃文-貝爾有史以來第一次挑戰小屏幕的作品。但為什麼是英國電視劇,為什麼是“神探夏洛克”,美國媒體可以說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幾乎可以稱之為被驚嚇到下巴脫臼,哪怕埃文-貝爾再特立獨行,這件事對于美國媒體的沖擊力還是格外明顯的。

首先,片酬肯定不是理由。從官方數據可以得知,埃文-貝爾在“神探夏洛克”一季的片酬是九十萬,雖然說在英國電視劇領域這個片酬十分高,但平均下來就是一集三十萬英鎊的片酬,比起埃文-貝爾在好萊塢片酬已經穩定在三千萬美元以上的數據來說,絕對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埃文-貝爾在美國出演電視劇,片酬至少可以一集八十萬美元起跳,雖然比不上現在電視劇領域最高破百萬的規格,但也是頂尖前五名的水准。這就遠遠比英國電視劇要有價值多了。當然,片酬從來都不是制約埃文-貝爾的理由,以前不是,現在不是,未來也不會是。

其次。足夠的主動權也不會是理由。埃文-貝爾這一次出演“神探夏洛克”,卻沒有出現在導演或者編劇的位置,而是久違地回到演員位置上——純粹的演員,這也是“黑暗騎士”之後埃文-貝爾再一次不肩負編劇、導演等其他相關職務,單純地以演員身份出演的作品,

眾所周知,埃文-貝爾對于劇本的挑剔遠近馳名。這件事早就成為了埃文-貝爾接工作的第一鐵則。那麼,“神探夏洛克”的劇本不是埃文-貝爾親自撰寫的。改編主動權、拍攝主動權、制作主動權全部都不在埃文-貝爾手上,他居然願意接下歇洛克-福爾摩斯這個角色,讓人們有充分的理由對劇本表示期待。

但這里就又產生了一個問題,歇洛克-福爾摩斯的劇本和角色能夠取得突破了?這也就是第三個理由。


埃文-貝爾一向喜歡挑戰自我,希望能夠在角色之中尋求到更多的突破,這也是他放棄出演“加勒比海盜4”的核心原因,拋棄了五千六百萬美元的片酬,離開了杰克-斯派洛船長這個角色。但是歇洛克-福爾摩斯這個角色卻很難取得突破。

一方面是受困于原著的經典形象,顛覆性的演出是不可能的。否則劇集很有可能就要面臨滅頂的災難,所以即使再有突破性,也肯定無法超越小丑、杰克-斯派洛船長的顛覆;另一方面則是前有傑里米-布雷特,後有小羅伯特-唐尼,特別是後者,埃文-貝爾要在同一個時代,甚至是相近的時間點里。和小羅伯特-唐尼挑戰同一個角色,這種強烈的對比往往會讓人束手束腳,哪怕埃文-貝爾是一個特例,可以突破的空間也十分有限。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埃文-貝爾都沒有理由前往英國。接拍“神探夏洛克”。特別是在埃文-貝爾拒絕了華納兄弟的“大偵探福爾摩斯”的情況下,埃文-貝爾專門跑到倫敦去拍攝一部關于歇洛克-福爾摩斯的電視劇,就越發顯得不可思議了。

整個美國媒體都在熱切地討論著,但卻無法得出一個真正的答案,沒有人看得明白埃文-貝爾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最終,“首映”雜志給出了一個最終結論,“才華耗盡。”

艾略特-卡特認為。在遭受了奧斯卡的打擊之後——比起蟬聯影帝的新聞來說北美媒體更加願意關注于“在云端”的失利身上,埃文-貝爾頗有些心灰意冷的狀態,從去年十一月完成“在云端”的拍攝之後,埃文-貝爾就一直在家里修身養性,沒有接下任何劇本,也沒有創作出任何新的東西,就是在家里休息了整整四個月,這就可以看出埃文-貝爾在經曆一個艱難的瓶頸——這一次是真正的瓶頸,艾略特-卡特十分肯定。


8booК·cОm
在“首映”的分析之中認為,音樂、電影等方面的才華逐漸耗盡之後,埃文-貝爾不具備再次創作的能力,這也是埃文-貝爾經曆了整整十年高質量高水准的職業生涯之後不可避免遇到的低谷,所以埃文-貝爾急需要離開現在的環境,尋求新的突破。

如此一來,全新的電視劇領域、陌生的英國制片環境、有跡可循的經典人物,就成為了最佳的救贖途徑。一方面埃文-貝爾可以遠離美國的環境,遠離音樂和電影的束縛,在另外一種形式的藝術途徑之中體驗不同的感覺;一方面歇洛克-福爾摩斯這樣的角色留給埃文-貝爾突破的余地不大,但又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二十一世紀的歇洛克-福爾摩斯還是頗具看點,這讓埃文-貝爾有足夠的空間喘息,然後慢慢尋求突破瓶頸的辦法。

所以,綜合考慮之後,“神探夏洛克”確實是一個十分不俗的選擇。

當然,艾略特-卡特也沒有忽略埃文-貝爾對劇本的苛求,他認為,這也是決定“神探夏洛克”成敗的關鍵。

史蒂文-莫法特、馬克-加蒂斯在業界可不是無名之輩,“神秘博士”的成功證明了他們對于英國觀眾心理的把握是十分到位的。而史蒂文-莫法特還加入了2011年最受期待的作品“丁丁曆險記”的編劇陣容里,這部作品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指導,彼得-杰克遜、凱瑟琳-肯尼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聯手制作,再加上原著漫畫在全球范圍內的忠實影迷,即使用萬眾矚目也無法形容這個項目的關注程度,史蒂文-莫法特能夠加入編劇陣容本就是一種肯定。

那麼由史蒂文-莫法特和馬克-加蒂斯打造的劇本,首先有了阿瑟-柯南道爾原著小說對案件的質量做保證,其次又有兩位編劇的精心打造,劇本的質量還是值得期待的。


艾略特-卡特認為,這也是埃文-貝爾最終決定出演“神探夏洛克”的最後一個原因,可以用王牌來形容。那就是說,在這樣的一個劇本之下,成功固然可期,但失敗也不會是一場慘敗,這是有保證的。

這樣的埃文-貝爾,在艾略特-卡特的筆下成為了“失去睿智、失去銳氣、失去才華之後,逐漸淪落成為平庸的一名演員,竭盡全力地想要延續自己的娛樂生涯,願意輔助一切來保證這一次作品的成功。”

所以,艾略特-卡特認為,“才華耗盡”就是埃文-貝爾選擇“神探夏洛克”的最後原因。

在文章的最後,艾略特-卡特表示,當埃文-貝爾已經失去了自身的個性和銳氣之後,“神探夏洛克”要取得成功實在太過困難,特別是有小羅伯特-唐尼聯手裘德-洛、布萊克-萊弗利的“大偵探福爾摩斯”成功在側,也許這套英國電視劇集就將成為見證埃文-貝爾墮落的曆史坐標。

艾略特-卡特和“首映”在與埃文-貝爾的斗爭之中吃過太多虧,所以這一次艾略特-卡特也學乖了,“即使‘神探夏洛克’僥幸取得了成功,想必在埃文-貝爾接下來的一部作品,也將面臨兵敗如山倒的可怕局面。”這也算是加了一個保險。

在整個北美媒體都不得其解的情況下,主要言論分為了兩個部分,一方面是對埃文-貝爾表示了信任,認為“神探夏洛克”勢必有值得挑戰贏得出彩的部分,這才吸引了埃文-貝爾接拍,這不僅是對埃文-貝爾長期以來的信任,同時還是埃文-貝爾這個人性格所決定的結果——如果這部劇真的僅僅只是“不錯”而已,那埃文-貝爾也許甯願繼續沒有工作,也肯定不會接拍的。所以,這部分媒體和影迷們都表示,屆時“神探夏洛克”進行播放時,所有的謎題都將會解開,“貝爾效應”的威力依舊是不可小覷的。

而另外一方面的言論則對“首映”和艾略特-卡特的觀點表示了支持,這也是自“斷背山”之後,久違出現的局面,不看好埃文-貝爾、反對埃文-貝爾的勢力居然取得了如此廣泛的支持,這也讓“首映”雜志風風火火地熱鬧了一把。

那麼這一次結果又會如何呢?埃文-貝爾式的奇跡能夠延續下去,還是真的就如同艾略特-卡特所說,“埃文-貝爾已經才華耗盡”。“神探夏洛克”承載著這樣艱巨的曆史使命,在倫敦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拍攝。

今天的一萬二更新!



⑧BOOK.cO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