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黑鳥戰略



據一位參觀過美軍無人機基地的記者描述,“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除去聲音效果的電腦游戲”。

聯合國也曾發出警告,要求各國慎重發展“致命性的自治機器人”。

但是,機器人不止是用來殺人,它也能夠用來救人,比如配合醫生治病救人。

除了戰場,另一種機器人已經在醫院“大顯身手”。

今年5月22日上午,世界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創始主席、著名專家朱聯安教授,針對全球機器人微創手術前沿理念、技術及術式,在首都和睦家醫院為一名45歲的女性胰腺癌患者,進行了一台複雜的胰頭腫瘤切除手術示范。

在手術進行的同時,國內的多家媒體,也對這一手術過程進行了全程學術直播。

手術中使用的機器人,正是去年5月,憑借一手“縫葡萄皮”神技,而在網絡上爆紅的達芬奇機器人。

達芬奇並非什麼新奇的手術操作系統,早在2006年,達芬奇就已進入中國。

目前,全國共有46家三甲綜合性醫院,擁有52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

在過去的10年間,采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進行的手術已達數萬台,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機器人的應用無疑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如何應對這種改變是我們這代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目前看來,重體力勞動與機械的勞動被機器人取代,已經是一種必然,但智力勞動者也未必能夠在這場變革中獨善其身。

技術的沖擊來自方方面面,記者可以被寫稿機器人取代,翻譯需要與手機軟件競爭。

在《與機器賽跑》一書中,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埃里克與安德魯,論證了里夫金關于“工作的終結”的論斷,認為技術的進步使得生產同樣商品所需要的工人越來越少了,並且最終使得工人的數量趨近于零。

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感到不安的結論,一個不需要人類工作的社會,與其說是美好的,倒不如說是頹廢的,甚至是令人恐懼的。

而現在,只能希望我們能夠在這場賽跑中贏過機器人。

不過,機器人發展的速度很快,人類的優勢並不明顯,在智能一切的時代里,你的手表、你的項鏈、你的戒指、你的眼鏡、你的汽車、你的桌子、你的房子……你的所有終端設備都是智能化的。

當通訊、收發信息、各類應用和功能成為所有智能裝備的標配,請問,你為什麼還需要一個裝在褲兜里的手機?

當智能一切時代來臨,我們將被各種智能設備和智能機器人所包圍。

未來沒有智能機器人的日子,你將難以適應,就像現在如果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你將無法生活一樣。


從你睡醒睜開眼的那一刻,你已經生活在一個智能機器人充斥的環境中:你的家本身就是一個智能機器人,智能衛浴會為你自動調整洗浴水溫,智能廚房會為你自動烹飪早餐。

等你出門上班時,交通工具會是一個無人駕駛的機器人汽車。

當你走進辦公室,你的智能桌子會立刻感應到,為你打開郵箱和一天的工作日程表……

作為開啟一切智能的端口,你將根本不再需要一個笨重的手機,只需要一枚帶感應和身份認證功能的戒指:如果你想打電話,只需走到桌子旁邊,用戒指碰下桌子,桌子自動調取你的個人通訊錄,你想呼叫誰,桌子就可以直接打電話。

你走到冰箱前碰一下冰箱,冰箱會自動告訴你哪些水果沒有了,你可以在冰箱上直接下單購買。

你走到衣櫥前碰一下衣櫥,衣櫥會自動告訴你哪幾款適合搭配,你甚至可以通過衣櫥直接進入淘寶頁面選購新款襯衣……

就像一枚魔戒一樣,戒指成了開啟一切的根本。

這種智能場景是否太遙遠?其實你看看現在的大學校園,就知道,一點都不遠,也許上述的一切,就在5-10年內全部實現。

圍繞著展台轉了一圈,莫邪感覺他這次沒有白來,這次他也算是開了眼,只有看到了各種創意,莫邪才發現,不止是他的腦洞開的很大,別人也不比他差多少。

“分工明確!”看得多了,莫邪心中升起了一絲明悟,他好像陷入了一個誤區。


8ьoOK.Сom
比如他培育的人工智能,他追求的是高大全,是讓他們向著一個正常人類的智慧而去的,但是,現在看來,這也許是錯誤的,專業才是最好的。

原來見到的只有理論知識,而現在看到了那麼多成品,讓莫邪心中亮堂了起來,此時他對于制造機器人,又有了其他想法。

機器人的本質是幫助人類,減少人類在各個領域的勞動量,如果一個機器人需要錄入所有的知識,這本身就增加了硬件的需求,造成了動力和處理器的負擔。

而這種高大全的機器人,其實是用不著的,這樣做,是與制造機器人的初衷所違背的,這也是當前機器人雖然較熱,但應用較少的一個根本原因。

沒想到在這里,還能見到那麼多先進的機器人,這讓莫邪十分欣喜,而此時他的超級生物探測器已經升級,不在像原來一樣,只能掃描外形結構,並不能看透本質。

而現在就不同了,超級生物探測器不止是能夠侵入系統,複制完整的操作系統,還能夠掃描完整的機器結構,甚至連機器材料的組成,也能夠完全掃描下來!

“這應該是一個了不得的能力!”看著一幅幅機器人的結構圖,莫邪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次看到的不是系統了,而是物理結構,有了這種結構圖,他就可以制造出相同的機器人。

而舉一反三,既然能夠透視掃描機器人了,那麼其他機器是不是也可以?

比如國外的晶圓工廠?處理器工廠、光學儀器工廠、衛星工廠,這些是不是都可以掃描複制出來?

如果看到了外國的先進戰艦,莫邪就能夠掃描出完整的數據,這樣一來,這些戰艦的所有技術資料,就算外泄了。


“別的還沒什麼,國外的太空技術,是絕對不能放過的!”有了這種想法,莫邪再次有了去美國的沖動。

太空飛機和飛船什麼的就算了,肯定保護的很好,但是退役的飛機應該有機會。

聽說美國的黑鳥是個好東西,他是美國空軍噴氣式長程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正式名字是sr-71偵察機,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廠研制生產,采用了大量當時的先進技術,是第一種成功突破熱障的實用型噴氣式飛機。

實戰記錄中,沒有任何一架sr-71曾被敵機或防空導彈擊落過。

sr-71偵察機共生產32架,1990年,sr-71退役;1995年部分sr-71編回部隊,並于1997年展開飛行任務;1998年,sr-71永久退役,部分進入博物館陳列,僅有nasa德賴頓飛行研究中心使用的一架sr-71a和一架sr-71b用于研究使用。

莫邪之所以想到它,是因為這架飛機的很多技術,就算拿到現在也是很有用的,就算它已經退役,也不意味著黑鳥的技術落後了。

比如機身的特種合金,比如耐高溫材料,這些,都是莫邪需要的技術。

sr-71的機身93%的機身采用鈦合金制造,可承受230度的氣動摩擦溫度,發動機尾噴管周圍區域的溫度更是高達510度。

所以,莫邪有時候也不得不佩服北極熊,他們雖然現在經濟不行了,但是技術真心牛逼。

要知道,這種鈦合金就是美國人從北極熊那里偷來的,所以,美國人也就耍弄陰謀詭計還厲害點,要不然,他們現在肯定不會這麼厲害。

比如制造黑鳥的鈦合金,就是在冷戰高峰期間,cia秘密成立了許多空殼公司,向當時鈦金屬的最大出口國蘇聯購買的。

洛克希德用各種可行的偽裝方法,防止被蘇聯政府得知這些鈦的用途。

所以,已經進入博物館的黑鳥,技術真的很牛逼。

比如,為了降低成本,他們使用的是可在較低溫度軟化而較易加工的鈦合金,完成的飛機會塗上暗藍色(趨近黑色),以加強熱輻射冷卻與高空的偽裝效果。

當飛機以3倍音速的速度進行飛行時,與空氣之間的摩擦會產生出大量的熱,飛機上的部分位置甚至會被加熱到超過540℃,而黑色的漆能幫助sr-71降低溫度。

鈦制蒙皮的研究顯示,在逐次像是退火一般的劇烈加熱中,材質會逐漸強化。

為了承受持續超音速飛行時因空氣摩擦產生的高溫,黑鳥需要采用一系列專門研制的新材料,包括耐高溫燃油、密封劑、潤滑油以及其他組件。

當然,這些都是有點,黑鳥之所以退役,也是有原因的,比如其隱身技術就太差了,當然,這是因為黑鳥制造的年代太過久遠,如果現在改裝一下,就不會出現很明顯的低級錯誤了。

sr-71被設計為具有非常小的雷達反射截面,這是早期的隱形設計,然而,這並沒有包括高溫引擎排氣。



⑧вOо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