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1節:第1章  秘密的發現(7)

當我連續彈奏鋼琴時,我只是把彈鋼琴這個差事讓意識傳達給下意識去做,換句話說,我是把這差事交給了身體里的那個人去做。

我們大部分的情緒,像幸福、掙紮、痛苦都從身體里的那個人而來。如果能夠以某種方式訓練他學會滿足、調整、決策,他就會一往無前地替我們做那些必須卻很困難的工作,就像一名訓練有素的仆人。

姜博士,維也納的著名專家,說下意識不僅包含了個體在生活過程中所積累的知識,還包括了過去時代所有的智慧。這樣,一個人通過將原有的智慧和力量召喚回來便可以擁有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東西,不管是健康還是幸福,富有抑或成功。

博瑟勞,法國偉大的合成化學奠基人,有一次在給一個密友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那些最精彩的實驗,絕不是認真跟進、分析思想軌跡之後得到的結果,正相反,"這些發現自己蹦到我的面前,就像是從明朗的天空中出現的一樣。"

查爾斯·M·巴羅斯在《要建議,而不是藥物》一書中這樣告訴我們:

"很多人都可以不通過一般的感官,而是通過某種不尋常的途徑來獲取知識。但這知識是通過另一種意識智慧與意識直接'對話'到達大腦的,而這種意識顯然知道怎樣做才能比意識推理做出的決定更對它們自身有利。我的一個朋友,幾年前在他第一次去波士頓的時候,到了當時還屬于省際公路服務站的停車場里。他想步行去位于對面的羅威火車站。他對那個城市的街道情況一無所知,連大概該走哪個方向也不知道,但是他沒有問路,鬼使神差地一直往前走,結果他是走了最近的路到達了目的地。對于這件事,他堅信是'本能的指引',而且沒用任何的感官去獲取線索。"

在科學家看來,那些文學巨匠、藝術天才、商界奇才、政界要人和發明家們,不過是如我們一般的普通人,他們不過是知道了該如何、以何種方式去喚醒下意識。

據報道,伊薩克·牛頓沒用意識的幫忙便擁有了無窮的數學和物理學知識。莫紮特這樣談起他的美妙樂章,"它們是自然而然從腦中流淌出來的"。

我們的下意識就像一個巨大的磁體,不斷地吸收宇宙思想中所蘊含的、無限的知識、力量和財富。

瓦倫·希爾頓在《應用心理學》中這樣說道如果考慮到它的種種行為的立足點,下意識應該算是人腦中身兼二職的部門,它的一個職能是指導身體所有的重要活動,另一個職能則是應興趣、注意力以及所有當時在意識中不算活躍思想的要求,去執行。

"然後,去觀察擺在你面前的可能性。一方面,如果你可以在下意識活動的時候控制你的思想,那麼你就可以控制身體基本功能的運行,保證身體的效率,並讓自己遠離功能型疾病。另一方面,如果你可以決定什麼樣的想法可以從潛意識里面透出來給意識。這樣你就可以挑選組成你意識、決斷、判斷力和感情傾向的材料了。"

"其實,成功地控制你的思想就是獲得健康、成功與幸福第一步。"

但是,很少有人會理解或是欣賞到下意識所蘊含的豐富知識與巨大能量是可以隨個人意願召喚的。通過不斷地關注和主動地行動,我們會時不時地探到下意識的領域,並將我們的想法在下意識里留下足跡,然後這些思想就會永遠地留下了。但問題是,時常鑽進下意識里的反而是那些消極的情緒,例如恐懼等等。而這種情緒也會像其他積極情緒一樣在腦中時不時地被想起,揮之不去。你必須學會的就是和這些想法溝通,只讓那些積極的想法反映在你的下意識里。

有一個人,他經常吹噓自己的身體是如何如何健康,他的朋友們決定捉弄他一下。一天早上,他碰到了第一個朋友,朋友就一直說他臉色很難看,問他是不是覺得不舒服。其他的朋友也是,一看到他,也說了些類似的話。到了中午的時候,那個人開始相信朋友們的話了,而這天還沒過完的時候他就真的病了。

這里還有一個更加明了的例子。但是這件類似的事每天都在我們的身上發生。當我們吃了些東西,而別人告訴我們那些東西對身體不利時,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真的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