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4節:第2章 生命的秘密(2)

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認為,人類在100年後取得的最大成就將會是對潛意識能量的發掘。那也將是人類在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的所有時代里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

那個時候,人們能以自己的內在力量去控制、支配所處的環境,能主宰命運、書寫未來,而不再苦苦等待機遇的垂青,命運的恩典。那時,人類已成為外部環境的主人。

胸懷遠大的志向吧!只有夢想卓越時,你才可能成就卓越。你的幻想往往預示著未來的樣子,你的夢想也常常是你將來的生活。

即使最信奉唯物主義的科學家也不得不承認事物並不是毫無來由地形成的。根據物理學的理論,物質——上至人的身體,下至一塊木料——都無一例外是由性質不同的原子聚集而成的。單個地來看,這些原子都特別渺小,只能通過高倍的顯微鏡才能觀察得到。

你眼中的世界

到目前為止,原子學說被認為是有關物質的終極學說,揭示了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世界中的一切有形物體,都是由這些極小的微粒構成的。它們如此微小,以至于單個原子幾乎看不到、摸不著、沒有氣味,也沒法稱量,並且這些微粒都是無法被破壞、被分解的。

科學家們對原子進行了一次次更深入的分析、研究,發現它們確實不能再被分解成更小的粒子了,因而總是完好無損、不可摧毀的。原子是由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質子飛速旋轉環繞而成的,這些質子、電子沒有硬度,沒有密度,沒有質感,甚至不像是真實存在的,然而它們是能量的源泉。在宇宙中它們形成了一個個高速旋轉的能量漩渦,充滿活力,從不停滯,總是伴隨著生命的存在而跳動,不可思議的是它們居然可以形成有靈魂的血肉之軀!總之,隨著原子說的不斷發展,生命的謎團卻越來越神秘莫測了,就像英國一位知名的科學家所說的,現代科學家總試圖解釋物質的組成,然而物質在顯微鏡下卻變成了一團虛無縹緲的漩渦,原本實實在在的物質似乎化成一縷青煙,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無論你相信與否——擺在你面前的結結實實的桌子、房子,你的身體,乃至整個世界,都是由這些虛無縹緲的漩渦構成的。

我們曾經以為宇宙是由無數種不同性質的物質構成的,每種元素都是獨特的物質;以為每發現一種新元素,都預示著許多不可預期的新情況,因為這種元素可能具有某些出乎意料的特性或某些難以想象的功用。

現在,這種幻想已經無法立足,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物質的終極構成單位無外乎兩種——兩種貨真價實的電。一種帶負電,被稱為電子;另一種帶正電,被稱為質子。鐵、鋅、氧、金,以及其他所有的元素,都是由質子和電子構成的,只不過在數目上有所差別而已。

你可曾想過,也許有一天人類可以通過意識控制這些物質能量,可以呼風喚雨,可以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到那時,一切美好的願望皆有可能實現。我們應該相信這一天總會到來。

物質的神奇或許可以通過琴的一根弦來表現。當這根弦被彈奏到某個音高時,引起的振動可以使布魯克林大橋坍塌!再看看海洋、山峰、岩石、鐵塊,它們都能被分解成為細小縹緲的微粒,差一點就讓人懷疑它的存在。再想一想,我們的身體是85%的水,15%的塵埃和磷組成的,這些都可以被進一步分解為氣體和水汽。那麼,靈魂到底來自哪里,又要去往何方呢?也許正因如此,我們往往才能在生活中付出自己想要付出的,收獲自己想要得到的——我們每天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當雄偉秀麗的自然景觀展現在面前時,在你看來,這是一幅絕美的畫卷,而在另一個人眼里也許只不過是一些岩石和草木的堆砌而已。一個女孩飛奔出來迎接你,在你看來,她就是美麗的化身,而在別人眼里,也許你所欣賞的優雅、美麗就成了呆板和丑陋。一個灑滿月光的花園,花香彌漫,草葉上綴著晶晶亮亮的露珠,對你而言,這里無比迷人、無比浪漫,而對別人而言,眼前的情景只會讓他們聯想到哮喘、高燒或風濕。甚至,一種顏色在你看來是綠色的,而在別人看來卻是紅色的;一種預景會讓你歡欣不已,而在別人眼里這種前景卻是艱苦、坎坷的,完全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