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瘸三茶樓(10)



中國自古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說法。而在三百六十行之外的邪行——盜竊,古稱“榮行”里,也曾高人輩出。這些高人掌握的絕技,最主要就是“鎖術”和“扒術”兩項。其中“扒術”指的是偷竊技巧,而“鎖術”便是不用鑰匙開鎖的技巧。?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當時的開鎖和扒竊技巧甚至可以說是一門藝術。拿“扒術”來說,在掌握了諸多艱苦的基本功以外,不但要心細、膽大、眼明、手快,更主要的還要巧妙地轉移別人的注意力。要想練成一個扒竊高手絕不是簡單的事,確實要經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訓練。就如我們今日的鋼琴演奏訓練,要經過諸如拜厄,車爾尼599、849、299、718、740,肖邦練習曲等一系列專業教材訓練,才有可能達到鋼琴演奏比較高的境界。?

“扒術”訓練要從指力練起,指力有三關:“碎炭”、“碎栗”、“碎石”,也就是要憑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三指的力量,能夠捏碎木炭、核桃之類的堅果,甚至是石頭。當然,這僅僅是傳說,並沒有人真正見過。這三種境界達到,就要進行准確性練習:“懸鈴”,即懸空掛一塊極其光滑的圓石或肥皂(當然是發明肥皂以後),兩側分別掛一銅鈴,要練到快速取走圓石而鈴鐺不響。鈴鐺的距離會隨著技巧加深逐漸變近,最後近到和兩指再加上圓石的寬度相仿。練到這個境界,才會進行“沸水取物”訓練,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開水夾肥皂”,如果能在極短時間將極其光滑的物體僅用三指力量從沸水中取出,而手不燙傷,就算練成了。?

不過以上種種訓練都是“死”訓練,因為扒手在真正偷竊中面對的,是不斷活動並且有感覺、有警覺的人,因而真正完美的偷盜更為艱難。所以“扒術”的最高級訓練,是用一個木頭人來進行的。這個木頭人全身關節和活人一樣,是活動的。木頭人懸于半空,穿著和常人一樣的衣服,身上綁上一枚銅鈴,扒手要在木頭人衣服各個口袋取出物品,而鈴鐺不因晃動而出聲,這便達到所謂“一鈴”的境界。而真正的高手,要從“一鈴”練起,最高可練到“七十二鈴”。也就是說最高境界要在木頭人身上綁七十二枚銅鈴,偷走東西而鈴鐺不響。這種神乎其技,對于“扒術”來講,實在已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根據傳說,只有在前清康熙年間,京城扒手大龍頭“神偷”賈三,曾練到七十二鈴。即便是清末民初名滿京津的大盜“燕子呂三”,據傳在“扒術”方面也只到四十八鈴而已。?

至于“鎖術”訓練,雖然同樣艱苦,卻沒有“扒術”這麼多名目。根據鎖芯里鎖柱多少,配合特殊的訓練工具,再加以配套的練習法門,從“一柱”開始,最高可練到“二十四柱”,到了這種境界,普通的鎖已經沒有什麼開不了的了。?

趙穎沒有學全曾老的全部絕活,所以只有二十柱左右功力,盒子上這把子午鴛鴦芯暗鎖,是打不開的。?

蕭偉聽完了高陽的講述,張大了嘴,半天也合不攏,他本以為自己開鎖和偷東西的本領,雖說不上絕頂高手,至少也算是“准專業”水平吧,沒想到就算溜門撬鎖,也有這麼一大堆學問。?

愣了半晌兒,蕭偉問道:“這麼牛的人,現在還哪兒找去?” 高陽點了點頭:“你說得對,這樣的高手現在確實很難找了,即便有過,‘文革’時恐怕早被清洗光了。不過趙穎告訴我,還有第二類人,肯定可以找到,只要能找到這樣的人,盒子應該就可以打開!”?

蕭偉喜道:“你說你說,哥們兒去找!”高陽道:“第二類人就是制鎖高手,曾老以前就是一個制鎖高手,他在抗戰期間從東北回來隱居北京,就一直是開鎖廠的。”?

蕭偉點了點頭,這事兒他知道,曾老當年就是和高陽祖父合開的鎖廠,不過到了高陽父親這一輩兒,棄鎖從文,家傳的功夫也都丟了,要不然這事兒也不用去求趙穎。?

高陽繼續道:“趙穎說,制鎖的人一定會開鎖,雖說鎖匠的開鎖速度遠比不上盜竊高手,但只要找到這樣的人,打開這把鎖應該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