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1節:國際視野中的李鴻章(2)

因此,關鍵的問題不是尋找李鴻章是否帶員參加過奧運會,而是從奧委會的曆史檔案中查找他們曾經是否發出過對大清帝國的邀請函.

李鴻章訪問歐美之時,中國連國歌都沒有,如果參加奧運會,則升旗,奏國歌都無法實現.在聖彼得堡,他們臨時找了一首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後來成為清朝對外場合之代國歌,洋人稱之為《李中堂樂》.這首最早的近代國歌的出籠,證明了中國國際身份的尷尬局面.歌詞曰: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車駕六龍.

但是,與人們想象中的或者創作中的一些形象不同,李鴻章出訪歐美,造成了西方的一陣"李鴻章旋風".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見了李鴻章後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歐洲的報紙也把李鴻章與俾斯麥,英國首相格蘭斯頓並稱"當今天下三大老".在美國紐約,更是出現了萬人空巷的迎接場面.李鴻章絕對是塑造了當時中國開明的,強悍的國際形象.

洋人的開花彈"炸開了"李鴻章的腦袋

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為何突然一夜之間共同想到了要搞洋務運動,富國強兵?這得歸功于洋人聯合鎮壓太平天國中的開花彈.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曾國藩在北京讀他的聖賢書,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在他們那一代士大夫中看來是小小的"邊釁"的中外沖突.即使是第戰爭,也沒有敲開他們閉塞的腦袋.只有親臨戰場,親身體會了現代戰爭的厲害以後,他們才在集體的意義上意識到世界的變化,才產生了洋務運動的思想主張.

1853年(咸豐三年),太平軍進占安徽時,李鴻章曾在他的家鄉廬州(今合肥市)參與辦團練,被太平軍擊敗.1861年在曾國藩的支持下,李鴻章複以團練為基礎編練淮勇約7000人,因依靠安徽淮河南北地主豪紳而成軍,故稱"淮軍".

1862年(同治元年)2月,李鴻章奉曾國藩之命將淮勇帶至安慶,遂宣布成軍.為在上海一帶鎮壓太平軍,曾國藩調撥8營給李鴻章以作資本.

李鴻章初到上海,就致函曾國藩,驚歎洋炮之厲害:"連日由南翔進嘉定,洋兵數千,槍炮並發,所當輒靡,其落地開花彈真神技也."

1862年底,淮軍擴充至2萬多人,同時購置洋槍洋炮.又組織洋槍小隊,後為洋槍隊,每哨並添劈山炮二隊,首先改編的是程學啟部.

1863年初,張遇春所部編有炮對200名.這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炮兵部隊.當戈登接管常勝軍後,李鴻章借戈登之助,淮軍各營普遍雇用洋將,教練西式操典及演習洋槍洋炮之法.淮軍成為在軍事上走在中國近代軍事現代化最前列的部隊.

1864年7月,鎮壓太平天國後,曾國藩深恐功高蓋主,日夜不安,自請分批裁撤,遣散湘軍.而李鴻章的淮軍,因為要鎮壓撚軍及西北少數民族起義,朝廷同意保留.

1865年,李鴻章把以前兩年在松江,上海,蘇州所辦的幾個洋炮局合並,在曾國藩支持下,購得上海一座鐵廠,建江南制造局.自稱"今日禦侮之資,自強之本".1870年任直隸總督後,又接管天津機器局.

江南制造局規模最大,水平最高,1875年就能造成發射68磅炮彈的大炮.這就是李鴻章的大炮情結.

此外,李鴻章又迅速地把他的國防思想轉變到海軍上.造就了中國第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北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