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平壤掃描 第20節:參觀金日成故居(2)

在茅草屋里,我見到金日成父親金亨稷和母親康盤石的照片,金日成是他們的長子,1912年4月15日誕生在這里.金日成原名金成柱,這是因為父親金亨稷希望兒子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起名為"成柱".他有兩個弟弟,叫金哲柱和金英柱.

金日成走上革命之路,深受父親金亨稷的影響.由于日本侵占朝鮮,金亨稷從小就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充滿仇恨.金亨稷為了尋求救國真理,于1916年夏渡過鴨綠江,只身來到中國.他先在延吉打工為生,後來到了上海,有幸見到了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1918年秋,金亨稷在朝鮮烽火里秘密組建了朝鮮的第一個抗日組織——朝鮮國民會.不久,金亨稷的抗日活動被朝奸和日本人察覺,被捕入獄.

1920年深秋,金亨稷終于出獄了.他只身逃往一江之隔的中國.1924年冬,金亨稷托一位中國朋友捎了一個口信說:"我現在中國的邊境城市臨江落腳,以行醫為生."金亨稷要求妻子帶著金成柱,金哲柱和金英柱三兄弟離開朝鮮,前往中國臨江定居.13歲的金日成首次出遠門到了中國當時的奉天省(今遼甯省)臨江縣.

從此,金日成在中國生活.他父親給他請了一位中國老師教漢語,然後又把他送到臨江小學一年級讀書,後又入撫松(今遼甯省)第一小學繼續學中文.這使得年輕的金日成能操一口流利的漢語.後來金日成曾回憶道:

"如果父親沒有很早就讓我學會中國話,那麼,我在中國度過四分之一世紀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會碰到語言障礙……如果我說不好中國話,就很難和中國人建立親密關系,也不可能順利地同他們結成抗日聯合戰線,在敵人的鎮壓極其殘酷的東北土地上根本就站不住腳……總之,我學會了中文,可以說給朝鮮革命帶來了很多好處."

1926年初,金日成離開撫松到毓文中學(在今吉林市)讀書,遇到了一位支持革命的好校長——李光漢.此人與周恩來在南開學校時是同學,在思想品格,學識修養方面受周恩來的影響甚大.直到晚年,金日成還惦記,感激李光漢校長對自己的幫助:"我在進行青年學生運動和地下活動時期,多次得到這位老師的幫助.他明知我因為革命工作常常缺課,卻裝作不知道,並且從各方面保護我,不許被軍閥當局收買的反動教員隨便觸碰我.軍閥和領事館警察要來抓我,他先通知我快逃.因為校長是有良心的知識分子,所以有許多思想家能夠在他屬下站住腳進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