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3節:業余愛好者的專業研究(3)

我很快讀完了這部四十萬字的《女皇之路》書稿,十分舒服,如沐春風.近代史學職業化以後,考據式的研究成為史學主流,描述性的著作邊緣化,與此同時是文史分家.到後來,史學追求科學化,研究的文字越發艱澀,甚至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反正閱讀量有限,都以小圈子為對象,所以如同暗語一樣的研究文體,真是讓人想愛都難.《女皇之路》是寫給朋友的,首先是網絡世界的朋友,所以文字風格爽朗,簡明輕快,有的時候又調皮又時尚.這是二十一世紀的文字,因為倒退十年,這樣的文字不可想象.問題意識當然有時代性的問題,文風難道沒有時代性?多少年以後,人們總結二十一世紀的史學著作,就文風而言,有沒有可能舉證《女皇之路》為代表呢?不是沒有可能.首先在文字上讓人容易接受,這是史學社會化的必備前提.為社會服務,但是民眾卻讀不懂,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史學的一個很大症結.蕭讓的《女皇之路》是否由此開辟了一條史學新路呢?對此,我甚有期待.

曆史研究必須面對曆史資料,這是人所共知的.看得出來,蕭讓研究武則天,閱讀了大量的曆史資料,比較各種史書記載的文字,選擇更合理的解釋,提出自己的分析,這些蕭讓的研究與其他研究者沒有不同.我看一些網絡的史學研究,經常能發現他們因為十分強調自己的獨特觀點,甚是不免強詞奪理.其實,我們已經遠離了唐朝,唐朝對于我們沒有切身的利益問題,所以保持從容不迫,不僅是風度,也應該是心理.蕭讓的研究,就是很從容的.她一點都不極端,擺事實講道理,溫文爾雅.曆史是公共的,曆史人物是公共的,面對著大家共同的研究對象,如同參加一次盛宴,為什麼要急不可待呢?蕭讓的研究風度,讓人感覺到她的研究心態,細雨微風,潤物無聲.浮躁病在史學圈子內部同樣流行,每年論文數量不斷增長,但是研究質量卻無法同比例增長,因為研究工作,數量從來不代表品質.捫心自問,蕭讓這樣平和的研究心態,即使在職業曆史學內部,也應該屬于鳳毛麟角.或許,正是因為她是業余研究,沒有考核壓力,才能夠如此.想想近代以前,那麼多今天可以稱作學者的人,當時不都是業余的嗎.

蕭讓的《女皇之路》是十分專業的.所謂專業,這里是指在討論問題時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般描述性曆史著作,在業余愛好者中間,最缺乏的就是對前人研究的了解和尊重.曆史在中國實在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很多問題前人都有過討論.初學者研究一個問題,往往就史料說話,而忘記別人的研究.其實,曆史的研究,不僅需要解釋史料,還需要跟同行對話.衡量一步史學著作,史料掌握是基礎,研究信息的掌握是前提,否則根本談不上研究.曆史愛好者的研究,最大的缺憾通常不是史料問題,往往是對前人研究信息的掌握方面的問題.如果從心里就漠視別人的研究,那就根本喪失了研究的基本立場.蕭讓的《女皇之路》讓我最感意外的是她對前人研究的熟悉和尊重.她的著作中,到處都在討論,都在跟同一領域的研究者討論.她的著作是有專業注釋的,而從她的討論到她的注釋,都表明她對于武則天的研究,已經站在了專業研究的前列.